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P19

  ..续本文上一页工具,不外乎经文、咒语、佛号。经是贯穿的意思,就是说贯字为句,贯句为篇章。一个“阿”字便是一切字的种子字,是一切教法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字就没有一切经典了。咒是秘密真言,六字洪名都是梵音,没有翻译,即使一个阿字,就有息灾、增益、降伏、摄召的用途,合六字就更多了,是最简最真的咒。佛号虽多,但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古德说念这一个圣号,就等于念一切佛的圣号。修行的办法,可用止观统一归纳,念佛忆佛,即止即观,善念的人,不求离外境,而境自离,善忆的人,不求止内乱,而乱自止。不必作各种观想,不必修各种禅定,念到一心不乱,即能彻底解脱,不到一心不乱,也能九品往生,所谓“不用三劫修福慧,只凭六字出乾坤”。所以说一句佛号包尽八万四千法门。还要提醒的是,这是赞叹净宗的殊胜,不要去排斥其他法门。

  461.念阿弥陀佛有结手印的方法吗?

  两手都以大拇指和食指相接,作一个园形,掌平手心向上,右掌加在左掌之上,两园相靠。样子与定印相似,但有圆圈。

  462.念佛是净宗,念咒是密宗,听说净宗也要念咒,为什么不净密双修呢?

  密宗法门很多,如果杂修,就不能专一。念佛一法,亦禅亦密,但要依教奉行,不要自作主张。

  463.净宗以念佛为专功,如果再念咒,不知是否破净?

  咒类很多,各有专用。修净的人,念往生咒,是古德定下来的,当然可以,如果夹杂其他的法,就会受影响。

  464.《楞严经》中, 说:“持咒临命终时,十方国土,可得随意往生,更不堕落。”念佛往生与念咒往生有什么区别?

  初学佛法的人,不明教理,就要有个下手方便处,学哪一宗就从哪一宗下手。明白一宗后,再研究其他宗的书籍。你既然修净宗,就要先把净土三经贯通,疑问自然就少了。《楞严经》是禅宗经典,内容深奥,不是初学所宜。十方国土随意往生,不是你的境界,老实念佛则总有一天会见到本来面目。

  465.修净土的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像,还是供养阿弥陀佛像?

  两者都宜供奉,释迦牟尼佛为佛教本师,阿弥陀佛为净土本宗。如果地方狭窄,就只供奉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为净土本宗,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供奉他,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就是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心,等于已经供奉二尊。

  466.佛说净土法门,是哪些经典说的?

  净土一法,在经中有专说和散说。专说就是净土三经,散说见于各种大乘经典。

  467.助念人数少,中间休息时可用答录机暂时代替吗?

  这个办法未尝不可,但以不使往生者知道为妙,他一知道,引起分别心,就坏事了。

  468.我家建立一个念佛道场,早晚课诵都念《阿弥陀经》,没有念其他经典,是否可以?

  家庭念佛道场自然不能与丛林、寺庙相比,既然是自修,早晚课诵可以自定,如果专修净业,诵《阿弥陀经》就可以了。但开诵和结束种种仪式,如回向、礼拜等等,还是要如法进行,否则就欠庄严恭敬。

  469.念佛要做到一心不乱,但有首偈子说:“弥陀一句法中王,杂念纷纷亦无妨,万里浮云遮赤日,人间处处有余光。”这不是说不一心也可以吗?

  一心不乱是佛语,是圣言量,怎能不遵守?有杂念没有关系,是祖师方便说法,另有苦心,不可片面理解。它的原意是普劝念佛,怕人难求一心而退转,所以说出这首肯念就好的偈子。经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一心念佛就一生成就,乱心念佛就多生成就。只要能念佛,就种下了善根,久久熏习,就成一心了。能一心者,很好很好;不能一心者,念总比不念好,有了金刚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470.西方及二十八天是否真的存在?

  从现象来说,真实存在。如我们居住的地球,五大洲、六大洋,历历分明。从本质来说,我们这个世界和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唯心而造,都是存在的假像。初学的人,从现象著手,容易觉悟本质,净宗就是这样的法门。

  471.莲池大师说:“怕事就关起门来念佛,不一定要入寺听讲。”这句话是否说不要宏法度生,也可以往生?这样不就趋向小乘了吗?

  不是大师教人趋向小乘,这是大师为小乘根器方便说法。寺中讲经人多,怕生是非,在家也有眷属、邻居、亲友,怎么办呢?随缘度化,劝大家念佛,不仍旧是度生吗?没有知识,没有口才,不要紧,只要常发惭愧心、慈悲心,往生就不会有障碍。

  472.极乐世界有化城,它有色相,有饮食,有六根作用,与三界不是一样吗?

  极乐世界有四土,即寂光、实报、方便、同居,寂光真实不变,其他三土都为应机度众而现。如果没有前三土,怎么能够进入寂光净土呢?凡事都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473.念佛人多拜神,会障碍临终往生吗?

  佛法平等,六道普度。只要念兹在兹,三轮体空,常与神接触,而不落印象,就不会有碍往生。如果是初学的人,经常接触,就难免不落印象,佛的种子还没有生根,先已进入了神的种子,自然有碍净业。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我们可以遵守。

  474.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为什么观音菩萨还会继承佛位呢?

  经上说弥陀以后,是观音主教,观音以后,是势至主教。这是新旧交替,与寿命无关。好像旧总统下台,新总统主政,与他的寿命有什么关系呢?

  475.佛的法身既然遍满虚空,那么向虚空礼拜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向西方礼拜呢?

  无相念佛或实相念佛是最高功夫,它的本质就是即心即佛,念而无念,不是初学所宜。佛的法身遍满虚空是从本体上来说的,初学难以理解。经上说从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极乐世界,是真实不虚的,初学者依教奉行,自然能明了宇宙真相。从本质上来说,方位都是相对的,时空都是相对的,开悟的人明了万法皆空的宇宙真相,就无所谓向何方作礼的问题了。一般学者,不宜从此下手,还是依教奉行为好。

  476.罗汉和菩萨还有隔阴之迷吗?

  七地以前还有。

  477.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释迦牟尼佛八十八涅槃,其他或千或万,为什么佛的寿命有长有短呢?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久住世间普度众生呢?

  佛有三身,众所周知。报身有始无终,应身有始有终,法身无始无终。佛不久住于世,是因为时间一久,众生就无难遭遇的想法。再说没有缘分,住世也无用。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东老母,不想见佛。因此不是佛不想救度众生,而是众生自己不想解脱。

  478.有一位有修有证的老和尚,他说念佛念不到一心不乱,很难往生,业不尽,根本就不能往生,哪里会带业往生呢?

  这位大德鞭策后进,真是苦心孤诣。“一心不乱”是经上的指示,自然应当遵守,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带业往生也是各位祖师所承认的,如果一定要断除惑业,是竖出的方法,净宗则不同,带业往生,横出生死。永明禅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正说明了带业往生的意义。

  479.有人说女人罪障深重,难以往生?

  这是胡说!恐怕是你听错了。往生净土与成佛不同,并不分男身和女身。《阿弥陀经》分明把善男子和善女人相提并论,哪里有女子难以往生的道理。往生传里那么多女人往生,证据确凿。男人有男人的优点,女人有女人的优点。女人思想单纯,更有慈悲心,又对净土深信不疑,所以末法时代反而比男子更容易解脱。

  480.娑婆、极乐都在华藏十三重,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建立的大略情况是,高二十重,周匝十一围,叫做华藏世界,其中十三重中间,西有极乐,东有娑婆。

  481.下品下生不能听佛说法与凡夫有什么区别呢?佛为什么不慈悲开示呢?

  下品下生,已经是万幸了,莲胎清净,远离娑婆。娑婆凡夫,轮回生死,莲邦下品,超出轮回。所以虽然是下品,但已经远远胜过无色界天。不能马上见佛听法,是因为自己业障深重,与佛隔离,并非佛不慈悲。这些人在生多是五逆十恶者,临终病苦,不能观想,仅仅靠至心称名,十念往生。

  482.念佛往生必须断除肉食吗?

  往生的条件,在于念佛到一心不乱,这是正行,吃素是助行。正行是慧业,助行是福因,有福无慧,不能往生,有慧无福,临终生障。修行人不能吃长素,也必须戒杀,有三净肉和肉边菜,都可以方便。若能佛化家庭,有条件吃素,为什么不吃素呢?若不能佛化家庭,也要朝著这个方向努力。不能吃素,是因为条件和环境不许可,并非是主观上想吃荤。

  483.其他佛土是否也出轮回,已证佛果?

  经上只说极乐佛土,不受轮回,没有说其他佛土不受轮回,这就是极乐佛土胜过其他佛土的地方,如果每个佛土都是一样,那么何必千经万论都指归极乐呢?每个佛土都可以证佛果,但只有极乐能一生取证。

  484.什么叫做事一心?什么叫做理一心?

  持名念佛,有事有理,所以一心功夫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信愿念佛,不去攀缘,声声贯注,这就叫做事持。明了此心是佛,能念所念,都是空无,这就叫做理持。不论事持、理持,如果做到见思尽断,就叫做事一心;如果做到心开见性,就叫做理一心。事和理虽然表面上分为两个,但实质上是一个。因事到园时,都出于理;理到园时,都出于事。只要执著专一,就是事理圆融。初学者宜从事上著手,精进专一,自然就能明了诸法实相。

  485.观像念佛是否一定要有阿弥陀佛像?

  念佛四法,这是其中一种。必须有阿弥陀佛的像,才能去观,否则就不如法,不如法就不会成功。

  486.为什么观音菩萨继位以后,极乐世界会更加庄严?

  因为精进和契机所致。对于常寂光净土来说则无所谓胜劣,这是针对后三土来说的。

  487.临终念佛时盼望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不是妄念呢?

  念佛想佛,目的一致,不是妄念。念佛本来就是为了见佛,盼望佛…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精华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