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傳密法,我們幸而碰到了,那是上師出于慈悲之心,盡管我們不夠格,他還是給我們灌了頂,給我們植下了種子,將來我們需要修密時就能修得起,這是上師叁寶的悲心。如果大家以爲這樣就可以修密法了,實在猶如上幼兒園時得到了一個大學入學通知,有什麼作用呢?有了大學入學通知就算是大學生了嗎?現在有些人就是這樣:上師給他灌了頂,他就自以爲是密法弟子了,說到怎樣修,他會說自己天天都在按儀軌念誦;雖然根本不是,但他卻說自己是個“大學生”。
總的來說,在聖地印度的佛教四宗之中,犢子部婆沙師許【常一自在之我】是所破;其他婆沙師與經部師許【獨立的實物有】爲所破;唯識師許【能取所取異物有】是所破,自續師許【不是由無損心顯現的力量安立,彼境系由不共自體本來成就者】爲所破;應成師許【非唯分別這邊安立,而由彼境那邊自體有】爲所破。
[聖地印度的佛教四宗]就是指經部、有部、唯識、中觀。
[犢子部婆沙師許【常一自在之我】是所破;]這是犢子部婆沙師的觀點。有部裏的犢子部所認爲的應破分是那些認爲我們所有衆生都是上帝所造的說法,就像耶稣教所說的:“你們之所以有,是當年上帝用泥巴捏出了亞當和夏娃,你們都是被他們主宰的。”這種說法騙了很多人。那麼請問:上帝是那個所生的?他總不會是憑空而有,無因所生的吧?這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是應破分。
[其他婆沙師與經部師許【獨立的實物有】爲所破;] 這是其他婆沙師與經部師的觀點。他們認爲說人也好,物也好,都是自己有的,貓就是貓,狗就是狗,怎麼會一樣呢?這就是執著,是應破的。
[唯識師許【能取所取異物有】是所破,]這是唯識師認爲的應破分。他們認爲能取所取是心理作用,心外無境,如果你們認爲心外有境就是他們的應破分。異物有不是心的相分,所以應該破。
[自續師許【不是由無損心顯現的力量安立,彼境系由不共自體本來成就者】爲所破;]自續師所許的應破分比唯識高明一些,他們認爲:我們應破的執著境,系由不共的(與衆人不共的)、不是由無損心顯現來安立,而是自體本來成就的,所以是應破的。實際的意思是自續師對唯識說:“你們所認可的某一個組合物,在沒有起名字之前是沒有辦法成爲我們的認識對象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單有各式各樣的因緣,各式各樣的條件,只不過是成立它是各式各樣東西的一部分條件,光有了這些東西還不夠,還要取了名字才成其爲有(比如這是人、這是貓、這是狗。),沒有起名字就沒有,我們就不能真正認識它們。
[應成師許【非唯分別這邊安立,而由彼境那邊自體有】爲所破。]應成派認爲:單是這樣、那樣都有了,在沒有取名字之前,就沒有這個東西。比如進口一部生産肥料的外國機器,從外觀上看我們知道是個外國機器、洋機器,但是卻說不出來這個洋機器是什麼名字,只有別人告訴你:這是一臺製造肥料的機器,你才承認它是生産肥料的洋機器。
自續師認爲:如果沒有這個機器的自性,你在何處安名?沒有安名之處,你隨便起個名字是安立不起這樣的機器。所以自續師認爲在實有自性的安名處之後,還要安了名字之後才有。
應成師則認爲:只有在自續師所說的在實有的安名處的條件是不行的。自續師所認爲的名言有,是存在著實有自性的安名處並起了名字之後才成其爲有。所以應成師更進一步認爲:單是取了名字還是不夠的,還要承認安立名字之處是實有自性的自續觀點是一種執著,只有在安立名處取名字才算是爲唯言安立。只有唯名安立這個法才成立。
應成師和自續師之間的區別在于:自續師認爲:安立名處要實有,在貓身上安立的名字不能在狗身上安立,這是很重要的。應成師則進了一步,他們認爲:雖然安立名處與名稱要合量,但它實在有的只有一個名字,它自己這方面無法承許自性有的東西。二者相比起來,應成師將執著斷得要幹淨些。
自續師認爲要先有個具有自性的安立名處,後面才能有名言安立,所以他們還在執著安立名處的自性。就和自續師一樣,唯識認爲離開心就沒有現分,所以他們還有執實的心。
妙音怙主大宗喀巴在此《叁主要道》中,鼓勵我們要勤求通達緣起的方便,如頌文所說:“應勤通達緣起法”,而不說“應勤通達空性法”,當知這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
我們要證得空性必須先找到世間有,先將世間有弄清楚,因爲如果我們先求通達空性,而沒有將緣起搞清楚,在空性起作用了時就會輕視種因。
宗喀巴大師先不講通達空性,而是先講通達緣起,就是防止大家在證空性之後犯下不重視緣起的錯誤。緣起是直接闡述因果的,是不能錯的。最大的福田是上師叁寶,我們在佛面前供一朵花都能感得無量的福德,如果罵佛還得了嗎?
比如釋迦佛在世的時候,一個小孩子由父母帶出來玩,看到佛就隨手抓了一把泥土,由大人抱著他送到佛的面前說:“我用金子供養你。”佛當時就授記說這個孩子今後哪一世會當國王。因爲這孩子手裏雖然抓的是土,可他意業裏卻是金子,他是在用金子供養佛。
在福田面前是不能亂來的,否則叁惡道的門就對你敞開了。現在有人在搞什麼明心見性,我覺得他們是在走彎路,將來成佛就很遙遠,甚至還不如每天只念阿彌陀佛的人成佛快些。
各宗安立緣起法各有不同。【實事師】說【依靠因緣而生】是緣起義,除此之外不安立【常】是緣起。
[[依靠因緣而生]是緣起義]就是說有因才有緣,這樣生起的才是緣起。[實事師]這個詞的含義不容易講清楚,通常我們說下叁部的見在實事這個概念上是上差不多的,依中觀應成正見來說,自續師都有這種實事師的味道,在具體區分的時候,是在唯識的前提下講的實事師。
[除此之外不安立【常】是緣起。]這是安立不起的,緣起不能說[常]是緣起,因爲它安立不起。
自續師的安立法比實事師來得好,他們說【依靠各自的支分而有】是緣起義,所以在【常】與【無常】二者之上都可安立爲緣起。
按自續師的安立法,[常]就是可以安立的了。
中觀應成師的安立法要比上述一切來得微細,說【依靠合格的安立所依和合格的能安立分別二者出生安立法】爲緣起義。
這裏是需要仔細講一下的。安立緣起法要靠合格的安立所依,這就是說安立的對境能夠安立于這個法要合格。也就是說,貓的對境不能安立爲狗,否則這樣就屬于不合格。中觀應成派要講究安立的對境要合格,即安立所依是安在什麼上面,依什麼而安立。大家要搞清楚,這是說依什麼而安立的安立名處是要合量(本書譯爲[合格])的。[合格的能安立分別]是指能安立的心要不錯亂,要沒有神經病才不會安錯,所以能安立的心要合量。也就是說安立的對境(或說安立所依),與能安立的心二者都要合格,才能出生安立法,即所取的名字才能成立。如果二者之中有一樣不合格,就不能安立,這就是中觀應成派所說的緣起義。簡單地說就是:除了所安立的對境是合量的,還要能安立名字的心是合量的。心怎麼才是合量的?就是要沒有毛病。比如某人心裏認爲外道是對的,他怎麼能認可佛教所說的安立名字的觀點呢?
微細緣起雖然不是通達空性的方便,但如果首先開示各宗共許的因果緣起,卻是防護斷見和通達空性的方便。所以,最初從緣起引導作爲通達空性的方便,這是有極大意義的。
講因果就是在講緣起。[防護斷見]就是說證了空性以後不要認爲什麼都沒有了,那樣就將落于斷見。[通達空性的方便]就是說懂得緣起有就不會認爲實有了,所以這是通達空性的方便。防止我們今後生斷見,[最初從緣起引導作爲通達空性的方便]是具有極大的意義的。千萬不要認爲證得空性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這樣想得習慣了,就會說佛也同樣是沒有的,是你們在執著,那怎麼得了呢?這就成了非緣起了。
這裏非常重要的是:我們見空性是在緣起有上所見的,連緣起有都沒有了,從哪裏見空性?因此先開示緣起有是有很重大的意義的。
《叁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3.釋正見(1)必須修正見的原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