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釋▪P31

  ..續本文上一頁精神,阿賴耶識呢,就在他能夠攝持心心所上頭假立命根。

  四于相似分位差別建立一種者。解雲。當知則是衆同分。通于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五于相分位差別建立四種者。解雲。當知則是四相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六于言說分位差別建立叁種者。解雲。當知則是名句文身叁種。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也。問曰。名句文身色上假立。此無有疑。雲何,于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解雲。此即意思所緣緣之起解故。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此即至解故十一字。異本作或有似七意思爲似事故示)。七于不得分位差別建立一種者。解雲。當知則是異生性。謂前無漏聖法不得義邊,假立異生性。則于未得見道已來,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八于因果分位差別建立余種者。解雲。當知則是余十。謂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合不和合。當知此十並通色心心所有假。總而言之。當知叁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二十一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言叁種,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者。謂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言二十一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者。謂得命根衆同分異生性名身句身文身生老死無常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合不和合。此則略料簡心不相應行訖。

  “四于相似分位差別建立一種”這是第四種分位,這一種指的什麼呢?“解雲。當知則是衆同分”人投了生了,如果生在人類,他就是人的衆同分,生在畜生就是畜生的衆同分,同一個道、趣裏的衆生,就彼此相似,相似的就叫一個衆同分。差別就是不相似,所以要分出差別,六道各有各的差別的衆同分。那麼衆同分實際上在什麼東西上頭安立的呢?“通于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每一趣的有情都有他自己的衆同分,有他物質的身體,有他的思想的心和心理活動,有情包含這叁樣東西,有精神、有物質,還有心理活動,所以衆同分就安在立有情的物質的身子不同,思想也不同上。畜生有畜生的身體,畜生的思想跟人的思想就有差距,就是在這個上頭,假立衆同分。

  “五于相分位差別建立四種者。”這是第五種分位,相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指的有爲法的四種相,指的生住異滅。有爲法在哪一個階級,哪一個地位,就有不同的相。有爲法剛剛生起,就有生相,存在就有住相,變就叫異,消滅了就叫滅。有爲法有這四個階段,地位就叫分位,分位差別就是地位不同,生住異滅的各個地位不同,在這點上就說“當知則是四相。”生住異滅通于有爲法,非常的普遍,包含物質和心靈,所以說“是四相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有爲法的四相,叫一期無常,就是一個時期的無常。實際上有爲法的壞滅叫刹那無常,在最短的一個時刻,都在經過這四個階段。我們的思想精神,我們的全身的物質,都不斷在變,都在刹那無常裏頭變,周圍那些物質,也都在刹那無常中間變。一期無常,就是這一輩子的無常,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切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宇宙、社會、人類,都不斷的在變。就我們本身來說,一期無常,修行的人最簡單就是要對這個一期無常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對于自己的刹那無常,要好好的在修定的時候體會。山河大地都有他的刹那無常,一朝一日,地球要壞,一下子化成灰塵在太空中消滅,那可以說它的一期無常。整個宇宙星球都在刹那無常裏漸變,突變就叫一期無常;慢慢不覺得的變叫刹那無常。修行的人,開始就是要修無常,修了無常,才能夠通達空性。釋迦佛說四谛法就是從這個諸行無常說起走。修行人要先懂得四谛,你就要先懂得無常。有爲法的四相,把一切有爲法都包完了,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不管是人,還是宇宙其它生命都在無常的規律裏逃不脫。修行的人要修無常,才見得到世間的真相。無常在這百法裏,就包含在生住異滅四種中,就是在這個分位差別上建立這四種。他要通于色心心所有法,物質精神他通通管。物質有生住異滅,精神也有生住異滅,所以有爲四相就是在心心所有法上假立的。

  “六于言說分位差別建立叁種者。”這是第六個分位,指的什麼指的名身,文身、句身。有情離不開語言文字。低等動物沒有文字,但是它們要傳達他們的信息,那些鳥類,它一叫同類就能理解它表示的什麼意思,兩個螞蟻相互碰一碰頭,就傳達了消息,所以動物是不是也有語言呢?它們的語言不像我們人類的語言那麼複雜,螞蟻的語言就是用它那兩根觸角碰一碰。人類的語言很複雜,有名身、文身、句身。名身、文身、句身叫言說分位差別,就是說話的幾個層次。這叁樣東西是在哪個東西上頭安立的呢,還是在物質精神上安立,“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也”說話嘴巴就要動,要發出聲音,這是物質的語言可以寫在紙上,墨和紙都是物質。語言代表個人的思想,就有心跟心理活動,所以語言文字名身、文身、句身也是在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這裏提了一個疑問,“問曰。名句文身色上假立。此無有疑。”文字語言都要用物質,所以名句文身,是在物質上安立,不用懷疑。“雲何,于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怎麼又說是在精神上假立呢?“解雲。此即意思所緣,緣之起解故,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意就是第六意識,思就是思心所。說話的時候有你自己的心心所,你要想,想了才說,別人聽到你的話,或者接到你的信,懂得你的意思,還是要通過他的思想,所以名句文身,就是意根的東西,意根要去攀緣它。如果寫在紙上,眼根還要去攀緣它。如果錄在錄音機裏,再來聽,耳根攀緣它。別人給你談話,你聽到音聲,耳也要去攀緣它。對語言文字,第六意識的思心所要去了解他,“此即意思所緣”說話、寫信、著文章都要通過思想,聽別人說話、看文章,也要通過意根,所以意根思心所,要緣名句文身。“緣之起解”,意根思心所,攀緣這些文字、語言,才能夠生起了解,才曉得文字的意思,所以名身、文身、句身,要通心心所有法,是在色心心所有法上頭假立的。這裏說另外一個本子的內容,“此即至解故”,是指前面的“此即意思所緣,緣之起解故”,這十一個字。另外的本子作或有似七意思爲似事故示。

  “七于不得分位差別建立一種者”,這是第七個分位,這一種又指什麼呢?“解雲。當知則是異生性。”異生性又安立在哪裏呢?異生性就是不得。不得就是說我變了人、天、地獄,我就不得聖人法。“謂前無漏聖法不得義邊,假立異生性。”異生性就是凡夫性,沒有成聖人就是凡夫,沒有得到聖法就沒有見道。大乘聖人,小乘聖人都有見道這個階段。小乘的聖人,見了四谛的真理,叫做見道。真正見道,不是光在書本上學,要經過修。四谛,一個谛有四個階段,把四個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都修完了,都通達了,就是小乘聖人的見道,就是初果聖人。大乘的聖人,就叫登地菩薩,見大乘的道,就是開悟。如果大乘的道理,小乘的道理都沒有見到,就叫凡夫,就叫異生性。凡夫跟聖人的差距就是異生性。不得的分位差別,就是沒有得道的地位與見道的人地位的差別。“謂前無漏聖法不得義邊,假立異生性。”無漏法就是不流轉生死的聖人的道理,從沒有得到無漏法這個含義上假立就叫異生性。“則于未得見道已來,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從你流轉生死開始,一直到你開悟見道以前,你身上的物質和精神都叫異生性。異生性就是在凡夫的精神物質上頭安的,並不一定有個東西叫異生性。

  “八于因果分位差別建立余種者。”這是第八個分位,“余種”就是把上頭講的十四種抛開,剩的十個,這十個是因果分位上假立的。一切有爲法,在因果的十個階段上,安立了十個名詞。哪十種呢?第一個流轉,流轉就是不停的變,象河裏的水一樣不停的流,流了就要轉變,所以叫流轉;第二個叫定異,定異就是因果各別,兩樣東西爲什麼不同,找一個東西來區別它;第叁個叫相應,因果相稱就是相應;第四個叫勢速,就是速度,勢就是地位,裏頭就有力量,有那個力量就要産生速度,力一定要有個因,有給它增加速度的那個原動力;第五個是次第,動起來了,哪樣東西在前頭,哪樣東西在後頭,次第一定不能夠錯,任何事物都有次第,一歲過了是兩歲,一點鍾過了是兩點鍾,有個次第,身上的血管有血液循環,也有次第;第六個是方,就是方向;第七是時,就是時間;第八是數,就是數目;第九和第十是和合、不和合。這十個名詞,貫通一切的物質精神的範圍,“當知此十並通色心心所有假。”這十個東西,都是物質和精神上頭的假,是在物質和精神活動上頭安的名詞。

  “總而言之”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當知叁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二十一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有叁個是精神方面的東西,精神方面假立,其余的二十一個,物質精神上頭都有。但是這些東西本身是空洞的,是那些物質精神活動的現象,不是一個實有的東西,所以叫做假立。“言叁種,通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者。”在心和心所有法上假立的是哪叁個?“謂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這叁個是說的心,沒有說物質。無想定、滅盡定都是說的入定心,無想異熟,說得定的人證的果,無想定在無色界它沒有物質,所以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都跟物質沒有關系,只是跟心心所有關系,沒有心如何入定呢?“言二十一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者”,其余的二十一個,不但關系精神、心心所,而且要關系物質。這二十一個指的那些呢?這二十一個就是得、命根、衆同分、異生性、名身、句身、文身、生、老、死、無常、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合、不和合,這二十一個與物質精神都有關系,這就把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簡單的介紹了. “此則略料簡心不相應行訖。”這裏有爲法就講完了,下面講無爲法。

  第五無爲法者略有六種一虛空二擇滅叁非擇滅四不動五想受滅六真如者 此則第五明無爲法。就此文中有二。第一牒章第二舉數列名。言第五無爲法者。此則第一牒章。略有六種等者。…

《《百法明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淺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