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怎么办呢?自己调伏不了,就别学真如实观,先学唯心识观。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
修了半天修不进去。
“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
烦恼退伏不住,想坐下来修习观,散乱心特别多,五盖十缠都来了,有自己的,也有外头的,正想修观来找你了。或者也有善业找你,当然不都是恶业啦!或者像我想做点什么事情,正坐这儿想,电话来了,给我要求点什么事,怎么办?当然得答应。这就叫盖缠。善业也会扰乱你静修,为什么发了大心要修行要入山里?外缘都断了。这个时候才能静修。有的人这样发心,先修好了再去利益众生吧!现在不行,我众生没利益到,自己先下地狱了。考虑来,考虑去。也有的人想文殊菩萨、观音、地藏这些大菩萨都那么做,我也那么做,要堕落就堕落吧!没有怯弱,就是坚信能够得到诸佛的加持,使我能行菩萨道。这是两种发心。要是产生畏惧心,菩提道难成,菩提心也难修,疑怖重重,种种障碍,这是“钝根”的。
“应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
这个方法最简便了。地藏菩萨说两种观行都修不成,就念我的名字吧!一切时一切处,换句话说念地藏菩萨的名号不要停。要想到我们前面一开始就讲了,地藏是我自己的自心,藏是我的性藏。地藏就是我,念念念地藏菩萨,就是念念念自己,就是念念念著我那个真如实观。有这么一个心念地藏菩萨,就外相显自己自心,就自心缘念外相,两相结合,心里随时这样观想。有什么好处呢?偶然间自身会变成地藏相。假使下地狱去,就这一念心,阎罗王一看,地藏菩萨来了!这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辨了。自己缘念什么就像什么。我们有些弟子说:法师,我最怕下地狱了。我说那你非下地狱不可,为什么呢?你怕地狱,一天想著地狱,你不到地狱到那儿去?怎么办?我说根本没地狱,不要顾虑,念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已经把地狱的难都免了,那还有地狱?天天不缘念那么多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善法不去缘念,天天想著地狱的。下地狱那不是自找苦恼吗?我佛没有那一法要你缘念地狱的畏地狱苦就别造业,并不是要你去缘念地狱。缘念天堂也比缘念地狱好啊!缘念东方药师琉璃光世界不都很好吗?缘念地藏菩萨就是自己的性,自己的心,自己的相分。这钝根两观都修不成,地藏菩萨就教我们一个好法门,念名号好了。换这句话说就是两种意思,一种是加持消业障,能够很快的再修观,另一种念我就是念自己,也就是真如实观。久了也就成了地藏菩萨,真如实观的意思就是这样。
“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又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
一切诸佛、地藏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证得一个法身。能够做到边念地藏菩萨的名字,边观地藏菩萨的法身,意根猛利,观我的法身也就是诸佛的法身,诸佛的法身跟自己的法身平等平等。刚才说念地藏菩萨就是自己,自己也变成地藏菩萨,是无二无别的。因为不生不灭法,常乐我净的功德是可归依故。不过翻回来说,如果对这个世间没厌离心,那念地藏菩萨念不下去,想到儿子、妻子、丈夫、家庭眷属、洋楼、公司……。不得厌离,地藏菩萨念不进去,念念在那儿想,怎样保住洋楼、财产。不生厌离是不行的。如果你观察自己的身心是无常的、是苦的、是无我的、是不净的,那对著前面的“常乐我净”四德,就是四种烦恼。如果能用厌离心观察自己如幻如化,就增胜厌离,厌离什么呢?厌离一切世间,心乐地藏菩萨,心乐法身,如是两相结合。因为现前我们这一念心就思一切十方诸佛所依恃的。一切的依正二报,都是依著现前一念心。又解回来,不能达到那种境界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现实环境没有厌离心,若有厌离心,虚妄杂染都消失清净了。
“若能修学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
一下子达不到,但信心能渐渐增长。
“何以故,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
这个人念我名号,现在才算是闻地藏菩萨名号了,这好像是笑话似的。我们每天都在讲地藏菩萨,耳朵却出茧了,现在怎么说才闻到地藏菩萨呢?前面闻是虚妄的,现在这个闻才是真实的。事实上还没得到真实呢!要学习学习闻我名字,听听地藏菩萨这个名号还得学习会听,能够认识地藏菩萨,如果没学习,连听都是妄听妄闻,不是真的闻见地藏菩萨,念也是妄念,不是真实的念。
“亦能学习闻十方诸佛名者。名为学至心礼拜供养我者,亦能学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者。
这个时候才能说成是至心的礼拜供养,我还在学习当中,学习礼拜供养十方诸佛,学习礼拜供养地藏菩萨。这时候五品位中的读诵受持解说也是这个意思。
“名为学闻大乘深经者。名为学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者。名为学受持读诵大乘深经者。名为学远离邪见,于深正义中不堕谤者。名为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学信解者。名为能除诸罪障者。名为当得无量功德聚者。此人舍身,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这个时候学什么呢?这段文字是学习奢摩他、毗婆舍那观。念菩萨的名字,供养菩萨、供养佛必须得用二种观行来供养,二种观行来修习。要这样才能算做一个习信修行,这样子产生净心,这样子学习,才能够得入。假使愿生极乐世界,愿生琉璃光世界,愿生不动世界,乃至于下回我还愿意生华藏世界,那下回再来这世界,就变成华藏世界了。也没有染,也没有净,都是随自己心,染者渐染,净者渐净,你看的是什么境界,就随著所见的境界有所不同,随各人的业染,随现的境界相不同。
“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下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善根增长,速获不退。
前面说愿生净佛国土,但是地藏菩萨说了,愿生那方的国土,那个净佛国土,那个世界的佛叫什么名字,就念那个名字,但是得达到一心不乱。不止阿弥陀经上说要至一日乃至七日,占察善恶经地藏菩萨也告诉你决定能生。但是要能够有二种观行,就是唯心识观或者是修真如实观,决定能生彼净佛国土。这不是说观行修成了,是说学习修观,念著净佛国的佛名,决定能生。不是修成了,如果修成了到净佛国土去干什么?修成了自己就能够度众生去了。因为这段文义是随顺众生的意思。随顺众生的缘,地藏菩萨方便众生种种的想法,种种的障碍,这个修不成,换个方式。这个也有困难,再改个方式。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也好啊!但是必须得加这两种观行。两种观行怎么修呢?一心不乱就具足两种观行了。一心不乱就是定了。能够达到一心观行,阿弥陀佛绵密不断,定慧具足了。这样来念阿弥陀佛,决定能成。但是得在三业清净之后求。这下卷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在上卷的前题下求的。三业不清净不能达到这种境界。障缘就会生起,如是者应当怎么办呢?因为我们要想求离障缘,这障缘包括很多,不只是修净行的障缘,就是我们做世间的事业,或者要求家宅平安,要是家里大人小孩有生病的,这都是障缘。至于求生净土那是死了之后的事。怎么办呢?地藏菩萨教我们就是求生净土也有几种方便,依著方便法门修。有些方法不对头,可以换一个法门。最后说到念佛名,怎样念法呢?
“当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业最胜。所谓勤修习者,渐渐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
这是讲一心的殊胜因缘,这个是特别殊胜的。这一心所讲的一实障缘、二种观行,就是依著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什么呢?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实境界,但是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不同,怎么不同?系念,系就是系住的意思,就是心系住这一念,念什么?念佛的法身,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像,泥塑木雕形相的相,而是从这个形相显示,思惟诸佛的法身。这已经讲过了,再把它重覆一下。精勤不懈的勤修习,系念佛的名号。念阿弥陀佛,从这名号观诸佛的法身跟我们是平等的。
有人问占察业报经不是消业障吗?念佛的名号怎么能达到消业障?怎么能成为一行三昧呢?要就狭义讲一行三昧,念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念佛法门,这是个行门。但是要懂得既然是念佛的法身,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乃至十方世界,一切的诸佛,包括自己,也包括一切众生,这是系念法身了。前面讲过一次,一行即一切行了。虽然是念阿弥陀佛,具足了二种观行。这里头包括一个奢摩他,一个毗婆舍那。一心系念的时候,就是一实境界。如果前面占察轮相三业清净了,得了相应。那这念佛的功力特别殊胜不同。念一行三昧,念佛的功行成就了三昧。一行即一切行,这就是圆满的。这圆满的功德系念来,从系念起,从一心来的。一心就是一实境界。系念一实境界,这一实境界就是诸佛的法身。念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也包括自己,也包括一切众生。念法身这叫微妙观行,这就相似得到无生法忍。这种念也不是究竟得,也不是分证得。
佛的法身是什么样子呢?无相的,念一声阿弥陀佛,观想阿弥陀佛的纸像也好,木像也好。那法身遍于像上,也遍于自己心上,自己跟佛就自他无二了。这种境界很深的,这是到什么位置了呢?到三贤位的菩萨了。这是发菩提心由十信满心位了,发菩提心得相似觉位,这种行是比较困难,在弥陀经上讲念阿弥陀佛,念到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这念好多天不是问题,问题在要念到一心不乱。不乱的意思不是我们讲的不打妄想了,这个一心不乱就是法界,系念于一实境界相而不…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