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工具,不外乎經文、咒語、佛號。經是貫穿的意思,就是說貫字爲句,貫句爲篇章。一個“阿”字便是一切字的種子字,是一切教法的根本,如果沒有這個字就沒有一切經典了。咒是秘密真言,六字洪名都是梵音,沒有翻譯,即使一個阿字,就有息災、增益、降伏、攝召的用途,合六字就更多了,是最簡最真的咒。佛號雖多,但偈說:“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古德說念這一個聖號,就等于念一切佛的聖號。修行的辦法,可用止觀統一歸納,念佛憶佛,即止即觀,善念的人,不求離外境,而境自離,善憶的人,不求止內亂,而亂自止。不必作各種觀想,不必修各種禅定,念到一心不亂,即能徹底解脫,不到一心不亂,也能九品往生,所謂“不用叁劫修福慧,只憑六字出乾坤”。所以說一句佛號包盡八萬四千法門。還要提醒的是,這是贊歎淨宗的殊勝,不要去排斥其他法門。
461.念阿彌陀佛有結手印的方法嗎?
兩手都以大拇指和食指相接,作一個園形,掌平手心向上,右掌加在左掌之上,兩園相靠。樣子與定印相似,但有圓圈。
462.念佛是淨宗,念咒是密宗,聽說淨宗也要念咒,爲什麼不淨密雙修呢?
密宗法門很多,如果雜修,就不能專一。念佛一法,亦禅亦密,但要依教奉行,不要自作主張。
463.淨宗以念佛爲專功,如果再念咒,不知是否破淨?
咒類很多,各有專用。修淨的人,念往生咒,是古德定下來的,當然可以,如果夾雜其他的法,就會受影響。
464.《楞嚴經》中, 說:“持咒臨命終時,十方國土,可得隨意往生,更不墮落。”念佛往生與念咒往生有什麼區別?
初學佛法的人,不明教理,就要有個下手方便處,學哪一宗就從哪一宗下手。明白一宗後,再研究其他宗的書籍。你既然修淨宗,就要先把淨土叁經貫通,疑問自然就少了。《楞嚴經》是禅宗經典,內容深奧,不是初學所宜。十方國土隨意往生,不是你的境界,老實念佛則總有一天會見到本來面目。
465.修淨土的是供奉釋迦牟尼佛像,還是供養阿彌陀佛像?
兩者都宜供奉,釋迦牟尼佛爲佛教本師,阿彌陀佛爲淨土本宗。如果地方狹窄,就只供奉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爲淨土本宗,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供奉他,遵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就是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心,等于已經供奉二尊。
466.佛說淨土法門,是哪些經典說的?
淨土一法,在經中有專說和散說。專說就是淨土叁經,散說見于各種大乘經典。
467.助念人數少,中間休息時可用答錄機暫時代替嗎?
這個辦法未嘗不可,但以不使往生者知道爲妙,他一知道,引起分別心,就壞事了。
468.我家建立一個念佛道場,早晚課誦都念《阿彌陀經》,沒有念其他經典,是否可以?
家庭念佛道場自然不能與叢林、寺廟相比,既然是自修,早晚課誦可以自定,如果專修淨業,誦《阿彌陀經》就可以了。但開誦和結束種種儀式,如回向、禮拜等等,還是要如法進行,否則就欠莊嚴恭敬。
469.念佛要做到一心不亂,但有首偈子說:“彌陀一句法中王,雜念紛紛亦無妨,萬裏浮雲遮赤日,人間處處有余光。”這不是說不一心也可以嗎?
一心不亂是佛語,是聖言量,怎能不遵守?有雜念沒有關系,是祖師方便說法,另有苦心,不可片面理解。它的原意是普勸念佛,怕人難求一心而退轉,所以說出這首肯念就好的偈子。經說:“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一心念佛就一生成就,亂心念佛就多生成就。只要能念佛,就種下了善根,久久熏習,就成一心了。能一心者,很好很好;不能一心者,念總比不念好,有了金剛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470.西方及二十八天是否真的存在?
從現象來說,真實存在。如我們居住的地球,五大洲、六大洋,曆曆分明。從本質來說,我們這個世界和叁千大千世界都是唯心而造,都是存在的假像。初學的人,從現象著手,容易覺悟本質,淨宗就是這樣的法門。
471.蓮池大師說:“怕事就關起門來念佛,不一定要入寺聽講。”這句話是否說不要宏法度生,也可以往生?這樣不就趨向小乘了嗎?
不是大師教人趨向小乘,這是大師爲小乘根器方便說法。寺中講經人多,怕生是非,在家也有眷屬、鄰居、親友,怎麼辦呢?隨緣度化,勸大家念佛,不仍舊是度生嗎?沒有知識,沒有口才,不要緊,只要常發慚愧心、慈悲心,往生就不會有障礙。
472.極樂世界有化城,它有色相,有飲食,有六根作用,與叁界不是一樣嗎?
極樂世界有四土,即寂光、實報、方便、同居,寂光真實不變,其他叁土都爲應機度衆而現。如果沒有前叁土,怎麼能夠進入寂光淨土呢?凡事都必須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
473.念佛人多拜神,會障礙臨終往生嗎?
佛法平等,六道普度。只要念茲在茲,叁輪體空,常與神接觸,而不落印象,就不會有礙往生。如果是初學的人,經常接觸,就難免不落印象,佛的種子還沒有生根,先已進入了神的種子,自然有礙淨業。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我們可以遵守。
474.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爲什麼觀音菩薩還會繼承佛位呢?
經上說彌陀以後,是觀音主教,觀音以後,是勢至主教。這是新舊交替,與壽命無關。好像舊總統下臺,新總統主政,與他的壽命有什麼關系呢?
475.佛的法身既然遍滿虛空,那麼向虛空禮拜就可以了,爲什麼要向西方禮拜呢?
無相念佛或實相念佛是最高功夫,它的本質就是即心即佛,念而無念,不是初學所宜。佛的法身遍滿虛空是從本體上來說的,初學難以理解。經上說從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極樂世界,是真實不虛的,初學者依教奉行,自然能明了宇宙真相。從本質上來說,方位都是相對的,時空都是相對的,開悟的人明了萬法皆空的宇宙真相,就無所謂向何方作禮的問題了。一般學者,不宜從此下手,還是依教奉行爲好。
476.羅漢和菩薩還有隔陰之迷嗎?
七地以前還有。
477.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釋迦牟尼佛八十八涅槃,其他或千或萬,爲什麼佛的壽命有長有短呢?釋迦牟尼佛爲什麼不久住世間普度衆生呢?
佛有叁身,衆所周知。報身有始無終,應身有始有終,法身無始無終。佛不久住于世,是因爲時間一久,衆生就無難遭遇的想法。再說沒有緣分,住世也無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城東老母,不想見佛。因此不是佛不想救度衆生,而是衆生自己不想解脫。
478.有一位有修有證的老和尚,他說念佛念不到一心不亂,很難往生,業不盡,根本就不能往生,哪裏會帶業往生呢?
這位大德鞭策後進,真是苦心孤詣。“一心不亂”是經上的指示,自然應當遵守,不能存有僥幸心理。帶業往生也是各位祖師所承認的,如果一定要斷除惑業,是豎出的方法,淨宗則不同,帶業往生,橫出生死。永明禅師說:“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正說明了帶業往生的意義。
479.有人說女人罪障深重,難以往生?
這是胡說!恐怕是你聽錯了。往生淨土與成佛不同,並不分男身和女身。《阿彌陀經》分明把善男子和善女人相提並論,哪裏有女子難以往生的道理。往生傳裏那麼多女人往生,證據確鑿。男人有男人的優點,女人有女人的優點。女人思想單純,更有慈悲心,又對淨土深信不疑,所以末法時代反而比男子更容易解脫。
480.娑婆、極樂都在華藏十叁重,是什麼意思?
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建立的大略情況是,高二十重,周匝十一圍,叫做華藏世界,其中十叁重中間,西有極樂,東有娑婆。
481.下品下生不能聽佛說法與凡夫有什麼區別呢?佛爲什麼不慈悲開示呢?
下品下生,已經是萬幸了,蓮胎清淨,遠離娑婆。娑婆凡夫,輪回生死,蓮邦下品,超出輪回。所以雖然是下品,但已經遠遠勝過無色界天。不能馬上見佛聽法,是因爲自己業障深重,與佛隔離,並非佛不慈悲。這些人在生多是五逆十惡者,臨終病苦,不能觀想,僅僅靠至心稱名,十念往生。
482.念佛往生必須斷除肉食嗎?
往生的條件,在于念佛到一心不亂,這是正行,吃素是助行。正行是慧業,助行是福因,有福無慧,不能往生,有慧無福,臨終生障。修行人不能吃長素,也必須戒殺,有叁淨肉和肉邊菜,都可以方便。若能佛化家庭,有條件吃素,爲什麼不吃素呢?若不能佛化家庭,也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不能吃素,是因爲條件和環境不許可,並非是主觀上想吃葷。
483.其他佛土是否也出輪回,已證佛果?
經上只說極樂佛土,不受輪回,沒有說其他佛土不受輪回,這就是極樂佛土勝過其他佛土的地方,如果每個佛土都是一樣,那麼何必千經萬論都指歸極樂呢?每個佛土都可以證佛果,但只有極樂能一生取證。
484.什麼叫做事一心?什麼叫做理一心?
持名念佛,有事有理,所以一心功夫分爲事一心和理一心。信願念佛,不去攀緣,聲聲貫注,這就叫做事持。明了此心是佛,能念所念,都是空無,這就叫做理持。不論事持、理持,如果做到見思盡斷,就叫做事一心;如果做到心開見性,就叫做理一心。事和理雖然表面上分爲兩個,但實質上是一個。因事到園時,都出于理;理到園時,都出于事。只要執著專一,就是事理圓融。初學者宜從事上著手,精進專一,自然就能明了諸法實相。
485.觀像念佛是否一定要有阿彌陀佛像?
念佛四法,這是其中一種。必須有阿彌陀佛的像,才能去觀,否則就不如法,不如法就不會成功。
486.爲什麼觀音菩薩繼位以後,極樂世界會更加莊嚴?
因爲精進和契機所致。對于常寂光淨土來說則無所謂勝劣,這是針對後叁土來說的。
487.臨終念佛時盼望阿彌陀佛來接引,這是不是妄念呢?
念佛想佛,目的一致,不是妄念。念佛本來就是爲了見佛,盼望佛…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