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P28

  ..续本文上一页没停止过。遍满一切世界。这一切世界不只是一个娑婆世界,十方法界全都说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这种边际是无二无一没有边际。“世”是指著时间说的,时间的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界”指著处所说的。我们世界就是时空。遍一切世界示现什么呢?示现种种作业,化度众生,利益众生的事业,永远如是。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华严经的境界。大小相容,在一微尘里转大*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一多无碍,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说法能现不动世界、极乐世界、琉璃世界,现的世界很多。就这么方等会上,维摩诘居士如来藏识理就现了很多世界,要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现前一念心,亦名“如来藏”。我们所念的如来藏,乃至一切诸佛成佛之后得到的是什么呢?是法性、是理体,所得到的是原来本具的。得无所得,得无得相,我们众生也不灭掉,也不失掉,纵然修成了,返染还净的时候都无所得,只是把这些染妄除掉。同在一法性之内,我们众生也是佛,佛也是众生共具的。大众读诵普贤行愿品,如果没有众生,就没有诸佛,“因为以大悲心度众生故,”普贤行愿品还举个例子,比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如果没有众生就没有佛了。因此我们要理解同一体故。因为这个体在佛不增,在凡不灭,无别异故。没有差别性。这种义理我们都是相似说的,这要使大家明白,怎样显示都明白不了,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有知见上的烦恼而不能明白,就是像舍利佛、目犍连他们不但不明白,而且不信,因为和这种法完全不相干了。我们凡夫超过二乘的地方,如果能够真正的具足信心,信这种道理,信而后能解,那就是佛知见,跟佛一样了。若凡夫能够解悟到和佛相等。一定要证,要从实用而起妙用,必须得修。因此这种境界,这种义理,所谓地藏菩萨给坚净信菩萨说的,“如果不是三业清净的话,这种法没法修。”

  “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

  一切佛的法身都俱足了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人、修罗、声闻、缘觉、菩萨的意思,遍一切处,没有遗漏一个人,一个蚂蚁也算在内,随你拈一法都是圆满的,这个是不动义,无来无去,不生不灭。

  “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

  我们佛法中有三种弟子,一种闻法、一种护法、一种皈依。我常常对我们闻法的弟子说,念经的时候我给你回向,你也得给我回向,这样我们才能接通。我先给你回,这是一方的,跟你连不到。我们做一点事都回向诸佛,回向遍法界十方众生,彼此相通的意思。这有近有远,但都是同一体性,这就是圆满不动,随众生死此生彼,众生的心体就是诸佛的法身,因此一切法身本身就是佛,一切众生也都能成佛。释迦牟尼佛在成道时不是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跟他一样的。在此之前这种境界还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他还有一分无明未破。弥勒菩萨现在就还有一分无明未破。必须得到那一念成等正觉,即般若波罗三藐三菩提。到最后的那一念破了,就返本还原,才知道一无所得。金刚经上佛跟须菩提辩论反覆说这个问题。这段经文地藏菩萨对坚净信菩萨说,必须得这种信心,信什么?信自己。我经常跟大家说,这个信很不容易生起,因为有卑劣慢。慢有几种,我们都说贡高我慢,抬高自己,打倒别人。还有一种卑劣慢,总感觉到自己资格不够高攀不上的意思,就是自卑感特别严重,要是叫他生起和佛一样的心,不但我们有见思惑的人经常疑怀不信,就是佛的二乘大弟子也不信。我们看金刚经须菩提最初也是不信的,跟佛辩论,最后他信了,这就是不见得能转化,要是信了这个,像华严境界他又不信了,所以一层一层的很不容易。现在道理甚深了,加个比喻,以下的经文就是比喻。

  “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相种种形类。以一切色相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

  一切诸法建立在虚空之上,以虚空为他的实体,因为虚空才能建立,如果不空就不能建立,就有障碍了。这个地方不空想再建房子就不行了。

  “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相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相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

  这虚空是比方,藉著虚空来显现诸佛法身。一切形相建立在虚空当中。一切形相就比如众生,一切众生都建立在法身上。这种比喻不能当作事实,只能当做显现而已。虚空是无知的,有好多人把法身当虚空了,虚空不是法身,藉它来显现道理,别听说“空”就意识到虚空的空,那就不能领会空而不空的意思了。在这里是形容众生依止佛的法身,就像一切种种形色让止虚空的意思。我们前上卷讲占察轮善恶业报十善十恶,这些形相足让著法身而建立的。善依著法身,恶也依著法身。恶法不顺法体故,所以我们要断。善法顺法体。实际上说断都不可得。所以金刚经上说“于法实无所得”。这种境界我们还没到,现在必须得断妄归真,然后“真”也不存在了。如果再执著真,这个执著的念又会使真变妄了。这种道理要反覆的讲。前面说一切众生都是建立在佛的法身当中,一样的。那么虚空和佛的法身相合。

  “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

  众生做种种业,产生种种的果,因为不同故。但是不管如何差别,都是建立生长在诸佛的法身当中,为法身所摄,以法身为体,一切众生的类别,也是以诸佛法身为体。我们的法身和诸佛的法身是一体的,不是两个,但说一也是多余的这就有点像楞伽经讲的一也不住的意思。任何的思想境界、种种类别、种种形相,言语都不能超出法界之外。

  “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

  众生身就是诸佛法身,诸佛的一切烦恼都没有了,归还法身。法身是清净无染的。怎会生出烦恼呢?这在一心、二门、三大里民于生灭门,不离开一心,也是让此一心。

  “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

  法身本体不动不让,这是以诸佛法身结合上面虚空的体。种种形相,一切名色即是依著法身而建立的,所以一切法都假,没有真实的。一切皆法身故,一切也皆真。因为遍一切处故,亦是真,真假结合而为中道义。这个一心原具三种观行,空假中三观在佛为三身,化身就是假法,但是不能遍,法身就是中道,中道就遍一切处。众生有一个不可毁灭的众生体,就是自性,就是佛的法身,这是反反覆覆的来印证。但这里有个问题,众生有业报,生来死去的这种业变果报,法身是本体不动,不随著果报而迁转,也不幻灭。死此生彼,生生灭灭,而法身是不坏不动,所以诸佛证得称为如来或者正遍知或者明行足都是解释这意思。这意思很多,我现在简略了,尽讲没有用,得靠自己印证的功夫。自己经常的这样回覆,但千万不要把虚空当法身,那是比喻形容词。在印度常打比喻,说像白象一样的雪山,那雪山要像白象,那儿找象牙呢?相对的在虚空中找一切智,虚空那有?虚空是无知的,那是形相显示一下我们的心体。如果我们能明了了,看六祖大师和神秀大师做的那个偈就知道了。神秀大师形容它是要我们去修而已,六祖大师说的就用不著修,无假修证,怎么形容呢?“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何处惹尘埃”就是让我们随时注意修心,这个就是有修维的。时时勤拂拭就是修维的意思。六祖大师说的是直指见性,就指这法身体“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什么呢?还要证什么呢?以此度众生行不行呢?自证可以,度他不行。

  悟到那里了,事还通不通呢?通的。六祖大师不识字,字则不识,意者可解。你把经念念,他就给你解释了。要他认字,他不认识,没读过书。这是有根本智,没有后得智,没有差别智,就不能像佛,像那些大菩萨得了法身,究竟证得法身就不同了。这有区别的。由此而知,立证菩提那个证和究竟佛果不一样的。那密宗的即身成佛能不能呢?也是跟这个意思一样,能够悟得法身理,而不能即起相用,妙用起不出来的。因为在我们所求的三藏十二部里头,佛就没给谁授记过,也没听那尊佛授记在释迦牟尼和弥勒之间,还有一尊佛,没有。这贤劫的千佛是一尊尊排满的。说其他的世界成佛,那到其他的世界授记去,不是我们这儿。所以说自己成佛的,这只是狂妄。再用浅显的意思来说,比如我们打个妄想,起个很不正确的念头,属于贪嗔痴的,心里感觉到念佛的怎么会起这种念头呢?又追悔了,念头是办法,菩萨也难免,没断尘沙惑呢!阿罗汉不入定的时候,也照样的起这个妄,没关系能够觉知,用智慧照,亲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要修的时候,好比正念经的时候或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感觉到有妄想,没念经的时候,就觉察不到妄想,什么原因呢?因为全变成妄想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诵经的时候,一静下来,东想西想,感觉到许多妄想,不念经的时候,整个都在妄想,觉察到了吗?还不就随它想下去了。所以说读诵大乘和念阿弥陀佛是最好的事修了。因假他力故。

  经常有道友想找个修行法门,我问他现在修什么?他说念佛。我说念佛不就是很好的修行法门吗?读诵大乘上早晚课,乃至学著利益众生,供养香花、烧香都好,别受局限了。都是在修行,别另想找个修行法门了。或受个灌顶,学个密咒。我说念阿弥陀佛就很密了,那是无上密。念普贤菩萨也是无上密。不过我何以只持圣号,没有灌顶的意思而已。地藏菩萨在后面说了,这么玄、这么妙,实在没办法就念我的圣号,什么都能得到,很简单最后才说。你学那一样或者只要种了善根,你要去西方,东方、北方净土,地藏菩萨都会送你去。无论那个净佛国土都可以。我…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