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佛法就对了。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菩提心佛法就不会成为大乘道,]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像阿罗汉他们就是小乘,是以求解脱为主。阿罗汉同样知道一切有情是母亲,也知道修慈修悲,只是缺乏一个增上心。他们见到任何一个有情也知道以慈悲之心去度他们,他们所缺乏是:“所有一切有情我要度完,为了报恩我非要成佛不可!”的增上心。
我们大家要鼓劲,只要我们真正生起了菩提心,就是阿罗汉见了我们都要礼拜,因为有了菩提心就要成佛。就像国王幼小的太子丞相见了也要喊千岁,因为他未来是要接皇帝位的。如果我们生起了菩提心,在佛法上就称为佛子,就等于是佛的儿子,将来无论如何都是要成佛的。我们生起了菩提心是在种性上变了,并不是在功德上变了。我们在功能上和二乘(阿罗汉和辟支佛)还差得远,他们在天上,我们在地上。但是我们的种性变了,在成佛的时间上我们就快,他们就慢。他们要成佛还要倒转回来重新发心,也就是我们走过的道路他们还要再走一遍。因为他们从前只为了自己一个人,现在要负起度尽一切有情的责任,自己没有功能,只有成佛才具备圆满的能力。这就是小乘道和大乘道的区别,单求自己解脱的就是小乘,为利益一切有情愿成佛的是大乘。
大乘里面又分为显和密,只有在显法修好了之后才生得起密法的功能,显法是依密法才能速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显密双修的道理。如果显法都没有修好就忙着去专修密乘,那就和修外道没什么区别。因为专修密乘法自身又生不起功能,只能是种一点修密的习气,未来生中条件成熟了才可以修,在条件没有成熟以前,根本就不行。我们要专修密法一定要先生起胜义菩提心,一定要将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都生起了,那么我们成佛就稳操胜卷,等于拿在手上了。我们现在要紧的就是要好好学显,在好好学显法里面要以学《菩提道次第》为主,《菩提道次第》里的心要就是帕绷喀大师给我们讲的这个《三主要道》。
我敢于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学习,就是当年在康定听我的上师昂旺朗吉堪布仁波切讲了全部的《菩提道次第》,一共花了七年时间。同时,昂旺朗吉堪布上师还给我讲了《菩提道次第》摄颂、《三主要道》、《发心秘授》等教授,康南的火竹香根活佛也给我讲过《菩提道次第》摄颂,我是有这样的根源的才敢来给大家讲,不然我就会乱说。我有根源就不敢乱说,这是因果法,错了不得了。
[没有正见就无法断尽二障,]假如我们没有生起缘起有、自性空的清净正见,就无法断除常边和断边,也就无法断烦恼障和所知障。当然,在我们证得空性之后,就能一步步把烦恼障断了,所知障只能断一部分,只有在成佛前的一刹那才能断尽所知障。在这方面过去的大德曾产生了很多争论,唯识和中观在这方面就有一些争论。
[所以这三者被称之为[三主要道]。]《三主要道》是我们修道的核心,是修道中最主要的,就好比造佛像时中间的那根中心木,那是最主要的。用现在的语言说就是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假如错了,就是彻底错。世间法错了只关系到这一生,佛法错了要关系到多少生!所以这很重要!我们一定要选稳稳当当、端端正正、又快又稳妥的方法,那就只有《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的核心就是《三主要道》。我们现在共同学习《三主要道》就等于在学习《菩提道次第》,只不过是扼要地学,这和我们学修《般若八千颂》与学修《心经》的关系是一样的道理。
[一旦[三主要道]中生起某些觉受,]这样的觉受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修才生得起,光讲道理是生不起的。我们认真修了之后自己身心就会起感觉,就会有受用,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法乐、法味。单听道理谁也生不起觉受,要天天想,天天如法地修,修到熟极了的程度,自然会产生功能。
[那么你的一切所作都能成为佛法,]只要出离心、菩提心、空见在自己心里生起觉受,哪怕是相似的,哪怕只是一点点作为,都是佛法。如果这三样在你心里一点气息都没有,随便你怎么修都是外道!
[如果未由这三种摄持,]我们在修任何法的时候都要有这三种心念来摄持,怎么摄持呢?比如在修法前我们想:“我是为了利益遍虚空一切如母有情而愿成佛,所以今天来修法。”这是以菩提心在摄持。以这样的心摄持之后我们再想:“今天修法一切都是缘起有、自性空,并不是其生来就有的。”这就是以空见的摄持。假如你是为出离、为解脱生死而修法,那就是以出离心摄持。前面讲以菩提心摄持,已摄含了出离心。这样的修法就是快速道,就是快稳道,是又快又稳的道路。如果没有这三种心念来摄持,比如我们想:“今天修法了,师父传过我们仪轨,我要上座去。” 嘴里很快地念仪轨,三种摄持一点也不沾,法能在你的心里起什么作用?这就等于是“小喇嘛念经,有口无心。”不起殊胜的作用。就等于小学生背书一样,只知道把书背熟了。书背熟了还是需要老师讲的,古代的教育就是这样:让你先背四书五经,背好了、等你长大了老师才给你讲内涵。
[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外乎是轮回之因,]这句话很重要。假如我们没有这三种心摄持,那么随便修什么法,就是修大圆满胜慧,都是种的轮回因。因为以世间心去修的法,就是世间心种的因,所感的果在哪里?当然在世间嘛!怎么会是解脱的果呢?!怎么会是出离的果呢?!
[如《道次第广论》中所说:“由是因缘,若未由多异门,观察修习生死过患,于生死盛事破除贪爱,获得对治。]假如我们不用多种方法来观察生死的过患就不知道厌离。没有对生死盛事生起厌离,没有破除贪爱世间的心,没有看到生死过患,尽看到世间好处,我们怎么会不贪爱呢?比如我们在市场上看到某个产品觉得很好,当时就会生贪爱心,有了贪爱心就要设法去买,如果要排队,哪怕花一小时排队也一定要买到手。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心调过来用于修佛法,那就决定能成就。将贪世间的心拿来变成修对佛法的“大贪”,这就叫转烦恼为道用。这样的“大贪”“贪”得到的是解脱生死,为众生成佛,起码挡住去我们三恶道的路了。
[又未如理以正观慧观无我义,]“我”就是执实,就是心里有执著。没有用正确的智慧来观察什么事物都不是自身而有的,都是由许多条件缘起而有的。在应成派就更是说仅有安立名处的缘起还不够,还要我们给它取了名字事物才有。
[又离修习二菩提心,]二菩提心就是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余诸善行,唯除少数依福田力,悉是庸常集摄,转生死轮。]这就是说即使我们做了多少好事,只有少数依福田力,什么是依福田力?就是依上师三宝所作善行的力量,依在父母面前所作善行力量。其他善行的力量都是很平常的,都是世间心做的,所以只能是生死流转。因为我们所做的都是以世间心所为,用世间心种的因,所结的果只能在世间。如果我们在出离心摄持下种的因,果就不在世间了,那就是解脱的果。如果我们能够用菩提心摄持,为众生成佛种的因,哪怕做的是很简单的善事,比如看到一个人要跌跤了,我们赶紧把他扶住,这也是利人的善业。这么小的事情我们再马上回向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个福报就种到大福田里去了,在我们没有成佛之前,这样的福报都会在不停的翻倍增长。业果如果这样翻倍增长,小善也会变成大善。成佛需要好多生的时间,到成佛时我们的善业翻了多少倍是难以计算出来的。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假设我们所做一件善事的业力为一,经过一个月天天翻倍增长之后,就变成三亿多的数字!如果我们天天做善事,一个月三十天翻倍增长之后就是五亿多的数字!如果我们种的是成佛的因,这样的善业不是用于世间享用,而是用于成佛,所以在没有成佛以前都是在翻倍增长的。如果所有的善业都在翻倍增长,那么我们的福报就将大得不得了。
在藏区我听到过上师这样的教授:“如果你用天下所有的宝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这样的功德不能说不大,但是不及发起菩提心的人拿一根灯草沾油点灯供佛的功德大!”这就是意乐不同。我们是为度尽一切有情而成佛,那么这样的功德就比以所有的七宝来供佛的功德大。我们想要成佛,想要快成佛,想要积得福报多,只有努力地发菩提心,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办法。
整个《菩提道次第》就是讲修菩提心,就是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这四种菩提心,我们将这四种菩提心一起完成,就是学佛的主要目的。将这四种菩提心完成之后,我们想不成佛都不行了,那就非成佛不可了。那时候再难的苦行我们都会觉得没关系,再难修的佛法我们都会觉得很平常,在这三种心量摄持下什么佛法都修得成,而且无需三大阿僧胝劫,我们积的福报就快,成佛就很容易,快到至迟十六生成佛,最快即身成佛。即身成佛可以快到三个月成佛的,甚至一个半月成佛,但这是需要我们将福慧二资粮积累得合量了才行。也就是按这部书所说的“合格”了,合格是世间通常的说法,在佛法上用“合量”比较合适。
[出于同样的考虑,噶当派祖师也曾说过:“人人都有本尊可修,人人都有密咒可念,这都是因为没有人有可思维的正法。”]
西藏密法盛行,在我们内地,除了在海公上师、清定上师面前以外,其他地方都不能说有密法,即便以前有的也只有下三部的。密法分四部,无上密内地没有,所以说内地只有下三部。下三部密法从何而来?也是由尼泊尔、西藏、以及其他先有佛法的地方传到中国汉地来,再从中国汉地传到日本,现在称其为东密。以后中国汉地的密法衰落了,又到日本去把东密学回来。这就是过去大勇法师的胜行。后来汉地众高僧感到只有下三部密法不圆满,就想到西藏去求密法,于是就在汉地开办藏语学校,培训了很多懂得藏语的僧人,准备进藏去学密法。我们的恩师海公上师以及石经寺的永光法师,当时都是跟着大勇法师一同准备赴西藏的。当年进藏非常困难,不是畅行无阻,没有西藏方面的批准就不能进藏,所以第一批僧人在没得到进藏的批准之前就留在了康定。那时康定的跑马山上有个绛巴格西,大勇法师就跟着绛巴格西学《菩提道次第》,他一边听一边译,最后拿出来的译本叫《菩提道次第直讲》,这是原始的《菩提道次第》。此后法尊法师在讲《菩提道次第直讲》时又增译了后面的止观二章,也就是讲修定修观的内容,这就是现在流通的《菩提道次第略论》。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在康定所讲的止观二章和法尊法师所译的有些出入:昂旺朗吉堪布上师讲得要广一些,他所讲的有修定修观内容的《菩提道次第略论》是三卷本;法尊法师所依据的只有两卷,现在流通的《菩提道次第略论》上的修定修观的内容只有两卷,所以你们现在拿《菩提道次第略论》的原文和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所讲的《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就对不起来,原因是原来的译本还是法尊法师所译的,但他后来又拿出来一个译本,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法尊法师第一次没能进藏学密法,就去甘孜依止扎嘎仁波切,以后才进的西藏,他的译本是不是扎嘎仁波切所传我就不知道了。
正是由于当时密法在西藏盛行,所以人们大都在修本尊,既然修本尊当然就要念密咒,因为没有可以进行好好思维的正法可修,所以大多是是单修密法。正是因为没有可思维的正法可修,修密的结果就得不到正果。在西藏有一个故事说某位修大威德法的人也会变成饿鬼:这个故事说一位修行者修大威德法得了定力,但他的内心没变,所以死后因业力变成饿鬼。在一次大德布施时此饿鬼也去了,大德见了他以为是大威德来了就感到很奇怪,再仔细一看却不是,就问他是为什么。此饿鬼说:“我只知道修本尊,却不知道修心,尽管大威德是修成了,却还是堕入饿鬼中了。”由此可见,我们最要紧的是修在心里能够生起的法,我的上师有这种教授:法能够在心里生起比修定更重要。因为修定是与外道相共的,外道不懂佛法但同样可以修定,专修定是不能变心的。单修定在现生有一个保健的作用,但是起不到去除烦恼,改变心念的作用。修佛法离不开修定,我们应将修定作为一个工具,却不是主要应修的东西。能够使法在心中生起比得定还重要,因为身心是相连的,心变身也要变。我们修学人应该知道修佛法的重要,同时也要知道应将修佛法的工具搞好,有了定力我们修佛法生起功能就快,这就等于走路不如坐车、坐船快,不如坐飞机快。
[因此,如果我们这些人要想修真正的佛法,那就必须使自己的一切所作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一切种智是佛的智,[成为解脱与一切智之因]就是成为解脱生死的因、成佛的因。
[为了这一目的,就应在[三主要道]中生起觉受。这三者如同[菩提道次第]的心要或命根,]这就如同《心经》是《般若八千颂》的心要一样,修道不修《三主要道》,就等于人没有呼吸了,所以称其为命根。
[正如至尊一切智宗喀巴所说;“我之所说是以《菩提道炬论》为根本教典,并以此三为道之根本而说的。”][此三]是指出离心、菩提心、空见。法要有法源,你说得天花乱坠但是不是佛所说的?是不是过去有修行者依此教授有证德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万一其中有污染没有经过大班智达、大智者清理干净,我们照着去修就会受到污染,所以法源既要清净,又要条件够圆满,这样我们所得的才是清净圆满的教授,在心里才能生起清净圆满的功德。
[所以,我现在把建立在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根本颂基础上的引导,简单地奉献给诸位。][引导]就是指引我们怎样去修,不是单纯的讲说。这里我附带说一下:《菩提道次第广论》是重在广说,《菩提道次第略论》是重在实修,大家要明白两者的差异。引导是指导我们实修的,不是来给我们讲道理的。传法和引导是两回事,传法是一个事情,说引导又是一个事情,引导说得是该怎么实修。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简单地奉献给诸位]是帕绷喀大师客气,其实他是将其中的心要拿来给大家讲。
上面我将上次所讲的部分内容再讲了一下,下面继续接着上一次讲《三主要道》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2· 为什么要学[三主要道]》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