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路上,如果误入了以为一切皆不存在的断见中,是一种后果严重的歧途,大家要切记小心。
既然”我”并无自性,但却又非不存在,它的真正存在方式是怎样的呢?它只不过是缘起及安名二者而已。”我”并非一个有自性的实体,它只是各种因缘及四大之组合,再加上我们心中投射的一个名字,除此之外别无所有。衲现在举一个例子:大家称呼衲为”方丈”,这个”方丈”似乎十分具体地存在,大家见到衲时会说:”方丈来了!”,在衲生病时,大家会说:”方丈病了!”,可见这个”方丈”肯定是存在的。在衲未成为”方丈”前,衲的肉体仍然一样,没多没少,但却不是”方丈”。在升座后,衲成为了”方丈”,在升座前,衲并非 ”方丈”,但在升之前后,衲仍是同一个肉体。在升座前,寺院没有”方丈”,衲亦非”方丈”,在仪式前,虽然衲仍然是同一个人,但却不是”方丈”。在升座后,”方丈”突然就出现了。由此可见,”方丈”的存在并无一个独立的体性,它只不过是经过立名的过程才得以出现。然而,”方丈”并不只是立名。但即使有立名的过程,但没有可依安立的基础--衲的这身体,”方丈”仍然不可以出现。故此,”方丈”之存在,是依附于一个由因缘组成之基础,再加以立名,才得以出现及存在。没有堪以立名的基础,便不可能有”方丈”;没有立名的过程,即使衲有一位方丈应有的资格,”方丈”仍然 可能出现。在既有基础,又经过立名之过程后,”方丈”便存在了,大家会视衲为”方丈”,衲亦自视为 ”方丈”,这个”方丈”才会显得是具体地存在的人物。”我”绝非不存在,但其存在方式并非具体而独立,它的存在方式只不过是缘起组合及立名而已。在缘起及立名以外,”我”并不可能独立地存在。只有在具备此二种条件时,”我” 才显现为有。故此,这个”我”是并无自性,唯依缘起及立名而显现的。
以上所讲的,是依”我”而作之讲述。有关万事万物(注:即”法”)之真正存在方式,大家亦可依同样的方式辩证,先确定要研究的对像,第二步是分析其存在方式之一切可能性,第三是破除其自性与各种存在方式为相等之假设,最后破除其自性乃与各种存在方式为相异之假设,这四徊步骤辩证法称为”四扼要观察”,在〈菩提次第广论〉中有十分详细的解释教授。
我们现在以国会大楼为研究对像,去参思心的空性。这座国会大楼,在大家的心中是十分实在的,有着其自性及鲜明的身份。但如果它不被用作国会办公室,而用为商业大厦用途,”国会大楼”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国会大楼” 并无自性,只依附能堪立名之缘起基础--一座房子--及立名之过程而存在,否则就不能显现。这就是”国会大楼”之无自性的特征了。”国会大楼”并非不存在,它的确有一座房子,而且能发挥”国会大楼”的应有功能;但它亦非独立自存的,而是依附缘起名而得以存在的。
修持空性见的人,必须禅参以上所说的法义,至生起”空”的觉受时,便以 ”止”把心念停留于这种体验中,如此地止观双运,渐次把心识与空性体验契合,渐次登入大乘五道至无学道,便成就了无上佛境。如果是小乘的行者,则以出离心、持戒、禅定力等基础,止观双运的方法修证空性正见,渐次登入小乘五道,最终达至解脱自在之境地。这便是偈中尾句”彼入佛陀所喜道”的意思了。
在日常生活中,禅参者要常常于心中想:”这万事万物,乃至我自己,无非缘起而已,并无真的自性!”,视一切为虚幻而无自性,这样做有利于脱离我执及对事物与现像之执着。衲半生中,经历过不少苦难及变幻,但只要略参万事万物及自我之空性,这一切苦难便能看透放下,心便不会被这些苦难所影向了。我们并无能力改变眼前的困境,但却可以选择怎样去面对它们!
生起了正见之准则
现相缘起不虚妄 性空不执二了解
何时见为相违者 尚未通达佛密意
不拘一面而同时 在见缘起不虚妄
即灭实执所执境 尔时见观察圆满
又由现相除有边 及由性空离无边
了知性空现因果 不为边执见所夺
这三偈是有关正见之准则
缘起是”我”及”法”之现相,它们的本质是无自性的。此二者是一体的两面,并非两码子事。一切事物,并非不存在,却是无自性的,只是存在于立名及缘起之上。
如果只能见到事物或现象之缘起一面,或只见到它们的性空之一面,并未能体悟到二者乃相辅相承之一体两面的话,就未能说是达到了正见。有些人说”一切皆无”,这是一种断见。如果一切都不存在,因果、业力及三宝也不存在了,哪为何要修持呢?也有人说禅思空性就是”甚么都不想,如此便会见空成佛。”。如果这是对的话,石头老早就成佛了!这也是一种大邪见。所以,修空性正见亦必需一定的根器及依循正确的路向,否则很易走入邪途,就此断送了慧命。视因果、业力及三宝等为不存在,正是一种邪见,后果十分可怕!
到了能直接体验空性,同时见到”我”及”法”之一体两面--现相为缘起,本质并无自性--的时候,便不会再视现相缘起及本质性空为对立的两回事,这时便圆满达到了龙树祖师及宗喀巴祖师所提倡弘扬的中观应成派成见了,亦即通达了佛陀之究竟了义教法,亦即〈般若心经〉所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教法。要到达这种证悟,绝不可能只靠理解空性而成,必须止观双运而契入其中妙义,于体验中直接证空方能修成。
在中观应成派以外的派别中,只能以观察现相缘起而破除”一切皆无”之断见,及以观察空性而破除”一切实有”之常见。在中观应成派中,却见现相视为缘起而无自性而破除常见,又以性空为”无自性”而非”究竟无”而除断见,这是此派之殊胜不共见解。这种殊胜见解,可以防止其它宗派中名为破除二边见而实际上却落入二边见之陷阱,令行者得见在无自性之基础上,因果等规律之运作不昧,二者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互印证的。
我们透过修悟空性,便能体悟到一切事物及自己的真正存在方式,所以便能断去我执及法执,以空性智去除无明,最终达至解脱或佛境。
现在衲已先后完成了对出离心、菩提心及正见之释义,这三者虽然必须分开来解释,但在修持时必须三者配合而修,例如修出离心时亦以大乘之精神去修持,修证空性时亦配合以出离心及菩提心。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 正宗分开示 正见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