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们所重视。其法糅观息、诵咒、观修脉轮之法为一体,又有起分、正分的不同。
修金刚诵必须先从起分入手。金刚诵起分又称金刚数息法,其数息的修持进程先后分为数、随、止、观、还、净六个步骤,是为无上瑜伽的六妙门。
(一)数息
端正身姿,调和呼吸,然后一心入静,把意念专注在默数呼吸出入的次数上。这样从少到多,意不散乱,便可进而修习随息。
(二)随息
随息为意随着呼吸行走,令不散乱之意。其法在吸气时,默观气在鼻前一到五尺的地方被吸进鼻腔,然后经鼻入喉、贯心、下脐、抵于会阴,并由胸腹等处散布于周身四肢。呼气时,气由四肢回流入胸腹,然后历经喉、鼻而呼出至体外一到五尺远的地方。如此修习,待呼吸出入远近的经路历历分明之后,便可进一步修习止观了。
(三)止息
随息为心意随着呼吸出入而出入之法,至止息则进一步把心息合而为一,不分彼此了。修时观气住于脐下,此后又渐渐住于全身,且泯然入寂,一念不生。
(四)观息
观息之法为金刚数息法中颇具异彩的一着。其法观想地、水、火、风、空五气从离鼻端八寸到一尺二寸处呼吸出入,五气的色泽为地黄、水白、火赤、风绿、空蓝,彼此各不相同,了了分明。
(五)还息
观息纯熟之后,当修还息。还息之法,也颇别致。其法于吸气时默念十方诸佛光明功德,化为白色藏文嗡字入我鼻中;待气入于脐间之时,又化为红色阿字停留久住;呼气之时,复又变为蓝色吽字从鼻而出,入于一切众生身中,为彼消罪增福。如此出入往还,一心除业向善,直至身脉结开解,便可进而修习净息。
(六)净息
还息纯熟,入于净息。其时心息清净,呼吸出入之气细缓匀净,中脉开通,智慧之气盎然而生。
修毕以上金刚诵起分,便可进而修习金刚诵正分了。
金刚诵正分的修习,亦有根本气金刚诵和支分气金刚诵的不同。其大要为默诵藏文嗡、阿、吽三字,并与观想、呼吸密切配合。在呼吸从中脉入、住、出的三部曲过程中,入时诵想嗡字白色,住时诵想阿字红色,出时诵想吽字蓝色。由于其法能够打开心间最难打开的都帝脉结,所以修习纯熟之后,入、住、出之气全都融于中脉,有进而壮健体魄、心寂生慧的效应。
三、宝瓶气
宝瓶气为密宗无上瑜伽的重要炼气方法之一,又称瓶息、瓶风、风瑜伽等,藏语称为盆降。关于宝瓶气的得名由来,《大幻化网导引法》说:宝瓶气者,谓上气下压,下气上提,有若函盖相扣,气藏其中,如宝瓶然,故曰宝瓶气。
宝瓶气的修炼方法,《明行道六成就法》把它归结为引息、满息、均息、射气四种方法。由于这是一种较为刚猛的气功之法,弄得不好,无益有损,所以除四法必须密切配合调剂之外,一般还须在修炼金刚诵起分纯熟之后,再修炼此法。
(一)引息
引息就是吸气。吸时用九出浊气的九节佛风法,先尽力吐出胸中浊气,然后一心清净,以鼻调息,把气缓缓吸进胸腹,使之充满体中,同时提肛把下行之气尽行提上。这时上气下压,下气上提,上下两气合压于脐轮之下,好比函盖相扣。
(二)满息
观想左、中、右三脉,气已贯满左右两脉,并由左右两脉进入中脉,同时又咽津直入脐下,与气同被挤压,关键在于尽力闭息住气,使之气满于中。关于满息后闭息住气的时间,初学者以半分钟左右为宜,以后可以随着功力的逐步深入而渐渐加长,以不勉强压抑为要。
(三)均息
均息又称消息。当闭气闭到难以再闭时,继而予以缓缓消散。其消散之法,有内消、外消的不同。内消观想气从左右两脉流入中脉,到心间而散;外消观想气从中脉、四轮遍及全身,遍于每一毛孔而散。
(四)射气
射气即宝瓶气法中的呼气出气之法,有冲射法和自然法两种:冲射之法,于气屏到不能再屏之时,观想气成蓝气如箭冲射,由顶门梵穴夺门而出,此法只可初修一次,至冲开脉道而止,以后不可再修;自然射法,在冲射一次之后,观想气从左右鼻窍射出,并于每次射出之时,稍许留一小部分之气于脐下,称为中住气。
以上宝瓶气修习法,除子、午两时及大饥大饱时不可修习,其余则不论行、住、坐、卧,随时都可修习。据载修习宝瓶气纯熟以后,可以达到呼吸都无,纯由中脉呼吸,并且数日不食也不感到饥羸的境地。
四、拙火定
拙火又名灵热、丹田火、忿怒母,梵语音译赞捺哩,意为能在体内发生大暖热的脐下卒暴之火。由于其法由引发拙火而入于定,所以称为拙火定。
修持者引发拙火的方法,大致有金刚诵、宝瓶气、双运道、观想法、风息归真法、风息归心法等多种。
(1)双运道即欲乐定,为密宗男女合修之法,修时由于欲火的作用,能使凝聚在脐下的能量转化为拙火而沿中脉上升,但因其法秘而传授慎重,且弄得不好反而危险,所以修持者一般不用此法引发拙火。贡噶《恒河大手印直讲》引诸大德开示说:欲乐定重在气功,人之拣择尤为严格,多生过患,不易修习。且助长对治之法甚多,非必从事于此,乃能成佛。
(2)观想法。其法于修拙火定时,先观想脐下丹田处有一小火,在入定的过程中,观想此小火渐渐增大增热,遍于脐轮,随之并愈益扩大,遍及周身四肢,乃至一切毛孔,由里达外,光彩彻照,内而涤净身中脉、气、明点一切垢障,外而朗照宇宙,利乐一切众生,最后则仍将此火用观想之法收回脐下。
(3)风息归真法。其法为《大乘要道密集·拙火定》所举的观想之法,又有观脉短阿字、观三脉乱迸火星、观三脉发碎火焰、观三脉迸射粗火焰、观三脉迸细火星五种。
(4)风息归心法。其法除观焰流注、观将欲滴明点、观明点降火焰、观穿透明点、观注如蛛丝之菩提心五法外,尚有其他一些观法。
无上瑜伽认为,拙火原为象征生命之母的忿怒母的体性,由禀自母血、藏于脐下四寸许的红菩提心所生。《大乘要道密集·拙火定》说:修道之人,自然脐下离四指许,无有血脉,暖气所藏,梵书黄色短阿字之相,其阿字顿然相成,互极炎热,不能触着,梵书红色短阿字上暴发猛焰故,是名拙火也。
当拙火由金刚诵、宝瓶气或观想等法引发并炽燃后,先循中脉而上升至顶,然后熔化顶上白菩提心而从顶、喉、心、脐轮降下丹田。在白菩提心熔化降下的过程中,可以依次生起喜、胜喜、妙喜、俱生喜四层逐层深化的喜乐。当最后一层俱生喜生出之时,可因心体光明的显露而获俱生智。
据修炼有素者称,拙火定修习成功之后,非但心情喜乐,智慧豁露,并且身体轻安,可获冬天单衣御寒的神效。
五、大手印
大手印梵语名摩诃穆德拉(Mahamudra),为藏传噶举派的精华所在,萨迦派、格鲁派也有传习。何谓大手印?《大手印明点续》说:手为诸法空性智,印不越乎此空智。手喻空智,凡所支持,悉为手之功能,凡所显现,即是空之妙用。印即印记,决定义也。由空所现诸法,决定不出乎空,生死涅槃,本来是空,以觉觉之,莫非正智。大者,谓更无深广殊胜有过于此。综合诸法,唯此为最高无上,故名大手印。察察士登说:大手印法,为显密一切无上之精华,万法之自性,即吾人自心当前一念也。这种唯此为最高无上吾人自心当前一念的大手印法,大致相当于汉地佛教所传佛祖心印。
在修习中,大手印法有顿入法和渐入法两种。
顿入法大手印又称光明大手印,贡噶《恒河大手印直讲》说:最上之大手印,则并亦无须乎灌顶等修,但当恭敬礼拜,承事亲近于其上师,或仅观上师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证悟。其具体修法:身姿依七支坐法,俾使脉结解开,然后坐定调心,一切不思,连系心一处或持息之法也都弃于一旁。《大乘要道密集·新译大手印顿入要门》说:一切善恶邪曲妄念都莫思量,离诸妄想,寂绝而住,称顺本心。调心入静之后,继而还须进一步作静中观心之法,以求证悟。萨啰诃《辩见颂》说得好:
以莫散心观自心,若能自知自本心,
诸相自脱大乐中,散心亦皆成大印。
除却静坐观心,以求彻悟,大手印的顿入之法,还有一种先陡然大呼呸字,接着又猛喝呀玛呵,以期于惊愕中猛然洞彻自性之法。《推击三要诀》有云:
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
离境安闲顿时住,陡然斥心呼一呸,
猛厉续呼呀玛呵,一切皆无惟惊愕。
愕然洞达了无碍,明彻通达无言说。
法身自性当认之,直指本性第一要。
这真有点禅门当头棒喝的味道了,只不过一为自喝,一为他喝,略有不同而已。
大手印的顿入之法,看似容易,但非上根器者不易探骊得珠,所以对于大多数中、下根器的修持者来说,其渐入之法则似乎更受欢迎。
大手印渐入法又称空乐大手印,其法须先经灌顶,修金刚诵以使气周流全身,修宝瓶气以引气进入中脉,修拙火定以产生四种喜乐,然后待到气足心寂之时,方于第四级灌顶后,进而再修习无修瑜伽。
所谓无修瑜伽,就是大手印四瑜伽道逐级深入中的最后一个瑜伽。四瑜伽依次为专一瑜伽、离戏瑜伽、一味瑜伽、无修瑜伽。大手印四瑜伽,与顿入、渐入之法都有维系,而以与渐入法的维系为多。其四瑜伽的修习大要如下。
(一)专一瑜伽
所谓专一瑜伽,意即系心一境以修止,又有有所依修止法和无所依修止法之分。无所依修止法为猛喝呸字斥断杂念、悟彻自心的顿入法。有所依修止法为修金刚诵、宝瓶气,或系心佛像、咒字、小明点而使之入定的渐入法。
鉴定由浅入深,证得专一瑜伽的标准有上、中、下三品。从心难安止到渐能入定,于刹那间见光明为证得下品专一瑜伽;能使定心入于光明,有时连梦中也能入定为证得中品专一瑜伽;于白昼黑夜入定出定,常住明体,不起一切分别为证得上品专一瑜伽。
(二)离戏瑜伽
离戏瑜伽又名无生瑜伽,其法在修止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观,以从时间…
《密宗瑜伽的几种修习方法(洪丕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