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论注讲解 第六集▪P6

  ..续本文上一页,他要去净净身,处理处理自己。

  过去我们诵戒日,大家都要调整一下自己,到戒堂洒水,净堂啊,来漱净自己的身心,亦复如是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修持。所以说我们好比说你要下山了,你要把自己搞的很干净,自己住的用的东西搞干净再下山,或者来了也那样做,什么事情都这样做,就是一个洁净的缘起。叫什么呢?吉祥的缘起。斋戒清净是一个很吉祥的事情。

  现在人就心智颠倒,烦恼了就去干事去了,越烦恼越做事情做得猛,那就不吉祥了。那不吉祥的事一定不要做,发脾气任性子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去忏悔忏悔,等心智吉祥了,平和了,斋戒清净了,再去做事情,你一定有个好的果报。你看这个修行很简单吧。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的大部分都是过斋戒的,那我们就用喜悦的心来守护它吧,纯洁的心。是这个意思。称为“洁斋”。

  置珠于长竿头,发誓言:

  就把这个摩尼珠系在百尺竿头。

  “若我实是转轮王者,愿宝珠雨如此之物,

  愿摩尼宝珠雨,读雨(yù)了,就是普降的意思。不能雨(yǔ)了。

  愿宝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十里,若百里,随我心愿。”尔时即便于虚空中雨种种物,皆称所须,

  就是所谓的相似相对法,就是说你要什么,它会给你雨什么。你也不要疑虑,你说我也没有见,我不相信有这东西。要这样想你永远都见不到了,你没那个因缘了。反正是这个地方你要是不相信你就慢慢来吧。所以“皆称所须”。

  满足天下一切人愿。以此宝性力故。彼安乐佛土亦复如是

  这是举个例子。这个摩尼宝珠是顺应众生的需求,各个给予利益满足。那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呢,亦复如是。

  以安乐宝性种种成就故

  

相似相对

  “相似相对”者

  就像这个摩尼宝珠一样,你需要什么它就给你什么,极乐世界的宝性国土亦复如是。我以前看到说阿弥陀佛如意功德摩尼宝号之时,我心里很激动,这个摩尼宝号你要称念就太好了,他有宝性功德之力,有不可思议佛愿功德之力,有不可思议业力,也有不可思议的龙力,因为护法也会守护你,你要这样念嘛,所以说五种不可思议力一时都可以具足的。你要相信了那你就会广泛地利益世间的。所以称为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为摩尼功德宝号,能入我们这个混浊之心智中,心智不得不净,不得不具足,不得不庄严,不得不具足威德。那你要是不称念他,不相印契的时候那可能就不是摩尼如意宝号了,那就不是宝号了。要在这个地方你要真正有一次的感知,这个阿弥陀佛的功德名号你念定了。这个总持法门不可思议。

  彼宝珠力,求衣食,能雨衣食等物,称求者意,非是不求。

  我们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愿望也是要有所求的,有所愿的。你说无求无依智慧力嘛,我不求了行不行呢?你要在妄想中生起这一念,不起作用;你要是随顺这一愿,还是起作用的;但你要是作意中求,不作意中不求,恰好修持。就是我作意中我不疑不虑地求往生彼国,不作意就刚好安住,那你正是正修行发起了,作意不作意皆得利益。这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说我不作意多好呢,但是还常常打妄想。你打妄想的时候你就作意往生彼国多好啊。说作意不作意皆得安乐,这样修行就是圆满的修持啊,就是与净心菩萨同得功德利益。这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我们会迷失这个东西,说:“作意是不净意,你看,佛法要无染无著嘛,不求方所,不取不舍的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是八地菩萨所守护,你要是没有证得这个地方,还老老实实的去求。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挺好的。就是念生起的时候老老实实的去这样求愿,这是很好的。因为啥呢?你要是没证得八地不退转心智,你老老实实地求是十分有意义的。

  彼佛土则不然。性满足成就故,无所乏少。片取彼性为喻

  那我们要顺应阿弥陀佛的报德了,不需要求了;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了,不需要求了;你会发现许多意外的给予,佛陀给你意外的给予;你要是感觉到不满足,有所求的时候,不妨求;你要是知道阿弥陀佛国土愿力名号的给予时,你不妨不求了。何以故?你在称念的时候,就了了分明,念念能满足你。那你要是感到我还是求好吧?那你求还是行的。所以求与不求皆得安乐,你不要畏惧,最主要要不畏惧,无畏惧心在这个地方就容易得到善巧。求也安乐,不求也安乐。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说这个宝性满足啊,所以“无所乏少,片取彼性为喻。”

  故言“相似相对”。又彼宝但能与众生衣食等愿,

  就是说摩尼宝珠能遂众生的世俗需求,要衣物给衣物,要什么给什么。

  不能与众生无上道愿。

  阿弥陀佛就是满足众生的一切所愿,不光是世俗之愿,出世之愿、无上菩提之愿一样能满足。

  又彼宝但能与众生一身之愿,不能与众生无量身愿。

  就说这个摩尼宝你见到它的时候,它能给你一生之愿。那么与众生无量身愿,那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的。阿弥陀佛的愿力呢,可以给我们无量无边的生命未来的延续的愿望。

  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故言“相似”。

  他是举的例子,说摩尼宝性与法性、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的功德成就的这种佛力住持,与阿弥陀佛的业力住持、愿力住持,与他的这个法力成就果德的愿力住持、与业相的住持,种种住持的差异用摩尼宝来作个比喻罢了,都是具足的,能令众生满足,所愿满足,不光是一生一世,不光是入世间,包括出世间,都能满足。

  所以这个是观其形体,观行体相,这是第三重义。这个第三重义来给我们解释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力,就是这二种力:一个是业力,就是法藏比丘出世善根的大愿业力;二是阿弥陀佛法王善住持之力,这二种力:一个是因地力,二个是果地力。他说的因地力就是愿力所现,果地力就是法性住持、法界之力,不可思议,摄化十方。那么这两种力来成就饶益有情。

  我们再读一段文字吧。

  观国土十七种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先举章门,次续提释。

  那么在第三重义,所谓的器世间。器,有其二体嘛,一体就是器体中,有十七种庄严。这十七种庄严,有十七种庄严不可思议力,庄严功德力。我们若是能随顺这种庄严功德力,就会得到器世间不可思议的摄化,来成就我们愿生彼国之抉择。

  那么今天可能学习这一段文字也来不及了,我们明天继续学习。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录音整理:风子

  

《往生论注讲解 第六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