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們所重視。其法糅觀息、誦咒、觀修脈輪之法爲一體,又有起分、正分的不同。
修金剛誦必須先從起分入手。金剛誦起分又稱金剛數息法,其數息的修持進程先後分爲數、隨、止、觀、還、淨六個步驟,是爲無上瑜伽的六妙門。
(一)數息
端正身姿,調和呼吸,然後一心入靜,把意念專注在默數呼吸出入的次數上。這樣從少到多,意不散亂,便可進而修習隨息。
(二)隨息
隨息爲意隨著呼吸行走,令不散亂之意。其法在吸氣時,默觀氣在鼻前一到五尺的地方被吸進鼻腔,然後經鼻入喉、貫心、下臍、抵于會陰,並由胸腹等處散布于周身四肢。呼氣時,氣由四肢回流入胸腹,然後曆經喉、鼻而呼出至體外一到五尺遠的地方。如此修習,待呼吸出入遠近的經路曆曆分明之後,便可進一步修習止觀了。
(叁)止息
隨息爲心意隨著呼吸出入而出入之法,至止息則進一步把心息合而爲一,不分彼此了。修時觀氣住于臍下,此後又漸漸住于全身,且泯然入寂,一念不生。
(四)觀息
觀息之法爲金剛數息法中頗具異彩的一著。其法觀想地、水、火、風、空五氣從離鼻端八寸到一尺二寸處呼吸出入,五氣的色澤爲地黃、水白、火赤、風綠、空藍,彼此各不相同,了了分明。
(五)還息
觀息純熟之後,當修還息。還息之法,也頗別致。其法于吸氣時默念十方諸佛光明功德,化爲白色藏文嗡字入我鼻中;待氣入于臍間之時,又化爲紅色阿字停留久住;呼氣之時,複又變爲藍色吽字從鼻而出,入于一切衆生身中,爲彼消罪增福。如此出入往還,一心除業向善,直至身脈結開解,便可進而修習淨息。
(六)淨息
還息純熟,入于淨息。其時心息清淨,呼吸出入之氣細緩勻淨,中脈開通,智慧之氣盎然而生。
修畢以上金剛誦起分,便可進而修習金剛誦正分了。
金剛誦正分的修習,亦有根本氣金剛誦和支分氣金剛誦的不同。其大要爲默誦藏文嗡、阿、吽叁字,並與觀想、呼吸密切配合。在呼吸從中脈入、住、出的叁部曲過程中,入時誦想嗡字白色,住時誦想阿字紅色,出時誦想吽字藍色。由于其法能夠打開心間最難打開的都帝脈結,所以修習純熟之後,入、住、出之氣全都融于中脈,有進而壯健體魄、心寂生慧的效應。
叁、寶瓶氣
寶瓶氣爲密宗無上瑜伽的重要煉氣方法之一,又稱瓶息、瓶風、風瑜伽等,藏語稱爲盆降。關于寶瓶氣的得名由來,《大幻化網導引法》說:寶瓶氣者,謂上氣下壓,下氣上提,有若函蓋相扣,氣藏其中,如寶瓶然,故曰寶瓶氣。
寶瓶氣的修煉方法,《明行道六成就法》把它歸結爲引息、滿息、均息、射氣四種方法。由于這是一種較爲剛猛的氣功之法,弄得不好,無益有損,所以除四法必須密切配合調劑之外,一般還須在修煉金剛誦起分純熟之後,再修煉此法。
(一)引息
引息就是吸氣。吸時用九出濁氣的九節佛風法,先盡力吐出胸中濁氣,然後一心清淨,以鼻調息,把氣緩緩吸進胸腹,使之充滿體中,同時提肛把下行之氣盡行提上。這時上氣下壓,下氣上提,上下兩氣合壓于臍輪之下,好比函蓋相扣。
(二)滿息
觀想左、中、右叁脈,氣已貫滿左右兩脈,並由左右兩脈進入中脈,同時又咽津直入臍下,與氣同被擠壓,關鍵在于盡力閉息住氣,使之氣滿于中。關于滿息後閉息住氣的時間,初學者以半分鍾左右爲宜,以後可以隨著功力的逐步深入而漸漸加長,以不勉強壓抑爲要。
(叁)均息
均息又稱消息。當閉氣閉到難以再閉時,繼而予以緩緩消散。其消散之法,有內消、外消的不同。內消觀想氣從左右兩脈流入中脈,到心間而散;外消觀想氣從中脈、四輪遍及全身,遍于每一毛孔而散。
(四)射氣
射氣即寶瓶氣法中的呼氣出氣之法,有沖射法和自然法兩種:沖射之法,于氣屏到不能再屏之時,觀想氣成藍氣如箭沖射,由頂門梵穴奪門而出,此法只可初修一次,至沖開脈道而止,以後不可再修;自然射法,在沖射一次之後,觀想氣從左右鼻竅射出,並于每次射出之時,稍許留一小部分之氣于臍下,稱爲中住氣。
以上寶瓶氣修習法,除子、午兩時及大饑大飽時不可修習,其余則不論行、住、坐、臥,隨時都可修習。據載修習寶瓶氣純熟以後,可以達到呼吸都無,純由中脈呼吸,並且數日不食也不感到饑羸的境地。
四、拙火定
拙火又名靈熱、丹田火、忿怒母,梵語音譯贊捺哩,意爲能在體內發生大暖熱的臍下卒暴之火。由于其法由引發拙火而入于定,所以稱爲拙火定。
修持者引發拙火的方法,大致有金剛誦、寶瓶氣、雙運道、觀想法、風息歸真法、風息歸心法等多種。
(1)雙運道即欲樂定,爲密宗男女合修之法,修時由于欲火的作用,能使凝聚在臍下的能量轉化爲拙火而沿中脈上升,但因其法秘而傳授慎重,且弄得不好反而危險,所以修持者一般不用此法引發拙火。貢噶《恒河大手印直講》引諸大德開示說:欲樂定重在氣功,人之揀擇尤爲嚴格,多生過患,不易修習。且助長對治之法甚多,非必從事于此,乃能成佛。
(2)觀想法。其法于修拙火定時,先觀想臍下丹田處有一小火,在入定的過程中,觀想此小火漸漸增大增熱,遍于臍輪,隨之並愈益擴大,遍及周身四肢,乃至一切毛孔,由裏達外,光彩徹照,內而滌淨身中脈、氣、明點一切垢障,外而朗照宇宙,利樂一切衆生,最後則仍將此火用觀想之法收回臍下。
(3)風息歸真法。其法爲《大乘要道密集·拙火定》所舉的觀想之法,又有觀脈短阿字、觀叁脈亂迸火星、觀叁脈發碎火焰、觀叁脈迸射粗火焰、觀叁脈迸細火星五種。
(4)風息歸心法。其法除觀焰流注、觀將欲滴明點、觀明點降火焰、觀穿透明點、觀注如蛛絲之菩提心五法外,尚有其他一些觀法。
無上瑜伽認爲,拙火原爲象征生命之母的忿怒母的體性,由禀自母血、藏于臍下四寸許的紅菩提心所生。《大乘要道密集·拙火定》說:修道之人,自然臍下離四指許,無有血脈,暖氣所藏,梵書黃色短阿字之相,其阿字頓然相成,互極炎熱,不能觸著,梵書紅色短阿字上暴發猛焰故,是名拙火也。
當拙火由金剛誦、寶瓶氣或觀想等法引發並熾燃後,先循中脈而上升至頂,然後熔化頂上白菩提心而從頂、喉、心、臍輪降下丹田。在白菩提心熔化降下的過程中,可以依次生起喜、勝喜、妙喜、俱生喜四層逐層深化的喜樂。當最後一層俱生喜生出之時,可因心體光明的顯露而獲俱生智。
據修煉有素者稱,拙火定修習成功之後,非但心情喜樂,智慧豁露,並且身體輕安,可獲冬天單衣禦寒的神效。
五、大手印
大手印梵語名摩诃穆德拉(Mahamudra),爲藏傳噶舉派的精華所在,薩迦派、格魯派也有傳習。何謂大手印?《大手印明點續》說:手爲諸法空性智,印不越乎此空智。手喻空智,凡所支持,悉爲手之功能,凡所顯現,即是空之妙用。印即印記,決定義也。由空所現諸法,決定不出乎空,生死涅槃,本來是空,以覺覺之,莫非正智。大者,謂更無深廣殊勝有過于此。綜合諸法,唯此爲最高無上,故名大手印。察察士登說:大手印法,爲顯密一切無上之精華,萬法之自性,即吾人自心當前一念也。這種唯此爲最高無上吾人自心當前一念的大手印法,大致相當于漢地佛教所傳佛祖心印。
在修習中,大手印法有頓入法和漸入法兩種。
頓入法大手印又稱光明大手印,貢噶《恒河大手印直講》說:最上之大手印,則並亦無須乎灌頂等修,但當恭敬禮拜,承事親近于其上師,或僅觀上師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證悟。其具體修法:身姿依七支坐法,俾使脈結解開,然後坐定調心,一切不思,連系心一處或持息之法也都棄于一旁。《大乘要道密集·新譯大手印頓入要門》說:一切善惡邪曲妄念都莫思量,離諸妄想,寂絕而住,稱順本心。調心入靜之後,繼而還須進一步作靜中觀心之法,以求證悟。薩啰诃《辯見頌》說得好:
以莫散心觀自心,若能自知自本心,
諸相自脫大樂中,散心亦皆成大印。
除卻靜坐觀心,以求徹悟,大手印的頓入之法,還有一種先陡然大呼呸字,接著又猛喝呀瑪呵,以期于驚愕中猛然洞徹自性之法。《推擊叁要訣》有雲:
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縱離妄念,
離境安閑頓時住,陡然斥心呼一呸,
猛厲續呼呀瑪呵,一切皆無惟驚愕。
愕然洞達了無礙,明徹通達無言說。
法身自性當認之,直指本性第一要。
這真有點禅門當頭棒喝的味道了,只不過一爲自喝,一爲他喝,略有不同而已。
大手印的頓入之法,看似容易,但非上根器者不易探骊得珠,所以對于大多數中、下根器的修持者來說,其漸入之法則似乎更受歡迎。
大手印漸入法又稱空樂大手印,其法須先經灌頂,修金剛誦以使氣周流全身,修寶瓶氣以引氣進入中脈,修拙火定以産生四種喜樂,然後待到氣足心寂之時,方于第四級灌頂後,進而再修習無修瑜伽。
所謂無修瑜伽,就是大手印四瑜伽道逐級深入中的最後一個瑜伽。四瑜伽依次爲專一瑜伽、離戲瑜伽、一味瑜伽、無修瑜伽。大手印四瑜伽,與頓入、漸入之法都有維系,而以與漸入法的維系爲多。其四瑜伽的修習大要如下。
(一)專一瑜伽
所謂專一瑜伽,意即系心一境以修止,又有有所依修止法和無所依修止法之分。無所依修止法爲猛喝呸字斥斷雜念、悟徹自心的頓入法。有所依修止法爲修金剛誦、寶瓶氣,或系心佛像、咒字、小明點而使之入定的漸入法。
鑒定由淺入深,證得專一瑜伽的標准有上、中、下叁品。從心難安止到漸能入定,于刹那間見光明爲證得下品專一瑜伽;能使定心入于光明,有時連夢中也能入定爲證得中品專一瑜伽;于白晝黑夜入定出定,常住明體,不起一切分別爲證得上品專一瑜伽。
(二)離戲瑜伽
離戲瑜伽又名無生瑜伽,其法在修止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觀,以從時間…
《密宗瑜伽的幾種修習方法(洪丕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