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能自存自立而有,或【我】自性有,或自性有之【我】。
[我们在观察【我】的时候]也就是在观察我们的心的时候。
[假设有人跑来称呼你的名字,先初你想:“有人在叫我。”在心中现起名言的【我】,]这样的心不是我们要破除的。
[后来那个人说到:“你是个贼!”这时候你的这个【我】开始变得越来越强有力,开始想:“我不是贼!他在诬陷我!我无法忍受!”不断地说【我】【我】,这个能自存自立鲜明生动的【我】在心中浮现。]别人说自己是贼,自己的心量就开始变了,并且变得越来越紧了,这种是由紧张而起的。
[这里应知我们不破名言的【我】的显现]这就是说比如有人问你:“你在睡觉吗?”你答道:“我是在睡觉。”这里的[我]并不是要破除的。
[也不破【我】是自存自立实有的显现,也不破能自存自立实有的【我】的显现,]这些都不是我们要破的。
[而是破【我】能自存自立而有,或【我】自性有,或自性有之【我】。]这里帕邦喀大师特别指出应破的[我]是能够自立而有的[我]。这里的道理很细致:感觉有人在叫我时的[我]不是应破分;与人争辩我不是贼时的[我]也不是应破分;我们所要破的是能自立而生起有的,是不带有其他因缘、各种条件的[我]。前面所说的[我]都是有因缘、有条件的,所以都不是要破的。只有自己凭空将什么都抓得实实在在,一定是这样的[我]才是要破的。
然后不依靠身心二者而从自己这边而有的鲜明生动的【我】杳然消失了。先德说此是初得中观见,所以此人能获【佛陀所喜之道】。
我们要破的就是这样的[我]。这里是很细微的:现象不是要破的,心里错误的感觉也不是现在要破的,只有将什么都抓得紧紧的,认定是实有、是自然而有的才是现在要破的。区别就在于此。
如果我们将平时自己所执实的[我],用正理观察,直到它慢慢消失了,这就是初见空性。要做到这样需要先去寻找自己平时所执实的境是如何正在被自己所执实着,这当然是很难找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执的境,如果将境观察得不实有了,心就不再执实,那时所见的空性就是初证空性。如果想先在心上破执实,那是破不了的。因此,那些想观自心什么都不想的人,是搬不动执实的心的。只有先在所执的境上观察,直到境上不存在了,那才是证了空性。将自己所执的境上经观察直到不存在了的现象就是初证空性。
大家一定要明了:在心上破我执是破不了的,在境上破我执才破得了。什么都不想是破不了我执的,不在境上破我执,以后在境上还是继续抓得紧紧的!
第八次讲法
现在接着上一次继续讲《三主要道》
当你这样观察,寻求所安立义时,一切法能自性而有的,连微尘许都找不到,而只在名言中显现为有的一切,因果作用都是不可辩驳的、合理的。
这一段所讲的就是缘起有、自性空的道理。在我们寻求所安立义时,一切法能够自性而有的性质一点也不存在,都需要很多很多条件和因素才能成为有的。你想去寻找一点点能够自立而有的东西,都是一定找不到的。只在名言中显现为有的是真的,凡是大家名言说有的就是有。
释迦佛曾说:“世间说有,我也说有,有是缘起不可废 。”因果的作用是有因就必感果,但必须是由自性空才能办得到。如果自性是实有的,那就加也加不进去,取也取不出来。有了因果的法,因为是缘起有,我们才能加一分进去,也能取一分出来。因为这个道理,尽管我们众生心里都装满了烦恼,但从佛法来说,烦恼是能够取得出来,因为它不是自性有,是因缘汇合而有的,所以能够取得出来。所以,我们想将内心的烦恼换为成佛的功德,在自己身上生起功德,也是缘起的作用。只要我们肯去做,待条件圆满之后,我们的身上都能生起和佛一样的功德。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得到这些,就是因为一切是自性空,不是自立就有的,而是因缘汇合而有的。正是因为自性空、缘起有的道理,我们想除障就能除得了,想要完成佛的功德就能完成得好、完成得圆满。否则佛就是佛,众生就是众生,永远也不能改变。
因果的作用是不可辩驳的,不可能有因不感果,因此是合理的。
以房屋为例,实有的房屋虽然连微尘许都没有,但是只要房子的因缘凑合,仅以名字与分别能安立而有的情况下,房子的一切作用都能办到,无有欺诳。镜中的容貌影像也不过是心中所现与名言而已,此外无任何本质的认可。虽然只是影像的显现,但其上有无污垢等的一切因果建立都是合理的,所以说:“名言中有即可为有,胜义中无不即为无。”
[分别]就是我们的心。
实有的房屋虽然不存在,但是只要因缘汇合,并加以名言和心的安立,房子的一切作用都是能达到的,这是无可怀疑的。比方说三间房子,我们将其中一间称为寝室,并且放进寝室的用具,就可以在那里睡觉了,房子作为寝室的作用是这样达到的。
我们看到镜子里的影像,心里现出镜子里的影像,然后给它取个名字:“这是我的影像。”世间事物都是这样而有的,都是因缘汇合,并且被我们取了名字之后才有的。我们看到镜子里自己的脸上是脏的,这其实就是你给它取的脸上是脏的名字。镜子不会说:“你脸上是脏的!”是我们自己对这镜子看到这种景象,心里给它取了名字:“脸上有黑印子。”然后就赶紧擦干净。除此之外,你脸上本来就是这样脏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比方说馒头是面粉做成的,这是它的体性,为其本质。万物都是因缘汇合而有的,功德可以在其上建立,过失也同样可以在其上建立,但绝不是自立而成其为有的。
[名言中有即可为有]说的是在世俗中说有的东西就是有,因为这是缘起有,不可废。
[胜义中无不即为无]说的是在胜义方面上说没有的东西并不是没有,因为胜义中所说的没有,是指没有自性实有的物件。尽管在胜义方面是没有的,但我们在看某一个物件的时候,这个物件是有的。在胜义中所说没有的东西是自性没有,但是这个物体,这个事体是有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分清楚:世俗名言所说有的就是有;在胜义方面所说没有的,是自性没有,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缘起还是有的。比方说人,在胜义方面说人无自性,即具有自性的人是没有的。虽然从胜义上说没有,但是人还是存在的,因为缘起上是有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尽管自性没有,但缘起是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创造缘起,都是在种因,因此一定要仔细:种好的因就能得善果,种坏的因就必得恶果。
早年曾有位大师就是要呵佛骂祖,这是个大错误,他这样就成了自大狂,这是宗喀巴教义所不容许的。这说明他没有将业果弄清楚,而将实体有的东西都认为没有了,将缘起有的东西都废了,因此他所证的空性是半边空。只有空的这半边,没有缘起有的另一半边。没有缘起有在什么上空呢?我们是要在缘起上空,不是缘起没有。缘起是有的,缘起的自性是空的,这一点是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如能真正了解缘起之义,便会对业果获得猛力定解,对业果逐渐重视。
[缘起之义]就是我们在境相方面现出合理的境相,然后用心看过去,给它取了名字,这个物件就是这样有的。[猛力]就是坚强有力的。如果我们能真正将缘起的道理弄清楚了,生起了坚强有力的定解,无论别人说什么,自己都坚信道理就是这样的:我们所确信的空是空在自性上,既没有空物体,也没有空事体;种善因生乐果,种恶因得苦果,这些都是实在的。将这些道理弄清楚后,我们就会对业果更加重视。真正有修证、有内证的人做事都非常仔细,生怕做了一点不好的事,“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是苦来了感到不好受,所以怕这样的苦再来;修菩萨行的人则不是这样,他们认为苦来了是帮自己消业,消了业就等于将包袱丢了,可以避免恶业继续增长、避免以后受更大的苦,所以他们是喜欢的。但在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在身、语、意三业活动的时候,就非常仔细,生怕种下恶因以后感苦果。
在学空性的时候我们要懂得:世间一切有都是缘起有,而自能成立而有的自性没有。不弄清楚这个道理就会被某些人所欺骗:“什么都不要想,起心动念无非烦恼,因此什么都不要想!” 这是大错特错的。什么都不想就是无想天,无想天也是要堕的。
这就是说,从善因生乐果,从恶因生苦果,各各不乱而生的这个定律来自缘起。
一切法中以缘起法为主的法殊胜,它将缘起有、自性空解释得清清楚楚,其他的法则没有说得这样明确。因此缘起就称为我们修定、修空性的缘起之王。宗喀巴大师教义重点就在于先说缘起,这样可以避免在证得空性之后不明因果。如果先说空性,却未从缘起上体会空性,在实修中又有定境,以后就可能会发狂、会呵佛骂祖。从因果上来说辱骂了佛是什么结果?可他认为无所谓,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他就落入半边空里去了,将缘起有废了。我们学空性既要懂得空性的道理,又要重视缘起,才不会犯错误。
如能了知缘起之义即无自性,便能附带了知因果缘起在唯名言中是完全无欺和合理的,亦即能对轮回涅槃的业果至心获得定解。
[缘起之义]是指万事万物没有自立而能成其为有之自性的道理,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条件凑合而有的,所以一旦加入一个新条件,就会有新的缘起,所以因果才能得以建立。比如:我们用黄的颜色去染一件衣服,它就变成黄色的了;我们用黑的颜色去染,它就变成黑色的了,衣服的颜色不是自性有的,而是缘起有的。因果缘起在世间的名言中是没有错的,有因就必感果,这是一点都不会错的。我们在轮回中是由缘起有、自性空来的;我们寂灭了烦恼、证了涅槃,同样是由缘起有、自性空来的,都是一样的。再比如:现在桌子上所摆的每样东西都是缘起有、自性空,我们人在这里是缘起有、自性空,没有一样是能自能成其为有的东西,乃至佛菩萨证得的缘起有、自性空还是一样的。
[至心获得定解]就是充分的定解心,即心里没有一丁点儿犹豫,或者说是完全相信了,不需要别人说,在思维道理的时候自己心里就能够承许得下来。
比方说:我们观想上师是佛,平时大家嘴上都这样说,但是心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真的承许下来了吗?如果从缘起有上想上师是怎样的,心里就能承许下来:“他是诸佛菩萨的悲心、以不舍众生有情的心情显现的上师相。”这样就能承许得下来。假如没有缘起有,我们的心里就不能承许:“上师就是上师,他的样子和佛不一样。”这是一般人所见。如果我们想到万事都是缘起有、自性空,心里就能承许上师是佛,因为上师是诸佛菩萨的悲心化现,是诸佛菩萨的智慧化现,这就是缘起有。心里能够承许这些,就能承许上师是佛;不能承许这些,就是嘴巴上讲上师是佛,心里并没有认定上师是佛。
由此可见,我们懂得缘起有、自性空的道理,全部佛法都活了。懂得缘起有、自性空,我们身上任何毛病、任何过失都能改,我们身上任何不足的功德都能创造、都能生起,这就是缘起有的作用。懂得这样的道理,全部佛法都是活的,否则我们就会拘泥这样、那样。
如果我们对缘起有、自性空获得定解,那么一旦功力到了,我们肯定能够断三恶道,解脱生死,为众生成佛。这是做得到的,因为这一切都是缘起有、自性空。
然后我们可以说因为诸法皆依靠其他聚合而有,所以无自性有;因为无自性有,所以业果是合理的,因为一切因果作用是合理的,所以才会由种生芽,由芽生果等。
每一个法都不是自身有,而是依其他的条件、因素而有的,能自立而有的自性是没有的。正是因为没有自性有,所以业果的相互作用是合理的。帕邦喀大师这里举的是一个由种生芽,由芽生果的世间例子,依佛法说我们可以断烦恼而证法身,可以集积功德而证报身,再修好大悲心就是种化身的因。这些不是佛独有的,只要我们这样做也都能有,这就是缘起有、自性空。
不然的话,假设麦种是自性有的,那么麦种就绝不会变成麦芽;若儿童是自性有的,那么儿童就不会长成成人;若乐趣是自性有的,那么乐趣有情也就不会堕入地狱;若有情是自性有的,那么有情也就不可能成佛等等,过失众多。
这段话是说自性有的东西都是不能变的,如果麦种和芽都是自性有,那么自性有的东西是不可能生出自性有的东西的。如果人是自性有的,那么孩子就不能长大,小孩之所以能长大,小时靠母亲的乳汁,长大了靠一切营养,这样才能长大,因此是依他而起的。如果乐趣是自性有,那么乐趣中的有情就不会下堕。如果有情是自性有的,那么有情就不能脱离轮回、解脱生死、为众生成佛,这些都不能做到,因为是自性有决定一切无法变化。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好比一个有自性的杯子,只要做成了就不能变,不会变成其他的;由于钢铁不是自性有,所以它可以化成铁水,做各样用途,宇宙间找不到任何自性有的东西。假如认定自性有,那么就会产生种种错误的认识。
所以说,因果缘起与无自性二者相辅相成,是【中观应成派】的独特优胜之处。
由因生果都是缘起和没有自立而成为有的自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是缘起有所以本无自性,因为无有自性所以它是缘起有,这两样是互相起作用的。没有自性就要依众缘和合而有,所以是缘起有;既然是缘起有就不是自能成立而有的,因此无自性。这两种道理相辅相成,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也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只有中观应成派将执实的心去的最彻底,干干净净,这是中观见里面应成派的独特殊胜的地方。
下面是讲怎样才知道我们修的正见观察是否合量。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3.释正见(2)什么是正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