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深的境界去努力、去用心、去用功。我们学得越来越好,成绩越来越大,自然而然,我们的缘起就会越来越广阔,同人家打交道、相处、合作,就会越来越容易和合。不能和合,和不来,内心当中有距离、疏远、隔膜、猜忌、愤怒、嗔恨、嫉妒等等,诸如此类,都是自己生出来的。自己心里生出来的,都是自己内心的烦恼、无明状态。
二、 舍弃对现世的贪着,用心于佛法,坚定信心。
我们对佛法了解一点,了解一个法类,就要照着这一点去实现,照着这一点去努力,照着这一点去用功落实,就要拿来修行用,同自己生命相结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为了听两句佛法,不惜生命。为什么为了得到两句佛法不惜生命呢?佛法比生命更重要。当然有人说,我们没有生命,怎么会有佛法呢?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佛法的话,我们生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但是我们学佛法的人,依然常常会关心、会挂念,会担忧说,我们这样学佛法,去打工、赚钱、上班,时间少了,机会少了,身上没有钱,如果生病的时候怎么办呢?没有钱看病,生病的时候,没人来照顾自己,最后老的时候,没人来帮助自己,没有人给我助念,死的时候没有人处理后事,没有人来帮火化...等等,所以就有很多很多的,莫名其妙的担忧——老、病、死,种种的问题,非常地挂念。实际上这些的问题,都是对现世利乐的贪恋,不等于说你不学佛法,你这些问题就解决好了——不学佛法的人,未必说你生病的时候,人家就很好来照顾你;你老的时候,很多人帮忙你;你临终的时候,很多人来关怀你。不可能的;当然也有,但是没有的居多。
学佛法的人,同参道友很多,在龙泉寺,大家来当义工、来学佛法。这么多的信徒,你生一个病大家都知道了,他就给你拿药,你住院的时候,他要照顾你,是不是?你没有钱的时候,人家还要帮助你;你要老了,自然而然人家也会关心你。。。那肯定不会有问题了。你出了些什么事情,大家都会来帮忙,不仅说居士们、义工们会帮忙,我们法师们也会帮忙。他不会说,因为我们学佛法,我们老病死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了,没人去处理,就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担心。因为你心里会有这些担心、挂碍的话,就很难把所有的身心用在佛法上面去,这些方面,还是世间心,还是对于现世的贪着,对现世利益的一种执着,所以我们慢慢要把它去掉。佛法是讲业果,你只要照着佛法去实践、去落实,我们有很多的善业,有很多的福业,自然而然会感得很多好的果报,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我们有时候,来学佛法的时候、当义工的时候,个别人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不会理解——说你好好的一个人,年纪轻轻,还去学什么佛法,劝你不要去学,不要到寺院里边来。那时候我们自己觉得,这些父母啊,这些朋友啊,他们是这样地关心自己,又这样对自己很好,他又这样地百般阻挠。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自己的信心,是不是坚定,会不会动摇?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种种的境界,会不会贪恋?对学佛法会不会感到后悔?这些就是检验我们的善根、我们的福德因缘、我们的智慧的时候,而不是一种障碍——表面上来看,这些是一种障碍,那么这些障碍你超越了,我们内心就越来越沉着,就越来越有力量,同佛法的距离就越来越近。
因为自己的父母,朋友对我们的一种劝导,对我们的一些建议,他们也是出自于好心,因为对佛法不了解,觉得在庙里边,天天就是念经,生活也很简单,早上又要很早就起床等等,他不知道宗教信仰的一种意义——生命深层次的一些内容,他不了解。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说,人家这么关心我们、劝导我们,我们也要跟他过不去,或者说我们也要不理他,要对他怎么样,甚至说要跟他去对立等等,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就是要以一种平常的心去对待,来到寺庙里边,家里有事情,还可以回去看;他要看你呀,也可以来到庙里边看,这是非常方便的,虽然在北京,城里要到这里来也很容易;外地到这里也很容易,坐火车,坐飞机,当天就能够到;你如果要跑到外国去,那就不那么容易了,是不是?你跑到非洲去,跑到俄罗斯去,跑到美国去,跑到国外去...。
所以我觉得,在庙里出家也好,当义工也好,总是比出国要好,出家比出国要好,出家可以看到,出国跑到外国去,不容易看到,出家还是为我们国家做事情,到外国都为外国人做事情,为别的国家干活,是不是?这很多都是人的一种观念,总觉得出国很好,出家不好。我觉得出家比出国更好,真的是这么一回事。这个佛教里面,也需要很多人去做事——承担如来的家业,从我们国家的、社会的角度来讲,它也是社会的一个事业,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很多有能力的人、有学问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去承担,这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不是独立的,不是孤立的。缘起就是相依共存,更何况我们国家的宗教政策,也是允许和保护的。只是我们自己有没有真正那种宗教的信仰,有没有真正的那种虔诚、恭敬,有没有真正的一种坚定的信念、宗教的情操、宗教的热忱,这是很重要的。
学佛法,是不是真正很认真去实践、去落实,如果我们真正很认真去实践和落实,我们对世间上种种的名誉地位,世间上所有的种种的:称讥苦乐、利衰毁誉,种种的厌恶等等,甚至人家对我们的批评,我们都会不在话下的,就是别人对我们的误解,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别人对我们这个障碍,我们都能一道一道去解答,慢慢慢慢去跨越,这些就是我们的业障,学佛修道的障碍。因为有些人,他对佛法不了解,对宗教不了解的话,就产生了障碍。他自己的障碍也会变成我们的障碍——因为缘起的法就是相即不离的,就是你内心的问题,也会变成我的问题;我这个问题解决了,你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不成问题。因为你的问题不会影响到我,所以我们学佛法,就要有这种非常坚定的信念。不然的话,大家都会搞得很痛苦,就是障碍你的人,会很痛苦。他看看你这个同修,还不是很坚定,还有希望,他下次再来劝你,过一段时间再来劝,如果我们自己很坚定,他看了,没什么希望了,下次不来了。这是真的,这样的话,他也回心转意,也开始学佛,那这样子都很好啊。所以我们自己信心很坚定的时候,很多业力都能够改变,很多的想法也能够得到改变。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佛教、对宗教,有很多偏见,有很多误解,这些方面,就需要靠我们去解决。
我们在这种修行的意乐方面,要非常的坚固,要抛弃对现世生活当中种种生活的贪恋、经营,你去经营现世生活当中的种种的事情,如果没有佛法的原则、佛法的精神,也是在造业,比你对现世生活当中的种种的享受,这种业还更厉害,因为你造作出来的这种事业,会影响到更多的人,一起在轮回——如果我们没有去造那种业,可能还不会导致那么多人去轮回,那么多人都痛苦,因为我们的造作,反过来会导致更多的人在轮回。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的一种用心的问题;反过来说,我们的学法的意乐非常坚固的话,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生活,就同佛法结合起来,我们生活就会越来越充实,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有力量,我们所做的事情,就越来越有意义。这样佛法就真正走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
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虽然在学习佛法,实际上,佛法没有进入到我们生命的状态,我们也常常容易以佛法的一些名词,去对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以佛法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这样会变成自己很痛苦,别人也会很痛苦,甚至也会给佛教蒙上很多的骂名。这个都是因为我们学佛法学不好的一个体现;你如果真正学好,学得比较深入,自然而然这些问题不会存在了,即便发生,过了一段时间,它慢慢就消解。法就是要来对治这些烦恼,对治这些障碍,对治自己的烦恼,对治别人的烦恼。有问题的发生,有障碍的发生,就是烦恼起现行,烦恼在发生作用。我们需要靠佛法,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三、 我们的发心与佛菩萨、祖师们发心的关系;传承的加持。
所以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不需要去担心,现世生活当中,种种无意义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有六万次能够当转轮圣王的这种福报,施舍给佛陀的弟子们——六万次当转轮圣王的福报,这个福报有多大。大家来到这个寺庙里,我们都是得到佛菩萨的功德,因为佛菩萨的功德,能够召唤我们这些人,来到寺院里,这都是佛陀当时在因地发心所成就的,你来再多的人,来更多的人,它也会有,能够维持的,大家也能够相安无事,也是会有东西吃,也是会有地方住,那么只有靠我们的发心。
我们如果去发心,这个果报都是会出现的,这些果报的出现,不是因为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发心努力只是一个缘分,我们这个缘分加进去,这个佛法兴盛的种种的因缘就现前,就现起,这个缘、那个缘,众缘和合,佛法就兴盛,所以它不是靠哪一个因、一个缘就够,它靠很多很多的缘分,集聚起来,佛法才能够兴盛。也不是说,我们这些因缘,我们这些人凑在一起,它就有佛法,也不是这么一回事。社会上面,各种各样的俱乐部都非常多,各种各样的会议、活动、运动会等等,有很多的活动、很多的人群,那些人群当中,不学佛法的人,他佛法没有来源,所有的人都是不知道的——甚至没有听说过,更不会晓得佛法有什么好,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帮助。
我们来到寺庙里,来到三宝地,大家用功学佛法、修行、办道,就能够很深切感受到佛法的一种力量跟作用。为什么这样呢?就是跟过去的这些佛菩萨、祖师大德们的发心有关系。我们根据佛言祖语来实践,所以我们的心,就跟佛菩萨的心相应,跟佛菩萨的心相近,能够跟佛菩萨的心相即不离。不仅佛法如此,世间法也是一样的。比如你会说话、你会读书、你会认识字,你一本书打开,你知道这个字怎么念,这个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这个字怎么读呢?老师教你的,你说我要查字典,查字典也是老师告诉你,他说这个写在字典上面,这个什么音,这个什么意思,也是老师,这个老师也是有老师,老师前面还是有老师的,一直到哪里?一直到创造文字的人,一直到创造纸张的人,一直到发明跟创造印刷业的人,编书的人,都是有关系的,都是一直这样传承下来,你里边缺了一个环节,我们这个字就认不到,我们就看不到,我们更不知道怎么发音,不会知道它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认识这一篇字面的意义,同时就包括了很多过去古人的经验,包括现在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包括我们自己的发心跟用心,已经包括进去了。同时,我们看了这篇文章,看了这一页纸以后,我们有收获,有心得,得到启发,这种作用,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我们还会分享给别人听,还会影响到今后生命的历程,就跟未来联系在一起,就是世间法,它本来也都是过去、现在、未来有联系的,这佛法更是有联系的。所谓有联系它就是有传承,有联系就有加持,有联系就有感应,其实是我们的心太粗了,太现实了,太简单了——体会不出来,感受不到这种种加持的力量、种种感应的力量,同佛菩萨有联系,这样的一些因缘,自己觉察不出来,这些都是我们很严重的问题。
四、 谈中士道:深信业果,舍弃对后世的贪着,对治烦恼。
其次,我们学佛法,不是说要让我们的后世过得更好,也不是让我们后世不要堕地狱,后世升天,后世当一个很有出息的人,当一个社会上很有地位的人,不是这回事。我们学佛法,不仅仅要舍弃对现世的贪着,同时也要舍弃对后世的贪着,对后世生活利乐的一种贪着,这种动机和意乐都是不对的。
我们希望现世在佛法方面能够用得上功、走得上路,有作为、有成就;更希望我们这种力量,我们这种习气、修行的习气、学法的习气能够持续等流下去,让后一生,能够一出生,就知道学佛法,就能够很容易上路,用得上功,对这个法领纳的程度,越来越纯正、越来越浓厚,体会越来越深刻。所以对业果的相信,不仅仅是现世的,后世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学佛法是为了要成佛,成佛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去努力、发心、用功,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把长期以来在自己思想当中累积下来的那些错误的思想——对现世和后世的一些生活上面的贪着,把它去掉,把它去得干干净净,佛法才有办法一步一步学得好。
下士道谈业果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对治现世的贪着;中士道,就是要对治后世的贪着。这个三士道里面都有非常清楚的交待。我们在用功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为了要对治贪着,这个是重点——重点中的问题。如果在这些很重点的业果方面,没有思维、抉择清楚,业会决定的,业会增长广大的,业所作不亡——业作了以后不会失去,它就决定了你一切,所以我们说,对业果要深信不疑。如果我们没有对现世、后世贪着心的对治,你怎么能够入道呢?我们所有学的这个道,就跟道次第都是不相干的,我们何时认真去思考,我们怎么样去对治现世、后世利乐的贪着。
我们对现世贪着的是什么?对后世贪着的是什么?它的表现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贪着?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去追求、要那么去努力拚命——这就是佛法不共的地方,佛法根本的精神之所在。我们刚才说的是贪着,而不是说,我们去否定世间的存在,世间也是存在,这些存在是世间缘起,因果轮回的现象。我们要超越,不要在这样的一种轮回的规律当中受苦,需要靠佛法。
在世间法的基础上,我们要去超越,超越就是从心上去超越,我们心上超越不了,就是因为有烦恼,有问题,需要佛法去对治。佛法对治,很不容易,不知道怎么对治?对治的方式、对治的途径、对治的办法,就是整个用法的过程,就是纳法成业的过程。所以我们,佛法学得怎么样,好不好?就是看对现世后世的一种贪着,对师友缘的缘份是深、是浅,对佛法的信心,对佛法,三宝的恭敬心,对自己未来生命方向的把握和肯定,这些都是非常实在的,它不需要去问人的——问自己,自己觉得哪个答案对,就是你的成绩了。自己觉得我还不知道,那就有问题。自己觉得,我对世间上的那些还非常在意,就说明我们还没有入道!
以此同大家共勉,阿弥陀佛!
《如何对治现世贪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