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开示 6 发菩提心▪P2

  ..续本文上一页年,巴城的安德鲁飓风,真惨,风一吹过去,几秒之间,多少栋楼房,死的人不说,楼房瘫塌没有了。我们好多都没听到,什么叫“安德鲁”啊?这是风的名字。我们有看的业,而后要想去看看。大家就没这个业,就没有去看。所以,你没有这个业,对你等于什么都没有。你有这个业,你想躲、想跑,跑不了了。

  业果都是自造的,所以你的苦是你自己招感来的。怎么办呢?佛就教导你一个方法,要修行,要修道。修道就先发心,发完心要找到这个道。像你要到清泉会馆来,不管打哪儿来的,你得先问问路,车要走哪条道,你才能开到这里来;如果你不问路,你盲目开,你不知道要开到哪里去。道就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证到寂灭的理,你就先跟佛学一学,他就告诉你怎么修道。

  道是因,灭是果。那一个是世间因果,这是出世间因果,这是苦、集、灭、道。我们一般的人都不愿学这个法,因为我们中国人喜好大未能,一年“哦!小乘法,我不学。”你不学,你真受苦。一边受苦,一边造业。在苦果上他怕,想躲避;在造业上他就不怕了,他拼拿的造,再造就再受。

  我们佛教有两句话,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一起心动念,他恐惧得不得了,他绝不敢做错事。众生非得受到苦了,他才怕;他造的时候,胆子大得很,什么业他都敢造。等以受的时候,他就不行了。

  这是苦、集、灭、道四谛大概的意思。你要灭苦吗?修道,别造业,别造苦的因,就不会得到苦的果,很简单。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洗其心,罪来复生,如水归海,见能生者,若人有过,自解之非,改而行善,罪自消灭。”这句话是佛教导的,你是不要我给你解释,还是不懂得这句话?很浅显啊。

  佛的意思是说,众生没有不犯错误。因为你的心,如没有得到真正的真心,得到妄心,随著贪欲,一种是自心的、原来的、根深蒂固的习气,外边境界相太多了,你想不做都不可能,这是外边的薰习力。还有一种逼迫力,你不做也不行,不做不然就吃苦。

  例如美国的一间高小,高小跨初中这一班的同学,五十多个人,每个人都吸毒,大的才十三岁,都是小孩。你理解为什么?这个不校里头,毒贩子先给向个孩子吸,吸完了让他到学校里头销售。最后帮派越来越大,你不吸就派向个人打你,你得学著吸。吸上瘾了,你就偷钱买毒品。

  这就是业所感,为什么他生到那个环境,又住那个学校呢?这就是业,这种业是逼迫的,你怎么样消除?如果父母知道了,转个学校,然后让他戒掉。但是吸毒容易,戒毒可难了,混身痛苦得厉害了。如果吸过毒的、戒过毒素的,你问他,那比死一回还难过,他宁可死了;但他都还要去吸。这叫业不由已,你若有那个业了,你想自己不再做,都不行,那业会促使你做。不是罪来附身,是你的困成熟了,果,你非受不可。哪果你不造那个业,你没有那个因;没那个因了,你不会受那个果。

  我们大家可以从现实生活当中体谅。有些人他不害病,身体非常好,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病,别的罪他可有。为什么呢?他前生很少杀生,他不受那个余报。有的人,不论多么富贵,一直就是病歪歪的,那就是他杀业很重。你可以自己知道,过去你怎么做的你是不知道,前生你怎么会知道,没那智慧;你今生受的,就是你前生所做的。你看人家做事情都顺顺当当的,一到你做了就捆捆绑绑,总是磕磕碰碰不容易,为什么?你前生就不给人家说好话,尽对人家的事儿破坏,今儿遇到你了,人家也都破坏你。怎么办呢?你要忏悔,就是悔改。“我见谁都随喜、都赞叹,尽说好话,要成就别人的事情”,你渐渐就转了。“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最后跟大家讲讲发菩提心。

  菩提心在各个经论讲的大体相同,但是,名字不相同。《大乘起信论》是结合了一百部大乘经典,马鸣菩萨作做的。他讲菩提心,是由三种心成就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第一种是直心,正观著本体,就是看一切在法看法性,在人、有情看佛性。

  真观本体,就像我们禅宗,“父母未生我以前,谁是我?”或者提一个话头,“南无阿弥陀佛”,念佛的是谁?谁在念?口念吗?口不能念,口被心支配。哪个心念呢?真心?妄心吗?你就问,你就参。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都是参。这种的功夫叫什么呢?叫明心,找真心。现在这是安心、狂心,“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就是你一心正念真如,就是观察自己本来性体。

  现在我这个身死了,心还在不在呢?腔内的心也随著死了。我们说灵魂、灵识,他死了,灵是不是真心呢?也不是的。在佛教的名相上讲,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阿赖耶,阿赖耶里头含著有一份真、一部分假。所以那个执著为我的我执,是第七末那,不是现前的心,不是肉团心。这个学起来就很深了,我大体这么说一下。

  直心正念真如,就念我们那个原来跟佛无二别的本具足的妙明真心。说妙,就不可思议;明,光明遍照。那才是我们的心。现在我们就用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再加第八阿赖耶识妄分,把我们的真心给遮住了,不得显现了。

  所以百部大乘经典都有直心正念真如,就是观想,修成道,他就是我们上回讲的《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后半部经文。为什么要拜忏?为什么要修行?消业障。消了业障,而后修定、修慧、才能达到一实境界,一实境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大家可以看《占察善恶业报经》,前半部是为了后半部做准备的,为修行。这叫直心正念真知。

  第二种是深心,要尽一切诸善行。我们所说的,哪管是一点小的好事,我们都要做:一点小的坏事,不做。伤害人的,半句话都不说;成就人的,要说多少都可以。在戒里头,这就是深心,要深一切善法,十善法界就是表现我们的真心,之后用律仪来防范、来设立,使我们的真心不犯错误,饶益一切众生。

  这是三具戒。菩萨受戒,大小乘的,三具戒都包含在里头。饶益一切众生就是大悲心。审直心、深心、大悲心,这就是菩提心,三个具足了,才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心,觉心就是明白,一切你都明白了。妙明真心不为一切污染所染污,你有大智慧了,什么都知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在密宗里头讲菩提心,第一个是出离心。对三界的苦难你看得太多了,要离开,要出离。如果没出离心的人,学道、皈依三宝,不不好的。因为贪恋这个世界,一贪恋这个世界,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把你咬得昏头转向,你就没办法修。所以必须要出离。

  出离就是在五浊恶世里要出离这个世界,得具足这个心。对这个世界无论多好,你不贪恋了。而且这个世界,你真正分析观察起来,没有一样好的,没有一点点好的。要修出离心,得修这个观照。

  你自己出离了,不行,你要度六亲眷属,要度众生,你得发大悲心,不发大悲心成不了佛。第二个菩提心,大悲心。观见世界这么苦,自己想出离,又不忍心让六亲眷属、所有众生受苦,我又得度他们,让大家一起出离。

  这就是我们念《心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出离出离,大家都出离;解脱解脱,大家都解脱;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成佛成佛,大家都成佛。“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谤,菩提萨婆诃”,这四句话,包含的意思太多,所以不翻。包含好多呢?八十四句的《心经》、《金刚经》、六百卷《大般若经》,这四句话就可以了,就包含这么多。因此,得具足大悲心。

  有了大悲心,你还得有智慧。如果没有般若智慧,你这个大悲心,落于爱见大悲。本业要你去度众生,你度他,结果跟他讲情爱,去跟他谈恋爱,还怎么度他了?把你也拽下去了,你还度他啊!本来要你去度众生,你看他财富很大,你也跟他发财去了,起了贪心。必须得有智慧,真正认清楚了。这叫般若心。

  三心是一个心,菩提心,有出离,有大悲,有智慧,就是出离心的、大悲心的、般若心的。这讲起来很多,菩提心有菩提心的专册,像《华严经》(华严三昧章),专讲菩提心。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从最初开始发心,一直到成就,之后再回到文殊菩萨,完成了他最初所发的心。这就是菩提心,一部《华严经》就是菩提心。这个道理太深了,佛法犹如汪洋大海,如果大家有大智慧,想学,你能饮到一滴,知道滋味了,就已经不错了。可异我们现在边一点味道都没有沾,我这么说一说,大家发一发菩提心,心向往之。

  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最后祝福大家,不要忘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梦参老和尚开示 6 发菩提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