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九▪P8

  ..續本文上一頁的頑空便無所依而銷殒了。

  “雲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振”,同震。謂頑空都銷殒了,頑空中的所有國土怎能不被振裂?

  “心精通吻”:“心精”,即本性,本覺之性。“吻”,合也。謂諸賢聖的本性都是通同相合的。

  【義貫】

  假使“汝等”之中果有“一人”心光內照,“發”明本覺“真”心,返本“歸”于“元”有之佛性,如是由迷返覺,則“此十方”由晦昧所成的頑“空”,應時“皆悉銷”滅“殒”亡;連虛空本身都會因而銷殒了,“雲何”虛“空中所有”結暗成色、依空所立之“國土,而不振裂?”

  “汝輩修禅”,嚴“飾叁摩地”,亡塵照理、心住叁昧,心光一發,即能與“十方菩薩及諸”證“無漏”之“大阿羅漢”之“心精”相“通吻”合,故能破愚除暗,因此不離“當處”即得以“湛然”一心,與諸聖泯同無二。(此即修首楞嚴叁昧行者所曆的境界之一:當他內伏煩惱不起現行,而將破我法二執之際,如瓶不塞孔,故內空與外空自然相通,即是此時之境界。)

  第叁節  魔怖而來擾

  【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鹹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魉妖精,于叁昧時佥來惱汝。】

  【注釋】

  “大地振坼”:“坼”,開也。

  “驚懾”:“懾”,懼也。

  “不覺遷訛”:“遷”,轉。“訛”,誤認。謂以不覺故,轉而誤認種種異象陰陽失度等因所現。

  “彼等鹹得五種神通”:“彼等”,指天魔、鬼神。“五種神通”,此是報得之通,非修得之通。

  “唯除漏盡”:“漏盡”,即漏盡通。以此通是無漏禅定所發;蓋行者以此定力而斷惑盡漏所證之神通,故名。

  “戀此塵勞”:謂彼天魔鬼神皆留戀此世間塵勞境界。

  “佥來惱汝”:“佥(qiān)。”,皆。

  【義貫】

  “一切”欲界天之“魔王”、魔民、“及與”一切“鬼神、諸凡夫天”,忽然“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于“水”中及“陸”上居住、以及于空中“飛騰”之衆生,“無不”因而“驚懾”,然而一般人道之“凡夫”未具五通,則因“昏”迷“暗”鈍,而不知“不覺”此一切異相之真因,反而“遷”轉“訛”誤,以爲是天地陰陽失度等因所造成。“彼等”天魔鬼神“鹹得五種” 報得之“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唯除漏盡” 通(未得漏盡通),故皆知其住處之所以振裂之因;然彼等皆十分貪“戀此”有爲“塵勞”之世間,“如何”能任“令汝”更修成叁昧,而由你的叁昧定力之光“摧裂其”結暗所成、深心所愛之住“處?是故” ,一切“鬼神、及諸天魔、魍魉、妖精,于” 你修“叁昧時,佥來惱汝”,不令汝叁昧順利成就。

  第四節  不迷魔即殒,迷則魔得便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銷殒,徒恃神力,但爲其客。

  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當處禅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鹹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殒,如何取留,擾亂禅定?

  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爲魔子,成就魔人。

  如摩登伽殊爲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祗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

  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注釋】

  “彼塵勞內”:彼諸魔尚在塵勞之生滅法中。

  “汝妙覺中”:而你所修的大定則是在妙覺真常之中。

  “如風吹光”:彼諸魔若想害你,即猶如欲以風吹日月之光,毫不能著。

  “如刀斷水”:雖抽刀斷水,水中了無刀痕,絲毫不受影響,而揮刀人徒費力氣。喻魔欲壞正知正行人一樣,只是徒勞無功。

  “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沸湯”,滾水。修定者觀智熾然,故猶如滾水。“堅冰”,惱亂者邪執堅固,故猶如堅冰。

  “暖氣漸鄰,不日銷殒”:謂魔若來近,則行者的定慧熾然之暖氣,便逐漸侵鄰到他的邪執堅冰之上。“不日”,不久;不消幾日,堅冰便消熔殒滅。

  “但爲其客”:“客”者,喻不久住者。故其魔事終不久住,不能成害。

  “成就破亂”:“破”,指破你的戒。“亂”,指亂你的定。諸魔外道之所以能破你的戒行、亂你的定心。

  “主人若迷,客得其便”:主人自家若迷,客乃能得其便。所謂:“肉必自腐,而後蟲生”者是也。

  “覺悟無惑”:“無惑”,自不生迷惑,亦不被他迷惑。

  “陰銷入明”:“陰消”,五陰之境消泯,即是下文所說的“色陰盡”等。“入明”,入大光明藏。以五陰盡,故如來藏光明現前,是故速即得入。

  “則彼群邪鹹受幽氣”:“受”,秉受。“幽氣”,幽暗之氣。謂彼群邪都是秉受幽暗之氣,而得成形者。

  “明能破暗,近自銷殒”:楞嚴大定的叁昧光明,能破彼魔之愚癡黑暗,故他若近你,反而是他的暗性自然消失殒滅。

  “殊爲眇劣”:“殊”,甚。“眇”,同“渺”,小也。“劣”,低劣。謂摩登伽母的身份與法力,實甚爲渺小、低劣。

  “心清淨故,尚未淪溺”:但以你的心本來是清淨的,並非你自己自心起淫念,且有初果的道共戒在,所以能不被毀戒體,而不沈淪。

  “此乃隳汝寶覺全身”:“隳”,壞。“寶覺全身”,指全體法身。謂此五陰魔的目的,則是要毀壞你能成就寶覺(無上覺)的全體法身。

  “如宰臣家忽逢籍沒”:“籍沒”,沒收。“籍”,原義爲登錄也;指登錄其人一切所有資産,列成一清單,然後沒收入公庫,稱爲籍沒。如宰官大臣,忽觸大律,家財被充公。修行人若遇魔事而被壞,一切戒體及善根功德盡皆喪失,亦複如是。

  “宛轉零落,無可哀救”:謂彼大臣先前得勢之時雖然風光無比,今被抄家,即全家宛轉飄零淪落天涯(或被放逐、充軍,或被賣爲奴仆、爲婢、爲妾、爲妓);無法拯救。比喻若失寶覺法身,則不但道果之位被褫(chǐ剝奪)除(官位失去),一切功德法財盡失(財産充公),從而淪落六道惡趣(宛轉零落),無可救拔。唯除諸佛大悲哀愍,實難超脫苦趣。

  【義貫】

  “然彼諸魔” 見其宮殿無故崩壞,“雖”心中“有大怒”,但是“彼”猶在“塵勞內”之生滅法中,而“汝”所修的楞嚴大定則是在“妙覺”真常之“中”,非生滅法;故他若欲害你,則猶“如”欲以“風吹”散日月之“光”,毫無著力處,亦“如”欲以“刀斷水,了不相觸”。又“汝”習定之觀智熾然猶“如沸湯”,而“彼”嗔惱之邪執雖“如堅冰”,但汝之定慧熾然之“暖氣漸鄰”于彼堅冰,彼冰“不日”即告“銷殒”,彼魔“徒”然仗“恃”五通“神力,但”終“爲其客”,不得久住,亦不能成害。

  諸魔鬼神及外道之所以能“成就破”汝戒行“亂”汝定心之魔事,其咎端“由汝心中”之“五陰主人,主人” 自身“若”自生“迷”惑,則“客”乃“得其便”。

  “當”行人“處”于此“禅那”正定之中,能常自“覺悟”而“無”所“惑,則彼魔事” 之力雖強,以技無所施(沒有破綻可趁),亦“無”能“奈汝何”。待你五“陰”之境“銷”除(五陰盡)之後,“入”于本覺大光“明”藏中,“則彼群”魔妖“邪”本來“鹹”秉“受幽”暗之“氣”以成之形,汝定慧之光“明”“便能破”彼愚迷陰“暗”,因此他若接“近”你,則其暗性但“自”取“銷殒”,自身難保,因此他“如何取”再停“留”下來“擾亂”你的“禅定”?

  反之,“若不明”其是魔,不能“悟”知其所現者並非善境,而“被陰”相,“所迷”以致誤以爲是證得了聖證,“則汝阿難必” 落魔道,淪“爲魔子,成就魔人”之事業。

  又“如摩登伽”母,其身份及法力實俱“殊爲眇”小下“劣”,且“彼唯”以邪“咒”欲令“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祗” 欲“毀”汝之“一戒”(不淫戒),但你以“心”本來是“清淨故”,並非你自己主動起淫念,故“尚未淪溺”。

  而“此”此陰魔與摩登伽母相比,“乃”欲“隳”壞“汝”能成就無上“寶覺”的“全”體法“身”(亦即要將你的法身整個毀滅,並非只要破你一戒一定就好了);這譬“如宰”相大“臣”之“家”,一向得勢,“忽”然觸犯了大律,便“逢籍沒”家私,全家大小“宛轉”飄“零”、淪“落”四方,“無可哀救”。(習禅之人,若迷五陰相,而爲魔所趁,爲魔所壞,亦複如是,即喪失寶覺全身,不但道果之位被除,一切功德法財亦當盡失,且從而淪落六道惡趣,無可救拔。)

  第二章  五十陰魔(禅中五十境)

  第一節 色陰魔境

  一、色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叁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爲色陰區宇。】

  【注釋】

  “坐道場”:“坐”者,不動也;于道場中,如法修行,身心不爲凡外權小、諸魔鬼神所動,名爲坐。“道場”,修道或傳道之場所。道場有兩種:

  一、理事具足道場——即前經中所說嚴結壇場,叁七日中(乃至叁月等)克期取證,即于此處修叁摩地,乃至端坐安居一百日不起于坐,名爲坐道場。

  二、惟理道場——不結壇,不拘身坐,但以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專注修行首楞叁昧,名坐道場。

  “銷落諸念”:“銷”,銷熔、銷泯。“落”,下,放下,忘卻。(舊注雲此相當于“初于聞中,入流亡所。”)

  “其念若盡”:“盡”,銷盡。(舊注雲:此相當于“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則諸離念一切精明”:“離念”,離念之真性。“一切”,于一切時、一切處。“精”,精純不雜。“明”,明而不昧。

  “動靜不移”:“動靜”,外境的動靜二相。“不移”,不能…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之甘露 目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