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一)▪P16

  ..续本文上一页

  问:鬼为什么都出现在我们地球的夜间?是否地球的夜间就属于阴间吗?(素贞)

  答:鬼道自是另一境界,无时不有,但普通人眼不能得见,并非昼伏夜现。以夜间无日光星曜,特别人眼较昼易睹耳。称人界阳间,鬼界为阴间,这是外道及世俗的拟名,却与地球自转,向日为昼背日为夜不同其义。

  问:妇人月经时不净,未知可以烧香、拜佛、念佛等供养之事否?(吴伦炳)

  答:此事系生理使然,并非有意不洁。但求意净便可承事三宝;只管照常礼念,决无不宜。

  问:经中所云“供养佛”要用真珠、宝贝、衣服等供养,现在实难做到的事,未知如何供养法?(吴伦炳)

  答:七宝供佛,极言最贵之品,非必采用此物,而后供佛,文须活看。

  问:释尊已经前世燃灯佛授记成佛,今世为应身度众出现于印度,应俱足神通,知悉自己为佛,云何谓修行九年成道有何含意耶?(智恒)

  答:八相成道,皆示范耳。

  问:佛说法时,常有他方恒沙菩萨来听,有限场所,何以容得如此数量?(王权)

  答:场所大小,能随佛力变现,不可以常情拘之。维摩居士尚能神变斗室,容无量宝座,况佛力耳?但虽容多众,实则地未加大,故谓之神。如不能信,请设一喻:径尺方圆之镜,其厚不过数分,置空野中,高千寻之山,远百里之水,历历分明,皆于中现,而镜何尝加大也。

  问:为佛门子弟是否应习学相学、命学、姓名学催眠术?(杜自然)

  答:此皆是迷信,不可学习;若以前曾因贫寒以此为业者不妨暂仍其旧。

  问:金刚经云: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云云,对此若只自读诵,无为他人演讲者,其福德如何?(善因)

  答:自诵利己,演说利他,二利福广,独利福狭耳。

  问:身为优婆塞可以应人诵经做功德否?对此诵经若受人礼金,可有罪过否?(善因)

  答:不许赶赴经忏,纵有特别情形,为人作功德,以不受礼金为佳。

  问:吾四○年到洛阳,观八大景之一“龙门一日三变色”,有大小石佛像数万,是何时所建筑?又佛像头部无一不是缺其一半,原因何在?祈望赐教!(宋明恭)

  答:龙门佛像,乃中国南北朝时所造,极为名贵。一日三变色者,系彼处山势崇峻,河水潆洄,与日光移动,掩映所致。佛像残缺,原因甚多,一者贩卖碑片者,每拓一次以后,往往故意损坏,使后拓者,不得全形,以增彼拓之价值;二者因石刻名贵,一班古董商,敲去头部,向外国考古者售价耳。

  问:释迦世尊,出家时所拜之师是谁?请示之!(胡远志)

  答:释尊多劫,早成佛果,此来本为示迹度众,出家后所访之人,皆系外道,故一律舍之而去,至云成佛此生,并无师承。

  问:有人念佛求生西方,已戒杀吃素,只是常吃鸡蛋。如根据“借问刀兵灾,何术方能免,提防三餐时,莫托冤孽碗”之偈中孽字,是无血、泪、哀声者,鸡蛋似乎可以吃(鸡卵亦无血泪哀声),但众生有胎卵湿化四类,此鸡卵是四类众生之一,其说未知谁是谁非?(胡远志)

  答:无乘雄鸡所产之卵,内无生命,可方便食之。

  问:外教谓“上帝”,究属哪一位的神?(林柳淋)

  答:外道繁多,上帝大概系指天帝。他教多认天只一层,并不知欲色无色界之实,而天既多类,天帝之数,实不止几千万亿。吾辈不能为其拟定。只好谓各教心中所信之天,理想在于何处,即是崇奉何处之上帝可也。

  问:末学志在弘法度世,无奈学识浅显,又不知研究佛学从何著手?如何研究?手下又无很多或适当的佛学书籍,未知如何是好?(禅净仅可自修,弘扬亦需先有研究)。(郭本云)

  答:闻思为佛学·修持为学佛,二者本不可分。修而不学,盲人瞎马,谬错必多,学而不修,说食数宝,成为戏论。且有学不修者,学必不固,自尚不作,何能教他。万法森罗,皆由心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云:“心真则事实”,是知无修则教他亦不成也。若言修,末法易作,惟有净土。若言学,太虚大师全书,即是初学文库,通后再看经籍,自易解矣。

  问:习俗阴历七月,祭供祖先,或念经诵咒,以求超度,照佛家论,久亡之祖先,说不定已作人天,或为畜生。岂不枉费心神?(许炎墩)

  答:盂兰盆经,七月十五为佛欢喜日,僧自恣日,是日供养三宝,可超七世父母。俗以七月祭祖,乃其讹误。倘祖尚在鬼道,或可来享,在天人畜三道,祭则无益。若念经诵咒,依法出于至诚,自必感格,能由下而超上,与徒设祭供不同也。

  问:人在世间,无论如何聪明人作事,始终都是梦境,若人昏沉入睡时,岂梦中之梦乎?(智梁)

  答:亦可如是说。

  问:人临命终时,神昏气断,神识不知所往,于一片黑暗中,随风飘忽,望光即投,因而沉沦六道,苦无了期(见径中径饬终门),何故投光即堕,而六道何以有光?若然,佛光与六道之光何别?(智梁)

  答:黑暗中一线之光,是其业与应生之处感召而发。如系佛光,则遍满方所,并无黑暗。

  问:多人问云“文衡圣帝庙祠关公即佛教之护法伽蓝主者,可拜否”?愿示之!(慧性)

  答:既是佛教护法,当然要拜。惟关此事,一般佛徒误会者多,兹为解释:须知敬礼与皈依,根本不同。皈依是信奉其教,前往投托,尽形寿为其弟子,不再崇奉他教;敬礼是只向对方加以礼貌,此不限于天人神鬼,六道众生,都应向之恭敬。有常不轻菩萨者,即如是也。但我所皈依者,宜常往亲近供奉,天人神鬼等,相遇时即加以礼貌,不必前往求媚而已。

  问:据佛经言,佛佛道同,过去诸佛如是说,现在佛如此说,未来佛亦如是说。既然道同,何劳释迦再宣迦叶佛之遗教。既宣,用意何在?请详答!(方明)

  答:道既相同,所说之法,自不两岐。若异焉能为之同道。但前佛灭度,后佛示现,其间年劫长久,前佛之经典,当已不存于世,后佛示现,即为来宣此法,不然来此胡为。假若后佛来而不宣,又谁知前曾有佛,佛曾说法。

  问:阎浮提各界胎卵湿化,生生不绝,未知天仙及阴鬼有无生育事?(葛晓凡)

  答:天、仙、鬼三趣,皆不出轮回,报尽皆死,既有死便有生。

  问:阴间除地狱饿鬼外,尚有寻常鬼类居住处否?(葛晓凡)

  答:阴间阳间之名,乃外道不明二种世间(有情与器)真相之一种错误称谓;实则世间共分六道,饿鬼道及地狱道各居其一,鬼有多类,狱有多名,参看拙著“弥陀经摘注”后面附表,可知大略。

  问:今愿为略说在家学佛范围?(吕顺运)

  答:只就学研教义一方面说,并无在家出家范围,若论礼仪及受戒,则有出家在家之分。

  问:经云:“生佛不二”,云何有天堂,地狱,六道诸趣耶?(吕顺运)

  答:佛与众生,皆是此性,在迷曰生,故有六道,大觉曰佛,故具足净德。性一故曰不二,迷觉业牵殊途。

  问:普贤行愿为何被推为学佛的“入德之门”?究有何殊胜?(吕顺运)

  答:普贤菩萨之行愿,极广极大,称为大行愿王。学佛贵发菩提心,故当以菩萨之行愿为楷模。有何殊胜,非数语可了,君可读华严经行愿品方知。

  问:四依法为佛金口所说,此中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一语,不是指何经典,因教中各各分宗,各主各之经典为了义,究竟佛意以何为了义?(吕顺运)

  答:了义者,明示究竟之实义,能令众生依之而证无上正觉,不如此者,即不了义。并不限于何宗。缘各宗所依之经典,各有其归元,归元即真实也。然亦小有分别,从大乘言,则视小乘为不了义;从小乘言则视人天小果为不了义。

  问:现在观音,即过去正法明如来。其改称菩萨之时期及其因由如何?(江印水)

  答:正法明如来改称菩萨,在久远劫前,无法计其时期,若强解之,亦可云“于今十劫”。以此例之,改称菩萨,当不能在十劫之后也。伽梵达摩所译之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曰:“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此其因由。

  问:释尊初转*轮,即揭橥四谛;游行说法,屡屡阐发其义;涅槃之顷,犹殷殷以已否了解四谛询问诸弟子。对于四谛,何以如此著重?(周邦道)

  答:四谛者世出世间两重因果耳,一切佛法大体不过使众生转迷成悟,又安能超出四谛之理乎。且四谛虽一,而有生灭无作等,是说不同耳。

  问:打瞌睡是精神病乎抑肉体病?有何方法可以根治?(赖栋梁)

  答:行持打瞌睡是昏沉心所,精神身体俱有关系,宜课外多散持佛号,少起妄念,时时忏悔,此可治疗身体所发之昏沉。此外用两手擦耳,冷水巾擦面,高声念佛,睡魔如仍不去,便起身礼佛,或绕佛,亦是正课中所许者。

  问:凡夫菩萨,要时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智者大师语)。又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又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此段岂不与劝发菩提心,志在利他,普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之旨大相径庭乎?若不度化众生,即是自了汉,而为焦芽败种如何则可?(赖栋梁)

  答:菩提心是上求下化,智悲双运,若不求智,但思救他,二俱不成。论语祖语,是恐人偏执一面,无补实际,救他须有种种方法,倘无方法,何能救他?譬如自是医生,方能救他之病,若非医生,遇见病苦,劝他求医,亦是悲心,并无不可。我辈学人,今日劝人皈依佛道,学佛念佛亦由是耳。上述各文只言具缚凡夫不能救人,并非不许劝人求救,此与菩提心有何径庭?

  问:唱赞时有腔韵与无腔韵其功德有无差别?(慧霖)

  答:但能恭敬,则功德同等矣。

  问:欲求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请示如何恭敬?(周慧德)

  答:恭是存诚于心,敬是表体于外,不问上求下化,丝毫皆不苟且。

  问:人命终时,穿何衣服为适当?(周慧德)

  答:学佛之人,…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