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有为法”指的是因缘合成之物,即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事物。如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发芽,禾苗的形成除了种子,还需要具备水分、温度等多种因缘,眼识的产生,要靠客体存在,视觉器官正常,注意力不受干扰等条件。有为法指的是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变化是永不间断的,是即生即灭,今天的我已不是昨天的我,如果把此时此刻的我看成是一刻钟前的我,就是静止不变的恒常观念。一般人认为,人一生几十年最后生命结束才算无常,其实不然,人体细胞和思想意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进行着生灭交替的运动。无论是物质或者精神,无论宏观世界或者微观世界都逃不脱无常这条规律。
2、一切有漏皆苦。“漏”指贪欲、仇恨、愚昧偏见等各种烦恼心情。这种烦恼能改变人性,丧失理智,故佛法称“毒”、称“障”、称“漏“。轮回中的众生如像苦海漂泊的帆船,烦恼就像船上的漏水洞,船一漏水,注定要沉人海底,很少有脱险的希望。这种烦恼“漏”逢到适当防条件就会增殖,就像火种引起火灾一样。(见《具舍论》)金钱物欲使人变成动物,权利欲使人变成恶魔,色欲使人变得疯狂之类就是烦恼温导致人的精神品质下降的例子。
“苦”指人的精神上的压抑负担,烦燥不安,痛苦失望,饥饿疾病痛苦之类的种种身心不愉快的感受。佛法认为轮回人生的本质是苦,生活中充满了苦,离不开苦。所谓的“幸福快乐”也都潜伏着苦,结局是苦。苦的根源是我执、法执、愚昧偏见,贪婪欲望;憎悟仇恨等等种种烦恼。所以说“有漏皆苦”。世间智慧都带有自私偏见,爱恨等情绪成分,所以称作。“有漏智”;世间的幸福都有不稳定性,欺骗性,增加烦恼性等故称“有漏乐”;世俗心为主导的善行善事都有自私、自利的成分,所以称为“有漏善行”等等。
3、诸法无我。诸法的“法”代表人和一切事物。“我”指人和事物,被称做“人“和“事物”的具体的“独立自性”或“物质性”。不研究,不分析、笼统地称做“人”,称做“山”,称做“水”,但仔细研究分析,人是由物质身驱和思想、感觉、行为、主体意识等五种成分(五蕴)组成的。其中每一种单独成分都不是“人”。如果躯体是“人”的话,“人”就不会死,因为人的躯体可以长期保存;思想、感觉等精神成分也单独不能看做是“人”,那么人的被称做“人”的“独立自性”、或者“物质性”究竟在哪里呢?比如机器是由各种零件组装的,既然是“组装”,机器哪有“独立自性“可言?佛法深刻揭示自我和客观事物的无自性本质,目的是为了消除虚妄的我执和贪心。比如一个人看透自己曾爱得发疯的恋人是个零件组装的智能机器人时,就会放弃执著追求的念头一样。
4、涅槃寂静。“涅槃”是脱离诸种烦恼的意思。脱离烦恼就是超脱六道轮回之义。佛法认为在生命轮回中无寂静安宁快乐可言。只有根除烦恼、脱离苦海,才会得到爱恨息灭,身心安宁自在的无为之乐。苦和乐是对立概念,无苦便是乐。
二、众生生存环境——器世界
佛法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在这宇宙空间中存在着恒河沙数一样多的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天体。这些天体都在经历着成住毁空的过程,有的天体上有光、有的上无光、有的天体上有生物,有的上无生物。
我们生存的这个器世界(生命载体),属于娑婆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中,共有十亿颗地球。一万亿三干大千世界天体系,组成华藏世界天体系。这华藏世界天体系也只是更大的宇宙天体系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个微尘团。这个自然生成的宇宙大佛天体系,由无数像华藏世界这样的天体系组成,人类的智慧永远揭不开这个迷。
佛法认为众生的生存环境,是众生共同的业力和愿力创造的,它对众生的生存、苦乐有极大的影响,人们应该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环境、优化环境。要爱护一草一木。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破坏意味着这个地球上的生命的末日将临。因此不但伤害动物、鸟兽、昆虫是犯罪,就连割草砍树、破坏自然生态、污染环境河流都被视为恶行而属于佛律禁止之列。
三、生命的流转运动——轮回
宇宙中的众有情生命共处于一个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永无止境,流转不息的生命运动的环形激流之中。在流转过程中没有片刻停留的自由,没有固定的贵贱、强弱、贫富、高低的位置,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亲仇利害的相互关系。忽上忽下,翻滚不息,变化无常。在生死交替的流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矛盾和痛苦,被视为“幸福”和“快乐”的东西,也都或者伴随着苦,或者结局是苦,或者是暂时的镇痛,或纯粹就是从一种苦境到另一种苦境的意识转移,本质上都是苦。这种轮回流转,如像一个上下转动不息的“水车”,三界五道(或六道)的生命就像水车的斗子,忽上忽下地变换着位置。上界的人和八禅天禅力神通广大的天人,也会堕入下界畜生和地狱道,下界地狱、饿鬼、畜生也会转生人天之道。
把一个个生灵投入这个流转系列,并且推动这个巨轮转动不息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既不是“上帝”或者“神佛”,也不是其他不可知的力量,而是一种虚妄颠倒无明意识和这种意识支配下的善恶行凶(造业)。爱和善行是能使上升的因业,恨和恶行是下堕的因业。
轮回圈中的生命共分为三界五类: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欲,特别是以性欲为主要特点的称为欲界众生。其中包括人和欲界六重天,畜牲、饿鬼、地狱生命。畜牧包括各类动物、昆虫、微生物;饿鬼的指一种遭受饥渴之苦的生命,并非“神鬼”的“鬼”;地狱生命是指身心之苦十分严重的一类生命,不一定有特定的区域。色界天是以自生禅维持生命的一类高级生命,无异性爱,身体特别高大,有自身光和神通;共分十七个层次;无色界天生命,只有意识,没有可见色体,处于世间禅最高境界,共分四个层次。色界和无色界高级生命,虽然有力深厚的禅力和神通,但没有真智指引的超界禅,仍脱离不了轮回圈,现在有些气功师,有点微不足道的神通,便认为“成佛”,真是可笑。
四、因果善恶报应
因果报应学说是佛法的基石。佛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无因不会有果,异因不会产生异果——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卵石中生不出小鸟。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由因变果,由果变因的连续过程,如麦种变成麦苗,麦苗中生出麦穗,麦穗中又生出麦种。
每个事物都是时间齿轮上的因果链条,世界上的整个事物都相互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网,事物的存在就是因果关系的存在。由于世间智的局限性,其它学说的因果观是不彻底的,只有佛教的因果才是最彻底的,把因果规律用在了一切事物的过程中,并把它看作是事物存在的实质。物质的因缘规律是容易认识的,生命的因缘关系有它的特殊性,不通过周密的推理认识不到。因为生命不是纯物质的,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除了可见的物质形体而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质、心识智体,而智体无形,无色,不是可以看得见的东西,只能从感知行为动作中把握和自我感知,因此对生命的认识有了较大的难度。但从事物生存的基本规律仍可以认识生命的规律;。因为生命也是一种存在。对待生命有两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即常见和断见。持常见者认为生命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存在。佛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生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因果变化的过程。在一刹那之间,生命都在发生着变化,整个儿生命的存在过程,就是个新旧更替的连续不断的生命之流。就像河流和电流。持断见者认为,生命的存在就是物质形体的存在,形体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灭亡,没有前世,也没有来世。佛家认为生命不是纯物质的现象,生命是肉体和精神智体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存在的特殊形式的结合。如果说生命就是肉体的话,肉体可以常期保存,生命为什么做不到永远不死呢?如果说生命就是物质形体的功能的话。物质体可以人工制造,科学为什么创造不出生命来呢?如果说生命就是精子和卵子两种物质结合的结果的话,同一个父母的子女的感情性格,智力反应,情趣爱好,思想本质,寿命长短等完全应该相同,但为什么各不相同呢?根据因果规律,同类因产生同类果;物质因只能产生物质果。人体的物质部分产生物质,心识智体并非物质,其生因怎么会是物质呢?同类因产生同类果,精神智体的同类因也只能是精神,如果否认精神的前因存在就等于承认无因之果,没有种子的禾苗,这是不符合生成规律的。因此佛家认为生命的肉体部分是物质所生,其精神部分产生于精神因素,这精神因素就是前世的精神智体。又因生命是个前后连续、不断运行的流动线,就同时间流一样前后相连,无始无终,有今天也有明天,同理,今世的生命是前世的生命的连续,后世的生命是今世生命的连续。断见的错就错在,只看到生命河流的眼前这一段,并把这一段和前后割裂开来,认为既无前世,也无后世。这种看法就像只承认现在的时间,不承认过去和未来的时间一样荒谬。佛家认为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流,和现世的意识一样前后相连,不能中断,从今天的意识、生自昨天的意识,就可以得知今世的意识,生自前世的意识,既然有前世的意识,也就有后世的意识,因为今世就是前世的后世。认识这个问题对佛教来说非常重要。
要认识善恶报应的因果关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法认为凡是不利于或有损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思想行为都是恶,凡是有利于众生生存幸福的思想行为都是善。善恶是以众生利益为标准的。报应指的就是思想行为引起的后果。爱引起爱,仇恨引起仇恨,为别人着想,尊敬别人,爱护别人所得到的别人对自己的爱护和尊敬,干坏事引起别人的报复和受到心理上压力都是现验现报的例子;善恶行为的后果产生的时间根据善恶的性…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