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上瑜伽密续》(两种电子版合集)▪P24

  ..续本文上一页」与佛陀的「化身」相似。

  

  不谨「道位」之身与「佛位」三身相似,就是于庸常的「眠位」及「死位」亦同样与「三身」相顺。当人们入睡时,即会短暂觉受「光明心」(虽然事后常不能忆起);此「睡眠光明心」与佛的「胜义光明心」,亦即「法身」相似。于睡眠中所生起「梦身」,乃是「幻身」的一种,此身与佛的「清净幻身」,即「报身」相似。最后,当「梦身」重返于「粗身J时,便与佛陀为饶益有情的「应化身」相似。

  

  同理,行者于死时所觉受的「死有光明心」亦与佛的「光明心」--「法身」相顺。行者生起「幻身」而取代「中有身」时,其所具有之身即与佛的「报身」相顺。当行者以另一身或另外各组身相成办道轨时,便与佛的「化身」相顺。

  

  而且即使在一般的凡夫位中,「死有光明心」亦与佛的「法身」相类;人们于「中有位」所得的一种「幻身」亦与佛的「圆满报身」相类;而「受生入胎」则与佛的「化身」相类似。就平常一日中的「醒」、「睡」、「梦」三种不同的位处而言」不具有能、所分别境相的「深睡位」亦与佛的「法身」相似;造梦时所起的「梦身」与佛的「报身」相似;从睡眠中醒来时即与佛的「化身」相似。(注189)

  

  (附表九):各种佛身的关系

  

  佛身 身性 俗位 一日中 道位 眠位 死位

  法身 胜义光明 死有光明 深睡 胜义光明 光明心 光明心

  报身 清净幻身 中有位 生梦 不净幻身 梦身 代替中有身之幻身

  化身 化现色身 入胎 醒时 回返粗身 回返粗身 成办修道之化身

  

  (五)「光明」:

  「光明次第」的定义如下:(注190)

  

  此位圆满次第之由显现光明之方便近因起,直至成办双运之前为其界限。

  

  「胜义光明」是现证空性的大乐心,在其显现的同时,一切「烦恼障」--微细自性有执及其业种子一皆完全破除。「光明心」是从地狱道至佛位间一切有情的根本心,一切有情众生皆由此心而生,亦死归于此心中(注191),意指有情于死时及再次入胎受生时定会觉受此心。于大部份众生而言,谨是在死时、入睡时等无法驾御及认持其「光明心」的时位觉受此心。在另一方面,诸佛唯从此「光明心」起用,由于褚佛常住于「光明心」中,故能于全无分别现证空性的同时,别别通达一切诸法,以种种示现遍满世间利益有情。

  

  在一切风息完全融入心间「不坏明点」时,「光明心」即现起,风息完全收摄与配合大乐,即能其成为证悟空性实相的殊胜方便。其余趣向「光明」的「白显现」、「红增上」及「黑近得」等「三空」皆是此心的「近因」或「等无间缘」。除了「光明心」之外,一切心识中最微细的便是「三空」,也就是先于「胜义光明」之前所觉受的最后三种心识。尽管各品光明的定义皆包含于「光明次第」之中,但是它们本身并非就是「光明」;相反,某种特别的「光明心」便不入于「光明」的品位。例如:死时所觉受的「光明心」便不是「胜义光明」,因为其并非道位的心识;同样,在「圆满次第」较前阶位所证的「譬喻光明」,由于有微细二取染污的分别心,所以亦非「胜义光明位」。另外,「有学双运位」或「无学双运位」的「光明心」虽为「光明」,但却不是「光明次第」。

  

  「依经乘道轨成办光明」:

  

  虽然其作「三空」皆是「胜义光明」的「等无间缘」或「近因」,但是证取「胜义光明」的主要因素乃是成就「不净幻身」或圆满积集三大阿僧祇劫的「福德资粮」一般而言,续部的菩萨行者是藉成办「不净幻身」来作为证取「胜义光明」的因素,而经部的菩萨行者则以三大阿僧祇劫的福德资粮来达证「胜义光明」。

  

  

  依经乘道显现「胜义光明」之法有两种略有差别的解释:

  第一种是阿旺巴丹之师雍增嘉威洛着Yang-jen-ga-way-lo-dro的说法」当行者达至「波罗密多乘十地」的最后一地时(此地行者已断除「烦恼障」及一分「所知障」),行者即于奥明净土中进入根本三摩地,直至为十方诸佛弹指唤醒,劝请出定,并于中夜授予行者续部四灌的第三灌顶,令行者能现起「四空」。

  最后于黎明时分,再进而授予行者「第四名词灌顶」,传以「光明」及「双运」的教授,令其成办「清净幻身」与「胜义光明」的「有学双运」;稍后行者即于黎明的第三时位,达证「有学双运佛果」,俱时尽断一切「所知障」,成办「净幻身」舆「义光明」之双运。

  

  另一在经乘道最后位成佛的解释是宗喀巴大士的弟子克主杰Kay-drup所说」行者于接受第三灌顶时,亦同时建立进一步的教授(应指第四灌顶),凭藉第三灌顶,行者即能以大乐(胜义光明心)现证空性,随后再以先前所建立的教授之力生起「双运身」。

  

  圆满经乘道轨历程的行者当于奥明净土成办佛果。然而,续部行者却会先于圆满经乘道者在广欲界」成就菩提,而那些于死时修持「金刚诵」及「随灭静虑」的行者则能于「中有位」成办正觉。(注194)

  

  「光明的种类」:

  

  「光明」一词能同指「能观」或「所观」(或译为「有境光明」及「境光明」——译按)。「所观光明」即是为「光明」所证知的「空性」;「能观光明」即是能证知空性的心,其又可细分为」依比量通达空性的「能观光明」及以现量证得空性的「能观光明」。依比量通达空性的「能观光明」名为「譬喻光明」;以现量证得空性的「能观光明」则名为「胜义光明」。由于第四次第的「胜义光明」最初定于黎明时显现(如释迦牟尼佛于黎明成就正觉),故被称为「外现证菩提」;又因其余一切心识皆消融于「一切空光明」之中,所以其又同时被名为「内现证菩提」。

  

  此外还有以「共义」、「密义」、「了义」等三种不同的方式来称呼「圆满次第」的「胜义光明」(见附表十)。「光明」的「共义」有两种」第一义是意指通达空性的粗意识。故此就「共义光明」而言,这是一种为「波罗密多乘」及「下三密续」皆能共证的「光明心」,盖因各乘亦具有能证空性之心慧。第二种「共义光明」是指行者由明点溶、滴于脉内而生起证空的溶乐心识,此类心识亦非无上续部的「圆满次第」所独有,即使于「生起次第』亦能证得。

  

  「密义光明」是指「譬喻光明」,在风息未融入中脉之前,隐密的微细心识通常不能显现。在「身远离」、「语远离」「心远离」及「不净幻身」各次第所现起的「譬喻光明」皆为这种「光明」。

  

   以「俱生大乐心」现证「空性」的究竟方法--「胜义光明」--才是「了义光明」,其「了义」是在于其「究竟功德」或为「最上品之心识」(注195)。

  

  (附表十):光明的含义

  

  品类 含义 法轨或次第

  共义 (1)证空之粗意识 波罗密多乘及一切四续部

   (2)证空之溶乐心识 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密义 譬喻光明 身远离、语远离

   (风入中脉所生证空大乐心识) 心远离、不净幻身、有学双运之断双运

  了义 胜义光明 光明、有学双运、无学双运

   (藉俱生大乐现证真如的究竟方法)

  (六)「有学双运」:(注196)

  

  「有学双运次第」的定义如下:

  

  此圆满次第由生起清泽幻身至有学位终结之胜义光明为止。此清净幻身乃依第四支胜义光明所乘之风息为主因,并以光明心为其助缘,于第四支胜义光明之风息略起粗动之际俱时出生。

  

  在行者证得「胜义光明」后,风息再起微动之际,行者当下便现起「幻身」。由于有碍解脱生死轮回的「烦恼障」已经断除,故此位「幻身」被称为「清净幻身」。「清净幻身」的主因是「最细根本风」,而「光明心」则为「清净幻身」的助缘。然而,在行者证得「清净幻身」时,「光明心」并不显现(注197),取而代之的是行者逆行至「黑近得心」并回返其余的粗心。所以当行者证得「清净幻身」但却未同时具有「胜义光明心」时,便已成就「断双运」;反之,当行者后再觉受「胜义光明心」时,便即成办「证双运」,意即行者生起「清净幻身」后,再度进入「胜义光明」时,便成办「胜义光明」与「清净幻身」的「证双运」。(注198 )

  

  凭藉「有学双运」的成就,行者即同时达至菩萨二地,亦即「五道」的第四道一「修道」。行者于任持「清净幻身」的同时,继续观修「空性」及修习其他的「胜行」,便会再次证入「胜义光明」。于生起「清净幻身」与「胜义光明」的「证双运」中,行者要不断修习直至「所知障」完全断除,如是即能趣入色、法二身的无学双运佛果;也就是「清净幻身」与「胜义光明」双运,尽离诸障的佛果。

  

  行者能随自所愿从「幻身」化现众多身相(包括运用自已的旧蕴粗身)成办利他事业,藉此速疾积集广大福德资粮(注199)。于福、慧二资粮圆满时,最后的「所知障」即全断除,此时「胜义光明」与「清净幻身」便会转为佛心及佛身。此「究竟无学双运」具足七种殊妙德相」(注200)

  

   (1)行者的圆满受用报身具足佛身的「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

   (2)其圆满受用报身抱持智慧手印。

   (3)其心长住于大乐…

《《无上瑜伽密续》(两种电子版合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