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降伏其心 三 信佛与学佛

  信佛与学佛

  

  中午吃饱了没有啊?(居士:吃饱了,还给我们加了菜呢!)

  你们学佛是不是很久了?(居士:时间不短了,但是没学好。)要慢慢学,要有些方法啊!我们有很多人都觉得学佛很久了,为什么没感应、没进步呢?实际上是把信佛和学佛给混淆了。现在很多人是在信佛,并没有学佛。你只是信佛,成不了佛,也做不了佛;只有学佛,将来才能够成佛、做佛!

  信佛,它不包含学佛;而学佛呢,它包含着信佛。学佛是在信佛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它没有停留在“信”的台阶上。学佛是需要一些方法的,你只是信佛,总停留在“信”的层次是不够的。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初在修行的时候,他也拜了很多位老师,也都是有一些方法的。

  修行啊,仅仅凭我们有虔诚的信仰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方法,再加上虔诚的信仰、毅力、自己天资的聪慧(也就是根器),这些结合在一起,学佛才会进步,才容易像我们通常说的——开悟!否则的话,你单单凭个信仰,力量根本不够!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以为吃吃斋、念念佛、烧烧香就这样学佛就够了,实际上根本不够!这些只是最初学佛的入门。就像一个读书上学的人,读了很多年还在读一年级,那你就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们学佛这么久了,天天还是停留在烧香、拜佛、念经上,那就不对了!如果是刚开始,是对的;如果学了十几年了,还是在搞烧香、拜佛、念经这一套,就不对了!

  你拜的是佛还好,如果你拜的是精灵鬼怪,就和它们沟通、相应,那么你临终的时候,它们就要对你负责,就把你接引走了。接到哪里去呢?接到精灵鬼怪那个层次里面,去做它们的子民!你拜什么就和什么相应。拜佛就和佛相应,拜精灵鬼怪就和精灵鬼怪相应,道理就这么简单!

  你们在座的,已经皈依了的人都知道,受皈依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皈依佛竞,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你既然皈依佛了,已经学佛了,就不要再拜那些鬼神、精灵了。你拜了它,就承认把自己交给它了。你既然把自己交给它了,它就要对你负责任,你临命终的时候,它就要把你接引走了,你就去做它们的子民,也成为精灵鬼怪。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就不会去拜这些精灵鬼怪,而是去拜佛。因为整个宇宙的层次里面,虽然有很多不同层次的众生,但是,佛是最高的力量,只要拜佛就行了,其余那些民间的精灵啊、鬼怪的,不必要去拜它。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有附体呢?就是因为经常拜那些精灵鬼怪。假如他们有很虔诚的心,拜久了,就和精灵鬼怪沟通了。如果真是“神”,还不错!问题还不是神,就是那些精灵鬼怪!神的层次比那些精灵鬼怪要高很多啊!可是我们现在相应的不是神的层次,都是一些精灵!

  你如果和这个精灵是善缘,它有可能就跟随着你。再严重的话,就附在你身上,利用一些神通啊,说是神通,实际上哪里有什么神通?都是一些鬼通!它附在你身上,你就有了“鬼通”,可以发个小财、出个小名,就是这些而已!

  因为你生前用了它很多的力量,那么临终的时候,你就要偿还,你就要做它的子孙后代!你什么时候把这个债务偿还完了,你才能脱离它那个层次,再做人。

  所以说,你没有遇到明师给你指点,你以为自己天天拜的是佛,实际上都偏差了!我们在世间做事都需要老师教,何况学佛呢?怎么不需要老师教呢?你说:我不学佛,我仅仅信佛。你不了解佛,你怎么信佛呢?信佛还需要了解佛,我们现在是学佛,更需要掌握佛!你不掌握佛,怎么学佛呢?

  你要开车,不会掌握方向盘,你一开车,车就翻了!学佛啊,方向很重要!当你没有搞清楚方向的时候,就不要随便去学。必须要找一位修行过来的人,如果你碰到个一知半解的老师,那么你最好不要马上迈步,先要自己弄清楚。

  佛门里还有一种现象,喜欢说:“我的法门高,你来学我的法门;他的法门高,你去学他的法门”!现在有很多法门,把我们这些学佛的人,都搞得颠三倒四、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学什么好了。

  实际上你会用、会掌握一种方法,所有的方法你都会用功;你如果这个方法不会用,没有掌握,再好的方法,对你而言也没有用,你也不能掌握。一个法你修通了,所有的法也都修通了。就像开车一样,你学会开“宝马”的车,“奔驰”的车你一样会开。不存在你只会开宝马,而不会开奔驰。一种类型的车你会开了,其余的车你摸一下、熟悉一下,很快就会开了。不管是什么牌子的车,都是要靠我们的手、我们的感觉去开。修行的方法也是这样,你掌握了一个方法,所有的方法也都会了。

  有的人说净土宗高,有的人说禅宗高,不论哪个法门,都是我们用“心”去修,如果你会使用这个方法,驾驭这个方法,对你而言,这个方法就好;你不会用这个方法,对你来讲,这个方法就不好。对你来讲不好的方法,也许对另外一个人来讲是好的,所以你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好。

  对于修行的法门来说,也有个根器、因缘的问题,可能你以前修过某个方法,这一世再修,这个方法就很容易上手。你的心量放宽了,学习任何一种方法都很容易上路!你有一颗佛的慈悲心,能把心量打开,然后进入佛的智慧,再接下来就有佛的神通!

  学佛的第一步,是要把心量打开,不打开不行。我们通常说佛的心量包虚空、包宇宙!我们哪有那个包虚空、包宇宙的心量啊?!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包容不了,连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包容不了,还怎么学佛呢?必须要把心量打开 ,能够包容周围的人。

  我们可以想一想,佛的心量多大?!各个类型的人,各个层次的众生,他都能包容。在他的眼里真的是没有好、没有坏。就譬如我们看小孩子玩玩具,我们觉得并不好玩,可是对于小孩子来讲,就觉得非常好玩。你如果不让他玩,他就要哭、就要闹!所以聪明的大人,他就不会干涉小孩子的游戏,想玩什么,你就玩什么,不去管你。

  佛菩萨他不会打乱我们的生活,你自己就按照你的生活习惯去生活。除非等到有一天你醒悟了,他才会告诉你:本来这就是个玩具车子,你怎么现在才醒悟呢?因为当你没有醒悟的时候,他怎么告诉你也没有用。

  也就是说,作为一位圣人、一尊佛,他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而是让我们自己用心地去玩、去投入、去感受。只有当你用心投入了以后,在你醒悟的时候才会彻底、才会快!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全心投入,如果你做世间上的事情不能够全心投入,当你来学佛的时候,你也不能够全心投入。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来帮助我们修行的,都是来帮助我们做人、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熟的。而且我们学佛了以后,乃至说你不学佛、你做人,都要能够适应眼前的环境和现状。你不适应眼前的环境和现状,就会被环境和现状淘汰掉!你可能还会抱怨张三、李四,实际上不是张三、李四把你淘汰掉了,是这个大的环境你不适应,被环境淘汰掉了。

  你说残酷啊、无情啊,这只能说明你自己没开悟!为什么冬天有冬天的花草,夏天有夏天的花草?为什么冬天的花草在夏天不开花,夏天的花草在冬天不开花呢?它不适应这个季节的气候。它只能够在它适应的季节里开花结果。

  我们做人、修行也是这样,你适应了以后,你就会成长、就会成熟;你不适应,就被这个大的环境给淘汰了,结果你还怨天尤人,不从自己身上找毛病。

  不要眼睛总是盯着对方、看着外面,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成熟,惟一的办法就是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不要光在别人身上挑剔、找问题,怪这个、怪那个。环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所谓的“不一样”,是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后,再去看环境,它就不一样了。

  譬如我自己,我来到翁源县,我是这个县的第一个出家人,我把这个佛法带到了翁源县。我来的时候,就只有上面的一个山洞,我闭完关以后,是准备回福建的。县统战部和信徒把我留了下来,要我恢复东华寺。我说:哎呀,要在这个地方恢复东华寺,要消耗我十几年的心血!恢复东华寺,需要好几个亿,我到哪里去偷钱呢?我还没有那个能力、没那个胆量!

  犹豫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考虑,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了。之所以留下来,有两个原因:第一,我考虑到自己还年轻,当时是三十岁,花上十年、二十年的世间把东华寺恢复起来,我才四十、五十岁,还是个年轻和尚。还有一个原因是考虑到翁源没有佛法、没有寺庙,是一个空白区。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就应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没有佛法就把佛法带到哪里去。所以犹豫来犹豫去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结果一留,想走也走不掉了。这里因缘成熟了,就在这里扎根了。

  建寺庙,确实很辛苦、很累,也受了很多冤枉气!但是最后把心静下来想一想,还是付出得少,得到得多。得到了什么?并不是得到了金钱,就是得到一种体验、感受,得到一种道理。这种道理,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不能得到,你感受不到。

  如果说我不建寺庙,还去读书,或者到外面去讲经说法,得到的可能是另一种感受。但是我通过建寺庙,接触了各个不同层次的人,在和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接触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我永远处在一种环境、一种形式、一种层次里面,那么我所体验到的只是一种感受。

  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让我们去感受它的,你不要去留它,也不要去拒绝它。实际上你也拒绝不了,也留不住。用佛教的观念来讲:一切都是无常,不会长久。譬如说你们这帮朋友来了,我能拒绝得了你们吗?即使我把你们拒绝了,从另外一个地方又来了一部份人,是不是也拒绝不了?反过来,我想留你们,能留得住吗?留一天、两天,时间久了,你们还是要走。因为既然有来,就有去,道理就这么简单!

  过去寺院里有这么一句话:“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寺庙它是一直不动,而寺庙里的僧人一年就换好几…

《降伏其心 三 信佛与学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