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集

  

第二集

  

  

“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如此法會,如來宣化,一切衆生、一切與法會諸有緣者,各個得平等真實究竟圓滿的利益、無差別的利益。所謂“平等法會” 。

  

一、文殊菩薩啓教

  

  

于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來法衆,說于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于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于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

  

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乃至代表一切諸佛的智慧所在,是以稱爲大智慧妙吉祥菩薩。如是菩薩才能代表一切衆生,啓教無上殊勝圓滿教義。

  

在大衆中從座而起,如是從座而起,皆仗諸佛威神加被。何以故?若諸佛威神不加被,一切菩薩不能啓教。因爲諸佛教化功德,唯佛能知,非菩薩所能徹知。所以啓教因緣,亦是仗借佛之加持,這個地方沒有這樣的宣化,但內涵如是。

  

“頂禮佛足”

  

在印度有接足之禮。我們現在一般漢人禮也有接足禮,但是大家往往不知道,把這手攤出來,要把兩個足拿到腦袋上,叫接足禮。或者說把手托住兩個足,我們這個叫接足禮。現在因爲我們漢地的僧人都穿上大鞋子,也沒法行接足禮。原始佛教現在還是這樣子的,赤著腳,頂禮的時候一般都把足,或者兩個手碰一下足也可以,接足禮。好比坐在床上的情況下把腳頂到腦袋上,這是一種極爲尊重、歸命之意。

  

我們漢地大家都趴在那個灰地上,頭點到那個灰上,他不會頂足禮,他不知道要接足禮。所以要頂禮佛足,這是一個標准的格式。

  

“右繞叁匝”

  

右繞是贊歎、敬仰、供養的意思、歸命的意思,也是隨順發起的意思。右繞叁匝,我們知道右繞佛像、佛塔乃至恭敬、贊禮之時,都要右繞,切莫左繞,左繞是違逆、誹謗、毀滅的意思。這個地方是一種心理表達。現在經常看到有人逆繞——左繞佛塔。我們可以把《繞塔功德經》流通一下。

  

右繞佛塔有無量的功德,從初發心、求世間的善法乃至一直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殊勝法的求益,繞塔都可以成就,右繞特別不可思議,包括右繞大殿、佛像、佛塔、佛舍利塔、經書等都是一樣功德。所以說有隨順、成就、供養、歸命之意。

  

“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

  

“長跪”即雙膝跪,恭敬意。“叉手”即合掌之意。

  

“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何以稱“大悲世尊”呢?唯我世尊才能稱爲“大悲”,一切菩薩、一切賢聖不能稱爲“大悲”。大悲觀世音菩薩之所以稱大悲者,因其爲正法明如來再來故。一切菩薩若能稱大悲者,皆是古佛倒駕慈航。何以故?唯有世尊能稱大悲,徹底普攝法界衆生,饒益一切有情是爲大悲主,所以稱“大悲世尊”!世尊就是主之意,教化、攝護、成就之意。

  

“願爲此會諸來法衆”

  

所謂“法衆”,與法有緣,方能入法會。若無緣,無有此由,沒有因由來聽法的,來聽一言一辭亦複如是。若懂若不懂,皆是有緣者,方能發起。所以稱爲“法衆”。

  

“說于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

  

如來各有因地,因爲法身佛是非假修證的根本利益所在。但是要顯法身功用之時,還需要報身的烘托,因地的發起,大願的建立,順性顯現。若不如是,大家不能得見得聞,不能有所歸向。雖有性德,若無修德發起,性德不彰,功用不建,衆生無依。我們常說佛法非修非證,那要是不假于修證,衆生何由出離生死苦海呢?出離無明之業呢?所以說莫生斷滅見,莫生邊見。所謂“邊見”就是“斷見”,或者說“無見”、“空見”。如是“空見”,是爲邪見。是爲所謂的“因地”。

  

諸佛,有無量的諸佛,有無量的衆生就有無量的佛,就法身而言就是一個法身;就報身來說,各個因自己因地的差別的大願,顯現的功德殊勝的因緣的差別,就是大願的差別。

  

如釋迦佛五百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藥師佛十二大願,乃至無量諸佛各有自己因地所願,成就法益,究竟果德無二無別,但是大願還是有別的。

  

“及說菩薩于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

  

因爲我們這個末法時代罪惡、邪見熾盛,有無二邊的邊見熾盛,因爲這種邪定聚與不定聚的因緣熾盛,所以說文殊師利菩薩發起這樣的殊勝因緣,爲了使我們遠離修行的諸病,發清淨的道心,使我們速入大乘,遠離邪見,才作此發問。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五體者,四肢加腦袋。

  

“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過去非叁請佛不說最上乘法。《妙法蓮華經》舍利弗要問最上乘教義,釋迦佛就說:“止止止,莫須說,我法妙難思。”後有五千士衆退席。

  

何以故?最上乘法諸衆生多是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是驕慢、增上慢人。如此驕慢人在我們末法時代更加熾盛,往往以自己少得少聞爲解、爲真、爲實,不知無上佛法,遍于法界,盡于虛空,贊莫能盡。所以諸佛說法盡未來際,無有休止,無有間斷,衆生、菩薩爲究竟道業要聽法不厭,學法不倦。若不如是,皆是驕慢人、增上慢人、邪見人或墮落之人。所以佛法是沒有止境的。

  

往往現在人以少得爲足,自以爲是。所謂的未證言證,未得言得,這兩句話一定要小心。到末法時代打妄語最容易成就,許多人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解一言半辭就認爲自己明白了,成就了。這在佛法中稱爲可憐憫者——驕慢之人、增上慢人、不知法益究竟廣大真實之人。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所謂“叁請”者,就要說最上乘教誨,消除叁乘教化,直歸一乘,也就是開權顯實,直顯最上乘教化,這樣要“叁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咨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爲末世一切衆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

  

釋迦牟尼佛對文殊師利說。

  

善哉!善哉!善男子!”

  

如是“善”,能完善于法界,今時發問,而普度于一切群蒙,使一切群蒙皆有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正因、增上緣,諸佛無上教化由此而標顯。一切衆生有所歸向,有所得見,有所發起。所以是爲“善哉,善哉”。自利利他,由此而生,是爲“善哉,善哉”。

  

“善男子”是不可思議丈夫之提示。“汝等”若聽聞如是教化,若善男子,善女人亦複如是。

  

“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咨詢如來因地法行”

  

如來因地法行,是啓發一切衆生因地法行的根本導向,如來因地是真因果真,衆生若不依如來因地之真,真因發起,衆生無以成就無上佛果之最初因緣、最初作業。如來的因地法行,衆生有所依,以發如來因地法行,歸于無上道業,最終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及爲末世一切衆生求大乘者”

  

我等如是,我等現在正是末世一切衆生,我們現在就是末世,所謂末世就是末法之時。說正法像法各是一千年,釋迦牟尼佛已滅度叁千零二十八年,正法像法已過,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我們已經進入末法一萬年的第二個一千年,第一個一千年已經過去了,所以我們稱爲末世衆生。

  

“求大乘者”,如是大乘是無上乘、一乘、了義之乘、佛乘,非聲聞、緣覺、菩薩乘,但是究竟一乘。

  

“得正住持”

  

若無有正住持,那我們就沒有正修行、正利益、正功德,所以需要正住持。以佛的大功德藏的住持,使我們得到大功德的修持,成就大功德的果德,就是佛果。

  

“不墮邪見”

  

何以爲“墮”?自以爲是就是“墮”;自以爲自己的知見是正確那就會墮;執著、驕慢稱爲“墮”;不歸依最上乘稱爲“墮”;喜歡聲聞法,也就是斷滅大慈悲種性,求于實際,避于世間,這樣的人也叫“墮”;貪…

《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