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法明门论》释▪P31

  ..续本文上一页精神,阿赖耶识呢,就在他能够摄持心心所上头假立命根。

  四于相似分位差别建立一种者。解云。当知则是众同分。通于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五于相分位差别建立四种者。解云。当知则是四相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六于言说分位差别建立三种者。解云。当知则是名句文身三种。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也。问曰。名句文身色上假立。此无有疑。云何,于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解云。此即意思所缘缘之起解故。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此即至解故十一字。异本作或有似七意思为似事故示)。七于不得分位差别建立一种者。解云。当知则是异生性。谓前无漏圣法不得义边,假立异生性。则于未得见道已来,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八于因果分位差别建立余种者。解云。当知则是余十。谓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不和合。当知此十并通色心心所有假。总而言之。当知三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二十一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言三种,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者。谓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言二十一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者。谓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名身句身文身生老死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不和合。此则略料简心不相应行讫。

  “四于相似分位差别建立一种”这是第四种分位,这一种指的什么呢?“解云。当知则是众同分”人投了生了,如果生在人类,他就是人的众同分,生在畜生就是畜生的众同分,同一个道、趣里的众生,就彼此相似,相似的就叫一个众同分。差别就是不相似,所以要分出差别,六道各有各的差别的众同分。那么众同分实际上在什么东西上头安立的呢?“通于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每一趣的有情都有他自己的众同分,有他物质的身体,有他的思想的心和心理活动,有情包含这三样东西,有精神、有物质,还有心理活动,所以众同分就安在立有情的物质的身子不同,思想也不同上。畜生有畜生的身体,畜生的思想跟人的思想就有差距,就是在这个上头,假立众同分。

  “五于相分位差别建立四种者。”这是第五种分位,相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的有为法的四种相,指的生住异灭。有为法在哪一个阶级,哪一个地位,就有不同的相。有为法刚刚生起,就有生相,存在就有住相,变就叫异,消灭了就叫灭。有为法有这四个阶段,地位就叫分位,分位差别就是地位不同,生住异灭的各个地位不同,在这点上就说“当知则是四相。”生住异灭通于有为法,非常的普遍,包含物质和心灵,所以说“是四相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有为法的四相,叫一期无常,就是一个时期的无常。实际上有为法的坏灭叫刹那无常,在最短的一个时刻,都在经过这四个阶段。我们的思想精神,我们的全身的物质,都不断在变,都在刹那无常里头变,周围那些物质,也都在刹那无常中间变。一期无常,就是这一辈子的无常,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切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宇宙、社会、人类,都不断的在变。就我们本身来说,一期无常,修行的人最简单就是要对这个一期无常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自己的刹那无常,要好好的在修定的时候体会。山河大地都有他的刹那无常,一朝一日,地球要坏,一下子化成灰尘在太空中消灭,那可以说它的一期无常。整个宇宙星球都在刹那无常里渐变,突变就叫一期无常;慢慢不觉得的变叫刹那无常。修行的人,开始就是要修无常,修了无常,才能够通达空性。释迦佛说四谛法就是从这个诸行无常说起走。修行人要先懂得四谛,你就要先懂得无常。有为法的四相,把一切有为法都包完了,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不管是人,还是宇宙其它生命都在无常的规律里逃不脱。修行的人要修无常,才见得到世间的真相。无常在这百法里,就包含在生住异灭四种中,就是在这个分位差别上建立这四种。他要通于色心心所有法,物质精神他通通管。物质有生住异灭,精神也有生住异灭,所以有为四相就是在心心所有法上假立的。

  “六于言说分位差别建立三种者。”这是第六个分位,指的什么指的名身,文身、句身。有情离不开语言文字。低等动物没有文字,但是它们要传达他们的信息,那些鸟类,它一叫同类就能理解它表示的什么意思,两个蚂蚁相互碰一碰头,就传达了消息,所以动物是不是也有语言呢?它们的语言不像我们人类的语言那么复杂,蚂蚁的语言就是用它那两根触角碰一碰。人类的语言很复杂,有名身、文身、句身。名身、文身、句身叫言说分位差别,就是说话的几个层次。这三样东西是在哪个东西上头安立的呢,还是在物质精神上安立,“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也”说话嘴巴就要动,要发出声音,这是物质的语言可以写在纸上,墨和纸都是物质。语言代表个人的思想,就有心跟心理活动,所以语言文字名身、文身、句身也是在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这里提了一个疑问,“问曰。名句文身色上假立。此无有疑。”文字语言都要用物质,所以名句文身,是在物质上安立,不用怀疑。“云何,于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怎么又说是在精神上假立呢?“解云。此即意思所缘,缘之起解故,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意就是第六意识,思就是思心所。说话的时候有你自己的心心所,你要想,想了才说,别人听到你的话,或者接到你的信,懂得你的意思,还是要通过他的思想,所以名句文身,就是意根的东西,意根要去攀缘它。如果写在纸上,眼根还要去攀缘它。如果录在录音机里,再来听,耳根攀缘它。别人给你谈话,你听到音声,耳也要去攀缘它。对语言文字,第六意识的思心所要去了解他,“此即意思所缘”说话、写信、著文章都要通过思想,听别人说话、看文章,也要通过意根,所以意根思心所,要缘名句文身。“缘之起解”,意根思心所,攀缘这些文字、语言,才能够生起了解,才晓得文字的意思,所以名身、文身、句身,要通心心所有法,是在色心心所有法上头假立的。这里说另外一个本子的内容,“此即至解故”,是指前面的“此即意思所缘,缘之起解故”,这十一个字。另外的本子作或有似七意思为似事故示。

  “七于不得分位差别建立一种者”,这是第七个分位,这一种又指什么呢?“解云。当知则是异生性。”异生性又安立在哪里呢?异生性就是不得。不得就是说我变了人、天、地狱,我就不得圣人法。“谓前无漏圣法不得义边,假立异生性。”异生性就是凡夫性,没有成圣人就是凡夫,没有得到圣法就没有见道。大乘圣人,小乘圣人都有见道这个阶段。小乘的圣人,见了四谛的真理,叫做见道。真正见道,不是光在书本上学,要经过修。四谛,一个谛有四个阶段,把四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都修完了,都通达了,就是小乘圣人的见道,就是初果圣人。大乘的圣人,就叫登地菩萨,见大乘的道,就是开悟。如果大乘的道理,小乘的道理都没有见到,就叫凡夫,就叫异生性。凡夫跟圣人的差距就是异生性。不得的分位差别,就是没有得道的地位与见道的人地位的差别。“谓前无漏圣法不得义边,假立异生性。”无漏法就是不流转生死的圣人的道理,从没有得到无漏法这个含义上假立就叫异生性。“则于未得见道已来,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从你流转生死开始,一直到你开悟见道以前,你身上的物质和精神都叫异生性。异生性就是在凡夫的精神物质上头安的,并不一定有个东西叫异生性。

  “八于因果分位差别建立余种者。”这是第八个分位,“余种”就是把上头讲的十四种抛开,剩的十个,这十个是因果分位上假立的。一切有为法,在因果的十个阶段上,安立了十个名词。哪十种呢?第一个流转,流转就是不停的变,象河里的水一样不停的流,流了就要转变,所以叫流转;第二个叫定异,定异就是因果各别,两样东西为什么不同,找一个东西来区别它;第三个叫相应,因果相称就是相应;第四个叫势速,就是速度,势就是地位,里头就有力量,有那个力量就要产生速度,力一定要有个因,有给它增加速度的那个原动力;第五个是次第,动起来了,哪样东西在前头,哪样东西在后头,次第一定不能够错,任何事物都有次第,一岁过了是两岁,一点钟过了是两点钟,有个次第,身上的血管有血液循环,也有次第;第六个是方,就是方向;第七是时,就是时间;第八是数,就是数目;第九和第十是和合、不和合。这十个名词,贯通一切的物质精神的范围,“当知此十并通色心心所有假。”这十个东西,都是物质和精神上头的假,是在物质和精神活动上头安的名词。

  “总而言之”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当知三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二十一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有三个是精神方面的东西,精神方面假立,其余的二十一个,物质精神上头都有。但是这些东西本身是空洞的,是那些物质精神活动的现象,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所以叫做假立。“言三种,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者。”在心和心所有法上假立的是哪三个?“谓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这三个是说的心,没有说物质。无想定、灭尽定都是说的入定心,无想异熟,说得定的人证的果,无想定在无色界它没有物质,所以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都跟物质没有关系,只是跟心心所有关系,没有心如何入定呢?“言二十一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者”,其余的二十一个,不但关系精神、心心所,而且要关系物质。这二十一个指的那些呢?这二十一个就是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名身、句身、文身、生、老、死、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不和合,这二十一个与物质精神都有关系,这就把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简单的介绍了. “此则略料简心不相应行讫。”这里有为法就讲完了,下面讲无为法。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二择灭三非择灭四不动五想受灭六真如者 此则第五明无为法。就此文中有二。第一牒章第二举数列名。言第五无为法者。此则第一牒章。略有六种等者。…

《《百法明门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经》浅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