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酸有麻,这就是触觉,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不出六根六尘,不出四大假合。你超越不了这个地方,超越就能离幻,离幻者就能得自在。我们汉地的僧人,让我们燃顶、燃指、燃臂就是让我们出离这个色幻的色身,让我们警策警觉自己的,我们大家下去可以在这一段文字上审视一下。
“假名为心”
这种内外的所谓的聚集,相似之相,假名为心,所以是虚妄之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
六尘就是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把这个东西一去,你这个妄心何生啊
何有啊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
我们这个四大、六尘的和合的因缘,六根六尘的和合因缘,所谓这个色相身,若是把它给分解开来,就是离幻。这是一种暂时的假合、虚妄的因缘,所以无尘可得。
“于中缘尘,各归散灭”
它毕竟是要散灭的,只是一时的缘缘和合。归于散灭,我们为什么要强执它呢?还要为它服务呢?这是认贼为子,家产总归是建立不起来的,圣法是永远完成不了的,有漏之器啊,你再加注它终归是漏尽,它会漏掉的,不能得法益。
“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假使我们把四大各还本原,都还给它们,不要了,我们这个色身不可得;把六尘、六识、六根各还本原,还于四大,那我们真是空净光明啊!
“幻灭亦灭”
幻灭有幻灭之感,有幻灭之觉,有幻灭之因,亦要灭。
“非幻不灭”
一切幻化境界都不可得。
“譬如磨镜”
象磨镜子一样。过去镜子不象我们的现在镜子,我们现在镜子是玻璃镜子,我们是知道的,过去的镜子是银镜、铜镜,要磨的。时间一久不用,隔一段要磨镜,所以过去有一个行业叫磨镜,就是大家的镜子隔一段要磨,不磨是不行的,镜子每天要有人擦拭。我们现在水银跟玻璃加工出来的镜子不用那样处理,过去的银镜铜镜都是这样搞的。
“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
你敢这么做吗?把自己的身心作为一种幻垢把它舍弃掉。舍弃不是像别人认为的那样死掉,不是!不执着它,超越它,不为它做种种虚妄的服务了,只运用它发起清净的法益了,那这个地方差异是很大很大的。一个是轮回,一个是自在。
“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假如我们瞪着眼睛看法界了无一尘一法之差别可得,这个清净的心,广大无碍的利益,自然会生起。这样的道理能明白也是不可思议的人。那你能破除四相,得清净无碍,能得见如来,所谓的清净法身、不动法身、无差别的法身。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
如是摩尼宝珠,随众生心性所需,发生种种的给予,称为如意摩尼宝。如清净摩尼宝珠,映出五色,宝珠可以应五方因缘,映出青色、黄色、黑色、赤色、白色五种色,五方五色,皆因这种五方的分别而幻现,随方各现,所谓的“五方现五色”。
“诸愚痴者,
要是愚痴之人。
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他认为真有这样的五种颜色,这白色也可以分析出来五种色七种色,那这个地方不是实有的。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
我们这个圆满的觉性象摩尼宝珠一样,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大家各个运用的差别,但是都没有出这个圆觉净性,众生没有出离,我们大家都没有出离。这真是给我们开法藏啊!为我们打开宝库啊!这真是给我们开法藏!
“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愚痴者,强执认为净圆觉性还有另外一个觉相,这是不知佛法真实利益。有的人修行佛法,认为修到某种状态就会进入某种形体,不是!本来具足故,非增减故,非有所得故,只是彻回本源罢了。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包括所谓的如来圆明觉性,如你执着实有此相,也会堕入新的梦幻之中,所谓地如来觉相幻化境界,亦是虚妄之心。
“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若能超越种种幻垢,可以说是菩萨,如是菩萨远离四相、远离差别、远离众生与佛的差别,因为一切差别毕竟不可得。
“垢尽对除”
对者,那就是有佛有魔、有善有恶、有是有非、有彼有此、有人有我、有男有女,无量差别是为“有对”。那么垢尽,对也就除了,所以说生起清净智、光明智、不动智、无差别智、平等智。这个“智”,就会产生所谓的无对的清净、无垢的利益。
我们的心是不是有垢呢?自己可以想一想。有的人说我要除我的罪恶作业,这个执着这个除的心,本来已经生垢;那你说我不生这样的心,我怎么修持善法呢?所以过去说罪业生起之时因业而发明忏悔叫作“事忏”;“无相忏”就是知一切法毕竟空寂,一切善恶,毕竟不可得,是为“正忏”、“根本忏”、“无相忏”。
“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所以这个法也不可说。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
在这个地方呢,亲证于斯,一切有对在这个地方崩溃,一切垢障在此消除,如大圆满镜放大光明,普照于法界,才得见一切毕竟无有差别。以此因缘得见如来,是名“菩萨”。“菩萨”能自觉觉他,知一切法,非生非灭,非修非证。以此因缘发起殊胜圆满回施,“证得诸幻灭影像故”。
“尔时便得无方清净”,
无方者,不择上下东西南北,十方不可得,五方不可得,一切不可得,但是圆明之地、清净无差别之地、光明安稳不动之地。所以叫“无方清净”。
“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能知法界本是一体,举心全体,一念即生,一念生起,法界为之一动;一念贪,法界为之全体为贪;一念瞋,法界为之全体为瞋;一念清净,法界为之全体清净。以此大威德之心,是为佛心、善心、不可思议之心。所以一佛愤怒,诸佛愤怒;一佛欢喜,诸佛欢喜;这叫“法界心”,也叫“法界心相”。以此因缘消除差别,消除心垢,得无方清净利益。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四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