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须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念,当烦恼于自心萌生时,应立即予以对治与断除,若未能如此,当察觉烦恼已生起时,切勿放任其存于自心,且不断增长,应视之如敌人,以猛利的心去克服、战胜烦恼。
烦恼为修行者亟欲克制的大敌,经典中记载:「累劫所植功德林,剎那瞋火遍燃尽。」烦恼如同偷盗行者极为珍贵的功德宝物之盗贼,能障碍行者体悟与证量的生起,对于如此凶恶的敌人,应当发猛利心予以克制;当其他有情众生,对自身造成伤害时,应当克制自己,不令瞋心生起,如是不生瞋恼,而代之以悲悯,观照伤害行者的众生,即为修持忍辱波罗蜜之精髓。
(四)「彼境邪恶之有情 恒为猛烈罪火惑
见此如遇大宝藏 愿珍惜此难得宝」
当吾人遇到恶习深重的众生时,因其受罪恶习气的牵引,故容易对行者与他人造成伤害,对于如此身不由己的众生,不应瞋恨,应心声悲悯而修忍辱;当遇到病苦缠身的众生时,其以自身示现轮回痛苦的本质,惕励行者生起出离心,故应心怀悲悯。此等有情众生,为行者修持忍辱与慈悲的尊贵对象;是故,当视其为难得之珍宝。
(五)「吾昔曾饶益某人 并且深心寄厚望
彼虽非理妄加害 愿视为圣善知识」
吾人往昔曾造诸善业,饶益其他有情众生,并且对于自己的善行,心怀他人能感恩图报的心念;然受吾人饶益之有情,非惟不能感恩图报,且以各种无理的方式,加害于行者。对于此类有情众生,行者应当视其为教化自身修持忍辱波罗蜜的善知识。
(六)「他人出于嫉妒心 非礼辱骂谤我等
妒恶之言我取受 愿将胜利贡献他」
当自己未犯任何错误,他人却以种种无礼的言语,辱骂于我、诽谤于我时,自己愿意承受诸多出于嫉妒心的恶言恶语,并将利益归于对方。然此句偈颂之意涵,并非放任正在造作恶业的众生,继续胡作非为。菩萨戒中,如此记载:当有情众生造作恶业时,行者须生起悲心,悲悯其以此造作恶业的因,导致将来须自食恶果,并以善巧的方法,阻止其继续造作恶业。
(七)「总之直接与间接 愿先利乐于诸母
如母有情之苦患 我愿暗中自取受」
行者须发心尽己之所能,给予一切如母有情,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对于如母有情此刻所承受的各种痛苦,发心愿代为承受。其修持方法为:观想如母有情此刻所承受的痛苦,化为黑色的光进入自身;自己的善根与福德资粮,化为白色的光进入如母有情身中,此句偈颂为修心「方便」之总结。
(八)「愿此一切我所行 不为八法念垢染
已知诸法如幻智 无执无缚得解脱」
此句偈颂为修心「智慧」之总结;障碍行者不能证悟空性智慧的关键,在于对诸法的真实性,不能如实而透彻地了知。吾人常为诸法的表象所迷惑,以致于看到任何的人、事、物,均认为其具有自性,能不依缘起而单独存在,此种谬误的观念,障碍行者不能证悟空性智慧。
举例来说,当行者对造成自己伤害的人,生起瞋恨心时,当下因强烈的执着,误认为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与造成伤害的事,均真实的存在;惟行者若能深入思维,则可以发现,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乃是依于五大(地水火风空),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对我造成伤害的事,亦是当下遇此恶缘,因而发生此事;若去除各种的缘起,行者将发现自己所瞋恨的人与事,形同梦幻泡影一般;因此,了知诸法的真实性为空性,当因缘和合时,方变现各种表象而暂时存在,如是思维,即能逐渐远离世间八法的垢染,消除爱、恶、亲、疏等种种的分别心,以平等心观待一切有情众生,而获得清净与解脱。修持完毕,观想顶上的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由顶门进入自身,安住于心间,加持行者能断除爱我执,常怀慈悲心,于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体悟与证量,成就修心的方便与智慧。
希望诸位能将此简短的八句偈颂,实际用于平日的修持之中,每日清晨醒来,能以很短的时间,修诵此八句偈颂;日常工作与生活,能以偈颂的内容,奉为自己言行举止之圭臬;夜晚入睡前,反省自己一日的起心动念与行为,是否确实做到?若多所违犯,则惕励自己能心怀悲悯;若能确实做到,则随喜自己的功德。能依此法而行,一星期左右,诸位将发现自己已渐入佳境;若能持续一月,则必能生起体悟与证量;以此为基础,再深入修持各种解脱道的内涵,必能趣入解脱道,终能证得圆满的佛果。
最后,谨以寂天菩萨于《入菩萨行论》中的偈颂:「一切止恶之进取,防护自心为最要。」以此与诸位共勉。
《修心八颂教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