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一)▪P19

  ..续本文上一页度应化者,亦有化身来集者。

  问:佛说金刚经皆不著相,弥陀经皆教著相,以何分别?(钟陶)

  答:弥陀经为三根普被,初不破相,因初机相不易破,不妨善巧方便,从著相入手耳,并非皆教著相也。经中起首即曰:从是西方,继为广说六尘等是著相处。金刚经为直显真如,故道主破相。经中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全称肯定,空一切相处。

  问:忉利天王是迦叶佛时有卅三女造塔得的福果,然则迦叶前是没有忉利天吗?(智荣)

  答:天王是有情身,忉利天是器世间,天王主此器世间,自有时限;亦犹人间机关长官,此卸彼补。知此,则造塔得报之天王以前,早有忉利器世间。

  问:慈悲与爱顾相似而实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愿闻其说!(智梁)

  答:慈悲是理智作用,爱顾是情感作用,爱有分别,慈尚平等。

  问:地藏土菩萨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是否主持地狱及管辖阎罗王,佛法能消除罪业,似不在有管辖与否?(蒿石)

  答:管辖系政治用权,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只施教化度脱,并不作政治领袖。地藏菩萨悲愿广大,欲度尽地狱众生,因常往地狱施教,并无管辖阎罗之事。

  问:古今来圣贤英杰,如孔、孟、文、史等,其死后亦受轮回乎?抑不受乎?又佛说人死后四十九日内中阴身托生投胎,但相传人死后为鬼,有历数十百年而存在者?此种鬼魂是否系由中阴身所托,已经一度轮转?(张剑芬)

  答:孔子境界我不能测。当时孔子之高足,尚说夫子之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其他有漏善业贤哲英杰之类,报合人天,当然未超轮回。鬼乃六道之一,系经过中阴阶段,有小神通,可记前世,因我执关系,尚现生前之相。

  问:十方诸佛菩萨,莫不日度众生,似乎众生(包括人类)宜渐减少;何故有史以来,此世界的众生,反日见增加呢?(赖栋梁)

  答:以六道论,人眼见者人畜而已。余四道有善有恶,诸天来此作人畜是谓堕,鬼狱来此作人畜是谓超。得度更有五乘之别,并非一超皆圣。眼见耳闻之成圣者,不及十百,未见未闻之四道堕超来此者,何止万千?此加多之原因。再以无尽虚空无量世界论,其间优劣极不一致,各土众生牵于业力,于诸世界互相堕超,此不减少之原因。试举一喻:国家创制刑律,本为刑期无刑(设刑而期不用),而监中囚人,虽有赵钱孙李假释或期满放出,监外竟仍有周吴郑王填入,例此可明。

  问:四月八日各寺浴佛,既说世尊法身是一尘不染,何必用人代他沐浴?(林梦丁)

  答:诚如所云,法身无相,安用浴为;此不过后世弟子,追念往昔,藉此仪式,表示敬心而已。

  问:韩愈辟佛最厉,但闻结果又奉佛,这一段故事,老居士闻否?(廖先生)

  答:事却有之。有韩先生给大颠和尚之信可据。但韩先生是名利中人,即便奉佛,亦是隔靴搔痒。

  问:妈祖,关帝,城隍一类的神,是属于阿修罗道呢?还是天道?世人杀生祀神,这杀生的罪过,应归神负?抑是人负?(维宝)

  答:妈祖于史无考,传闻专在江海救生,多积善功。关帝崇尚忠义,为国捐躯。“佛祖统纪”曾谓受戒于智者大师,今佛寺中多奉为护法伽蓝神,此二者当属天道。城隍本无一定之人,前在帝王时代,似是威德鬼类,有福报者。杀生祀神,罪由祀者担负,缘神并未向人要求肉食故。惟各书亦有记载神因多受血食,致累超升之事,不过较祀神者薄乎云尔。可见杀生祀神,两不获益。

  问:李老先生,读了您上次的佛学问答,使我们这些初信佛教的,好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克服了迷津!真是又感激,且欢喜!现在我也有几个问题,写在这里请您指教!我们台湾地方,信佛教的人虽然很多,但大半都兼信妈祖城隍,或天帝等神道,一般家庭里,虽然大多供奉观音菩萨,但却又与圣母土地并列,且听说清水镇有一所观音庙,每逢二、六、九月观音圣诞,全镇竟大开杀戒,像祀城隍一样的热闹。请问老居士,这些信徒也能称作佛教徒吗?信了佛教,又是否可以再拜神鬼?其后果是升天呢?还是生西?像清水镇的观音庙,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制止他们杀生祀菩萨?(谭逸民)

  答:尊问须分五段答覆:一、信佛兼信城隍、妈祖、天帝,家中观音与妈祖并供,这是多神教,并不是纯粹信佛者。二、清水镇的观音庙,杀生供奉观音,违犯佛戒,大是错误!决不能称为佛教徒,只可算一个不明教理的敬佛人而已。三、信佛以后,再拜鬼神,尚无不可。因佛家教义,众生平等。只限于拜,不过对他有礼貌而已。若仍归依信奉,就是大错了!(周安士遇见神庙,对他念佛,祝他早归三宝,修净往生,其法甚善)。四、生西有生西之法,并不是每一个佛教徒都能生西。升天也有升天之条件,也不是供供天拜拜神就能升天。五、清水镇观音庙,杀生祀菩萨,只可由发大心的佛子前往善劝,使他明理悔罪!

  问:只闻以香花供养佛菩萨,不闻以蜡烛供养也。请问燃烛供佛者是何意义?(陈佛子)

  答:供具中原有明灯一种,表显智慧光明,燃烛不过代替明灯之意。

  问:普门品上说“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纽械枷锁,检系其身,称念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这些话更是疑问了?若说无罪,因为是被冤枉了,倒也情有可原;但若有罪的,也只要念彼名号即得解脱,这岂不是菩萨鼓励众生犯罪?因为犯了罪只须称念菩萨名号,便可解脱的。请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慈福)

  答:古偈云:“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持名持至妄念全消,方称一心。据上偈文,妄消即是忏悔,菩萨垂兹,予以自新,犹之法律假释,过后如不悛改,其残余罪业,遇缘仍受苦报。假释既非鼓励犯罪,忏悔获救,理无不合。

  问:蒙章嘉大师题赠“道崇相庄”四字,不知为佛所题,或为学佛的人所题,自不能相混,请予分别解答!(檀岛一侨胞)

  答:甲、为题佛像的解答:“道崇”的道是证的道果;崇是最高的意思。兹再把他的含义略略解释:空间有灵知的动体(俗名动物)共有十种界线,名曰十法界。这十法界,又分为四圣六凡两类,圣人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凡夫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自修罗以下,谈不到甚么道。人与天算是凡夫小道果,声闻与缘觉算是三乘二乘圣道果,菩萨是大道果,佛是至高无上的极道果,故赞“道崇”。(注声闻缘觉就是罗汉)。“相庄”的相是相貌,也叫做形相。庄是庄严两字的简称。庄即作端庄讲,严是威仪整齐,合起来讲,就是妙相庄严。因为佛的相貌,与众不同,见过寺庙里佛像的,才能晓得。佛有三十二种特别相,如顶上有肉髻,发作螺旋文右转,两眉中间有白毫盘旋似珠(俗名佛顶珠),齿有四十,胸前有卍字等,事太繁不能枚举。佛因有此种种奇妙的形相,所以自然庄严,故称相庄。

  乙、为题赠学佛的解答:“道崇”既为佛徒,自必学佛的道理,所修的道,当然是至高无上的,此不过与佛,有已修已证的分别。“相庄”人既学佛,当然心就羡慕佛,一切言行举动,自必具足规矩法度,虽无三十二相,但神情态度,一定是很庄严的,能令人一见起敬。

  问:“劫”共有几种?每种“劫”时间区别如何?例如非想非非想定:经八万大劫仍坠轮回,初地至七地须经两大劫,此二种劫各时若干?(罗德彰)

  答:劫之演算法,各经论微有不同,名目亦多,如小、中、大、一里、万里、磐石、芥子、阿僧祇等,兹以通常者录下。人寿十岁,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为止,再如前法下减,减至十岁为止,此一增一减之数,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合四中劫为一大劫。阿僧祇者,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如是十十加增,为一总数,此总数再倍倍加增,至第一百二十,为阿僧祇。余难悉备。菩萨成佛,即指此阿僧祇而言。自十位至十回向证须一僧祇,自初地至七地,证须一僧祇,七地至等觉,证须一僧祇。

  问: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其内容如何?(罗德彰)

  答:此系修菩萨行,次第证果之阶段,再加入等觉妙觉,共为五十二种,等妙即是补处佛,此五十二级,各有名字,亦可略解,然亦繁矣。若问内容,能言者仅是耳。若夫修证向果入住出等之法,非片言之事也。

  问:释迦牟尼佛的名是译音抑另有意义,在家时曾听人云是“救世慈悲”之意确否?菩萨呢?三宝是佛法僧宝否?各作何解?(丘高秀)

  答:是译音,其义为“能仁寂默”;菩萨亦是译音,义为“觉有情”。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佛,皆称佛宝;释佛所说一切经律,皆称法宝;出家之比丘,具六种和合,故称僧宝。

  问:佛经上讲的正法、像法、末法,祈释之!(童心)

  答:佛去世之五百年内,法仪未改,有教有行,多有证得正果,称正法时期;后一千年中,道法讹替,虽有教行,像似而已,称像法时期;再后万年中,如日沈西山,只有微末之影,辄多有教无行,称末法时期。

  问:查日本辞苑里的“内院”曰:是兜率天的内部,弥勒菩萨居处,此兜率二字何释?(童心)

  答:兜率译为妙是,谓此天享受五欲妙乐,皆能知足也。

  问:在家二众,曾受五戒者,对已故尊亲之忌辰,以及现生父母之寿辰,于该纪念日中,普佛回向后,可否仍搭缦衣持具,向已故尊亲之灵位,或现生父母之前,顶礼祝福?(宽禅)

  答:向过现父母顶礼祝福,为人子本分,自应为之。惟不得搭缦衣持具,缘此衣等,乃佛家重器,专为礼三宝及修法所备,不许滥用。

  问:诸行无常,万法无我。此二句意义如何解释?(张宽心)

  答:“诸行”指一切有为之法;“无常”谓迁流变化而不恒久。“万法”谓一切事理;“无我”谓无主体,即众缘和合,方有此事理也。

  问:我执法执,此二执在佛学书籍常常看到。意义如何?(慧香)

  答:人身四大假合…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