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八頌教授▪P2

  ..續本文上一頁者須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念,當煩惱于自心萌生時,應立即予以對治與斷除,若未能如此,當察覺煩惱已生起時,切勿放任其存于自心,且不斷增長,應視之如敵人,以猛利的心去克服、戰勝煩惱。

  

   煩惱爲修行者亟欲克製的大敵,經典中記載:「累劫所植功德林,剎那瞋火遍燃盡。」煩惱如同偷盜行者極爲珍貴的功德寶物之盜賊,能障礙行者體悟與證量的生起,對于如此凶惡的敵人,應當發猛利心予以克製;當其他有情衆生,對自身造成傷害時,應當克製自己,不令瞋心生起,如是不生瞋惱,而代之以悲憫,觀照傷害行者的衆生,即爲修持忍辱波羅蜜之精髓。

  

  

  

   (四)「彼境邪惡之有情 恒爲猛烈罪火惑

  

   見此如遇大寶藏 願珍惜此難得寶」

  

   當吾人遇到惡習深重的衆生時,因其受罪惡習氣的牽引,故容易對行者與他人造成傷害,對于如此身不由己的衆生,不應瞋恨,應心聲悲憫而修忍辱;當遇到病苦纏身的衆生時,其以自身示現輪回痛苦的本質,惕勵行者生起出離心,故應心懷悲憫。此等有情衆生,爲行者修持忍辱與慈悲的尊貴對象;是故,當視其爲難得之珍寶。

  

  (五)「吾昔曾饒益某人 並且深心寄厚望

  

   彼雖非理妄加害 願視爲聖善知識」

  

   吾人往昔曾造諸善業,饒益其他有情衆生,並且對于自己的善行,心懷他人能感恩圖報的心念;然受吾人饒益之有情,非惟不能感恩圖報,且以各種無理的方式,加害于行者。對于此類有情衆生,行者應當視其爲教化自身修持忍辱波羅蜜的善知識。

  

  

  

   (六)「他人出于嫉妒心 非禮辱罵謗我等

  

   妒惡之言我取受 願將勝利貢獻他」

  

   當自己未犯任何錯誤,他人卻以種種無禮的言語,辱罵于我、誹謗于我時,自己願意承受諸多出于嫉妒心的惡言惡語,並將利益歸于對方。然此句偈頌之意涵,並非放任正在造作惡業的衆生,繼續胡作非爲。菩薩戒中,如此記載:當有情衆生造作惡業時,行者須生起悲心,悲憫其以此造作惡業的因,導致將來須自食惡果,並以善巧的方法,阻止其繼續造作惡業。

  

  

  

   (七)「總之直接與間接 願先利樂于諸母

  

   如母有情之苦患 我願暗中自取受」

  

   行者須發心盡己之所能,給予一切如母有情,暫時與究竟的安樂;對于如母有情此刻所承受的各種痛苦,發心願代爲承受。其修持方法爲:觀想如母有情此刻所承受的痛苦,化爲黑色的光進入自身;自己的善根與福德資糧,化爲白色的光進入如母有情身中,此句偈頌爲修心「方便」之總結。

  

  

  

   (八)「願此一切我所行 不爲八法念垢染

  

   已知諸法如幻智 無執無縛得解脫」

  

   此句偈頌爲修心「智慧」之總結;障礙行者不能證悟空性智慧的關鍵,在于對諸法的真實性,不能如實而透徹地了知。吾人常爲諸法的表象所迷惑,以致于看到任何的人、事、物,均認爲其具有自性,能不依緣起而單獨存在,此種謬誤的觀念,障礙行者不能證悟空性智慧。

  

   舉例來說,當行者對造成自己傷害的人,生起瞋恨心時,當下因強烈的執著,誤認爲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人,與造成傷害的事,均真實的存在;惟行者若能深入思維,則可以發現,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人,乃是依于五大(地水火風空),由各種因緣聚合而成;對我造成傷害的事,亦是當下遇此惡緣,因而發生此事;若去除各種的緣起,行者將發現自己所瞋恨的人與事,形同夢幻泡影一般;因此,了知諸法的真實性爲空性,當因緣和合時,方變現各種表象而暫時存在,如是思維,即能逐漸遠離世間八法的垢染,消除愛、惡、親、疏等種種的分別心,以平等心觀待一切有情衆生,而獲得清淨與解脫。修持完畢,觀想頂上的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由頂門進入自身,安住于心間,加持行者能斷除愛我執,常懷慈悲心,于心續中生起各種道次第的體悟與證量,成就修心的方便與智慧。

  

   希望諸位能將此簡短的八句偈頌,實際用于平日的修持之中,每日清晨醒來,能以很短的時間,修誦此八句偈頌;日常工作與生活,能以偈頌的內容,奉爲自己言行舉止之圭臬;夜晚入睡前,反省自己一日的起心動念與行爲,是否確實做到?若多所違犯,則惕勵自己能心懷悲憫;若能確實做到,則隨喜自己的功德。能依此法而行,一星期左右,諸位將發現自己已漸入佳境;若能持續一月,則必能生起體悟與證量;以此爲基礎,再深入修持各種解脫道的內涵,必能趣入解脫道,終能證得圓滿的佛果。

  

   最後,謹以寂天菩薩于《入菩薩行論》中的偈頌:「一切止惡之進取,防護自心爲最要。」以此與諸位共勉。

  

  

《修心八頌教授》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