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七十义 12▪P2

  ..续本文上一页有情会将财物带走;但若回向善根给予其他有情,有情无法将善根取走,善根是心续的功德,不论如何回向,其他有情皆无法取走,乞丐无法乞讨走,小偷无法偷走,强盗也无法抢走,回向的善根也绝不会丢失;外在财物,其他有情能带走,乞丐能乞讨走,小偷能偷走,强盗能抢走,远行时无法全部携带。所以尊者(法王达赖喇嘛)说:「菩萨绝对不会吃亏的」,因为不论如何回向善根,最后获得最大利益的,永远是菩萨本人。心中生起清净意乐,将自己的善根回向有情,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善根越增长,越得安乐果。

  在胜解修道时积聚的善根,在回向修道时使之不失坏。回向善根就像滴水入海。胜解修道的善根,在回向修道时,将之回向为圆满菩提因,是最好的。

  获得暇满人身,基本应守清净戒,加上布施为助力,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清净愿。发愿能周遍回向,回向不能周遍(不都是)发愿,因为发愿不需善根。

  请看文,「其中,分为十二:

  1.名为「殊胜回向」之回向修道。回向修道是有分别修道。回向分为:殊胜回向与非殊胜回向。造善根后,若回向今世能得受用圆满﹑无病健康,或来世得到人天果报,这是下士道回向,是「非殊胜回向」。造善根后,若回向愿将来能独自一人获得解脱安乐,这是中士道回向,也是「非殊胜回向」。「殊胜回向」是将善根回向圆满菩提。

  2.名为「无所缘行相」之回向修道。回向时,回向处(对境)是圆满菩提;回向物是善根;回向者是作回向的补特伽罗。例如布施时,布施对境「乞丐」﹑布施物﹑布施者,需要三者圆具才构成布施。回向时,若思惟回向境「佛」﹑回向物「善根」﹑回向者「补特伽罗此三者皆无谛实成立,即「无所缘行相」的回向修道。「无所缘」是谛实无所缘。一般而言,回向是福德资粮,但是回向时思惟回向境﹑回向物﹑回向者,三轮无谛实成立﹑无所缘,则是智慧资粮;同时成办二资粮。

  3.名为「无颠倒相」之回向修道。回向本身就是发愿,可分为:颠倒﹑无颠倒回向。颠倒回向,例如某人有权势大﹑部属多﹑大财富等,可是他是一位危害众生﹑破坏教法的人,他有财富是过去世布施的果报,他的大权势是过去世造善的果报,这些都是他过去世造善业所感的果报,有此果报后,当他再作布施…等,发愿来世再得大权势,拥有众多部属,能指使他人,享有众多财物等,这种回向就是颠倒回向。菩萨修道者回向时,不可如此,要为一切有情义利而无颠倒的回向圆满菩提。

  4.名为「远离」之回向修道。「远离」是空掉,即无自私自利,利他的回向。例如:声闻﹑独觉众的回向,就是自利作意的回向。

  5.名为「念佛福德性」之回向修道。忆念能得佛果之因,福德自性的回向。

  6.名为「具善巧方便」之回向修道。「善巧方便」是菩提心﹑大悲心,以此摄持而回向,即「具善巧方便」之回向修道。

  7.名为「无相」之回向修道。此与「无所缘之回向修道」很类似,不同的是,此以证空性慧摄持的无相回向修道。「无相」是证空性慧。

  8.名为「诸佛随喜」之回向修道。菩萨修道者,其回向皆是为使自他一切有情证得佛果的清净意乐回向,回向时诸佛皆随喜,就像《心经》中,舍利弗请问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作一番回答后,佛赞许道:「一切如来亦皆随喜」。菩萨修道者的回向,诸佛亦皆随喜。

  9.名为「不属三界」之回向修道。圣者菩萨的回向,不在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范围内,圣者菩萨不回向于欲界人天果报,也不回向于色界果报,更不回向于无色界果报,因此圣者菩萨的回向是不属三界的回向。

  10.名为「小回向」之回向修道。

  11.名为「中回向」之回向修道。

  12.名为「大回向」之回向修道。

  请看文,「云:殊胜遍回向,其作用最胜;无所得行相;不颠倒体性;远离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有方便无相;诸佛所随喜;不系于三界;下中及上品,是余三回向,生大福为性。

  《现观庄严论》的「殊胜遍回向,其作用最胜」,是第一「殊胜回向」之回向修道。

  「无所得行相」是第二「无所缘行相」之回向修道。

  「不颠倒体性」是第三「无颠倒相」之回向修道。

  「远离」是第四无自利之「远离」之回向修道。

  「佛福品﹑自性念行境」是第五「念佛福德性」之回向修道。

  「有方便」是第六「具善巧方便」之回向修道。

  「无相」是第七以空性慧摄持的「无相」之回向修道。

  「诸佛所随喜」是第八「诸佛随喜」之回向修道。

  「不系于三界」是第九「不属三界」之回向修道。

  「下中及上品」是第十﹑十一﹑十二「小中大回向」之回向修道。

  请看文,「界限:从初地至续流最后际之间。

  修道的界限都相同。

  「胜解修道」是坚信佛母是自他一切有情的利乐根源。「回向修道」是积造善根后,为使所造善根不失坏,故加以回向,并随喜自他一切善根,又再将此善根回向于能成为彼佛母(相智)之因。

  「胜解修道」是相信佛母是自他一切有情的利乐根源,积聚善根;「回向修道」是令其不失坏,将自他的善根回向于成为相智之因。「随喜修道」是对「自他善根回向相智因」修欢喜心。胜解修道积聚善根,回向修道使善根不失坏,随喜修道使善根辗转增长;如宗喀巴大师在其《证道歌》提到经中说:「若欲少劳,积大资粮,应当随喜,自他有情,一切善根。」

  要随喜善根,应知如何随喜:见到他人透过身语意三门造善,例如顶礼﹑供养﹑绕塔﹑禅修﹑课诵等时,以清净意乐,起欢喜心,就是随喜。

  假设,对方造善者,此方随喜者,双方的证悟相同,随喜者能得到与造善者相同善根,这就如前面讲的:「以少劬劳,积大资粮」。若造善者的证悟比随喜者低,随喜者获得的善根大于造善者。若造善业者的证悟高于随喜者,随喜者可获得造善者几分善根。所以,若以清净意乐随喜对方善根,自己的心续中将可得到如是善根,除此亦可随喜自己往昔曾造的善根,可使昔造善根增长广大。

  随喜时,并非只限于随喜他造的善业,亦可随喜自造的善业,指随喜自造的善业又太狭隘,所以要随喜一切有情所造的善业。圣者菩萨都是如是作,若能效法随喜自他一切有情所造的善业,则如圣者菩萨的随喜。

  随喜自己曾造的善根,可使善根增长广大,追悔自己曾造的恶业,可将恶业净化,但若随喜曾造的恶业,会使恶业增长广大,又若追悔曾造的善业,则会破坏善业。

  所以,追悔恶业会净化恶业,追悔善业会破坏善业;随喜恶业会增长恶业;随喜善业会增长善业。忏悔恶业时,要以四力对治法净化。四力对治法中最重要的是追悔力,若对昔造恶业有强烈追悔心,其余三者会自然生起,例如,懊悔自己曾造的恶业,自然就会防范尔后再造,也会努力净罪﹑集资。四力对治法中力量最大者是追悔力。

  所以,若将恶业净化﹑善业增长广大,堕入三恶道的因将被消灭,投生人天善道的因将会增长。相反的,若恶业增长不加以净化,将被恶业牵引堕入三恶道。因此,要一面造善,一面净罪,净化恶业的法门中,最无上殊胜者乃是证空慧,但此对初机者甚难做到,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追悔恶业,一旦生起追悔心,其余三者将自然具足。就像中毒了,自然会就医,努力寻求解毒的方法;若中了毒,却不在乎,自然不会寻求解毒的方法。同样地,小偷被抓﹑被关起责打时,若有懊悔心,自然会不再造;若无懊悔心,将会再造。

  

《般若七十义 1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