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到外面做事,遇到这些境界,你有修行的话,就能够随时随地看见自己当下在起什么念头!譬如说顿汉,我让你做那个木牌,说了这么久了,你一直没有做。我跟你说了一个多月了你一直没做;我把你骂了一顿,你心里气鼓鼓的,自己还挺有理。你如果真的是很会做人、很会做事的话,就会问自己,为什么我跟你说了一个多月了,路牌还没有做好,没有竖起来
为什么现在骂你还会心里不舒服呢?为什么那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呢?
问:师父的书上讲灌顶的意义……
师:灌顶,一是满大家的愿,二是你真正想修行,自己的力量不够,通过灌顶以后你内在的本质起了变化,你修行就容易和“道”沟通、和“法” 相应。
有好多人学佛想捡便宜,当然他表达得很好:是想得到某某大师的加持!实际上是想捡便宜,沾光!灌完顶以后,如果自己不修,又有什么用呢?就像拉车上坡的时候,前面的人不用力拉,后面的人用力推没用;如果前面的人拼命拉,后面的人用力推一把就上去了。
好多人对灌顶是好奇,但也知道灌顶是好事,所以接受了无数次的灌顶。他有了这个力量不去修,他这个力量又减弱、消失了!因为他散乱的心没有降伏,尽管灌完顶了,有了加持力了,最终还是被散乱心给干扰了!如果说灌完顶以后,马上接着“行”,不让这个杂念继续增长,那么自己内心灵性的力量就逐渐、逐渐出现,而占了主导地位!
明世师:师父的开示太好了,我很感恩,自己很惭愧,到现在还是个老沙弥。……
师:空有老和尚一辈子都不受戒,为什么呢?他说:“众生得佛戒,方为真佛子!”我们现在得到的戒,都不是开悟的人给我们传的戒,因此戒而无戒。这是空有和尚的理论,但是大家不要学他。他有这个胆量,他已经得道了,他就不会执著形式了。如果他没有得道,他一定超越不了形式,一定会按照形式、规定去做。
他一辈子做沙弥(严格来讲他沙弥都不是,沙弥十戒都未受),从小剃度出家后跟着一个老和尚修行。最后他悟道了、得道了!所谓的“沙弥”,是受过沙弥十戒方为真正的沙弥;他没有受沙弥戒,连沙弥都称不上。(道基:可他是圣人!)但是在座的都不是圣人,都是凡夫,那么就要按照戒律去做。如果说偶尔你个人内心已经超越了,你是贤人、圣人了,你在团体里面还是要按照团体里的规矩去做。因为团体里面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就必须立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呢?清规戒律!实际上戒是戒,规是规。清规是寺院针对此时此地的风俗习惯和发展需要定出来的规矩,戒律则是佛祖亲自制定的。
实际上大家学佛不需要明白那么多,但是有一条必须要抓住:当你自己面对一件事情或者处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内心的起心动念要能够觉察到、看到,这才能够谈得上修行!如果你认为自己修行非常好,但是当你面对一个人、一件事的时侯,自己内心的反应觉察不到,那说明你修行连门还没有入!
这句话的意思,不知道大家听懂了没有?譬如当我骂你的时候,你马上和我对着干,或者不对着干,此时此刻你内心的反应,自己能不能觉察到?你若是觉察不到、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那说明你修行还差得远。如果你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跟对方对着干,说明你也能够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了!
并不是说修行的人不吵架、不骂人,而是在他吵架、骂人的时候能够看清自己此时的念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又譬如我们出家人,当信徒向我们顶礼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反应;当信徒不向你顶礼、向你吆三喝四的时候,你心里又是一种什么反应?你如果看不清此时的反应,那说明你离道还很远!不管你心里有什么反应,你必须看得到。
就像十五那天,我正忙得不得了,翁源那个居士买了个财神来叫我给他开光;我心里刚刚产生了一点抱怨,立即觉察到这种抱怨不对,我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还是给他几分钟的时间,给他念念经。为什么会马上这样决定呢?就因为我能看清自己当时的起心动念。觉得这样抱怨不对。如果我看不到自己当时抱怨的念头,有可能会骂他:你没长眼?没看见我忙得不得了,还给你开什么光!当我念头一出现,我马上就转变了念头。
道基:给师父和常住提个意见,师父有时太慈悲。对于想闭关的人,两头(一个是出于好奇,想住几天山洞体验一下;另一个是有境界,能住下去的)可以满他们的愿,至于自以为行的,师父是明眼人,应知其不行,就不该批准他,他自己也难受,大家受累,没意义的护持,也损他的福报!
师: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回答过。我也有虚荣心,也好面子!有许多人一来就闹着要闭关,我一看他根本就不行。从内心来讲,也不愿他闭关,可是他一定要闭关,他说:你有这个空的地方——闲着的闭关洞,为什么不成全我?我为了证明自己慈悲,就满足了他。他要闭关时万丈雄心要进去;结果闭上十天半个月,雄心万丈砸门冲出来!谁都拦不住。我如果不让他闭关,他会心存抱怨,说是“闭关中心”,结果去了又不让闭关。
今年来的某某师,你看他那么浮躁,连一般常人都不如,还要闭关。出关以后,一点变化都没有!说话那么激动。连最基本的生理上的气都没有沉下去,气还非常浮。这是背后讲人家的坏话,不太好。不过这个话,当着他的面我也讲过。
好多出家人你一说他半个“不”字,他要想尽一切办法和你辩论,而且还要辩赢你,来证明他的“是”!连最基本的好胜心、维护自己面子的虚荣心都没有破除掉,怎么称得起自己是个清净的僧人呢?
连这点胆量都不具备!什么胆量呢?我不能因为你说我“好”我就好;你说我“坏”我就坏;你说我开悟,我就开悟。不能因为你说我什么样就什么样,连这点自信都不具备,还怎么称得上是个出家人,甚至连一个俗人都不够,俗人还有这种胆量!
就像这些学佛的人,每一个都想成佛,都有成佛的胆量,可是没有一个人有下地狱的胆量。你要说这个人:你成不了佛,你要下地狱,他当时嗔恨心就会起来!你有这个胆量成佛,为什么没有这个胆量下地狱呢?成佛的胆量和下地狱的胆量是一模一样的!譬如说你有100斤的力量,你干好事有100斤的力量,你干坏事的力量也有100斤。你有胆量成佛,就应该有胆量下地狱!
事实上你说一个学佛的人会下地狱,他马上嗔恨心就起来。即便是嗔恨心不起来,也要跟你辩论得脸红脖子粗,为什么呢?因为他没这个胆量、没这个胸怀!他以为自己有胆量成佛,既然是有胆量成佛,为什么没胆量下地狱呢?不用说“佛”了,罗汉就有胆量下地狱,何况佛呢?
问:造口业能否下地狱?
师:这些都很难讲,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成天是“地狱、地狱……”临命终时一定成不了佛,很可能到地狱;如果一个人满脑子什么都不记得了,都是“道”,杀、盗、淫什么都不记得了,每天就是“道、道……”临命终一定是和道相应。如果一个人起心动念、开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临终时一定是和阿弥陀佛在一起。因为他整个八识心田里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
如果一个人开口闭口:持戒、持戒,这说明他离道还远得很,他只是在“戒”的条文上转来转去。一个人一心修道去了,哪里还有那些条文在脑子里呢?整天心都在道里面,和道相应了,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想到这些清规戒律!不过这是针对入了道的圣人讲的,大家听了以后,可别又起误会了。
……
究竟什么情况叫做“开心”?当你开心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开心,它就不开心了;当自己在烦恼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烦恼,它马上就不烦恼了;当你在嗔恨的时候,骂对方的时候,你马上意识到自己有嗔恨心时,嗔恨心立即就没有了。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起了嗔恨心,那么它就一直在起、在蔓延、在增长。
《降伏其心 二 学佛必须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