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切佛子菩萨唯一的修持中心。]佛经的心要就是望众生成佛,没有菩提心就不能成佛,因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一切佛子菩萨所修持的中心都是菩提心。大家可以推想一下:我们学的《菩提道次第》有《广论》、《略论》、《摄颂》,这些都是要我们修菩提心,没有说其他的修法。前面说了那么多的修法,都是生菩提心的前行,为了更容易地生起菩提心;没有那些修法作为前行,生起菩提心就要困难些。一部《菩提道次第》,无论《广论》也好,《略论》也好,《摄颂》也好,都是要我们生起菩提心。没有证得空性之前是世俗菩提心,证得了空性之后就是胜义菩提心。只有生起了胜义菩提心,菩提心才圆满;单有世俗菩提心,菩提心就没有圆满。修出离心也是同样,单有出离心并不圆满,要证得了空性、有了功能,才能说出离心圆满了。
[《入行论》说:“搅动正法乳,剔出酥精华。”以及“多劫之中善思维,诸佛见此最有益。”] 在藏区人们是吃酥油的,酥油是从牛奶中通过搅动分离出来的。这些说法都是针对修菩提心的,说明只要坚持修行,菩提心就能生得起。在没有成佛之前,不论经过多少劫都要很好地修菩提心,所有的佛都是生起了菩提心之后才成佛的,现在我们找到了成佛的方法,佛当然喜欢,对我们有情来说这是最有益的。因此,我们修法的目标就是一定要生起菩提心。
[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也说:“大乘道命为发心,是菩萨行根本依,能融资粮如金汁,摄纳众善为福藏,菩萨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为心要。”]这段话是说:大乘道的命脉是发菩提心,这就像人的命脉是呼吸,没有呼吸生命就不能存在;发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所依,要有世俗菩提心,行菩提心才能做得起;行菩提心就是菩萨行,菩萨行的根本所依就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无论是什么资粮都能化为金水,无论所作任何善业都能收纳入福德宝藏之中,将来福报就能取之不尽;菩萨都应该善于知道、了解,应该以生起菩提心为心要。我们可以总括为一句话:我们所学的《菩提道次第》,无论《广论》、《略论》、《摄颂》,都是为了生起胜义菩提心。
[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宝菩提心外,从未说其他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修其他的法都有各自的目的,比如为了财富可以修财神法,这虽然也是修法,但不是我们修行的中心。忘记修菩提心,就是忘记了修法的中心。因此我们要记住:不管学了多少佛的经,得传了若干法及其修法,离开了修菩提心就是在做耽误时间、耽误寿命的事情,应该主要修的菩提心却没有修。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若是不修菩提心而去修其他的法,都不是我们现在急需修的,只有菩提心的修法才是我们现在急需的。其他的法都是很好的,都是某个具有某种根器的有情,在某种情况下向佛祈请之后佛所说的。比如,有的穷极了到佛面前求财神法,佛当然还是要传,可如果一天到晚都去求财富了,还怎么修菩提心?众生求什么佛就会给什么,他不会说:“这边有大路,你们不能走那边。”佛若是这样说,就会有许多众生远远离开他。佛度众生是根据众生的烦恼与喜好,在他们根器基础上慢慢加以引导,就如在拨秒针,拨分针一样,是逐渐引导其走上成佛之路。佛不会说:“我的道理就是这样,喜欢听你们就听,不喜欢听你们就走!”若是这样,可能终将只剩他一个人,听者一个也没有,全都走光了。
在当代,当你询问旁人他的修持心要是什么时,他多半会说是修某某本尊。遑论修菩提心者,就连知道应以此菩提心为修持心要的人也寥寥无几。
[当你询问旁人他的修持心要是什么时,他多半会说是修某某本尊。]修学佛法的人之间通常会相互询问:“你现在主要在修什么?”在藏区说自己正在修某某本尊,则显得是至高无上的。在我们内地,有人会说:“我在修明心见性,这是证法身的哟!”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人会说:“能不能够生得起功能我不管,反正我总是在修。”虽然他自己也没有把握生得起功能,但是他还是说:“我总是在修嘛,总是有好处的。”这样做有暂时的利益,可以植下种子和习气,未来生中可以再值遇佛法,但是这些不是我们这样水平的人现在应该急着修的法门,他们这样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福报,等到以后自己明白了,也成八九十岁的老翁了,还能修得起什么呢?什么都修不起了。
[遑论修菩提心者,就连知道应以此菩提心为修持心要的人也寥寥无几。][遑论]就是不要说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不要说修菩提心了,就是知道应该以修菩提心为主的都少。”这当然指的是藏地。我没有和内地的出家菩萨有很多的接触,也没有听说内地有人着重在修菩提心,只听说过某位大德在传法、某位大德在讲经。除了海公上师传过西藏的宗喀巴大师教法,北京的法尊法师和观空法师他们传过宗喀巴大师教法而外,没有听说过其他汉地的高僧传这类教法。
曾有日本人说:“中国的佛教是教说,所谓教说者乃说教也。”这个话就否定了中国佛教作为佛所说法的观点,对我国的佛学界有些轻视。但是现在也确实有这样的问题,我曾听某位内地的大德说过:“这本书看懂了就可以给别人讲。”我认为所谓看懂了不过是以自己的水平和智慧作出的判断,这本书里究竟有多少心要呢?自己有没有师承呢?如果没有师承,只是以为自己看懂了就给别人讲,就会将一些不清净、不圆满的个人见解代代流传了下去了,清净圆满的却没有了。我不知道其他教派,只知道在西藏黄教是不允许这样做的,没有师承的法门绝不传,未听上师讲过的经书可以看,仅作为自己的参考,但绝不拿来讲。
比方说在西藏没有比丘尼戒,到今天也只有沙弥戒、比丘戒、沙弥尼戒,唯独没有比丘尼戒。比丘尼戒是从国外传进来的,隆莲法师她们就有传承。国外断了传承,她们又专门来成都再请回去。因此,法是要有传承的,有些教授是口耳相传的,在文字上是看不到的。大家修仪轨,比如修大威德仪轨,那个观空咒你虽然会念,就算天天都在念,但那是法身道用所修,哪里是只念念咒子那么简单?那是要靠上师传的!你虽然天天在念,好像是在修,但是请问你连法身都没有,化身从何而来?比如电灯要靠电线传送电力才能亮,要是连电线都没有,电灯怎么能亮呢?问题在于有很多语诀是将修行方法中最重要的内容概括为简单的一句话,这些是要口耳相传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告诫大家:“你们念仪轨的时候要当作真实的来做。”这就是语诀。因为如果当作真实的来做,加持力就不同,心与法就近了;如果只是将法本当作仪轨来念,就算天天都在念,却没有用处。我在昭觉寺曾看到清定上师在上面念经,下面却有人在说笑,而且还是穿着喇嘛衣服的。这怎么说呢?我觉得清定上师他老人家很慈悲,那些听法时说笑的人就太可惜了。
有些人以熏烟、金饮、能息黑净讼陀罗尼、普灭过患、羊陀罗尼、马陀罗尼、财陀罗尼、消除中断、汉地消灾法、转变诅咒法等为修持的心要。与这些相比,还不如以一些标准的本尊作为修持心要要来得好些。
搞得不好我们就会落到这样的圈子里!文中[标准的]即为[合量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去搞那些法,还不如规规矩矩修一个本尊法好些。宗喀巴大师说:对于初业有情来说,修本尊法也是超前了,应该先修菩提心。但是如果去修那些东西,还不如修一个合量的本尊法更好。这里不是夸耀本尊法。帕邦喀大师说:在出离心、菩提心、空见没有生起前,密法应暂时放在一边。这就是告诫我们要先修出离心、菩提心、空见这三样,那些密法我们目前修不起,真实灌顶无法得到,最多得个加持灌顶,如何能够修到生得起这个法的功能呢?
还有一些地方盛行着这样的风气:似乎人们心里想的都不外乎是盟约宝鬘、忏罪金刀、狗经、狼经、狐经、熊经、蛇经等,但这些根本见不到有清净依据。
说这些经见不到有清净的依据,本意是说见不到清净的依据就无法证实此经是否为佛所说。因此,这段话重点告诉我们:没有佛经来源的法门不能相信,因为不清净。万一后人自以为聪明,他可以自己杜撰。就像现在某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搞出的一个民间外道——*轮功,他大言不惭,自诩比释迦佛还聪明。这样的东西根本不能信!大家要记住:凡是佛没有说过的就一定不能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的语无过,他的话具慈、具悲,希望一切有情离苦得乐,所以他所说的都是真实的、可信的,没有圣言量来源的经一定不能相信。
假如你真的需要一种忏罪的法,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伪经和无意义的劳累上。佛说有许多显密经典,如《三蕴经》、《药师经》、《大解脱经》、《贤劫经》等,应该念诵像这样有清净根据,标准的经典。
这段话是说:与其念那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念这些佛说的经典。大家要懂得这里包含的意思:与其浪费时间念那些对我们没有用的东西,还不如去学修《菩提道次第》。如果不懂这个道理,有人就可能抓住这句话,认为这是经书上说的,我们要去学上述的经典,那可就是冒黄腔,走入歧途了。大家学了这部书就要明白:这部书所讲的中心就是要修菩提心,尽管这里列举了这么多佛说的经典,但我们目前不要在这些上面多花费精力和时间。
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若是我们得了修本尊之法,要不要修本尊呢?”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有这样的教授:“得了本尊法的人,可将本尊法的修法当作通常瑜伽,每天串修一遍就是了。不要断,每天修一遍就是了。主要的是要修《菩提道次第》。如果你的工作再忙、时间再紧,连《菩提道次第》都没有时间来修,那么就要修菩提心为主。”这就是我在康定所得的昂旺朗吉堪布上师的教授。他是根据我们在家人的情况而说的,当年听他讲法的人大多数是在家人,白天都有工作,所以他说:“你们如果很忙没有时间修《菩提道次第》,那么就要修菩提心。如果连这个都不修,那就是将一切的成就希望都寄托到下辈子去了,今生是起不到作用了。”宗喀巴大师在讲戒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本尊法不能丢。不能说《菩提道次第》这么重要,我就将自己得到过的本尊法丢了吧。这是不对的,本尊法得了就不可以丢,因为是密法,所以不能丢。已经得了本尊法的,每天要串习一遍。能够广修《菩提道次第》就更好,如果办不到就要将发菩提心的修法每天修一遍。
在菩提心讲完之后,我想将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所传的发菩提心的修法贡献给大家,大家每天拿来念一遍,想一遍,这里面能忏无量的罪,积无量的福,其他忏罪、培福的方法都没有修菩提心大。只要坚持这样做,我们就是在向成佛的道路上一点点前进,而不会是在一点点远离。
修到生起菩提心之后还有两个修法:一个是今生的菩提心不退失,另一个是来生菩提心不退失。这可不是某些人所说的:“修任何法都是过河的渡船,过后就不要了。”其实《金刚经》上那句话的本意是:这些法都是有的,你们不要执著。佛叫我们丢的是执著心,而不是将这个法也丢了。由于世间万物都是缘起有、自性空,若将缘起都丢了,到那里去见自性空?还怎么丢得掉执著心呢?我们所见的自性空是在缘起上所见,如果连缘起都不承认有,到哪里去见自性空呢?比方说,我们要找人无我就要在人身上去找,这是缘起有;你不可能到自然界去找人无我,那里怎么能找得到呢?所以,那些人所说的可以说是没有全面理解,是有偏见的,他们是侧重在一个方面而说的。
我还曾听过这样的一些说法:“你好好修嘛,什么也不想就可以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可以自然有法身,法身有了就可以自然有报身,报身有了就可以自然有化身。”请问:法身有法身的因,报身有报身的因,化身有化身的因,不具因如何有果?当然可能他们是要大家好好修这个方法,以为这样就可以有法身,为了强调这个好处,他们是以方便的说法说的。
现在还有这样的说法:“你们只要修好大圆满胜慧,自然就有菩提心。”这和上面所说的例子是一样的,他们的目的是让众人对大圆满胜慧生起信心,为了鼓励众人才这么说的。实在是因不顺嘛!因不顺怎么生得起果来呢?修菩提心是先依次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等,之后才能生得起菩提心;空性是念一切法不能实执,这样才能生起,二者因是不同的,以这个法的因怎么能生得起那个法的果呢?但大德当时之所以这样说,是希望听者不要对本法生怀疑,希望大家好好修,他以这样的悲心所说的,但是实质上因是不顺的。因能够生果需要正因、需要顺因,不是正因生不起果,不顺的因也同样生不起果。比方说种了麦种就只能长出麦子,绝不能长稻子来,这就说明需要正因。以修菩提心的方法去修,哪怕不是以正修菩提心的方法去修,只要因顺也能生起菩提心;要证空性,就要以顺空性的方法修,才能证得空性。所以在因果法中,要正因、顺因,才能生果;不是正因、顺因,就不能生果。如果不是正因、顺因,都能生果的话,那么种下麦子就可以长出红苕,栽下稻子就可以长出什么其他的果实,能有这样的事吗?说句笑话,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人就可以生出狗,狗就可以生下人。事实上因不顺就不可能产生果嘛。因此既要正因,又要顺因,因果法就是要注意这些。
说到这里我要指出,因果法中有总因:即善生乐、恶生苦,还有别因:善中有各式各样的乐因,生各式各样的乐果;恶中有各式各样的苦因,生各式各样的苦果。
还有一些人心中在想:“我当然有菩提心的,因为我在仪轨的开头,一边念【诸佛正法众中尊】(皈依发心颂),一边想着为利一切有情我愿成佛。”但这只不过是对菩提心的希求,发发愿心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心。如果是的话,那么发菩提心恐怕是一切自以为是的善行中最为容易的事了。所以,我们要像上面所讲的那样,依次修心,以期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有些人会这样想:“我既在念着皈依,同时还在想着为“利一切有情我愿成佛”,我这样做不是已经发菩提心了吗?这还不是有菩提心了吗?”帕邦喀大师说:这只不过是我们希望有菩提心,不过是发了这样的愿而已。如果不依次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等方法,就不会有真正的菩提心。这与学世间的学问相同,笼统地学就什么也学不成,一定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弄清楚了,才能学成一门学问。
如果认为按照仪轨念了、按照别人的样子发发心就是生起了菩提心,那么发菩提心就是最容易做的善行了,这不过是那些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了不起的人的想法。要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就是要从修平等舍心起,依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正发菩提心的次第而修,才能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2.释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