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穿海青为宜。然亦不必过于拘泥,但以不穿丝绸之类即可矣。
问:释迦牟尼佛入地狱度众生的时候,知不知本身是佛?(周慧德)
答:觉行圆满始名为佛,既云圆满,便不再迷,至入各道度生,皆是神通游戏。法身不动,非如凡夫投胎,有隔阴之迷也。
问: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人身为何这样宝贵,若能生到天堂,一切苦恼,减去了大半,要想念佛求生西方,不是几千万倍的容易吗?何以天福享尽,反而堕落呢?(慧德)
答:天上乐多苦少,正不易修,乐多则贪著不舍,苦少则道心不生。试看人世,膏梁之家,有几个人觉悟生死无常,生发道心?差不多但知朝欢暮乐,过一天算一天,短短一星半点的小富贵,尚且迷住,何况天上大乐乎?奉劝居士:天上却去不得!却去不得!
问:各寺院以及各家庭现在所供奉之诸佛菩萨之画刻诸像,以凡眼观瞻似多是妇女身,但是依据经典分明在西方佛土无女性者,其画刻妇女身之由来如何?(黄广心)
答:菩萨有在家像及出家像,垂发披挂璎珞者是在家菩萨像,并非女身,亦有故示女身者,观音之随类化身是也。
问:对佛像必须恭敬,但佛像染著尘埃,用何方法除去,免受不恭之罪矣?(林梦丁)
答:专备净帚净巾,为佛像拂拭灰尘,便是恭敬。
问:人生既有家室,不得不为最低条件之衣食住行而劳心力,既服务社会,更不能不求全大我以及小我而劬劳神形,可谓无时无地,无不在牵动根尘意识之中,更兼晚生性耿直,遇不平事,若无法拔刀相助,则忿懑于心者久之。遇可悯事则恻然于心者久之。明知为求解脱之大碍,然积习太深,往往不期然而明知故犯,敬祈赐示解脱方便!(蒋南海)
答:此节须分三节奉答:一、人生之一切利养,名曰依报,皆有定分,尽其在我,听其在他,得失作因果观,则减少动中之弊。二、遇不平事,当作眷属观,则忿心自平,再念以强压弱终遭恶报,则悯心生,能与排难解纷则大家欢喜,更为上善。拔刀相助,益增纠纷,忿懑于心,自招烦恼,于人于己,均无利益。三、遇可悯事,恻然于心,此是大悲流露,乃菩萨心肠,当于对方,作可能之援助,以求心安。
问:佛学深得很,虽然智识阶级,还是难解难说,何况浅学无术的我们,有什么法子来开智慧呢?我以为提倡采用“赞歌”而把佛教普及到大众之间,比念佛念经的老方法容易而感趣味,可否?(吕正凉)
答:用赞歌增加兴趣,引人学佛,确有必要。佛教未尝不用此法。各大经中如法华、华严、无量寿等经,内中偈颂甚多,都可谱成板眼歌唱,而后来作功课。上香有香赞,还有各种佛赞,又有祈祷回向类的赞,瑜伽焰口中歌偈尤多,均为增人兴趣而设。至念佛经一节,原非引掖之意,念佛乃属内修专功,念经方能了解教理,此为研行根本问题。歌赞如戏剧中之音乐,佛经乃戏剧中之辞旨,两不可废也。
问:释迦牟尼佛最先原是凡人,他因何能知道有西方净土?且又知道修佛的方法去修成佛呢?他昔时也是否修的五宗内的一宗?这一类的问题须看何书,能否找到?(刘定炽)
答:释尊多劫早已成佛,为度娑婆众生,示现来此,所以一切皆知,且所有经教,皆系现成道相后所说,此尚有何疑?有释迦牟尼佛应化事迹一书,可以参考。(台湾达虚法师编有韵文释迦传虽简也可知其大概)
问:念珠有何作用,多少粒,分几种,是自制或可买到?(刘定炽)
答:念珠为持诵之用,各经所载有异同,其数大概分为九种:(甲)一千零八十,表示十界各有百八法相。(乙)一百零八,表示百八烦恼或百八尊者等。(丙)五十四,表示修生之五十四位。(丁)四十二,表示住,行,向,地,等,妙,四十二级果位。(戊)二十七,表示声闻乘二十七圣贤。(己)二十一,表示本有十地,修生十地,及佛果。(庚)十四,表示十四忍。(辛)三十六,乃百八数三分之一。(壬)十八,乃三十六数二分之一。此二种为携带便利,并无取意,上列各种,中国内地学人只采百零八及十八两种,其余之数,日本学人尚沿用之。
问:世所谓四大金刚其地位若何?何以必须四数?(汪先生)
答:四大金刚不知何指,是否指佛寺之天王殿而言?此中所供,中为弥勒,旁为四天王,或世人呼为金刚。如果指此,则为答之:即第一层天分为四方,各有其王,常护佛法,数故列四,其地位较卅三天低耳。
问:天王共多少位?是否三十三天各有主持?(汪先生)
答:每一世界有二十八层天,世界无量,天王亦难言数;三十三天为第二层天,即忉利天,帝释所居,俗曰玉皇大帝。其天四方,平列各有八天,合为三十三数。各有其主,以我国古代国制作喻,易于明了,帝释如周朝天子,余如列国君侯。
问:佛教对于婚丧的仪式是怎样?(沈翰初)
答:婚丧礼节,各因地方习俗,佛教徒并无特别。不过出家人之丧礼,有其特制,与世俗不同。在家人不在此限,但亦有一个小范围,如婚礼向佛致敬,请有道德之人证婚,说不邪淫戒。丧礼不延外道超荐,不作求神鬼烧纸箔等迷信事。至于宴客不问婚丧,宜用素筵。治厨不得杀生,假为环境不许,亦须采用五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自死、鸟残)。
问:夫妇母子,有的说是前世因缘,有的说是前世怨仇,究竟哪一说为对?(林慧兰)
答:因缘本有善恶两性。怨仇者自是恶因缘,反之则是善因缘。但因缘乃由心造,即可由心而转,故家人间的爱憎,有时亦生变化耳。
问:当来下生弥勒尊佛,须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方得降生,此年数由何时起算?(廖一辛)
答:由释迦佛涅槃后起算。
问:以何法普劝苦海众生,得能回头是岸?(潘国荣)
答:此须应机说法,并无定式。如对无成见之人,说因果,劝念佛,亦自大佳。
问:西游记是人人都知道的,请问唐僧和孙行者、猪八戒等是否有据可考?(王介一)
答:西游记惟唐玄奘法师是历史上鼎鼎大名之人,余皆小说寓言。
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一念清净,心无所著,不论过去有无善根而言)一语,成为今日僧俗之口头禅。但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及楞严经六结之喻二点佛理而论,放下屠刀固能成佛,然必须假修,乃非立地成佛,或曰上述乃属渐教,以顿教而言,可以立地成佛。楞严经文云:理则顿悟,事非顿除,依此解释,乃是顿理,而非顿事。又以阿罗汉、菩萨而论,当已放下屠刀,心念清净,但仍须历劫修行方能成佛。设若无须假修,心净即佛,则无阿罗汉菩萨之假名可立矣。况“释迦”示现亦经菩提树下静坐六年,始得开悟成道。彼屠夫者,何幸无须假修,一念清净立地成佛,无始积习皆无现行,即因即果,殊属使人迷惑?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语,究系民间故事,毫无实据,迷人自扰?抑或有佛典可稽,请释以正法闻。(罗德彰)
答:此有因成与果成之别,倘多劫修持,尚未彻悟,一闻佛音,顿悟无生,此果成也;一闻百悟,直下承当,永不再退,此因成也。顿实由渐,如食饼数枚,饱虽最后一饼,而实则后饼之饱,正有赖于前数饼也。
问:韭蒜葱皆是植物,世俗说它是荤不是素,其说如何?(吴妙荣)
答:植物有恶臭者,名之曰荤,若是动物,则名曰腥,请看荤字属于草部,腥字属于肉部,当能会其字义矣。
问:肺病以近年科学之发达,经研究因有菌而致病,其经西医认为细菌是有生命,他能借人身以血气而繁殖千万,其产生愈多肺病愈危,久能置人于死地,对人损失之大,能消灭之乎?如近年发明之链霉素等肺病特效药,皆可治病菌于死亡者,此为犯杀否?此罪是属于发明者抑或医生呢?(吴亮辉)
答:遇虎吃人,操械杀虎而救人,是激于一时之仁心,制止强暴,与欺他愚弱,而故鱼肉者,动机不同。悟此,本问题可自解矣。
问:吃长素的人或优婆塞可以买爱国奖券吗?(李永茂)
答:此是国家经济政策,国民有拥护之义务,既不犯戒,有何不可。
问:战祸杀机,空前浩劫。正方兴未艾,晚身为军人,以为教化只能度上智初觉者,而欲急救目前之浩劫,不得不以杀止杀,虽属治标,然所谓暴不锄去,则良不得安,不知与佛旨有违否?(蒋南海)
答:身为军人,职要护国佑民,御侮止暴,等同降魔,亦是对众生施以无畏,但以消灭对方战斗力为主,不宜滥杀。
问:有已皈依三宝而不素食,和有素食尚未皈依的人很多,这种人们能说正信者吗?(吕正凉)
答:皈依三宝不吃素,是信行不能合一。可以习吃三净肉,以便渐渐断绝,若单吃素不皈依,便不能说正信,因各种外道,亦多有素食者。
问:专施慈善,戒身不杀,戒心不贪,但不念佛也不皈依佛,并且不崇奉天神等教,亦能成正果否?(洪逸聪)
答:当得不究竟之人天小果。
问:赞叹人家的时候,有言过于实处,是否犯妄语?(维宝)
答:是妄语之一种。于己所知,随意增益,浮夸虚饰,名不实语。
问:我佛以杀戒为重,不但不杀,且要放生。我国现将饥荒矣,当设法增产(必除虫害)以救之,假如蝗虫袭来,将如之何?又疥癣的皮肤病,患之则遍身搔痒,痒的原因,即皮肤里面有甚多疥虫或癣虫活动所致。若不用杀虫剂以治他,不但自己不愈,且能传染他人。若欲治愈,则将杀死无数疥虫之生灵则如之何?再其他传染性之有害人类之细菌生灵,除用杀以外,未知有妙法以避免之?若当恶疫流行之时,蔬菜消毒必杀害无数生灵,岂不是大犯杀戒吗?(廖一辛)
答:此事以事前预防发生生机为最上之法(如常洗衣不生虱除污水不生蚊虫,不投食品于地免聚虫蚁之类),设已发生,能舍己施他则忍之,否则设法驱之,或祷佛加被使其自去,务求力之能办,心之所安。
问:敝人自二十岁自动吃素,由去年入军中生活,开始吃不纯洁之素菜,此罪以何法弥补?(潘国荣)
答:存心…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