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王骧陆居士全集 心锽▪P3

  ..续本文上一页邦,行矣!

  一心要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心要虚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远怨矣。

  一心要断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又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又曰:当仁不让于师。

  —心要守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心要广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心要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曰:君子有九思,观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又曰: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心要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又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又曰:贫而无怨,难。

  上述四十种心,都是心的妙用。特引《论语》精句表出,从修身起,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止,没一处不用心。心发于外,如堂堂钟鼓之音,锽然普及,不离乎器,不碍乎器,所以此文名曰《心锽》。

  心的妙用,妙在有伸缩,无可无不可,终不失却本来。譬如橡皮,任你如何弄法,可方可圆,随东随西。但一放手,又恢复原状了。

  心是个永远逃不去的东西。放出去,不论远近,如近在目前远至欧美,只同此一转,立刻回来。譬如橡皮条,不问你抽得多少长多少远,一放手,缩回来,仍在此处。因为心是个幻生幻灭、无来无去的灵妙物。

  心的本体,大众相同的。如见色闻声,同是一体,独有喜怒好恶之不同,这是个习惯。所谓习惯,就是心的表演。姑举几种如下:

  ·贪心:贪求无厌,这是积极太过的。

  ·无贪心:此言一切无贪,连应该精进的也懒退了,是消极太过的。

  ·恨心:因为贪求不得,怨天尤人了。

  ·慈心:是妇人之仁,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痴心:此是糊涂,善恶好坏不分。

  ·小智心:用自己有限小见,断谕大事。

  ·疑心:因自己的利害得失,看得太重,怕吃了亏,就犹豫不决了。

  ·速决心:此性急粗率的人,不问事之是非邪正,率尔而断。

  ·暗心:可以不疑而过疑者,世上此等人最多而最可怜,此又名泥心。

  ·明心:此言察之太过,反而不能圆满了。

  ·积聚心:谓心专聚于一事,看其余皆不可取了。

  ·斗心:好争论强辩,反使曲直不分。

  ·讼心:此自己内讼,再思三思而不已。

  ·无讼心:此太无主张,不能明断了。

  ·天心:一切求于自然,不下苦功,待其自得,入于放任矣。

  ·人心:此恩怨太分明,人我之见太深,反无生趣了。

  ·女心:此是贪欲过甚的人。

  ·商人心:此筹虑太周,研究过细,反而失却时机。

  ·农夫心:此如农夫耕耘,一一求知,方下功夫,不务远进,但入理想,失却事功。

  ·河心:如河水靠两边,而自无定见。

  ·池心:如池之无所不取,贪多而不精一。

  ·井心:如井之深入,人之思维深刻,令人不测。

  ·守心:守护过严,不堪大受。

  ·控心:只知利己,不知有人。

  ·狗心:得少为足,不肯再进,福薄之相也。

  ·党心:好植党营私,以势力为尚,大事利害不计矣。

  ·鼠心:好小破坏,行无益之事。

  ·歌咏心:此专好文饰,不务实学。

  ·鼓心:此急进如鼓,热心太甚,不辨利害。

  ·狮子心:胆大妄为,视天下无难事。

  ·夜心:此利于夜暗,好独居处,不乐热闹。

  ·鸟心:常生惊怖而疑,虽对善友,亦生猜疑。

  ·刺心:此心怪恶,令人不安。

  ·风心:不定如风,不能专一。

  ·水心:偏于过净,去恶过严,反而不净。

  ·板心:如板在水中,载物有限,遇多即不受,是自弃也。

  ·迷心:糊涂颠倒,不辨东西也。

  ·木心:如狠毒而麻木不仁,心不活泼。

  ·云心:常多忧思如云。

  ·田心:如田之芸除荒芜,指人之好修饰而行无益之事。

  ·剃刀心:只光表面,不求根本解除。

  ·高心: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海心:如海之无所不包,要一切尽于我一人。

  ·漏心:如器之有穴而漏,言行事不彻底,不堪用也。

  心本不可量数,略举此四十四种,总名之猿猴心,因为人心颠倒不定如猴,所以有许多分别。但如何能救呢?只在自己认识病根:一切以摄心为主。摄心于一,然后心能知心,自己一生是非邪正都明白了,社会上一切事业都有办法了。

  孔子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实已尽忠恕之道,参透人情,通达至理的了。因为老人的心理只求以心为安,一般人以不受欺为安,少者以得保护为安。如果人人能如此,那么世上人类就无恐怖的了,岂不臻于太平。因此读了《心锽》,能以己之心,推及人之心,那世界弥天大灾从此可以消除,自家办得永久安宁,才是真正消灾延寿。此即我作此文的本意。

  现在世上最大的事情是备战,一国家的经济,要提出三分之二或五之四为备战,你想苦不苦呢?举其备战原因,还是要求国安,初意原是武装和平。不知用武装的因,来求和平的果,真是颠倒极了。今日我的力求消战目的,也是求国安,其价值实过于备战。但是表同情的人,几如凤毛麟角,等到吃了苦,再想到我说的话,已来不及了。

  世界上不乏明达之士,然立在敌对线上,连自己的心系也糊涂了。世上的人,几时能认识这个书是无上有价值的书,那世界去和平就不远了。人的贪嗔心、疑忌心、残杀心,或者也可以稍止了。

  我要发明孔子的圣意。先讲如何可使“少者怀之”,此是第一章。大凡少年人有几种心理:

  一、少年童孩,心最坦白,脑海里印入东西少,叫他不说谎,他是真不说谎。只要一次看见人家说谎,他就从此说谎了。

  二、少年人心地坦白,性多率真,富于比情,所以血气易于动荡。意志易于摇动。

  三、少年人因坦白故,心里存的东西少,因此又富于好奇性,处处要模仿。

  四、少年人富于模仿,当有种种比较争胜心。

  五、少年人因多比较争胜心,故于是非之见,往往不能自决,再加上性急躁,所以不顾一切利害,易于捣乱。因此必经过许多经验才知道,然而已到中年了。

  若欲安怀少年人,必得加以几种安养:

  一、养成其永久的道德。

  二、养成其定力,使勿受环境而动。

  三、养成其体力,勿使有疾病(可阅本刊前载着《金刚寿》一文)。

  四、养成其识力,使多经验。

  五、体贴其心理,因势利导。一方面制止其盲从急进,一方面要防止其种种腐化。

  因此必注重教育,以德育为主,体育为辅,其它技术营生之道为用。至于男女失恋等事,如果注重了道德,此等痛苦也就没有了。

  第二章,使“朋友信之”。要使朋友信,必先由由衷做起,最要紧的事是通达人情,而人的地位各各不同,所以情也不同了。信不是单指信实而言,信还要有义,有了信义,方能久长。只因人和人的关系不同,所以义亦不同。父子之义不能用于朋友,兄弟之义不能用于夫妇,并且朋友与朋友,又因关系不同,义亦不相同。

  人的本意,没有一个不想占便宜,又没一点肯吃亏,因执住了一个我,双方不肯放松,所以要相争。若人以让为美德,教人人能让。然而让必有法,于是要礼让,而体必有度。于是要有节,有了礼节,自然双方会合,各相退让,不致起纷争了。

  就这一点上推想,你只要肯把权利让人,守之以仁义,就无处不可去,无事不可办了。即如国家的制度,千变万化,你一个生意,我一个主见,忽而君主,忽而共和,忽而共产,究竟有什么用处呢?到末了,人民还是痛苦,照样失业。论他许多救国救民的道理,都是仁义道德;论办法,却是人欲横流,但有治法,而无治人。因无治人,并废治法,所以越闹越糟。

  人们行施一个主义,是利用势力来帮助我见,发展他自己的主义,并不是去体会人情,融合众生的心理,去解除他们的痛苦。

  人心浮动,不能不去裁制,这并不是压迫他的自由,正是改正他的癫狂,勿使横决,因为好逸恶劳,偷安苟且,是人之常情,势不得不有所限制。但是贸然从外部去限制,仍然是不彻底的。总是使人们观念能够转变,精神上能够平等。观念上如果能够平等,那行之于外,一切可以平等了。譬如有一分能力的人,便尽一分能力,有十分能力的人,便尽十分能力,人人尽其心力,然后得到同等的享受,这便是真平等。反之,如果我们说不管各人原来的能力如何,每人都须尽五分的力,那对于原有一分能力的人是苦极了,而对于原有十分能力的人又舒服极了,这仍然是假平等,不是真平等。所以徒然共了产。

  仍然没有多大用处。因为人情每每是自私自利的。现在我们急求人民的享受平等,那政府必须施以极大压制,把人们的自私自利心压住。但是压力一大,人民的自由从此丧失。人民丧失了自由,便要感觉生活缺乏兴趣,更要和政府来反抗。所以政府压制过紧,人民便容易起暴动。但过宽,人民不肯就范,并且人民往往不肯勤劳努力,但求温饱而已,博爱的性能亦不愿意发挥了。所以今后的经济制度,最好是用制产制度,财产人民可以私有,但是政府应加以限制,不得超过一定额数。人民的享受,依他自己的努力和不努力,可以有不同。但是不合理的享受,一定要限制。无谓的奢浪,一定要严格统制。要使他活泼,不使他放纵。同时政府要奖励公益的事业和学术的发明,这样可以使人民的观念,从往日的自私消费上,转到今后的尚公爱群上。一方面使人民有相当的自由,勤奋努力的情绪不致灭退;一方面使人民的活动方向,有相当的限制,就只能用他的财力精力去做公益的事业,不使用在自私自利的消费事业上。

  至于第三章,老者如何安之。惟有以孝为教,使人人有孝养之心,国家再有养老之法。父母不得子女之孝养者,其本人或亲戚,得公告于社会,训诫其子弟。或迟告政府,予以相当之处分。则养老之法,自然而成。此老者安之之法也。

  此三章,都是以安心为主。王道不外乎人情,能以我之心理,用于人情人事,如声之锽然普及,世界大同之化,亦基于此。

  中国国家,自经邪说横行物质引诱之后,人类奸诈百出,人的情感,已苦到不堪名状。若不从根本解决,再定一彻底办法,则江河日下,更不堪收拾。而各种恶象丛生,日甚一日,孔子云:“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极言上不好礼,下必更恶。奸盗之人,将无法去使用了。

  人无情义,必不爱国。虽位至卿相,富比王侯,不过多几个秦桧罢了。是做官吏的不可不明心锽。

  人无情义,则家庭骨肉如仇敌,争产离婚之案日多。是居家的人不可不明心锽。

  人无情义,则在商无信义之人,资产者不敢投资,置财产于消极之地,永不流通,社会蒙无穷之害。是商人不可不明心锽。

  人无情义,则在党在会,无忠实之信徒。卖友之事,视为当然。不知廉耻,不明香臭。势必年年清党,刻刻防范,成何事体。是在党会者不可不明心锽。

  人无情义,则在军必无忠勇之士,危险更不可言。是军人亦不可不明心锽。

  可见无论何界何人,都得以明心为主。心如不明,恶无止期。男不必盗而盗,女不必娼而娼。男盗女娼之世界,其祸害正不忍再说了。

  世界一切灾难,皆由恶起,恶由心造。心如不明,恶业不但不止,并且愈演愈烈。故救灾当救因,救因宜救心,救心还自救,自救惟明心。不必求人人皆圣贤,只要善人多几个,风气改一改,大家明白未来祸患之可怕,求一根本安心法,勿因目前之困苦而行奸诈,勿怨一时之贫穷而行非法,自可保你永久和平。诸位当知近岁天灾人祸,不是近岁的天灾人祸,是人从前造的祸根。平日许多贪心嗔心和那四十多种恶心,污气弥漫宇宙,至少亦造成一个大瘟疫,任你千凶万恶,终逃不出此关。何如多劝大家修修八德,自可消灾延寿,岂非至盛至妙的美事矣。

  或问:如何是八德呢?

  曰:人要有情义,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锽然发扬于世界。

  这是所望于最宝贵、最可爱、最有希望的青年的。

  《心锽》书后·前言

  巢生宽甫,随余研究心学,一年以来,诚见精进,读余《心锽》一稿,锽然顿有悟入。更反复问难,启发益明。每论及近世心学研究家所得,不外心之作用、心之现象,与心之变化,但终未究到心之本体、心之来源,与安心制心之方法,更不究到性宗云云。即此一语,已极精到,青出于蓝,至可喜也。因属尽其所见,为“心锽书后”,补余未及,以供同参,更为介绍焉。仁知居士王骧陆志

  (本文连载于《觉有情》半月刊第54至61期1942年1月、2月、3月、4月出版)

  

《王骧陆居士全集 心锽》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