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P8

  ..续本文上一页的顽空便无所依而销殒了。

  “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振”,同震。谓顽空都销殒了,顽空中的所有国土怎能不被振裂?

  “心精通吻”:“心精”,即本性,本觉之性。“吻”,合也。谓诸贤圣的本性都是通同相合的。

  【义贯】

  假使“汝等”之中果有“一人”心光内照,“发”明本觉“真”心,返本“归”于“元”有之佛性,如是由迷返觉,则“此十方”由晦昧所成的顽“空”,应时“皆悉销”灭“殒”亡;连虚空本身都会因而销殒了,“云何”虚“空中所有”结暗成色、依空所立之“国土,而不振裂?”

  “汝辈修禅”,严“饰三摩地”,亡尘照理、心住三昧,心光一发,即能与“十方菩萨及诸”证“无漏”之“大阿罗汉”之“心精”相“通吻”合,故能破愚除暗,因此不离“当处”即得以“湛然”一心,与诸圣泯同无二。(此即修首楞严三昧行者所历的境界之一:当他内伏烦恼不起现行,而将破我法二执之际,如瓶不塞孔,故内空与外空自然相通,即是此时之境界。)

  第三节  魔怖而来扰

  【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注释】

  “大地振坼”:“坼”,开也。

  “惊慑”:“慑”,惧也。

  “不觉迁讹”:“迁”,转。“讹”,误认。谓以不觉故,转而误认种种异象阴阳失度等因所现。

  “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彼等”,指天魔、鬼神。“五种神通”,此是报得之通,非修得之通。

  “唯除漏尽”:“漏尽”,即漏尽通。以此通是无漏禅定所发;盖行者以此定力而断惑尽漏所证之神通,故名。

  “恋此尘劳”:谓彼天魔鬼神皆留恋此世间尘劳境界。

  “佥来恼汝”:“佥(qiān)。”,皆。

  【义贯】

  “一切”欲界天之“魔王”、魔民、“及与”一切“鬼神、诸凡夫天”,忽然“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于“水”中及“陆”上居住、以及于空中“飞腾”之众生,“无不”因而“惊慑”,然而一般人道之“凡夫”未具五通,则因“昏”迷“暗”钝,而不知“不觉”此一切异相之真因,反而“迁”转“讹”误,以为是天地阴阳失度等因所造成。“彼等”天魔鬼神“咸得五种” 报得之“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唯除漏尽” 通(未得漏尽通),故皆知其住处之所以振裂之因;然彼等皆十分贪“恋此”有为“尘劳”之世间,“如何”能任“令汝”更修成三昧,而由你的三昧定力之光“摧裂其”结暗所成、深心所爱之住“处?是故” ,一切“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 你修“三昧时,佥来恼汝”,不令汝三昧顺利成就。

  第四节  不迷魔即殒,迷则魔得便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

  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取留,扰乱禅定?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

  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祗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

  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注释】

  “彼尘劳内”:彼诸魔尚在尘劳之生灭法中。

  “汝妙觉中”:而你所修的大定则是在妙觉真常之中。

  “如风吹光”:彼诸魔若想害你,即犹如欲以风吹日月之光,毫不能着。

  “如刀断水”:虽抽刀断水,水中了无刀痕,丝毫不受影响,而挥刀人徒费力气。喻魔欲坏正知正行人一样,只是徒劳无功。

  “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沸汤”,滚水。修定者观智炽然,故犹如滚水。“坚冰”,恼乱者邪执坚固,故犹如坚冰。

  “暖气渐邻,不日销殒”:谓魔若来近,则行者的定慧炽然之暖气,便逐渐侵邻到他的邪执坚冰之上。“不日”,不久;不消几日,坚冰便消熔殒灭。

  “但为其客”:“客”者,喻不久住者。故其魔事终不久住,不能成害。

  “成就破乱”:“破”,指破你的戒。“乱”,指乱你的定。诸魔外道之所以能破你的戒行、乱你的定心。

  “主人若迷,客得其便”:主人自家若迷,客乃能得其便。所谓:“肉必自腐,而后虫生”者是也。

  “觉悟无惑”:“无惑”,自不生迷惑,亦不被他迷惑。

  “阴销入明”:“阴消”,五阴之境消泯,即是下文所说的“色阴尽”等。“入明”,入大光明藏。以五阴尽,故如来藏光明现前,是故速即得入。

  “则彼群邪咸受幽气”:“受”,秉受。“幽气”,幽暗之气。谓彼群邪都是秉受幽暗之气,而得成形者。

  “明能破暗,近自销殒”:楞严大定的三昧光明,能破彼魔之愚痴黑暗,故他若近你,反而是他的暗性自然消失殒灭。

  “殊为眇劣”:“殊”,甚。“眇”,同“渺”,小也。“劣”,低劣。谓摩登伽母的身份与法力,实甚为渺小、低劣。

  “心清净故,尚未沦溺”:但以你的心本来是清净的,并非你自己自心起淫念,且有初果的道共戒在,所以能不被毁戒体,而不沉沦。

  “此乃隳汝宝觉全身”:“隳”,坏。“宝觉全身”,指全体法身。谓此五阴魔的目的,则是要毁坏你能成就宝觉(无上觉)的全体法身。

  “如宰臣家忽逢籍没”:“籍没”,没收。“籍”,原义为登录也;指登录其人一切所有资产,列成一清单,然后没收入公库,称为籍没。如宰官大臣,忽触大律,家财被充公。修行人若遇魔事而被坏,一切戒体及善根功德尽皆丧失,亦复如是。

  “宛转零落,无可哀救”:谓彼大臣先前得势之时虽然风光无比,今被抄家,即全家宛转飘零沦落天涯(或被放逐、充军,或被卖为奴仆、为婢、为妾、为妓);无法拯救。比喻若失宝觉法身,则不但道果之位被褫(chǐ剥夺)除(官位失去),一切功德法财尽失(财产充公),从而沦落六道恶趣(宛转零落),无可救拔。唯除诸佛大悲哀愍,实难超脱苦趣。

  【义贯】

  “然彼诸魔” 见其宫殿无故崩坏,“虽”心中“有大怒”,但是“彼”犹在“尘劳内”之生灭法中,而“汝”所修的楞严大定则是在“妙觉”真常之“中”,非生灭法;故他若欲害你,则犹“如”欲以“风吹”散日月之“光”,毫无着力处,亦“如”欲以“刀断水,了不相触”。又“汝”习定之观智炽然犹“如沸汤”,而“彼”嗔恼之邪执虽“如坚冰”,但汝之定慧炽然之“暖气渐邻”于彼坚冰,彼冰“不日”即告“销殒”,彼魔“徒”然仗“恃”五通“神力,但”终“为其客”,不得久住,亦不能成害。

  诸魔鬼神及外道之所以能“成就破”汝戒行“乱”汝定心之魔事,其咎端“由汝心中”之“五阴主人,主人” 自身“若”自生“迷”惑,则“客”乃“得其便”。

  “当”行人“处”于此“禅那”正定之中,能常自“觉悟”而“无”所“惑,则彼魔事” 之力虽强,以技无所施(没有破绽可趁),亦“无”能“奈汝何”。待你五“阴”之境“销”除(五阴尽)之后,“入”于本觉大光“明”藏中,“则彼群”魔妖“邪”本来“咸”秉“受幽”暗之“气”以成之形,汝定慧之光“明”“便能破”彼愚迷阴“暗”,因此他若接“近”你,则其暗性但“自”取“销殒”,自身难保,因此他“如何取”再停“留”下来“扰乱”你的“禅定”?

  反之,“若不明”其是魔,不能“悟”知其所现者并非善境,而“被阴”相,“所迷”以致误以为是证得了圣证,“则汝阿难必” 落魔道,沦“为魔子,成就魔人”之事业。

  又“如摩登伽”母,其身份及法力实俱“殊为眇”小下“劣”,且“彼唯”以邪“咒”欲令“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祗” 欲“毁”汝之“一戒”(不淫戒),但你以“心”本来是“清净故”,并非你自己主动起淫念,故“尚未沦溺”。

  而“此”此阴魔与摩登伽母相比,“乃”欲“隳”坏“汝”能成就无上“宝觉”的“全”体法“身”(亦即要将你的法身整个毁灭,并非只要破你一戒一定就好了);这譬“如宰”相大“臣”之“家”,一向得势,“忽”然触犯了大律,便“逢籍没”家私,全家大小“宛转”飘“零”、沦“落”四方,“无可哀救”。(习禅之人,若迷五阴相,而为魔所趁,为魔所坏,亦复如是,即丧失宝觉全身,不但道果之位被除,一切功德法财亦当尽失,且从而沦落六道恶趣,无可救拔。)

  第二章  五十阴魔(禅中五十境)

  第一节 色阴魔境

  一、色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注释】

  “坐道场”:“坐”者,不动也;于道场中,如法修行,身心不为凡外权小、诸魔鬼神所动,名为坐。“道场”,修道或传道之场所。道场有两种:

  一、理事具足道场——即前经中所说严结坛场,三七日中(乃至三月等)克期取证,即于此处修三摩地,乃至端坐安居一百日不起于坐,名为坐道场。

  二、惟理道场——不结坛,不拘身坐,但以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专注修行首楞三昧,名坐道场。

  “销落诸念”:“销”,销熔、销泯。“落”,下,放下,忘却。(旧注云此相当于“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其念若尽”:“尽”,销尽。(旧注云:此相当于“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则诸离念一切精明”:“离念”,离念之真性。“一切”,于一切时、一切处。“精”,精纯不杂。“明”,明而不昧。

  “动静不移”:“动静”,外境的动静二相。“不移”,不能…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之甘露 目次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