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要义(暂名)
慈法法师读讲于西安大圆寺
文字录入:昆明明昌师兄
校对:明璃 宝箧
第一集:
正文前开示
这个因缘,希望大家能在一起学习、讨论,乃至运用佛的最上乘教义,也就是所谓的圆觉教义。佛法本来没有什么可说,因为大家的需求而发起殊胜的因缘,这个殊胜的因缘就是一个遵循的路子,这是很稀有的因缘。
学佛法不在于什么人多人少,释迦佛在因地之时,因为与一有缘众生,生在究竟天,为了度化这一个众生,入三昧之中,等了八万个大劫,这个人下来到世间投生,然后度化他后才灭度。佛的施教,本来是无多无少,无善无恶,无始无终的,只是启发众生的本源清净,使一切众生速入大觉位,成就无上道。
这个大觉位真是不可思议。众生各个本具,诸佛各个运用。众生迷尔,不能发明,诸佛悲悯我等,实施教化。诸佛的教化莫不如是,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使众生入清净道业,出离生死幻化梦境,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因缘为了启发大圆寺,大家在一起学习《大方广圆觉经》。
“大方广”,我们大圆寺的“大”,《圆觉经》这个“圆”字,这种契合也就是我们今天大家欲发起这个因缘的第一殊胜,大家的心地欲于无上乘得一个究竟的了解、运用、成就。这也是人的愿力殊胜,大家又能和合地在一起,三五人,十人八人的这么学习,那么就世间的和合因缘现前也是殊胜。
这种种殊胜的因缘现前,我们大家今天就能为这个法益真正能谛听,善思惟,乃至善运用,必定能得到善成就。若不假于深谛思惟,很难取得相应的利益。虽然是无上的道、无上的教化、无上的给予,但我们若不去深深地体察运用,这种觉受不能现前,那也是徒劳的,或者是种一个远因。
诸佛一乘教诲真实不虚,任何众生若随顺思惟,必得无上的佛果。这是决定无疑的。所以我们学法个个有成佛之因,有成佛之增上缘,但看我们是不是真心的对待,珍惜自己当下的殊胜。
我们生命最尊贵、最稀有的也就是当下一念。何以故?过去已过去,未来尚未现前,现下若不发起最圆满地运用,善自尊重、思惟运用究竟的佛教的给予,那我们只会失之交臂,丧失大利,甚为可惜!
今天是我们来学习的第一天。大家发起这个学习因缘,这个地方特别地静,外面的干扰又少一些,而这个环境恰恰成就了我们学习佛法。这样的环境在这个娑婆世界、热恼世界、五浊恶世甚难得,甚难得,已经甚为稀有了。所以我们大家不要以为是小因缘而不重视学习,不是。我们旷劫已来,若能早闻圆觉之教,早已成佛道了,早已了生死,早已出离生死苦海,早已度化无量众生,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为什么没有发起这样的因缘呢?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时的重视我们当下的每一念,也就是现下的一念。当下一念决定,一念回心,就会成就无上的道业,不需要多的。我们念念能不能归向呢?这一念归向,念念必然归向,就如千条河流归大海一样,大海是最低处,所以必然念念归向,不得不归向。因为啥呢?因为它知道必然归向于大海,就像水一样往下流。
我们念念地归于法性,就发起圆觉性。圆觉性现前,念念都是不可思议,都是不退转的,都是无上佛道之教化。《圆觉经》给我们开化的就是这,我们念念必归于佛性。佛性就是空寂光明,不动安稳,智慧广大,所谓的圆觉根本,也就法性真实。
那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地方归向呢?我们看水,水往低处流。我们众生的善恶无记——种种念必然归向于法性。无明众生不知不晓,所以无以运用;诸佛如来觉察觉知,能于运用,究竟归于真实,说无假运作自然成就不可思议的法。这个不可思议的法是他念念必归法性,就象水必归于大海,水必流向于下洼之处是一样的。我们的每一个善恶二念、差别之念,或者是无记之念,必然归向于空寂,法性真实,不动不转,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如此法性遍于法界,尽于虚空,横断三世,无有来去。
我们若知法性的真实,念念就会得不退转的摄化;念念会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念念就会使我们安然坦荡;念念使我们欢喜自在;念念使我们消除一切分别颠倒、生老病死乃至无量的差别之苦。那么这一切差别,反过来运用都是善巧方便,接度众生,使一切众生同得饶益,同得不动根本光明。光明照于法界,就是圆觉真实,无有来去,无有始终,根本自在。
我们讲这话都是《圆觉经》的根本的开示。按《圆觉经》,总是有十二位菩萨先后出来与婆伽婆、婆伽梵,也就是释迦佛,来启教种种法益,以圆满一切众生,乃至末世众生的修法增上缘,出离种种过失,或者说四种病,或者说种种邪见稠林,使我们速得无上道业。
开经题
今天我们就开始看这个文字。我打算用五天时间把它给读完,所以说要比较快一些,大家尽量地把自己的消化能力放到最大的幅度。所谓的消化能力就是不要加概念,就象一个瓶子敞开口一样,浇入什么就是什么,比较简单一些。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唐佛陀多罗译
我们先看经题。一般讲经都要开经题,我们这个地方不能说是讲经,我们就是读诵一下,给大家作一个直接的提示。大家随文入观吧,来发生这个效用。
“大方广”
可以作一个文字,作一个词。“大”者,可以全显诸佛的法身;“方”者,全显报身;“广”者,全显化身。
“大”者,
遍于一切处,无处不含,无处不在,如是大者,是不可言及之大。说尽虚空遍法界,不过是个言词。这个“大”呢,唯有这个“大”字可以表现出来。诸佛法身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如是称为“大”。“大”者,安稳,究竟安稳故,无来无去故,遍一切处故,所以是为“大”。这个大,无以比拟,是为绝待,是为清净,是为不增减,所以说是为“大”。不像众生这个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大,认为哪个高,哪个大。
法身于诸佛之处不增,于凡夫之处不减,是名为“大”!是名为“坚固”!象佛顶首楞严一样,究竟坚固不可毁坏,是名为“大”!遮护一切,成就一切,是为“大”!含养一切,包容一切,是为“大”!以此大是佛法身。
我这么判。过去在晋朝有一个讲经法师道安祖师,他把讲经的方法判了一些种类。有的依龙树菩萨的判法,有的依种种判法,那么开经题,这是通常的一种方法,但开法各有侧重。我开先从三身上开。
如是大者,是我们的究竟安稳处,是我们学佛的必依处,究竟归向处。
“方”者,
诸佛以顺性起修,发种种大愿,立无量的誓愿,摄护众生成就,最上功德,最不可思议功德,于一切众生作安慰说、摄护说、利益说、回施说,以此因缘称为“方”。“方”者,给一切众生、怖畏众生带来安稳,如此安稳相,是为“方”。以此报德圆满,以此圆满显现这种方等给予,顺应众生,普同回施。
过去讲法身无始无终,报身有始无终,何以有始呢?以因地圆满,因地所发的大愿圆满,得以成就十号俱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时方称圆满报身,所以称为此报身有始无终。这个始也只是显现之始,并不是真有始终,真有始无终。如此方便说,是佛修德而发起。修德就要有显现,显现之时就是始,归于究竟就是无终,有始无终是为报身。
“广”者,
遍一切众生的心性,各个随类而求,随类而得。佛出一妙音声,众生各个随类而解。如是是为“广”,广泛地、普及地施教,各个随类而得,随类而用。诸佛现一妙色身,众生各个随类而见。如此广大之教化,摄于三世。从化身上来说,分身无量,顺应众生。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声闻缘觉,乃至象观世音菩萨是一样的。如此广大教义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说妙用无穷是为“广”,广及一切是为“广”。
“大方广圆觉”,
因为诸佛教诲是一乘教诲,十方法界或者说有十界众生,把佛也判到这一类。诸佛如来但以一真回施,称为一真不动法界,广大圆明教化,一即一切,一摄一切,一切归一,所谓一色一相莫不是真如法性,本来真实,不动不转,圆觉广大。
众生贪瞋痴与诸佛的清净光明之智、戒定慧之教化,等无差别,这是根本。在运作上的差别,那只是众生分别心流出来的梦幻作业,梦幻受觉。所谓觉受想行识,非佛法真…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