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如此法会,如来宣化,一切众生、一切与法会诸有缘者,各个得平等真实究竟圆满的利益、无差别的利益。所谓“平等法会” 。
一、文殊菩萨启教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乃至代表一切诸佛的智慧所在,是以称为大智慧妙吉祥菩萨。如是菩萨才能代表一切众生,启教无上殊胜圆满教义。
在大众中从座而起,如是从座而起,皆仗诸佛威神加被。何以故?若诸佛威神不加被,一切菩萨不能启教。因为诸佛教化功德,唯佛能知,非菩萨所能彻知。所以启教因缘,亦是仗借佛之加持,这个地方没有这样的宣化,但内涵如是。
“顶礼佛足”
在印度有接足之礼。我们现在一般汉人礼也有接足礼,但是大家往往不知道,把这手摊出来,要把两个足拿到脑袋上,叫接足礼。或者说把手托住两个足,我们这个叫接足礼。现在因为我们汉地的僧人都穿上大鞋子,也没法行接足礼。原始佛教现在还是这样子的,赤着脚,顶礼的时候一般都把足,或者两个手碰一下足也可以,接足礼。好比坐在床上的情况下把脚顶到脑袋上,这是一种极为尊重、归命之意。
我们汉地大家都趴在那个灰地上,头点到那个灰上,他不会顶足礼,他不知道要接足礼。所以要顶礼佛足,这是一个标准的格式。
“右绕三匝”
右绕是赞叹、敬仰、供养的意思、归命的意思,也是随顺发起的意思。右绕三匝,我们知道右绕佛像、佛塔乃至恭敬、赞礼之时,都要右绕,切莫左绕,左绕是违逆、诽谤、毁灭的意思。这个地方是一种心理表达。现在经常看到有人逆绕——左绕佛塔。我们可以把《绕塔功德经》流通一下。
右绕佛塔有无量的功德,从初发心、求世间的善法乃至一直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殊胜法的求益,绕塔都可以成就,右绕特别不可思议,包括右绕大殿、佛像、佛塔、佛舍利塔、经书等都是一样功德。所以说有随顺、成就、供养、归命之意。
“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
“长跪”即双膝跪,恭敬意。“叉手”即合掌之意。
“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何以称“大悲世尊”呢?唯我世尊才能称为“大悲”,一切菩萨、一切贤圣不能称为“大悲”。大悲观世音菩萨之所以称大悲者,因其为正法明如来再来故。一切菩萨若能称大悲者,皆是古佛倒驾慈航。何以故?唯有世尊能称大悲,彻底普摄法界众生,饶益一切有情是为大悲主,所以称“大悲世尊”!世尊就是主之意,教化、摄护、成就之意。
“愿为此会诸来法众”
所谓“法众”,与法有缘,方能入法会。若无缘,无有此由,没有因由来听法的,来听一言一辞亦复如是。若懂若不懂,皆是有缘者,方能发起。所以称为“法众”。
“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
如来各有因地,因为法身佛是非假修证的根本利益所在。但是要显法身功用之时,还需要报身的烘托,因地的发起,大愿的建立,顺性显现。若不如是,大家不能得见得闻,不能有所归向。虽有性德,若无修德发起,性德不彰,功用不建,众生无依。我们常说佛法非修非证,那要是不假于修证,众生何由出离生死苦海呢?出离无明之业呢?所以说莫生断灭见,莫生边见。所谓“边见”就是“断见”,或者说“无见”、“空见”。如是“空见”,是为邪见。是为所谓的“因地”。
诸佛,有无量的诸佛,有无量的众生就有无量的佛,就法身而言就是一个法身;就报身来说,各个因自己因地的差别的大愿,显现的功德殊胜的因缘的差别,就是大愿的差别。
如释迦佛五百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乃至无量诸佛各有自己因地所愿,成就法益,究竟果德无二无别,但是大愿还是有别的。
“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
因为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罪恶、邪见炽盛,有无二边的边见炽盛,因为这种邪定聚与不定聚的因缘炽盛,所以说文殊师利菩萨发起这样的殊胜因缘,为了使我们远离修行的诸病,发清净的道心,使我们速入大乘,远离邪见,才作此发问。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
五体者,四肢加脑袋。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过去非三请佛不说最上乘法。《妙法莲华经》舍利弗要问最上乘教义,释迦佛就说:“止止止,莫须说,我法妙难思。”后有五千士众退席。
何以故?最上乘法诸众生多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是骄慢、增上慢人。如此骄慢人在我们末法时代更加炽盛,往往以自己少得少闻为解、为真、为实,不知无上佛法,遍于法界,尽于虚空,赞莫能尽。所以诸佛说法尽未来际,无有休止,无有间断,众生、菩萨为究竟道业要听法不厌,学法不倦。若不如是,皆是骄慢人、增上慢人、邪见人或堕落之人。所以佛法是没有止境的。
往往现在人以少得为足,自以为是。所谓的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这两句话一定要小心。到末法时代打妄语最容易成就,许多人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解一言半辞就认为自己明白了,成就了。这在佛法中称为可怜悯者——骄慢之人、增上慢人、不知法益究竟广大真实之人。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所谓“三请”者,就要说最上乘教诲,消除三乘教化,直归一乘,也就是开权显实,直显最上乘教化,这样要“三请”。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
释迦牟尼佛对文殊师利说。
善哉!善哉!善男子!”
如是“善”,能完善于法界,今时发问,而普度于一切群蒙,使一切群蒙皆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正因、增上缘,诸佛无上教化由此而标显。一切众生有所归向,有所得见,有所发起。所以是为“善哉,善哉”。自利利他,由此而生,是为“善哉,善哉”。
“善男子”是不可思议丈夫之提示。“汝等”若听闻如是教化,若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
“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
如来因地法行,是启发一切众生因地法行的根本导向,如来因地是真因果真,众生若不依如来因地之真,真因发起,众生无以成就无上佛果之最初因缘、最初作业。如来的因地法行,众生有所依,以发如来因地法行,归于无上道业,最终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
我等如是,我等现在正是末世一切众生,我们现在就是末世,所谓末世就是末法之时。说正法像法各是一千年,释迦牟尼佛已灭度三千零二十八年,正法像法已过,末法已经过了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已经进入末法一万年的第二个一千年,第一个一千年已经过去了,所以我们称为末世众生。
“求大乘者”,如是大乘是无上乘、一乘、了义之乘、佛乘,非声闻、缘觉、菩萨乘,但是究竟一乘。
“得正住持”
若无有正住持,那我们就没有正修行、正利益、正功德,所以需要正住持。以佛的大功德藏的住持,使我们得到大功德的修持,成就大功德的果德,就是佛果。
“不堕邪见”
何以为“堕”?自以为是就是“堕”;自以为自己的知见是正确那就会堕;执着、骄慢称为“堕”;不归依最上乘称为“堕”;喜欢声闻法,也就是断灭大慈悲种性,求于实际,避于世间,这样的人也叫“堕”;贪…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