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要说有大象、有马。我们传统文化讲“龙马精神”,用佛教讲是“法门龙象”,比成龙跟象——那么大象都是好的大乘,龙也是好。我们要能够到兔子就是到四谛法,这就很不简单了,能够苦集灭道。
那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入道呢?会一直在凡夫现象界——迷惑的世界当中轮回,不能自拔。这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也就是在佛法里面告诉我们,要去超越。超越的前提要去出离——就是出离心,出离心一个方面,还要消除对现世的贪着,第二个方面要消除对后世的贪着——两个都是要消除。现世的种种利乐、利益、快乐、幸福……这些的追求、贪着要舍离,就是不要以这些作为我们追逐的目标。反过来说我们如果对现世当中种种的名誉、地位、财富、世间的成就去很认真计较的话,我们怎么能够有出离心呢,是吧?这个是世间成就。我们的出离心就是超越世间成就的这样的一个心理。希望我们今生能够慢慢慢慢跟佛法去相应,跟圣者道去相应,而不是说,我今生的成就是比别人的衣食住行样样要好。如果我们的目标仅仅界定于此,那自然而然跟佛法是不相应的。
那么任何一个人想要培养出离心,想要入道,他必须去淡化这些现世安乐,去超越现世安乐,去出离这种现世上面的安乐跟利乐。不然的话就是我们一方面又想佛法学得很好,一方面又想在社会上面很有成就——这个是很难做到的。就是菩萨、大菩萨才能够做到。如果我们没有入道的人绝对不可能做得到,能够做到这个两全其美是很难很难的。那么我们要如何来消除对现世种种成就的贪着,利乐的追逐?这也需要功夫,也需要方法,也要根据佛法去实践,我们才能够出离,才能够超越。如果不是根据佛法来修正、对治,出离心生不起来——不是说我们想出离就能够出离,这不可能。我们说,我不计较就能够不计较,我不分别就能不分别,不是这么一回事。
那我们要去培养和成就这种出离心,首先要认识到暇满的难得,要认识到生命的无常——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没有体会到暇满难得,我们没有体会到人命无常,怎么会有出离心呢?也就是说,暇满难得和人命无常——或者说念死无常——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对治对现世利乐贪着,就是要告诉我们要舍弃现世。那我们现在不能修法,在佛法方面不能相应,就是对现世的执着。对现世的执着就不是佛法,也就是我们内心里面没有真正的佛法。虽然我们没有说自己是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内心里面没有佛法,实际上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佛的弟子、佛教徒。佛法跟非佛法的区别,就在于对现世的这些境界我们是贪着,还是说我们是出离。所以,舍弃现世的佛法同我们要去经营人世间的种种的事业、种种的成就是不一样的。这意思怎么讲呢?很多人说我们要做很多的事业,把世间法做得很好、很有成就,非常通达;同时呢,我们佛法又能够学得很好——这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两个刚好是相对立的。
本身我们长期以来都是在生死当中轮回,都是在这些境界当中过生活,佛法还是很弱很弱的——甚至说是没有的。我们认识到一个观念,不等于是我们就有这个观念的一种佛法。比如说计算机,比如说照相机,比如说汽车……我知道这个汽车叫什么牌、这个计算机是什么牌、照相机是什么牌,那么未必你会使用计算机、会开车、会照相。你会开车,不一定说你会制造汽车、你会制造计算机,对不对?这个也就是说,我们在佛法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受用,也就是你有去用法的时候内心得到改变,那只是暂时的。更不是说,我懂了一些佛法的名词,懂得了佛法的一些名相,我就有佛法了。就犹如我知道照相机有哪些品牌,汽车有哪些品牌,计算机有哪些品牌,对它们的历史演变也很清楚,市场状况也很了解,那么你没有钱的话,一样还是不会有车,不会有计算机,不会有相机……就跟你没有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说我们了解了很多的佛经,懂了很多的佛法,没有去实修、没有去实证,跟没有是一样的道理。只是说你有这些常识而已——我知道佛法是怎么回事。但是实际上你没有那种功夫,没有那个水平,没有那个力量,就等于没有。
五、分析名言,破除对世间成就的执著。
那么这个世间上面的成就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去执着?因为人他活在世间,就会被世间上面的这套名言,被世间上面的这套假象所迷惑。名跟相——所谓相就是有形状,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能够感觉得到的东西,体相用的相;还有一个就是名——名称。每一个人有一个名,你叫什么名:张三、李四、王二,这个桌子、椅子、板凳、拜垫、蒲团,花、草、鸟等等……任何一个法都有它的名,然后在这些法的比较当中,又能够有很多名相的安立。比如说,好看不好看,好听不好听,很好、 很坏、很脏、很臭等等……这些都是世间上面的一些名。但是这个名给安立在你的名份上,有时候就很高兴,有时候就会很苦恼……怎么讲呢?如果说人家说“你这个人很好”,听了很高兴;如果人家说“你这个人很坏”,听了即刻很不高兴。
那为什么它会这么厉害?就是众生对这个名言很执取,执取说:你这么说我,我就会高兴;你那么说我,我就不会高兴……自己内心里面有这种状态。反过来说,对一个他听不懂你话的人——比如对一个老外来讲,他听不懂普通话,你说这个老外多坏多坏,怎样怎样……他听了的话会很高兴——因为他不知道你在讲些什么东西;你讲他怎么好怎么好,他也不会高兴——因为他也搞不清楚你在讲些什么话,是吧?因为你高兴得起来,或者说你会苦恼是因为自己内心这么去想——想对方说我好、对方说我坏、对方说我什么……就是被这个名束缚住,是不是?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我要去找一枝很好的笔;我要去买一件很好的衣服;我要吃饭、要吃什么东西……他就会去挑,对不对?挑选。挑选就是一种贪心的表现,贪着的一种表现。就是我需要什么东西,不需要什么东西;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东西是不好的……都是在这样一些经验当中,在这样一些世界里头,去分别,去生活。
那我们学佛法的人也是一样的。学时间长的也会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我们大家在这里用功修行,如果听一位法师说“某某你最近很发心、进步很大”,我们就很高兴;如果另外一个法师说“你这个人这么差劲,越学越不行”,听了以后即刻心里就一落千丈。是不是?也就是在佛门当中,我们修行用功的时候一样也会受到这些名跟相的影响,名言的左右。
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受到这些名言的左右、名言的影响呢?就是我们还会很在意这些东西,我们还是以这些作为我们生活的目标,以这些作为我们生活的追求。所以,出家人出家后社会上面的名都不要了,换了一个法名。你们大家来到这里也是,皈依以后都有一个法名。所以我们这个法名——法名就要和佛法相应,我们的名都要和法相应起来。我们不要跟世俗的法相应,要跟佛法相应。然后慢慢慢慢,我们这个名相才能够破掉。
好,今天就讲这么多。
《不被六根蒙蔽》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