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类编 (名相第六)▪P7

  ..续本文上一页区区不过就普通之理搪塞耳。

  问:“四不定中悔”,是否恶人“作善而悔”,亦含在内,与易经悔字为义有别?(蒿石)

  答:作善而悔,固含在内,然不必举出恶人二字,因善人作善,亦有生悔之时。此范畴内之悔字,有作善悔,不作善悔,作恶悔,不作恶悔,种种不同,故曰不定。而易经名卦之悔字,亦不尽同一讲,是有相同处,亦有不相同处。

  问:何谓“三千大千世界”请示其详!(邓至善)

  答:假定四大星球,八中星球,数万小球,向上至九层天为止,谓之一个单位世界。如是千倍,再上三层天为止,谓之小千世界。如是千倍,再上三层天为止,谓之中千世界。复如是千倍,再上九层天为止,谓之大千世界。因有三次千字加倍,故曰三千大世界。

  问:“教诫经”第二段“于四供养知量知足”,是哪四供养?(大宽)

  答:饮食、衣服、卧具、医药。

  问:“四十二章经”第一章内示“四真道行”,其略解如何?(大宽)

  答:即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也。

  问:“尘沙惑”怎样分解?(萧慧心)

  答:尘沙喻量之多也,惑者迷也。若不能通达无数法门,即谓尘沙之惑。

  问:何谓“无为法”。请慈悲开示。(蔡明谷)

  答:此问详述甚繁,简言即无因缘造作之真理也。

  问:金刚经所称“一合相”,究是何事相,有无证明?是否亦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例?(仲志英)

  答:如一撮沙土,散漫分离,此名微尘现相,加以水灰,揉做一团,还是前之沙土,但因其聚集似一,故名一合现相。此只就问名辞如何解而答之,并不涉及义与喻也。有相皆妄,是诸相之原则语,安有例外。

  问:“不变随缘,及随缘不变”,乞以譬喻释之。(蒋俊义)

  答:上句是以“现相”为主而言,喻如金牙,金戒指,金表等,体质仍未改变其金,而戒指牙表,皆随缘异其相矣。下句是以“性体”为主而言,喻如水,只是湿性液体,非有长方圆角之形,若盛以簋簠壶樽等器,则水随品而易其相,然湿性液体,仍如故也。

  问:请问大德何为“变异生死”,其生死情形,与“分段生死”有何不同?(仲志英)

  答:“分段生死”者,指入胎出胎之凡身,不断三界来往也。“变易生死”者,乃界外未证极果之法身,迷境递减,悟境转增,境界变迁,类于生死之谓。说有数种仅举其一也。

  问:又心经内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未解其意?(颜文曝)

  答:此言诸法真谛。于般若学无深究者,不能遽领会也。如详解之,连篇累牍,且本刊于此,已曾问答屡屡。兹再简述如下,前四句是说“体空相有,体相不二”,后四句是说“常住不变”也。

  问:楞严经讲义二六五页第一行“若是见色见已成色”此二见字作何解?同页第三行讲义中有“不能以见见见”此三见字如何分别?(胡正临)

  答:见色见已二见字,即作看见解,何必他求曲折。至注内之以见见见句,第一见字,作“真见”解,第二见字,作“能见”解,第三见字,作“妄见”。如曰,不能以真见,能见其妄见也。

  问:一般出家人在名字上面多冠姓“释”,既出家无姓,又何必冠“释”?(花莲一读者)

  答:此是中国和尚的习惯,他国并不皆然。这不过表明为释尊之法子,似亦无有不合处。

  问:金刚经第十九分注解有记载“犀因玩月而纹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之譬喻。但这二句故事不明敬祈指示。(张枝生)

  答:犀之角,象之牙,其上皆有纹理,如树之有年轮然。犀角之纹理,感月华浸照而生,象牙之纹理,感雷震而发,是设有感斯应之喻。

  问: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有二十八天叫做三界。请问西方极乐世界是在三界中之属何界天?(林相路)

  答:三界乃生死轮回之界,极乐乃寂净涅槃之土,焉能谓极乐属于何天,不闻谚语“跳出三界外,不在轮回中”,三界为秽,极乐为净,凡圣之域,判若云泥。

  问:依照阿弥陀经,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世界是不是和天界有何区别否?(林相路)

  答:区别大矣,非片言可了,兹略言其大者,天有“成住坏空”,极乐“常乐我净”,天有生死,极乐惟一超成佛耳。以天界而较极乐,等于以牛栏羊圈,而与美国白宫比赛矣。

  问:三界之内,有几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内是否包括六道?(刘觉之)

  答:须反转说一个大千,一个三界。分说无色界及四禅色界各一个,三至初禅之色界,及六欲界,则数有千万。如求详数,须从一小世界,而小千,而中千,而大千,累计之。大千之中,仅欲界有六道,色无色界,惟有天道。

  问:何为十二部经,祈详示明。(吕净安)

  答:部者指种类也,乃将诸经之内容,分析为十二类门。此十二类,又分两种性质,(甲)经文之体裁有三:一契经,二重颂,三讽诵。(乙)经文之事项有九:一因缘,二本事,三本生,四未曾有,五譬喻,六论议,七自说,八方广,九授记。此十二名义意如何,必研经方知,空言解释,而不以经对证,仍茫然也。

  问:所谓“二死”即指分段及变易生死但不知分段及变易何解。(廖清华)

  答:分段生死,指六道凡夫舍身变身之生死也。寿命有一定限度曰分,形体有色受想行识等差别曰段。变易生死,指界外三乘圣者证境转变之果地也。不同凡夫形色寿命胜劣长短,只是迷惑逐渐断灭,本智逐渐增圆,心识前变后易而已。

  问:佛身之卍字何解?但写法不一,有写成如反卍形者,未知何者为是?(廖清华)

  答:此字梵语为“室利靺蹉落刹曩”,译华语为“吉祥海云”之义。其音如万,为功德圆满之义。卍,反卍争论者不定,区区未见梵典原形,不敢武断也。

  问:摩醯首罗在佛众中之地位如何?其来历如何?(林正考)

  答:此为色界之最顶一天,即大自在天,乃印度外道所奉之神。又密宗亦奉之,云系大日如来所应现。

  问:常见佛书有“三昧”二字,不解其义请开示之。(廖清华)

  答:三昧乃梵语,译华语为“正定”之义。

  问:“业力”、“业境”请予解释,并举例以明之。(吴茂松)

  答:业力者,本身所造之种种善恶之事,其种子自有一种潜力,时至而起现行,不可遏止,此是业力。业境二字,少有界线之别,造业时为因,业因熟时为果。今言业境,自是指造作时之境界,此境即是造作善恶时之因缘,如能所、物件、作意、预备、著手、完成等等,皆其业境也。

  问: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此二种是什么鸟名,除了极乐世界,还有什么世界才有此鸟?(林秀艳)

  答:极乐世界之鸟,并非真产,皆是佛力所化,为接引各地众生,变化各地所产。此二种鸟,乃我娑婆世界所产,雪山及天竺均有之,中国内部无也。

  问:中华难生是否有鄙视洋人的意味?(皆大欢善)(陈灯逢)

  答:佛典有“中国难生”之言,非言中华也。其所说中国,乃广言某一国之中土,而非边地,边缘地往往文化落后,难闻佛法也。佛法众生平等,并无我人之见,更无鄙视之念。

  问:皆是阿鞞跋致,怎样解释,系什么意思?(林秀艳)

  答:此是梵语,译成汉文,为不退之意。此界修行难成之故,即在无恒好退,退则无所成也。极乐世界人皆上善,环境优美,一切皆能帮助前进,并无障碍因缘,所以生到彼处,一直不退,速能成佛也。

  问:见思二惑何解?祈浅释之。(廖清华)

  答:三界凡夫,不明四谛之义,发生谬见有五;曰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等,是为见惑。所起之烦恼有五;曰贪、嗔、痴、慢、疑等,是为思惑,其义为何,则非数言能道之。

  问: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不知作何解释?(陈朝福)

  答:此名雪山偈,乃释尊远劫悟道所由也。寓意深远,只可概言。前二句言世间有为之法,无不是苦,上句谓一切造作,皆不永恒,下句谓皆是生生灭灭,难了之局。后二句言出世无为之道,乃为真乐,上句谓生灭之事,已经完了,下句谓三障已除,证涅槃乐。

  问:用木鱼作法器之缘起?(王清汉)

  答:鱼目不瞑,而心惶惶,刻木作器,以象其形,扣之发声音,调节诵声可驱昏沉,大有殊功。

  问:无师智,与自然智,有何分别?又一切智,和一切种智其不同在何处?(赖栋梁)

  答:无师自然,体一而有两名,若析则自然乃指本有,无师乃不经人指而独悟也。一切智者,知一切法之总相,总相即空相,乃声缘所证者,尚有道种智,知种种之差别道法,即妙有之种种方便,乃菩萨所证者。一切种智者,包前二者而言,一切者指一切智,道者指道种智,此佛智圆明,而无不涵盖也。

  问:印度当时九十六种外道,其中一种婆罗门教,云何在四姓中,婆罗门种第一,刹帝利为第二呢?(何陈月娥)

  答:释尊未降以前,印度宗教即婆罗门,刹帝利虽是王族,然信奉乃是婆罗门教。王族虽贵,仍是弟子,宗教代天化众,则居师位,为尊天重师,故以婆罗门列举其首,此历史之习惯,无他深义。迨佛降世,则多数婆罗门,自知其非,又皈依我佛矣。

  问:婆罗门是修什么经典,修行方法怎样修法。(阿陈月娥)

  答:最著者为四吠陀,译为明智明分等,理颇高深,为印度最古哲学,即婆罗门所奉经典也。

  问:菩萨级次五十二位,未了五十二位是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是否,依此诸十,是何行门,请祈慈悲示现。(黄米田)

  答:所举之五十二名,是已。其修并非别有专此之法,总以戒定慧为基。不分禅净密律,进修证果,皆在次第,五十二位,即次第之名。住何宗派之法,择一而修,皆能臻此,所谓家家有路上长安也。

  问:寺院有供养弥勒佛,不知两边四位尊者是何人?(黄永霖)

  答:即是东方持国天之“多罗吒”,南方增长天之“毗琉璃”,西方广目天之“毗留博叉”,北方多闻…

《佛学问答类编 (名相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