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传密法,我们幸而碰到了,那是上师出于慈悲之心,尽管我们不够格,他还是给我们灌了顶,给我们植下了种子,将来我们需要修密时就能修得起,这是上师三宝的悲心。如果大家以为这样就可以修密法了,实在犹如上幼儿园时得到了一个大学入学通知,有什么作用呢?有了大学入学通知就算是大学生了吗?现在有些人就是这样:上师给他灌了顶,他就自以为是密法弟子了,说到怎样修,他会说自己天天都在按仪轨念诵;虽然根本不是,但他却说自己是个“大学生”。
总的来说,在圣地印度的佛教四宗之中,犊子部婆沙师许【常一自在之我】是所破;其他婆沙师与经部师许【独立的实物有】为所破;唯识师许【能取所取异物有】是所破,自续师许【不是由无损心显现的力量安立,彼境系由不共自体本来成就者】为所破;应成师许【非唯分别这边安立,而由彼境那边自体有】为所破。
[圣地印度的佛教四宗]就是指经部、有部、唯识、中观。
[犊子部婆沙师许【常一自在之我】是所破;]这是犊子部婆沙师的观点。有部里的犊子部所认为的应破分是那些认为我们所有众生都是上帝所造的说法,就像耶稣教所说的:“你们之所以有,是当年上帝用泥巴捏出了亚当和夏娃,你们都是被他们主宰的。”这种说法骗了很多人。那么请问:上帝是那个所生的?他总不会是凭空而有,无因所生的吧?这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是应破分。
[其他婆沙师与经部师许【独立的实物有】为所破;] 这是其他婆沙师与经部师的观点。他们认为说人也好,物也好,都是自己有的,猫就是猫,狗就是狗,怎么会一样呢?这就是执著,是应破的。
[唯识师许【能取所取异物有】是所破,]这是唯识师认为的应破分。他们认为能取所取是心理作用,心外无境,如果你们认为心外有境就是他们的应破分。异物有不是心的相分,所以应该破。
[自续师许【不是由无损心显现的力量安立,彼境系由不共自体本来成就者】为所破;]自续师所许的应破分比唯识高明一些,他们认为:我们应破的执著境,系由不共的(与众人不共的)、不是由无损心显现来安立,而是自体本来成就的,所以是应破的。实际的意思是自续师对唯识说:“你们所认可的某一个组合物,在没有起名字之前是没有办法成为我们的认识对象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单有各式各样的因缘,各式各样的条件,只不过是成立它是各式各样东西的一部分条件,光有了这些东西还不够,还要取了名字才成其为有(比如这是人、这是猫、这是狗。),没有起名字就没有,我们就不能真正认识它们。
[应成师许【非唯分别这边安立,而由彼境那边自体有】为所破。]应成派认为:单是这样、那样都有了,在没有取名字之前,就没有这个东西。比如进口一部生产肥料的外国机器,从外观上看我们知道是个外国机器、洋机器,但是却说不出来这个洋机器是什么名字,只有别人告诉你:这是一台制造肥料的机器,你才承认它是生产肥料的洋机器。
自续师认为:如果没有这个机器的自性,你在何处安名?没有安名之处,你随便起个名字是安立不起这样的机器。所以自续师认为在实有自性的安名处之后,还要安了名字之后才有。
应成师则认为:只有在自续师所说的在实有的安名处的条件是不行的。自续师所认为的名言有,是存在着实有自性的安名处并起了名字之后才成其为有。所以应成师更进一步认为:单是取了名字还是不够的,还要承认安立名字之处是实有自性的自续观点是一种执著,只有在安立名处取名字才算是为唯言安立。只有唯名安立这个法才成立。
应成师和自续师之间的区别在于:自续师认为:安立名处要实有,在猫身上安立的名字不能在狗身上安立,这是很重要的。应成师则进了一步,他们认为:虽然安立名处与名称要合量,但它实在有的只有一个名字,它自己这方面无法承许自性有的东西。二者相比起来,应成师将执著断得要干净些。
自续师认为要先有个具有自性的安立名处,后面才能有名言安立,所以他们还在执著安立名处的自性。就和自续师一样,唯识认为离开心就没有现分,所以他们还有执实的心。
妙音怙主大宗喀巴在此《三主要道》中,鼓励我们要勤求通达缘起的方便,如颂文所说:“应勤通达缘起法”,而不说“应勤通达空性法”,当知这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
我们要证得空性必须先找到世间有,先将世间有弄清楚,因为如果我们先求通达空性,而没有将缘起搞清楚,在空性起作用了时就会轻视种因。
宗喀巴大师先不讲通达空性,而是先讲通达缘起,就是防止大家在证空性之后犯下不重视缘起的错误。缘起是直接阐述因果的,是不能错的。最大的福田是上师三宝,我们在佛面前供一朵花都能感得无量的福德,如果骂佛还得了吗?
比如释迦佛在世的时候,一个小孩子由父母带出来玩,看到佛就随手抓了一把泥土,由大人抱着他送到佛的面前说:“我用金子供养你。”佛当时就授记说这个孩子今后哪一世会当国王。因为这孩子手里虽然抓的是土,可他意业里却是金子,他是在用金子供养佛。
在福田面前是不能乱来的,否则三恶道的门就对你敞开了。现在有人在搞什么明心见性,我觉得他们是在走弯路,将来成佛就很遥远,甚至还不如每天只念阿弥陀佛的人成佛快些。
各宗安立缘起法各有不同。【实事师】说【依靠因缘而生】是缘起义,除此之外不安立【常】是缘起。
[[依靠因缘而生]是缘起义]就是说有因才有缘,这样生起的才是缘起。[实事师]这个词的含义不容易讲清楚,通常我们说下三部的见在实事这个概念上是上差不多的,依中观应成正见来说,自续师都有这种实事师的味道,在具体区分的时候,是在唯识的前提下讲的实事师。
[除此之外不安立【常】是缘起。]这是安立不起的,缘起不能说[常]是缘起,因为它安立不起。
自续师的安立法比实事师来得好,他们说【依靠各自的支分而有】是缘起义,所以在【常】与【无常】二者之上都可安立为缘起。
按自续师的安立法,[常]就是可以安立的了。
中观应成师的安立法要比上述一切来得微细,说【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别二者出生安立法】为缘起义。
这里是需要仔细讲一下的。安立缘起法要靠合格的安立所依,这就是说安立的对境能够安立于这个法要合格。也就是说,猫的对境不能安立为狗,否则这样就属于不合格。中观应成派要讲究安立的对境要合格,即安立所依是安在什么上面,依什么而安立。大家要搞清楚,这是说依什么而安立的安立名处是要合量(本书译为[合格])的。[合格的能安立分别]是指能安立的心要不错乱,要没有神经病才不会安错,所以能安立的心要合量。也就是说安立的对境(或说安立所依),与能安立的心二者都要合格,才能出生安立法,即所取的名字才能成立。如果二者之中有一样不合格,就不能安立,这就是中观应成派所说的缘起义。简单地说就是:除了所安立的对境是合量的,还要能安立名字的心是合量的。心怎么才是合量的?就是要没有毛病。比如某人心里认为外道是对的,他怎么能认可佛教所说的安立名字的观点呢?
微细缘起虽然不是通达空性的方便,但如果首先开示各宗共许的因果缘起,却是防护断见和通达空性的方便。所以,最初从缘起引导作为通达空性的方便,这是有极大意义的。
讲因果就是在讲缘起。[防护断见]就是说证了空性以后不要认为什么都没有了,那样就将落于断见。[通达空性的方便]就是说懂得缘起有就不会认为实有了,所以这是通达空性的方便。防止我们今后生断见,[最初从缘起引导作为通达空性的方便]是具有极大的意义的。千万不要认为证得空性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这样想得习惯了,就会说佛也同样是没有的,是你们在执著,那怎么得了呢?这就成了非缘起了。
这里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见空性是在缘起有上所见的,连缘起有都没有了,从哪里见空性?因此先开示缘起有是有很重大的意义的。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3.释正见(1)必须修正见的原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