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瑜伽的几种修习方法
洪丕谟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印度善无畏传经中土,带来该国密教胎藏界密法《大日经》,不久与弟子一行译成中文。此后开元八年(720)时,彼地金刚智与弟子不空又传入印度密教金刚界密法经典著述《金刚顶经》,并由不空独力译出。后来,善无畏、金刚智等所传两种密法,经彼此融会充实,于是以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密法,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的密宗,就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渐渐生根开花了。
在深奥的密宗修持诸法中,与修性养生关系密切而暗合气功原理的,主要有三密瑜伽、金刚诵、宝瓶气、拙火定、大手印、大圆满等法。
一、三密瑜伽
所谓三密,就是身、口、意三业;所谓瑜伽,意即相应。因此三密瑜伽,用汉地的话来说就是三业相应。三业与谁相应?回答为:修持者本人的身、口、意三业,时时不忘与本尊的身、口、意三密相应。
那么何谓本尊呢?本尊又称自尊,为密宗修持者本人平时最为尊奉的一尊佛、菩萨或金刚。密宗认为,修持者本人若要成就本尊的所有智慧功德,从而即身成佛,非得修习与本尊相应的三密瑜伽不可。
在具体修习中,三密有有相三密和无相三密之分。有相三密:本尊的身相、手印、所持器杖标帜等为身密,本尊的真言(咒语)为口密,本尊的净菩提心(类似于禅宗的自性、真心)为意密。无相三密:本尊的身、口、意三密,实际上无一不从净菩萨心的妙用中得以自证,正如《演密钞》所说:寂密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得,故无诸相。有相三密、无相三密之外,唐密还把胎藏界的三部本尊和三密挂起钩来:以佛部表身密,莲花部表口密,金刚部表意密。所谓佛部、莲花部、金刚部,《苏悉地经》说:诸佛形像即是佛部,诸菩萨形即莲花部,诸世天像为金刚部。《大日经疏》卷五则说: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能滋荣万物,故名莲花部;左方是如来大慧力用,能摧破三障,故名金刚部也。
密宗行者有相瑜伽的修持方法,原则为手结印、口唱咒,以我的三密入本尊的三密,以本尊的三密入我三密,所谓入我我入,彼此平等。日本空海《即身成佛义》说:以手作印契(手姿手势),为如来之事业时,自身本有之佛部诸尊,以身业为门,速疾开显;口诵真言时,自身本有之莲花部诸尊,以口业为门,速疾开显;又以意观满月轮时,自身本有之金刚部诸尊,速疾开显。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则说:修法时,修持者要身作本尊的姿态,手结印契,口诵本尊真言,意作本尊观想或种子字,务使自己的三业与本尊的三密相应,名为瑜伽修法。此法如果修成,可以即身成就本尊之身。
(一)身密
修持者按本尊的坐姿和手印安身安手,思想上认为我即本尊、本尊即我。
就坐姿言,密宗修炼最常用的为毗卢坐,亦即大、小乘佛教坐禅时所采取的双盘结跏趺坐。因其坐法有双足跏趺坐,两手结定印安置脐下,脊直肩张,颌压喉结,舌抵上腭,两眼垂视鼻前,口吐浊气后禁语,一心寂静,于现前境不起分别等七要点,所以又名为七支坐。
毗卢坐之外,密宗修炼的特殊坐姿,还有方便坐、菩萨坐、莲花半月坐、法身坐、报身坐、化身坐、匠工坐、垂足坐等。方便坐,梵语音译悉达桑那,坐时先左腿内弯,膝抵坐垫,足抵会阴,然后右腿内弯,把右足外踝上方搁置在左内踝的稍上方,同时右膝也紧贴坐垫。其身、手等姿势与七支坐同。由于这种坐姿要比七支坐易做得多,所以名为方便坐。菩萨坐,即单盘坐法。莲花半月坐,坐时两膝左右着垫内弯,脚心相对。法身坐,两足膝的安置和莲花半月坐相仿,两手则拇指掐无名指末节,其余四指握拇指成金刚拳后,并在一起很自然地置于足跟和会阴之间。报身坐又名如象卧坐法,坐时两膝跪地,身体前倾,两肘撑住地面,同时两掌托颊,十指分竖,目视左右虚空。化身坐,其坐法又名仙人坐,坐时两足膝并拢蹲踞而坐,双膝竖起抵于胸部,两手抱膝。匠工坐,坐时左膝竖起,右膝盘腿。垂足坐,坐时两足自然下垂,踏于地上,或两足交叉,脚尖点地。
再说手印。手印又名印契,为双手十指结盛,藉以表示各种意愿的种种手姿。《陀罗尼集经》说:诵咒有身印等种种印法,若作手印诵诸咒法,易得成效。在手印语言中,五指从小指到大拇指,依次表示为地、水、风、火、空五大。《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三摩耶标帜曼答罗仪轨》说:小指名地,无名为水,中指为火,食指为风,大指为空。于菩萨道十度中,又以左手小指表示施,无名指表示戒,中指表示忍,食指表示进,大拇指表示定;右手小指表示智,无名指表示力,中指表示愿,食指表示方便,大拇指表示慧。一般情况下,亦有以左手印表示禅定,右手印表示方便的。如此等法,种种不一。
对于手印在密宗瑜伽修习中所起的气功养生作用,当代佛学家陈兵阐述得好:从气功学角度看,手印在瑜伽修习中无疑有它现实的作用。手印作为手势语言,表示一定含义,可以辅助真言,起自我暗示作用。手印配合五大的组合法则,往往符合中医经络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有助于气血的交流、开合、抗衡,从而可能产生辅助入定或调动内气的作用。对禅功有素者来说,手印作为一种表示一定意愿,又与自身经络相应的发功信号,有助于内气的发放及意念作用的成功。佛家的一些手印,已被气功界所采用。
(二)口密
口诵本尊在定中所说真言,仿佛本尊就是我,我就是本尊在此定中诵着此真言密语。
所谓真言,梵语音译曼怛罗(Manlra),别称陀罗尼,旧时多译为咒、神咒、密语、明咒等。因其语多为梵语的短语或字音,含义艰深,所以翻译为难,多作音译。天台僧一行《大日经疏》卷一说:真言者,梵曰曼怛罗,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音,《龙树释论》谓之秘密号,旧译曰咒,非正翻也。
佛典认为,真言为佛、菩萨、金刚在定中由真如心中直接流露出来的真实不虚之言,其所含大致有真如性一体、随相流出相成、加被护念、随诸众生所求不同、慈悲、以佛愿度有情、以诸菩萨度有情、一切诸佛不思议此八种义。为此真言文字虽然多半简短,但却能够总摄佛、菩萨等所发誓愿及其所成就的一切功德,具有不可思议的效力。
真言的形式主要有长咒、短咒、一字咒、无字咒等。长咒一般较长,最长《楞严咒》,其咒文竟达千字以上;短咒则长至百余字,少则一句两句;一字咒又称种子或种子字,《大日经疏》卷十说:从一字能生多,故名种子也。无字咒则圆觉无相之理。为了明白咒的大致情况,现举观世音菩萨唵嘛呢叭吽六字观音密咒略作分析:咒中唵(om)为顶礼,嘛呢表示人的心性好比随意变化的宝珠,叭表示清净不染之心犹如红莲花,吽(hom)表示速疾显现,摧毁障碍,达到目的。综观成千上万诸咒,而以唵阿吽三字为总持咒。《瑜伽大教王经》说:唵字是大
观音密咒图
遍珠如来,阿字是无量寿如来,吽字是阿如来。然而三字之中,又以代表本不生义的阿字为一切真言的流出中心,所以有真言心之称。《大日经》卷五说:所谓阿字者,一切真言心,从此遍流出无量真言。
密宗口密诵持真言,由于多抱着绝对恭敬虔诚之心,所以反复持诵,一心清净,很快地便入于定中,而在客观上获得和气功同样的心理效应。其所诵真言习见者如唵、阿、吽等字,陈兵认为有产生内震动而打通身中经络、激发内气的特殊作用,故而可以自诵养生,至于他听说的又可发功为他人治疗疾病,则尚须作进一步观察研究。
(三)意密
意观本尊的净菩提心,就是我个人的净菩提心,我与本尊的净菩提心契合无间,原无分别。
所谓净菩提心,意即修持密宗初入初地,见法明道,得无盖障三昧,如识种子迦罗罗时的意思。密宗认为,清净的菩提心为东方阿如来的三摩地,一切众生成佛的正因,其意为一切众生都必须以净菩提心为因为门,才能证入一切如来的境界。正如《大日经疏》卷一所说的:入佛智慧有无量方便门,今此宗直以净菩提心为门,若入此门即初入一切如来境界。
在唐密瑜伽中,净菩提心观由印度善无畏传入。其法于观想自性清净心,亦即心的真实时,先把自己的净菩提心化为一明澈莹净的月轮仰在心中,再在此心月轮的东、西、南、北、中上分别布上金黄色的地、水、风、火、空五字而观,但五字的颜色,也有观想为地黄、水白、火赤、风黑、空青的。《大日经》说这五字的实义为我是本不生。由于这五字五大原为法界体性所现,所以净菩提心观又称字轮观或法界体性三昧。关于净菩提心观所现月轮安置,既可从月轮平面朝上观想,又可从月轮平面垂直如竖镜观想,也可从月轮化为圆珠观想。
月轮图
上述三密瑜伽,可因修持的派别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瑜伽原则为我即本尊,本尊即我,本尊所修的种种功德,即我所修的种种功德,我所修的种种功德,即本尊所修的种种功德。据说其法修习日久功成,能使自心本就具有的本尊功德疾速显现,不离肉身而即自成佛。所谓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其三密相应的原理完全和气功摄心入静的意念功法、自我暗示等心理功法默相契合,可谓佛法无边、功德无量。
二、金刚诵
按照藏传佛教格鲁派说法,修习无上瑜伽部密法,须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两个步骤。
生起次第又称起分,修时虽以本尊法为主,但却仪轨复杂,并且修习成就入随察渐收三摩地时,也只能死后往生本尊化土,见到本尊化身的境地。因此,修持者于修持生起次第之后,若要进一步证入菩萨初地,还非得修习圆满次第不可。圆满次第又称正分,其修法以修习气、脉、明点、幻身、光明为主。比起生起次第来,其仪轨虽然简易,但有关修习之道,却非得有人具体指导不可。
在无上瑜伽圆满次第修炼气、脉、明点的诸法之中,金刚诵的修炼之法,尤为…
《密宗瑜伽的几种修习方法(洪丕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