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八颂(却殿仁波切开示)

  却殿仁波切开示《修心八颂》

  Choden Rinpoche

  2009.03.25于经续法林

  重点摘要

  * 调整闻法动机:

  思惟为了要饶益等同虚空般无量无边的如母众生,所以务必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佛果位,以此动机而听闻。所听闻的法是大乘法,是噶当派大善知识朗日塘巴撰著的《修心八偈》。

  * 撰者及传承简介:

  所谓的修心也就是菩萨的修行,配合取舍法而修的行持,称为“修心”。

  菩提心的修持有两个传承:1.释尊→弥勒→无着:“七重因果”的修持。2.释尊→文殊→寂天菩萨:“自他相换”的修持法。这两类修心法当中,以“七重因果”较为人知;“自他相换”以前是秘密传的,只传授给大乘种性利根者。今天所讲的就是自他相换的修持法。

  《修心八颂》是由寂天菩萨传下来的自他相换的修持法。从阿底峡入藏后,由阿底峡传给种敦巴,之后就形成噶当派并流传下来。之后传到朗日塘巴及夏惹瓦。

  朗日塘巴缘念一切受苦的有情,生起无法堪忍有情受苦的心,愿一切有情都能离苦,所以终生修持自他相换法。他依照阿底峡尊者所传的修心口诀而修持大乘的精华,因此在一世成就。

  * 前行观修法摘要:

  修持《修心八颂》的时候,可以依观音或依阿弥陀佛为本尊来观修。

  修时,首先献上七支供养,之后祈请,并思惟:“从上师的心间(心间可观为观音或阿弥陀佛),从祂们之处流下甘露,甘露之流就进入到自己头顶,净化掉自己无始以来三门所积聚的罪障,同时也净化掉修持《修心八颂》的所有障碍,因此获得加持。”

  * 各偈的观修法摘要:

  1.我于一切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愿成就彼究竟利,恒常心怀珍爱情。

  要思惟珍爱他人的功德,发愿:“自己能够真正生起珍爱他人的心,要视一切有情远胜如意宝。”为何以利他为主的菩萨视一切有情远胜于如意宝?因为如意宝只能带给此世的利益,不能成办来世的利益;而其他的有情不但能带给此世的利益,甚至可带给来世短暂的人天利益以及究竟解脱、佛果的利益。

  若要获得人天果报,持守戒律就可以获得。例如断除杀生,可获得人天果报。可是要断除杀生也是缘念有情!缘念有情才能修持“断除杀生”这条戒。甚至要拥有眷属或受用等,都是缘念有情而有。要行布施、修忍辱等,对象也是有情,若没有有情,则谈不上布施、忍辱等。所以要获得增上生的一切功德,必须依于有情才能获得。

  要成就佛果也是一样,必须依于有情才能够成佛。首先要生起缘念有情远离痛苦的悲心,若没有有情的话,不可能有缘念有情,愿有情离苦的悲心。没有所缘,不可能生起悲心。

  同样,要生起为饶益有情求证佛果的菩提心,也是要缘念有情才能生起。已生起菩提心后,修持六度也必须依于有情才能够修持。所以《入行论》说:要成就佛果,可以说一半是依于佛,一半是依于有情。为何我们恭敬佛而不恭敬有情呢?

  我们从无始轮回以来,因为我爱执的缘故,所以只做自利而已,从不做利他,因此造作了种种业、种种罪恶,所以仍在轮回当中。佛陀已舍弃我爱执,生起珍爱他人之心,因此佛陀已证得佛果。所以应该要生起珍爱他人之心,舍弃我爱执。我们去阅读释尊的传记,可以了解释尊是如何舍己为他。我们应该发愿也能够如此做。

  所以在修习《修心八颂》的整个阶段,应该要祈请:“祈请上师、本尊加持,使我在心续中能生起珍爱他人之心。”

  2.随处与谁为伴时,视己较诸众人卑,从心深处思利他,恒常尊他为最上。

  与任何人在一起时,不论对方是亲、敌、中庸,都应该视自己比任何人还要卑劣。意思就是要舍弃以己为重,生起珍爱他人之心。主要是讲要断除我慢,因为我慢可说是会阻碍大小乘功德的生起。我慢的种类很多,其中一种叫做卑慢。就是认为他人虽有功德,可是我也有一点功德,这种慢就称为卑慢。只要有这种慢心,将会阻碍新生功德,也会导致不恭敬他人。所以不论与任何人在一起时,都要视自己为最卑下的。

  我们应当向种敦巴学习。种敦巴拥有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圆满口诀,他也被尊称为妙王之王,虽然有如此功德,可是他把自己的功德隐藏起来,他与任何人相处的时候,都视自己为最谦卑的。一般而言,我们将自己的功德隐藏起来的话,比较不会有障碍。

  当我们禅修这个偈颂时,我们要发愿:“愿能够要效法种敦巴一般的修行,祈请上师加持!”也思惟:从上师之处降下甘露。

  3.一举一动观自心,正当烦恼初萌生,危害自与他人时,愿疾呵斥令消除。

  此偈颂是讲:应当要观察自己的身语意三门以及一切的心理活动、行为等。这是非常重要的,若不观照自己的身语意三门,虽然自以为是修行人,可是实际上并不是。所以平时不论我们做任何事或做功课时,都要以正念正知来做。所谓正知,就是指“侦察自己身语意三门一切的行为,到底是落入善或是恶”的一个侦察者,就称为正知。我们要以正知随时来观察自己,若发现自己心中生起烦恼,应当马上察知,而且立刻将它断除。例如瞋恚会使自己不舒服,别人看到你也不会舒服,所以瞋恚烦恼生起时,导致自他皆受伤。

  噶当派格西奔恭佳的事迹大家可能知道。他前半辈子是强盗、小偷。之后他醒悟,就依噶当派的善知识修行。他的主要修行就是随时用正知观自己的心,一旦烦恼生起,就马上强制地断除烦恼。某次法会中,有人在分发酸奶,他心想:“前面的人倒那么多,轮到我时,会不会喝不到?”如此担心着。然后他马上用正知侦察到自己有这样的念头,于是把他的杯子倒覆。等到倒酸奶的人来,他对那个人说:“那个造恶业的人已经喝过了。”

  有一次功德主即将要来,他心想:“必须把房子好好整理一下,打扫干净,并摆上庄严的供品。”打扫及摆好之后,他坐下来观察自己的动机,发现自己的动机沾染到世间八法,他马上起身到外面抓一把灰,洒在摆得很庄严的供品上。这件事传到帕当巴桑皆,就赞叹:“奔恭佳的供品是全世界最好的供品,他已经堵住了世间八法的口。”

  当唸到此偈颂时,应该发愿:“愿自己能效法奔恭佳的修行,令自己能够如是辗转增长。”

  4.秉性邪恶众有情,恒为猛烈罪苦迫,见时如遇大宝藏,愿恒惜此难得宝。

  这里所说的“秉性邪恶众有情”是指随着业和烦恼而转的生死轮回者。这些轮回者都是一向造作罪恶,造作痛苦的因,将会感受痛苦的果。“造作痛苦的因”例如造作十恶业;或者往昔曾造作十恶业,现今正受到恶业的苦果。意思也就是这位有情平时很容易瞋恚或是行为很恶劣,本性很不好的有情。这种有情当他处在困境或受苦时,可能就没有人愿意帮忙他。在这种时候若去帮助他的话,对他的帮助是非常的大,即使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大的利益的。当见到这样的有情时,我们应当视他如同大珍宝般珍惜他。

  无着贤也是这样修行。有一次他见到一个很可怜的乞丐,身上长了许多跳蚤,一直在吸他的血,所以在哀嚎。他看了以后,就帮这位乞丐洗澡及换上新衣服。他又担心这些跳蚤没东西吃会死掉,所以把乞丐的衣服穿到自己身上,让跳蚤吸他的血、咬他的身体。很多人看到他这样做,就劝他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以前很多噶当派的格西都是这样子修,有些甚至被跳蚤吸血而死。无着贤听了,就赞叹那些前辈做得实在是非常好。

  所以我们应当发愿能够效法噶当巴格西他们的作为,愿能够去除一切有情的痛苦,令一切有情获得安乐。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尽量去做。如果没办法做到的话,也应当要发愿:愿自己真的能够效法噶当派祖师他们的修行。

  5.他人出于嫉妒心,非理辱骂谤我等,粗恶秽言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

  当我们在修心时,应该将一切胜利归于他,一切吃亏自甘受。若有人因为嫉妒心而以批评、侮辱、毁谤、或用粗言恶语来相待时,对这些非理的行为,我们不应当心生报复,因为如果去报复的话,即使是回一句报复的话,也会伤害到对方,而使自己的菩萨行退失的。所以无论他人是多么恶劣的对待,我们应该要坦然接受,将一切胜利归于他。

  我们要证得佛果,除了这一条道可行之外,无其他者可行。遇到他人非理毁谤、侮辱时,应当把一切胜利归他,而吃亏自甘受。若现在没办法做到,也应该发愿:将来能够这样做。

  6.吾昔饶益助某人,且曾深心寄厚望,彼虽非理妄加害,愿视彼为善知识。

  当我们在修心的时候,即使对方是我们一向很帮忙的、对他利益的人,他反过来伤害的时候,千万不要为此而生气、瞋恚,也不应该因此而怯弱、退缩,应该要对对方修慈悲心,应当要视对方为自己修行忍辱的善知识。同时要思惟:轮回当中无一处是可保信的,凡是轮回者必定是有错的。我们可以从释尊的传记当中了解到很多这一类的修行方式。

  7.无论直接与间接,愿献利乐于慈母,如母有情诸苦患,我愿暗中自取受。

  总之应当舍弃我爱执,应该拾取珍爱他人,将自己的短暂的或者究竟的利乐施予一切如母有情。一切有情如果有任何的苦患,应当要自取受。这个偈颂就讲到要修取舍法。

  在修心的整个过程,一些行为好像都跟世间人的行为相反,例如帮助他人,他人反过来伤害时,我们反而要视他为善知识而修欢喜心,这样的修行方式,就跟世间整个相反的,可是实际上真的是对我们修行很有帮助。所以在修这种修心时,应当要秘密而修。

  这个修的法门在切喀瓦之前,都是非常秘密的在传授,绝不公开。切喀瓦看到《修心八颂》,就发觉对自己的心非常有帮助,当时朗日塘巴已经圆寂,他就到夏惹瓦的座前去请益。夏惹瓦告诉他说:“凡是要成佛的,除了这条道之外,没有其他之道可行了。”切喀瓦问夏惹瓦《修心八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谁?夏惹瓦回答:可以追溯到龙树菩萨。因为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

《修心八颂(却殿仁波切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