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一)▪P16

  ..續本文上一頁

  問:鬼爲什麼都出現在我們地球的夜間?是否地球的夜間就屬于陰間嗎?(素貞)

  答:鬼道自是另一境界,無時不有,但普通人眼不能得見,並非晝伏夜現。以夜間無日光星曜,特別人眼較晝易睹耳。稱人界陽間,鬼界爲陰間,這是外道及世俗的擬名,卻與地球自轉,向日爲晝背日爲夜不同其義。

  問:婦人月經時不淨,未知可以燒香、拜佛、念佛等供養之事否?(吳倫炳)

  答:此事系生理使然,並非有意不潔。但求意淨便可承事叁寶;只管照常禮念,決無不宜。

  問:經中所雲“供養佛”要用真珠、寶貝、衣服等供養,現在實難做到的事,未知如何供養法?(吳倫炳)

  答:七寶供佛,極言最貴之品,非必采用此物,而後供佛,文須活看。

  問:釋尊已經前世燃燈佛授記成佛,今世爲應身度衆出現于印度,應俱足神通,知悉自己爲佛,雲何謂修行九年成道有何含意耶?(智恒)

  答:八相成道,皆示範耳。

  問:佛說法時,常有他方恒沙菩薩來聽,有限場所,何以容得如此數量?(王權)

  答:場所大小,能隨佛力變現,不可以常情拘之。維摩居士尚能神變鬥室,容無量寶座,況佛力耳?但雖容多衆,實則地未加大,故謂之神。如不能信,請設一喻:徑尺方圓之鏡,其厚不過數分,置空野中,高千尋之山,遠百裏之水,曆曆分明,皆于中現,而鏡何嘗加大也。

  問:爲佛門子弟是否應習學相學、命學、姓名學催眠術?(杜自然)

  答:此皆是迷信,不可學習;若以前曾因貧寒以此爲業者不妨暫仍其舊。

  問:金剛經雲: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而此福德……雲雲,對此若只自讀誦,無爲他人演講者,其福德如何?(善因)

  答:自誦利己,演說利他,二利福廣,獨利福狹耳。

  問:身爲優婆塞可以應人誦經做功德否?對此誦經若受人禮金,可有罪過否?(善因)

  答:不許趕赴經忏,縱有特別情形,爲人作功德,以不受禮金爲佳。

  問:吾四○年到洛陽,觀八大景之一“龍門一日叁變色”,有大小石佛像數萬,是何時所建築?又佛像頭部無一不是缺其一半,原因何在?祈望賜教!(宋明恭)

  答:龍門佛像,乃中國南北朝時所造,極爲名貴。一日叁變色者,系彼處山勢崇峻,河水潆洄,與日光移動,掩映所致。佛像殘缺,原因甚多,一者販賣碑片者,每拓一次以後,往往故意損壞,使後拓者,不得全形,以增彼拓之價值;二者因石刻名貴,一班古董商,敲去頭部,向外國考古者售價耳。

  問:釋迦世尊,出家時所拜之師是誰?請示之!(胡遠志)

  答:釋尊多劫,早成佛果,此來本爲示迹度衆,出家後所訪之人,皆系外道,故一律舍之而去,至雲成佛此生,並無師承。

  問:有人念佛求生西方,已戒殺吃素,只是常吃雞蛋。如根據“借問刀兵災,何術方能免,提防叁餐時,莫托冤孽碗”之偈中孽字,是無血、淚、哀聲者,雞蛋似乎可以吃(雞卵亦無血淚哀聲),但衆生有胎卵濕化四類,此雞卵是四類衆生之一,其說未知誰是誰非?(胡遠志)

  答:無乘雄雞所産之卵,內無生命,可方便食之。

  問:外教謂“上帝”,究屬哪一位的神?(林柳淋)

  答:外道繁多,上帝大概系指天帝。他教多認天只一層,並不知欲色無色界之實,而天既多類,天帝之數,實不止幾千萬億。吾輩不能爲其擬定。只好謂各教心中所信之天,理想在于何處,即是崇奉何處之上帝可也。

  問:末學志在弘法度世,無奈學識淺顯,又不知研究佛學從何著手?如何研究?手下又無很多或適當的佛學書籍,未知如何是好?(禅淨僅可自修,弘揚亦需先有研究)。(郭本雲)

  答:聞思爲佛學·修持爲學佛,二者本不可分。修而不學,盲人瞎馬,謬錯必多,學而不修,說食數寶,成爲戲論。且有學不修者,學必不固,自尚不作,何能教他。萬法森羅,皆由心造,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雲:“心真則事實”,是知無修則教他亦不成也。若言修,末法易作,惟有淨土。若言學,太虛大師全書,即是初學文庫,通後再看經籍,自易解矣。

  問:習俗陰曆七月,祭供祖先,或念經誦咒,以求超度,照佛家論,久亡之祖先,說不定已作人天,或爲畜生。豈不枉費心神?(許炎墩)

  答:盂蘭盆經,七月十五爲佛歡喜日,僧自恣日,是日供養叁寶,可超七世父母。俗以七月祭祖,乃其訛誤。倘祖尚在鬼道,或可來享,在天人畜叁道,祭則無益。若念經誦咒,依法出于至誠,自必感格,能由下而超上,與徒設祭供不同也。

  問:人在世間,無論如何聰明人作事,始終都是夢境,若人昏沈入睡時,豈夢中之夢乎?(智梁)

  答:亦可如是說。

  問:人臨命終時,神昏氣斷,神識不知所往,于一片黑暗中,隨風飄忽,望光即投,因而沈淪六道,苦無了期(見徑中徑饬終門),何故投光即墮,而六道何以有光?若然,佛光與六道之光何別?(智梁)

  答:黑暗中一線之光,是其業與應生之處感召而發。如系佛光,則遍滿方所,並無黑暗。

  問:多人問雲“文衡聖帝廟祠關公即佛教之護法伽藍主者,可拜否”?願示之!(慧性)

  答:既是佛教護法,當然要拜。惟關此事,一般佛徒誤會者多,茲爲解釋:須知敬禮與皈依,根本不同。皈依是信奉其教,前往投托,盡形壽爲其弟子,不再崇奉他教;敬禮是只向對方加以禮貌,此不限于天人神鬼,六道衆生,都應向之恭敬。有常不輕菩薩者,即如是也。但我所皈依者,宜常往親近供奉,天人神鬼等,相遇時即加以禮貌,不必前往求媚而已。

  問:據佛經言,佛佛道同,過去諸佛如是說,現在佛如此說,未來佛亦如是說。既然道同,何勞釋迦再宣迦葉佛之遺教。既宣,用意何在?請詳答!(方明)

  答:道既相同,所說之法,自不兩岐。若異焉能爲之同道。但前佛滅度,後佛示現,其間年劫長久,前佛之經典,當已不存于世,後佛示現,即爲來宣此法,不然來此胡爲。假若後佛來而不宣,又誰知前曾有佛,佛曾說法。

  問:閻浮提各界胎卵濕化,生生不絕,未知天仙及陰鬼有無生育事?(葛曉凡)

  答:天、仙、鬼叁趣,皆不出輪回,報盡皆死,既有死便有生。

  問:陰間除地獄餓鬼外,尚有尋常鬼類居住處否?(葛曉凡)

  答:陰間陽間之名,乃外道不明二種世間(有情與器)真相之一種錯誤稱謂;實則世間共分六道,餓鬼道及地獄道各居其一,鬼有多類,獄有多名,參看拙著“彌陀經摘注”後面附表,可知大略。

  問:今願爲略說在家學佛範圍?(呂順運)

  答:只就學研教義一方面說,並無在家出家範圍,若論禮儀及受戒,則有出家在家之分。

  問:經雲:“生佛不二”,雲何有天堂,地獄,六道諸趣耶?(呂順運)

  答:佛與衆生,皆是此性,在迷曰生,故有六道,大覺曰佛,故具足淨德。性一故曰不二,迷覺業牽殊途。

  問:普賢行願爲何被推爲學佛的“入德之門”?究有何殊勝?(呂順運)

  答:普賢菩薩之行願,極廣極大,稱爲大行願王。學佛貴發菩提心,故當以菩薩之行願爲楷模。有何殊勝,非數語可了,君可讀華嚴經行願品方知。

  問:四依法爲佛金口所說,此中之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一語,不是指何經典,因教中各各分宗,各主各之經典爲了義,究竟佛意以何爲了義?(呂順運)

  答:了義者,明示究竟之實義,能令衆生依之而證無上正覺,不如此者,即不了義。並不限于何宗。緣各宗所依之經典,各有其歸元,歸元即真實也。然亦小有分別,從大乘言,則視小乘爲不了義;從小乘言則視人天小果爲不了義。

  問:現在觀音,即過去正法明如來。其改稱菩薩之時期及其因由如何?(江印水)

  答:正法明如來改稱菩薩,在久遠劫前,無法計其時期,若強解之,亦可雲“于今十劫”。以此例之,改稱菩薩,當不能在十劫之後也。伽梵達摩所譯之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曰:“已于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慈願力,安樂衆生,故現作菩薩,此其因由。

  問:釋尊初轉*輪,即揭橥四谛;遊行說法,屢屢闡發其義;涅槃之頃,猶殷殷以已否了解四谛詢問諸弟子。對于四谛,何以如此著重?(周邦道)

  答:四谛者世出世間兩重因果耳,一切佛法大體不過使衆生轉迷成悟,又安能超出四谛之理乎。且四谛雖一,而有生滅無作等,是說不同耳。

  問:打瞌睡是精神病乎抑肉體病?有何方法可以根治?(賴棟梁)

  答:行持打瞌睡是昏沈心所,精神身體俱有關系,宜課外多散持佛號,少起妄念,時時忏悔,此可治療身體所發之昏沈。此外用兩手擦耳,冷水巾擦面,高聲念佛,睡魔如仍不去,便起身禮佛,或繞佛,亦是正課中所許者。

  問:凡夫菩薩,要時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叁界內,于惡世中救苦衆生(智者大師語)。又智度論雲: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衆生者,無有是處。又雲: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爲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爲無方便力故,彼此俱沒。此段豈不與勸發菩提心,志在利他,普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之旨大相徑庭乎?若不度化衆生,即是自了漢,而爲焦芽敗種如何則可?(賴棟梁)

  答:菩提心是上求下化,智悲雙運,若不求智,但思救他,二俱不成。論語祖語,是恐人偏執一面,無補實際,救他須有種種方法,倘無方法,何能救他?譬如自是醫生,方能救他之病,若非醫生,遇見病苦,勸他求醫,亦是悲心,並無不可。我輩學人,今日勸人皈依佛道,學佛念佛亦由是耳。上述各文只言具縛凡夫不能救人,並非不許勸人求救,此與菩提心有何徑庭?

  問:唱贊時有腔韻與無腔韻其功德有無差別?(慧霖)

  答:但能恭敬,則功德同等矣。

  問:欲求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請示如何恭敬?(周慧德)

  答:恭是存誠于心,敬是表體于外,不問上求下化,絲毫皆不苟且。

  問:人命終時,穿何衣服爲適當?(周慧德)

  答:學佛之人,…

《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