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有爲法”指的是因緣合成之物,即在一定條件下産生的事物。如種子在一定的條件下生長、發芽,禾苗的形成除了種子,還需要具備水分、溫度等多種因緣,眼識的産生,要靠客體存在,視覺器官正常,注意力不受幹擾等條件。有爲法指的是具體事物的運動變化,事物的變化是永不間斷的,是即生即滅,今天的我已不是昨天的我,如果把此時此刻的我看成是一刻鍾前的我,就是靜止不變的恒常觀念。一般人認爲,人一生幾十年最後生命結束才算無常,其實不然,人體細胞和思想意識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進行著生滅交替的運動。無論是物質或者精神,無論宏觀世界或者微觀世界都逃不脫無常這條規律。
2、一切有漏皆苦。“漏”指貪欲、仇恨、愚昧偏見等各種煩惱心情。這種煩惱能改變人性,喪失理智,故佛法稱“毒”、稱“障”、稱“漏“。輪回中的衆生如像苦海漂泊的帆船,煩惱就像船上的漏水洞,船一漏水,注定要沈人海底,很少有脫險的希望。這種煩惱“漏”逢到適當防條件就會增殖,就像火種引起火災一樣。(見《具舍論》)金錢物欲使人變成動物,權利欲使人變成惡魔,色欲使人變得瘋狂之類就是煩惱溫導致人的精神品質下降的例子。
“苦”指人的精神上的壓抑負擔,煩燥不安,痛苦失望,饑餓疾病痛苦之類的種種身心不愉快的感受。佛法認爲輪回人生的本質是苦,生活中充滿了苦,離不開苦。所謂的“幸福快樂”也都潛伏著苦,結局是苦。苦的根源是我執、法執、愚昧偏見,貪婪欲望;憎悟仇恨等等種種煩惱。所以說“有漏皆苦”。世間智慧都帶有自私偏見,愛恨等情緒成分,所以稱作。“有漏智”;世間的幸福都有不穩定性,欺騙性,增加煩惱性等故稱“有漏樂”;世俗心爲主導的善行善事都有自私、自利的成分,所以稱爲“有漏善行”等等。
3、諸法無我。諸法的“法”代表人和一切事物。“我”指人和事物,被稱做“人“和“事物”的具體的“獨立自性”或“物質性”。不研究,不分析、籠統地稱做“人”,稱做“山”,稱做“水”,但仔細研究分析,人是由物質身驅和思想、感覺、行爲、主體意識等五種成分(五蘊)組成的。其中每一種單獨成分都不是“人”。如果軀體是“人”的話,“人”就不會死,因爲人的軀體可以長期保存;思想、感覺等精神成分也單獨不能看做是“人”,那麼人的被稱做“人”的“獨立自性”、或者“物質性”究竟在哪裏呢?比如機器是由各種零件組裝的,既然是“組裝”,機器哪有“獨立自性“可言?佛法深刻揭示自我和客觀事物的無自性本質,目的是爲了消除虛妄的我執和貪心。比如一個人看透自己曾愛得發瘋的戀人是個零件組裝的智能機器人時,就會放棄執著追求的念頭一樣。
4、涅槃寂靜。“涅槃”是脫離諸種煩惱的意思。脫離煩惱就是超脫六道輪回之義。佛法認爲在生命輪回中無寂靜安甯快樂可言。只有根除煩惱、脫離苦海,才會得到愛恨息滅,身心安甯自在的無爲之樂。苦和樂是對立概念,無苦便是樂。
二、衆生生存環境——器世界
佛法認爲宇宙是一個無限大的空間,在這宇宙空間中存在著恒河沙數一樣多的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天體。這些天體都在經曆著成住毀空的過程,有的天體上有光、有的上無光、有的天體上有生物,有的上無生物。
我們生存的這個器世界(生命載體),屬于娑婆大千世界。這叁千大千世界中,共有十億顆地球。一萬億叁幹大千世界天體系,組成華藏世界天體系。這華藏世界天體系也只是更大的宇宙天體系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個微塵團。這個自然生成的宇宙大佛天體系,由無數像華藏世界這樣的天體系組成,人類的智慧永遠揭不開這個迷。
佛法認爲衆生的生存環境,是衆生共同的業力和願力創造的,它對衆生的生存、苦樂有極大的影響,人們應該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環境、優化環境。要愛護一草一木。環境的惡化、資源的破壞意味著這個地球上的生命的末日將臨。因此不但傷害動物、鳥獸、昆蟲是犯罪,就連割草砍樹、破壞自然生態、汙染環境河流都被視爲惡行而屬于佛律禁止之列。
叁、生命的流轉運動——輪回
宇宙中的衆有情生命共處于一個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永無止境,流轉不息的生命運動的環形激流之中。在流轉過程中沒有片刻停留的自由,沒有固定的貴賤、強弱、貧富、高低的位置,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親仇利害的相互關系。忽上忽下,翻滾不息,變化無常。在生死交替的流轉過程中自始至終充滿矛盾和痛苦,被視爲“幸福”和“快樂”的東西,也都或者伴隨著苦,或者結局是苦,或者是暫時的鎮痛,或純粹就是從一種苦境到另一種苦境的意識轉移,本質上都是苦。這種輪回流轉,如像一個上下轉動不息的“水車”,叁界五道(或六道)的生命就像水車的鬥子,忽上忽下地變換著位置。上界的人和八禅天禅力神通廣大的天人,也會墮入下界畜生和地獄道,下界地獄、餓鬼、畜生也會轉生人天之道。
把一個個生靈投入這個流轉系列,並且推動這個巨輪轉動不息的動力究竟是什麼呢?既不是“上帝”或者“神佛”,也不是其他不可知的力量,而是一種虛妄顛倒無明意識和這種意識支配下的善惡行凶(造業)。愛和善行是能使上升的因業,恨和惡行是下墮的因業。
輪回圈中的生命共分爲叁界五類:
叁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五欲,特別是以性欲爲主要特點的稱爲欲界衆生。其中包括人和欲界六重天,畜牲、餓鬼、地獄生命。畜牧包括各類動物、昆蟲、微生物;餓鬼的指一種遭受饑渴之苦的生命,並非“神鬼”的“鬼”;地獄生命是指身心之苦十分嚴重的一類生命,不一定有特定的區域。色界天是以自生禅維持生命的一類高級生命,無異性愛,身體特別高大,有自身光和神通;共分十七個層次;無色界天生命,只有意識,沒有可見色體,處于世間禅最高境界,共分四個層次。色界和無色界高級生命,雖然有力深厚的禅力和神通,但沒有真智指引的超界禅,仍脫離不了輪回圈,現在有些氣功師,有點微不足道的神通,便認爲“成佛”,真是可笑。
四、因果善惡報應
因果報應學說是佛法的基石。佛法認爲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結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無因不會有果,異因不會産生異果——就是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卵石中生不出小鳥。任何事物的産生和存在都是由因變果,由果變因的連續過程,如麥種變成麥苗,麥苗中生出麥穗,麥穗中又生出麥種。
每個事物都是時間齒輪上的因果鏈條,世界上的整個事物都相互之間形成了因果關系網,事物的存在就是因果關系的存在。由于世間智的局限性,其它學說的因果觀是不徹底的,只有佛教的因果才是最徹底的,把因果規律用在了一切事物的過程中,並把它看作是事物存在的實質。物質的因緣規律是容易認識的,生命的因緣關系有它的特殊性,不通過周密的推理認識不到。因爲生命不是純物質的,生命之所以成爲生命,除了可見的物質形體而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特質、心識智體,而智體無形,無色,不是可以看得見的東西,只能從感知行爲動作中把握和自我感知,因此對生命的認識有了較大的難度。但從事物生存的基本規律仍可以認識生命的規律;。因爲生命也是一種存在。對待生命有兩種非常錯誤的觀點即常見和斷見。持常見者認爲生命是一種一成不變的存在。佛家認爲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生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因果變化的過程。在一刹那之間,生命都在發生著變化,整個兒生命的存在過程,就是個新舊更替的連續不斷的生命之流。就像河流和電流。持斷見者認爲,生命的存在就是物質形體的存在,形體的死亡就是生命的滅亡,沒有前世,也沒有來世。佛家認爲生命不是純物質的現象,生命是肉體和精神智體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存在的特殊形式的結合。如果說生命就是肉體的話,肉體可以常期保存,生命爲什麼做不到永遠不死呢?如果說生命就是物質形體的功能的話。物質體可以人工製造,科學爲什麼創造不出生命來呢?如果說生命就是精子和卵子兩種物質結合的結果的話,同一個父母的子女的感情性格,智力反應,情趣愛好,思想本質,壽命長短等完全應該相同,但爲什麼各不相同呢?根據因果規律,同類因産生同類果;物質因只能産生物質果。人體的物質部分産生物質,心識智體並非物質,其生因怎麼會是物質呢?同類因産生同類果,精神智體的同類因也只能是精神,如果否認精神的前因存在就等于承認無因之果,沒有種子的禾苗,這是不符合生成規律的。因此佛家認爲生命的肉體部分是物質所生,其精神部分産生于精神因素,這精神因素就是前世的精神智體。又因生命是個前後連續、不斷運行的流動線,就同時間流一樣前後相連,無始無終,有今天也有明天,同理,今世的生命是前世的生命的連續,後世的生命是今世生命的連續。斷見的錯就錯在,只看到生命河流的眼前這一段,並把這一段和前後割裂開來,認爲既無前世,也無後世。這種看法就像只承認現在的時間,不承認過去和未來的時間一樣荒謬。佛家認爲生命是連續不斷的流,和現世的意識一樣前後相連,不能中斷,從今天的意識、生自昨天的意識,就可以得知今世的意識,生自前世的意識,既然有前世的意識,也就有後世的意識,因爲今世就是前世的後世。認識這個問題對佛教來說非常重要。
要認識善惡報應的因果關系,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佛法認爲凡是不利于或有損于衆生生存幸福的思想行爲都是惡,凡是有利于衆生生存幸福的思想行爲都是善。善惡是以衆生利益爲標准的。報應指的就是思想行爲引起的後果。愛引起愛,仇恨引起仇恨,爲別人著想,尊敬別人,愛護別人所得到的別人對自己的愛護和尊敬,幹壞事引起別人的報複和受到心理上壓力都是現驗現報的例子;善惡行爲的後果産生的時間根據善惡的性…
《《佛法叁根本要義》通俗解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