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将成为大乘法,成为成佛因,成为菩萨行;] 生起菩提心的人所行善业,哪怕只是给鸟儿喂了一口食,也是成佛的因。他们就不再像现在我们这样做了什么善事之后还要想一遍[为利有情愿成佛],他们是用为利一切有情的大悲心而做的事,所以根本不用想。
[成为菩萨行]就是说我们和菩萨成了弟兄,因为我们未来也要成佛。我们生起了菩提心之后,诸佛就将视我们为他最爱的儿子,各大菩萨就将视我们为弟兄。如果我们生起了菩提心,就和诸大菩萨是弟兄,不过他们是老大哥,我们是小弟弟,总之是弟兄。没有生菩提心始终就是自了汉,只为自己一个人;生起了菩提心就是为了遍虚空一切有情,这样的力量好大,心力好强!力量我们可能看不到,但是心理就不同了,这一点从世间法上大家能够自有体会:今天我做这件事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与今天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单位上的所有人,干好了能利益大家,两者相比,后者的心力是不是更大?大家可以体会到这两者的心量是不同的。何况如果生起了菩提心,我们的心量就更加大了。
[对具有此心的补特伽罗,十方诸佛视如亲子,诸大菩萨视如兄弟。]只要我们生起了菩提心,虽然充其量自己是个小弟弟,但还是和其他菩萨是一样的。因为将来都要成佛,未来度生时大家就可以群策群力,对菩萨来说是多了一个帮手。人多力量大,多一个菩萨,度众生就容易一些。这是因为众生得度还是要与菩萨有缘,如果过去没有缘,菩萨说的话他们听都不会听;如果过去有缘,他们就可以自然接受。比方说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这就是在创造共因,未来生中我们可能都是佛子弟兄,还可以在一起学修,这是因为我们大家今生种下了因,也就是现在我们正在创作集体的因。未来生中不管我们有成就也好,没有成就也好,大家都能在一起。万一我们中间出了一个成就者,他能不管大家?自然要管。比方说万一智立师先成了菩萨,他管不管大家?现在大家这么亲热的,他怎么会不管呢?因此我们现在在一起学习,就是在创作集体的因。
附带说一下:佛法听懂了之后生起定见和真实在心里生功能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比如修密法的人,既要生起了菩提心又要证得空性,总不能说在修密法之前还要想一遍菩提心、想一遍空性。修密法的前提一定是要生起了菩提心并且证得了空性,因为此时他们的心已经成了如是的心,所以他们在修密观想时只需要去观想本尊是什么样、坛城是什么样、一切有情是什么样,完全无需再想一遍菩提心、想一遍空性。我们现在是创造菩提的时候,在观想本尊、坛城之后还要想一遍这是缘起有而自性空。当真实生起菩提心之后,我们就不需要这样的思维,而自然是以这样的心情在做,这样功能才能生得快。不然为什么说修密法之人十六生一定成佛,甚至一生成佛,因为修密法之前他们内心已经生起了菩提心并且已经证得空性,所以无需再去缘念。
前面我给大家讲了怎样修定,如果你们修定修到身上生起功能了,那时念仪轨都不同了;还不要说修到那种水平,就是修到有了住心之后,念仪轨都不同了。换句话说:有了定的功能,就像先在两个物体的背后涂了胶水,这样两者很容易粘到一起。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在两个物体背后没有涂胶水的情况下,竭力将其合到一起,做粘合的样子。这样做是否有作用呢?当然有,这就叫在创造菩提,并非浪费精力。我们慢慢坚持将两者合到一起,时间长了胶水就涂上去了,也就是定生起了,那么两者就很容易合一了。决不能像帕邦喀大师前面所说的那样:“心和法之间人都可以通过。”不能闹这样的笑话。这些都是在座的各位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关键在于自己做还是不做。
不仅如此,诸凡入未入大乘之列,即生成不成佛,都依赖于有无菩提心而定。所以,欲求佛位都必须修菩提心。
我们将来能否入大乘的行列、能否成佛,都取决于能否生起菩提心,可见生起菩提心是多么重要!为什么说要强调一个修字呢?修就是天天思维、天天想,不这样就不能在自己的心里生起功能。法本尽管看懂了,看完了摆在书架上就毫无用处。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就曾经对我们说过:“你们回去将笔记放在书架上,它们不来,你也不去,这些东西就不起作用。”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了这些道理之后要天天思维、天天想,才能改正自己无始以来的坏习惯,才能搬得动自己无始以来的烦恼。大家不要听讲法的时候觉得很好,也想回去就修,可回去之后还是照样睡大觉,那就起不了什么作用。这样做有没有一点好处呢?是有一点好处,可以得一些加持,在自己的心识中间撒下了种子,未来生中听到类似的话就喜欢听。当然比那些现在听都不愿听的人要高明,不是高明一点,是高明很多!前生没有听过佛法的人,听到有人讲佛法时说:“这些我听不懂!”前生听过佛法的人,听到有人讲佛法时就会说:“这样好的东西总算又遇到了啊!”马上就听得进去了。
上面说的是为什么要生起菩提心,下面说应该怎样生起菩提心。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2.释菩提心(1)必须生起菩提心的原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