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八讲▪P3

  ..续本文上一页全部都是错误的,这个假设怎么能成立呢?都是不对的。这只是今天的一种感觉。

  【错误现行】我们学佛法就是常常落入这样的断见、常见之中,然后就一直否定自己:我学错了,我学得不好,然后信心就越来越弱。这些都是我们的问题。

  【问题症结】就是不能真正认识到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生命中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获得、拥有、巩固。

  【严重后果】如果不知道,肯定是患得患失的,一听到一堂课、一堂法,就容易拿自己今天的心得来怀疑自己过去成长过程的种种不足,非常容易这么去分别。到了明天,又想“昨天那个讲法也不对”;到了后天,又想“昨天那个也不怎么样”,一直来怀疑自己所作所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乙二、向内用功,精进修行

   丙一、明确所求,做生命的主人

  我们如何认识生命的本性,认识到我们的本心?向内用功,莫向外求。

  【生命真正所求】

  人的才能、技术、学问都属于世间法的范畴;

  生命潜能的开发,人的觉悟、智慧,是不共世间法。

  再多的知识,再多的学问,再大的能力,都不能开发智慧。若用得好,对我们觉悟,对智慧的开发是有用的;若用不好,(反而会)起反作用,成为我们心所缘的境界。

  【生命的超越】反过来,我们体悟了无我,超越了种种事物的生住灭相,把握了诸法仗因托缘和合的假相,(就能组合缘起、改善生命)。

  假相,是不真实的,是能够改变的、能够过去的。

  不好的,让它变成好的;

  好的,让它仗因托缘,一直持续,并且好上加好。

  【师父提策】这是我们生命要去着力的地方。

  【自我放逐】如果我们的生命不在这些地方着力,我们的生命就非常容易在现实世界的边缘上存在。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会认为,“现实社会、现实缘起是众生共业所感,我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也不想去改变,但是呢,我也不能说我不活,所以,算了,我不和你们大家站在一起,我到最边缘的地方去。”所以你不知不觉就活在这个世界的最边缘。

  【结合当下】在一个团体中也是一样。慢慢就会认为(团体)不重视我,自己好像边缘化了,其实没有那回事。

  【深入分析】为什么会认为自己被边缘化了呢?说明你自己缺乏主人翁意识,或者说,主人翁意识在退化。

  【喻】我们是中国人,你不会怀疑这一点。

  【引申】我们学佛法也是一样,我们住在一个道场也是一样,你本身就是(团体的一员),但你却一直不相信,一直怀疑,最后你法也学不进去,从此你会引发很多很多问题,都是因此产生。

   丙二、安住当下,远离颠倒梦想

  【心的轨道】正见出了问题,正念、正知、正行都会出问题,一切都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要远离颠倒梦想,让心走到正路上,走到心的轨道上。

  【念念相续】我们人的心念念持续不断。

  真如法性是如如不动的,是超越生命的,无为法是超越生命的;

  心念,有为法,是念念生灭的。念念生灭,一直伴随着我们一生,伴随着我们的生生世世。

  【错误心态一】我们的心念念相续,但是我们往往忘失本心,舍本逐末、舍近求远。

  【明辨心相】

  ①舍近求远,就是总觉得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才是好的,什么是最不容易得到的呢?最远最远的东西不容易得到。在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或者大海的最深处,不容易得到,他认为是最好,这就是舍近求远的标志。

  ②舍本逐末,就是(认为)外在的成就才是实在的,内心的成就是不实在的,所以不会重视在内心上观照、做功夫。

  【师父破斥】我们向外去求,怎么能够解决我们内心的问题呢?这是不可能的事!

  【错误心态二】有人认为,我现在因缘还不到,还不需要好好修行,等因缘到了,再好好用功、努力。这也是错误的事情!

  【师父破斥】(何时才算因缘到了呢?你难道要等待他人)建一个非常好的房间,一个非常好的修道的环境,然后来请你:“某某你到这里来修行吧!”这有可能吗?你还想等待什么?

  【清醒认识】没有什么等待不等待,都是念念相续。修道的人绝对不能说我还要等待、期望,期待以后谁给我教什么东西,谁给我们讲什么东西……这些都是颠倒梦想,都是不知道佛法的知见是在自己内心上面用功。

  【问题症结】我们种种的幻想、梦想,是造成我们无法安住当下的最根本原因。

  【生命的扭曲】实际上,绝大部分人所追求的外在上的成就,如刚才谈到的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这些梦幻泡影的境界,海市蜃楼的境界,就是我们生命状态的扭曲。

  【正确心态】如果生命状态没有扭曲,非常正常、非常健康,有判断力(有慧就有判断力),他就知道怎么办,时时刻刻知道当下怎么办,而不是期望,期望再过几年怎么样。

  【所求明确】判断力就是时时刻刻都知道要做什么,今天、明天,都非常清楚。

  【如理抉择】我们要去追求的、安住的,是我们真正生命本质上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去追求那些不切合实际的东西。

  【明见过患】(追求)不切合实际的东西,最后就会造成我们远离大众、远离师法友。

  【开演阐释】你跟大家在一起,但你另外想“我要去得到一个什么东西,你们都没有的,我要去得一个比你们都高一点的(东西)”,这种念头就会造成你不能安住,就会造成你远离师法友,就会造成对佛法的体会越来越遥远,这是用心用错了。

   丙三、熏习正见,认清幻相得解脱

  【执幻为真难解脱】我们要安住当下,我们需要安住当下,但不等于想安住就能安住。

  为什么不能安住呢?就是有种种幻象,如梦幻泡影的幻象。

  我们不能通达人无我、法无我,就无法消除这些幻象,

  若不能消除,我们会把这些如梦幻泡影的景象信以为真,认为它是真实的,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所要拥有的。

  这样我们就无法解脱。

  【修行目的】我们信佛、修行、用功,这一切都是要认识我们的本心,认识我们本心所创建的种种幻象,来净化我们的本心,而不是停留在对佛法种种内涵和法相名词、意义假设的这些观念上。

  【行持为要】你没有做到,都是一种假设,你只有真正去用它,它才会变成我们的东西。(佛法)只有真正去用,用到我们当下,才是有价值的,否则都是假设,甚至学得越久,你的假设越多,你的问号也就越多。

  【邪见过患】如果我们一直串习那些不正确的知见,很有可能就会让我们内心瘫痪,不能起正常反应,就如我们身体瘫痪不能走路(一样),内心瘫痪,心就不能正常运转。

  【对治方法】只有不断去熏习这些正确的(知见),(才能真正认识本心、净化本心,得到解脱)。为什么叫如理思维呢?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若不如理不如法,我们的思维绝对出问题。

  【烦恼根源】现在大部分人为什么烦恼不能安住呢?(因为)他认为这个假借之身(是真实的),在这个假相上面去计较、比较、分别,去追求外在的成就。

   丙四、破除现行误区

  【错误现行一】有人认为,我工作非常忙,等我把工作忙完了再来修行、用功,最好功课只要半个小时,或者15分钟。

  【师父破斥】实际这都是很颠倒的!他把修行、用功、学佛法这些根本的事与做事对立起来。

  【本末倒置】其实修行才是我们的正事,我们从事的职业、工作只是活在这个世上必须的一种要求,不是正事,本末就这样颠倒了。

  【错误现行二】很多在家居士说,我只要持之以恒每天做它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的功课就可以了,有空才去庙里,没空,就跟佛菩萨请假。

  【师父破斥】这个心态都不是真正有法的心态!

  【如法表现】真正得到了法义,真正理解了无我的精神,不是说不要做事,反而要饶益有情,要做更多的事,就不会说要等工作完了以后,事情忙完了以后,再来修行、用功。

  【结合当下】在寺庙里也有这种状况,就是把做事和修行对立起来。

  (有人认为),我忙不过来,把修行放一边;

  有人说,修行是第一位的,做事是第二位的。

  这些都是会有可能发生的偏差。

  【如理认识】(做事和修行是相辅相成的)

  ◇做事本身也是实践大菩提心、大悲心,也是最高的佛法;

  ◇念经、念咒、礼佛本身也是修行的一种方法、法门,远离外在的一些境界,让人能够更加清楚认清自己的本心和心相。

  你这样认识才对啊。

  【非理作意】如果不是这么思维,你看到别人那么忙,你会觉得他做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都是世间法;反过来,别人成就了我们,让我们在这里用功的时候,我们又无法真正洞察自己的心相,反而在起烦恼。

  【明辨心相】我们在起什么烦恼?我们在起对别人观过的烦恼。但我们还不会认为自己在观过,反而认为我们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

  【烦恼过患】这样,一天到晚都不会喜悦、快乐,只有不断串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串习对别人观过的心态。

  【问题根源】这些都是我们知见上的问题,都是不能通达无我的表现。

   【结示】无我能够用到一切地方: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最后都汇归到我们的心,汇归到性与相的问题,即我们的本性和诸法的差别相上的问题。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八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