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降伏其心 三 佛法的起落处▪P2

  ..续本文上一页”、“若有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人家已经修到那个音、色的境界了,我们现在哪里有音、色?眼睛一闭呀,眼前是一片漆黑!往那里一坐,满脑袋浑浑噩噩!

  看看大家的眼睛那么昏暗,哪有一个是亮晶晶的?那有一个有神的?

  你为什么要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呢?你这是放纵自己!就像你今年没把这件事情做完,留到明年做;到了明年还是没做完,你又说明年做;明年复明年,总也做不完。为什么说修行要“如救头燃”呢?如同救头上的火一样,刻不容缓!所谓“火烧到眉毛上来了”,一分钟、一秒钟都不能够等了!

  一个真正用功的人、一个真成就的人,他们都是起于当下,落入当下。佛法不是不承认三世因果,也不是不承认昨天和明天,但是昨天和明天对我们来说意义都不大,只有当下。

  “当下”很快就过去了,如果你真的抓住了当下,也就意味着你“过去”都抓住了,都没有空过!因为当下,它马上就成为过去了,如果你今天活得有意义,当明天你回忆它的昨天(也就是今天)的时候,也就非常有意义了!

  心中有事不等明天,今天不寄未来,过去之事不存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你把它存在现在这个心里,还有什么意义呢?明天的事、未来的事,你知道中间会有多少变化呢?佛门里面讲“念念不同”啊!前念和后念都没有一个相同的!你怎么能够把握得住呢?!

  为什么人家说因果不是固定的呢?有的说:“因果定了”,实际上这也叫做邪见!邪见它比那个断见还要好一点点,还稍微有一点点正确、还沾了一点边,它只是斜了。那个断见呢,是完全背道而驰、牛头不对马嘴!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能够接受这个观点、不承认这个观点,你永远活在自己的枷锁当中走不出来,你这个当下没有把握好,不要紧,你马上再把握下一个当下,你总有一个当下能够相应、能够把握住。一旦掌握了一个当下,你就很快会掌握第二个当下、第三个当下!

  临济祖师告诉大家一句话;“吹毛用了,急需磨”,何为“吹毛”呢?古时候非常锋利的宝剑,从头上拔一根头发,对着剑刃一吹就断掉了。他说这么锋利的宝剑,用完了以后还要及时保养、及时磨,否则的话,你的宝剑即使再锋利也会慢慢变钝的!这么锋利的宝剑用了还要及时保养、及时磨,何况我们一个凡夫俗子,怎么不需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来保养、来观照自己的心念?要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是说你大彻大悟了,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刚才讲到“现实”与“当下”,它们有本质上的区别。“现实”原本指客观存在,而社会上所讲的“现实一点儿”,带有刻意、强求和急功近利的意味!佛法所讲的“当下”,那是一种最高的境界,是一种超越、一种洒脱、一种自在,而且是一种无碍!

  实际上净土宗也不是说只有在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因为现在众生的根性太差了,有些祖师爷出于慈悲、出于方便度众生,他知道你这个根器不行,活着的时候不可能了脱了,达不到你的愿望了。怕你退失菩提心,他就善巧方便说你生前好好念佛,临终能够往生净土。结果长期这样说,你也这样说,他也这样说,大家以为这就是净土宗真正的精神,是死后成就!

  过去的祖师爷明白是为了方便这样说,现在的大和尚,他不明白,他以为净土宗的境界就是这样。好多人都说禅、净、密是不一样的,不能共容共处。净土宗讲“净念相续,花开见佛”,那跟禅宗讲“当下顿悟”,密宗讲“即身成就”有什么区别呢?

  是因为我们知道的佛理太少了,每天待在自我内心狭小的空间里面,不接触外面的佛理。譬如说你是修净土的,就不看禅宗的书;你是学禅的就不读密的书。有个成语叫做“夜郎自大”,现在许多学佛的人都犯这个毛病。而且有很多师父为了抓信众,强调一门深入,不让看经典、不让看某某菩萨的著作,某某论也不要读,某某法师开示也不要看。

  不怕你看,就怕你看不懂!一个真正的法师,怎么会怕自己的徒弟多接触外面的人、多读外面的书呢?你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的父母亲怕我们多读书吗?又不是像现在社会上那么多黄色的书,父母亲不让我们读,怕我们中毒了。我们读的都是佛书,而且是几十岁的成年人在读佛书!你学佛只有先广、先博,然后才能够专一。

  你从来没有见过佛经,当你得到一本佛经后,高兴得又跳又叫:我这一下可得到最好的宝贝了,世界上只有我手里的书是独一无二的!当有一天你再往前走,看到前面还有经书,拿到手里一看,发现比你手里的经书还要好!再往前走还有更好的东西。

  为什么你不往前走呢?因为你认为你手里的第一本书是最好的,你认为你的师父是最伟大的,你认为你自己是最聪明的,所以你就不愿意继续往前面探索了。譬如说我们都认为佛经是最圆满的,难道道教里面的经书就不是智慧的结晶吗

  难道《圣经》就不是智慧的显现吗?

  过去修行人门户之见特别厉害,现在不同了,那是因为时代进步了,你不得不开放。你再抓住手里仅有的一本书,一直读下去,不再接触外边的书,那你将来就没有办法迈出自己心灵的空间!你以为念句阿弥陀佛就能够成佛了,你以为盘个腿就能够成道了,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理不明,路就没有办法清;路不清,你就没有办法入。你既然没入,又如何出来?就算是你出来了,最后还有“画龙点睛”的那一刻!你出来了,你站在哪里呀?你落在哪里呀?就像上次我问知客师一样,我说:这个大殿里哪个位置是我的呀

  我应该落在什么位置呀?在这个问题上我就是个外行,我不懂,我就不知道我的身份应该站在哪个位置。

  你说你学佛开悟了,走进去了,又走出来了!我告诉你们,你们出去也可以考考人家,你听到某某某开悟了,你给他顶礼之后,问他:你现在落在什么地方啊?他如果说“落在念佛上、落在打坐上”,你就知道他是什么层次了。

  不懂就问,你能问是一件好事情,就算是我答得不对,你以后还可以看经书;你觉得不满意,可以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以后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佛法有起有落,最终的落,一定是落在最初的起点上!

  我们今天就讲这么多了,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说出来一起讨论。不要以为自己讲得不对就不讲。你们认为谁讲得对?难道你们认为万行讲得对?那只是你们认为。我所讲的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不能够代表佛的观点,只是自己学佛以后,领悟到的一点心得体会罢了。

  道芳,你再讲讲,你修行这么多年了!(道芳师:……)好,你明天给我们讲一讲念佛的体会,你不是整天念啊(a)弥陀佛吗?跑到那个灵通岩那儿搞了几个月,又跑到青山那儿搞了一年,到处跑着念佛。到处忙着盖房子,哪里有心念佛?累得个半死!房子盖好了,住上一段时间,又不安心,又跑到一个新的地方,又盖房子……

  (道芳师:心想着找个人少的地方,没想到跑到哪里人都不少……)

  我给你讲我个人的一个故事,我出关的当天,有我的几个师兄弟来了,还有几个同学也来了,他们来迎接我出关。那天出关的时候,有三千多人。晚上人走得差不多了,我有个师兄问我一句话:你闭关三年住在山洞里,几乎不见人,所见到的也只是护关人员,今天突然见到这么多人,你紧不紧张?习不习惯?

  当时我回答他说:这句话如果是别人问我,我也许细心、耐心地回答他,但是你问这句话,我就要骂你!我就懒得回答你。接着我回答他一句,我说:“目中无人”!他听了以后,马上合掌说:明白、明白、明白。

  

《降伏其心 三 佛法的起落处》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