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P17

  ..续本文上一页

  407.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应该是指愿力第一。世自在王佛是给阿弥陀佛授记的佛,为什么愿力反而比阿弥陀佛少呢?

  阿弥陀第一,并不仅仅限于愿力。愿力大小,并不受师生限制,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弟子胜过老师是常事。

  408.禅宗不念佛求生,也有很多证得了果位,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呢?

  证得最高果位的人,就没有来去了。但没有到达这个境界的,就有来去,或者七返人天,或者一来不还。证得无生果位,十方世界可以随意来往。

  409.学其他法门,功夫不到,不能证果,也能带业往生吗?

  带业往生是净土宗独特的地方,其他宗不能袭用。若问能否往生,不种这个因,哪有这个果呢?

  410.我们对念佛往生,都深信不疑,为什么经上说是难信的法呢?

  多数人对于深奥奇妙的事,往往要理解后才会相信,净土法门是佛果境界,地前菩萨尚不知其所以,故说难信。你们听经多日,已经初步明白道理,所以能够相信。

  411.平时念佛,已得三昧,临终忽遇十种恶缘,不能念佛,这个人后果怎么样?

  果然得到了三昧,虽然遇到恶缘,来不及念佛,但他的心识不会颠倒,未必不能往生,即使不能往生,仍生人天,福报就会非常深厚。

  412.文殊、普贤、马鸣、龙树各大菩萨,都是等觉,十方世界随意来往,为什么还要往生极乐呢?

  作一个示范,劝化众生。

  413.弥勒菩萨,也是弥陀法会中的听法弟子,为什么不往生极乐,而住兜率天呢?

  受释迦牟尼世尊的嘱托,将在娑婆世界成佛,普度五浊众生。

  414.念佛必须万缘放下,是不是心中之愿也要放下?

  念佛万缘放下,是排除一切,专注一境。专注于什么境界呢?就是念念都是信、愿、行。放下万缘,是说放下世缘,并不是放下信、愿、行。也就是凡情皆空,而大愿不空。没有大愿,又怎能往生净土呢?更何况再回娑婆普度众生呢?若放下大愿,等于取火而不想有光。如果单提念佛,不提信愿,那就同禅宗照顾话头,不是净宗了。

  415.平素念佛虽然有恒心,但临终心中朦胧,又没有助念,能够往生吗?

  朦胧就是昏沉,临终要正念分明,才能往生。预防昏沉,还是助念,要有助念,家庭佛化又是先决条件。

  416.大声念佛和心中默念,功德有没有差别?

  大声除昏沉,并且能使别人听到佛号。默念容易入定,不影响其他人。各有优点,采用哪种,要看具体情况。

  417.经上说,念地藏菩萨圣号的功德胜过其他菩萨名号万倍,那么早晚课诵,是否要念诵呢?

  你如果是专修净土,就要把地藏菩萨的圣号放在功课以外念。因为修持一种法门,就必须依法而行,不能任意夹杂。

  418.无量寿经里说法藏比丘,听世自在王佛讲二百一十亿佛刹,说法时经过千亿岁。当时法藏比丘,虽行菩萨道,但还是比丘身,为什么有那么长的寿命?

  一念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经上说:“如来正觉,智慧难量,没有障碍,能在一念之间,住无量劫,身和六根,没有增减。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定慧,到了最高境界,在一切法里,能够运用自如。”因此,虽说过了千亿岁,实际上只在一念之间。法藏比丘虽然还是比丘,但承蒙佛力加持,也能在一念之间住千亿岁。有一个黄粱美梦的成语,说一个人做了一个几十年富贵功名的梦,但醒来时火上煮的黄粱还没有熟。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类推。

  419.《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应怎么解释?

  这个“小”字不作“无”字解释,要作“多少”的“少”解释,就是往生因缘,不可以是小许善根福德,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420.诵经念佛行善,的确有无量功德,可以消灾解难。但为什么大阿罗汉目犍连,不能避开灾难呢?

  灾难是苦报,必然有前因。消灾可分为灭尽、转轻、制伏三种。先说第一种,有一首偈子说:“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就是说业尽情空,觅心尚不可得,罪还从哪里生起来呢?没有罪又怎么能生起灾难呢?再说第二种,《金刚经》说:“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此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第三种即是诵经、念佛、行善,心力很猛,能使识田种子不再生起,例如普门品中说,念观音圣号就能临时免难以及观经十念往生等等。目连尊者被害之后,曾经到舍利弗尊者处,说自己前业很重,由此可以看出,目连尊者的遭遇属于第二种转轻,尊者已经证果,知道自己的前世,他甘心受报,以了结一段公案。

  421.念佛可以往生,如果心中还常常生起三毒,能往生吗?

  三毒就是惑业,净土法门本来是带业往生,虽然没有断惑,但依赖念佛的力量,压住了它,使它没有生长的缘。但念佛懒散,惑业仍有可能生起,一旦生起就无法往生了。因此要注意时刻正念在心,使惑业没有生起的机会。

  422.有人说,如果我们统统往生西方,那么娑婆世界不就没有人了吗?

  无量世界的众生因为业力牵引,死此生彼,互相来往,怎么会没有人呢?即使没有人,也不可惜。譬如监狱里的囚犯全部释放,难道还有囚犯犹豫而不肯离开吗?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如果我们全部往生极乐了,那不是很值得庆幸的吗?

  423.有一个大学生说,如果你先证实极乐世界存在,我就信佛。我应该怎么回答他?

  要证实一个事实的存在,有三个标准,就是“现量”、“比量”和“圣教量”。什么叫做现量呢?,就是指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什么叫做比量呢?例如隔墙有烟,就可以推测有火。但是一个人所接触的范围终究是有限的,人类大部分知识都是间接得到的。通过圣人传教来讲解宇宙的真理,就叫做圣教量。这些真理都是圣人亲身体验得来的,只要我们接受他所讲的真理,并且亲自去求证,同样也可以成为圣人。每个人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能接收前人的经验和知识,那么人类永远也不能前进。普通人学艺都要有一个师傅,何况追求生命解脱的真理。释迦牟尼佛是讲真话的人,他身为王子,有什么必要欺世盗名呢?何况不准讲假话是佛门大戒!极乐世界是千经万论所指,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举一个例子,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围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这是科学家所共认的,但用现量不能证实。我们坐在飞机上,看不见地球在转动。地球转动是科学家告诉我们的,因此是科学家的圣教量。我们相信科学家,为什么不相信释迦牟尼世尊呢?佛说三千大千世界的理论已经被当代科学所证实,人们已经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宇宙无穷,怎么会没有极乐世界的存在呢?

  424.有情可以说法,无情是否也可以说法?如果无情能够说法,有情是否能够听法?

  说法不限于口,极乐世界微风吹动各种宝树,演出妙音。闻法不限于听,缘觉看见飞花落叶,就能悟道。

  425.永明寿禅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到底禅净怎么双修?

  古德说法,是针对当时具体的情况来说的。永明四偈,专为弘扬净土,实际不在修禅,只不过用禅来反衬净土的稳当罢了。

  426.顺境中吃素念佛已有三年,不幸转入逆境,开荤停止念佛,自知有罪,请问如何补救?

  学佛是大丈夫的事,已经立志发心,就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么能因为逆境而退转呢?现在的办法,只有在佛前至诚忏悔,从今天起恢复吃素念佛,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427.为什么西方住的菩萨都是男身,如果说因是莲花降生不须女身,那么男身也用不著,菩萨无所谓有男女啊?

  诚如你所说,菩萨本来就没有男女相了。男和女是一个相对的名词,无女名就无男名了。经中说西方化现都是男身,只不过是顺从我们的习惯罢了。大菩萨都是无相的,但他又可以千变万化,例如观音菩萨经常现女身救度众生,难道能说观音菩萨是女子身吗?

  428.生西后,乘愿再来,重入娑婆世界,普度众生,他的生老病死和一般众生是不是一样呢?

  外表是一样,实质上有根本的区别。好像演员在演戏,虽然演得逼真,但他却知道自己的角色。菩萨游戏人间,虽然与常人相同,但他心中却有度人的使命。众生随业力而轮回六道,菩萨则以愿力度脱众生,众生迷而不觉,菩萨则自觉觉他。所以说有根本的不同。

  429.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可不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厌娑婆世界之秽,求极乐世界之净;第二、在极乐世界受阿弥陀佛无上功德的感化,培养善种,增强慧根,作好乘愿再来的准备。我认为要把第二点向大家讲清楚,以便引人入胜,登上更高境界。

  净宗大义,本来如此。经论不都说发菩提心是净业正因吗?净宗的三重因果也讲得很清楚,念佛是因,见佛是果,见佛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度生是果。不过后世大乘根器很少,为了对机起见,所以对第一点演说得比较多。因为自己都不肯度,怎么还谈得上度别人呢?

  430.我几十年来一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度过了很多危难,现在修净土,是不是仍旧可以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呢?

  观音和弥陀是一家,达到的目的也相同。但修持净土,就应该依教奉行,经中教我们往生净土,要念阿弥陀佛。

  431.生净土与外教祷告生天是不是相似呢?

  目的不同,所得果报也不同。生天仍旧是六道轮回,生净土则是成佛,究竟解脱。

  432.释迦牟尼佛经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在未成佛前,燃灯佛给他授记,为什么不教给他净土法门,让他一生成佛呢?

  各有本愿,不能违背。经中记述多劫以前,弥陀为国王,释迦为宰相,国王发愿成佛要成就净土,安乐众生,宰相发愿成佛要在秽土度生。两个人愿望不同,佛不违众生愿,怎么会改变他们愿望呢?要知道,证道以后,就无净秽。释迦身入秽土,心则在净土;弥陀身在净土,心则时刻挂念秽土众生,智者、永明、…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精华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