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下午很顺利,到晚上却出了问题。人生的本质就是这样。凡夫因为不懂因果,常去找喇嘛、找算命师问:「最近我不太顺利,有很多障碍,请帮我打打卦看看为甚么!」,实际上打卦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或者我们听算命的人说自己今年没有甚么大问题就会很高兴,但问题是事实是否如此呢?有很高境界的圣人,可能会真正看到因果,而告诉你有这样的果是因为昔日种下了何种的因。像这样的圣人所说的话,还有一定的可信性。一般替人打卦、占卜、算命的凡夫,他们连自己未来会发生甚么事情都不清楚,又如何能知道你未来会怎样呢?所以,凡夫帮你打卦、算命或许并非毫无价值,或许会有一点点好处,但一般来说意义不大。人们有时候既然问到衲,衲也会帮他们打卦,但一般来说这的意义不大。同外在的障碍相比,内在的障碍——烦恼——更严重。有些人的烦恼、嗔恨心、嫉妒心和贪念都较重,这样的人内心经历的痛苦会更大。而那些没甚么脾气、不嫉妒别人、也没甚么贪念的人,他们内心经历的痛苦相对来说会较小。衲有过这样的体验,相信别人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如果真心要修习佛法,就应该学会不要总抱怨外境,总说别人如何如何不好,令我们倒霉,而应该指着自己的心。因为一切令我们倒霉的事情或者说我们真正的仇人,是我们自己的心。只要我们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压制住烦恼,无论到哪里去,自然会没有敌人、没有仇人,没有人会和你过不去。这并非玩笑,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心,不论去哪里,你总会看到别人的过失,认为别人对不起你,认为世上只有自己一个好人。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在批评时手指不应指向外面,而应指向自己的心。当有些事情使我们发脾气、生起嗔恨心时,我们应当学会反省问题到底是出在别人身上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从而使自己平静下来,控制自己的嗔恨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法修持。碰到任何的问题我们就指着自己,因为问题其实是出自我们自己的心上。这样有一天你的心就会略微安静下来。如果你的手指不指向自己,那外境永远都会给你很多的烦恼。内在的障碍是指刚才讲的嗔恨心、贪念、嫉妒等种种烦恼,外在的障碍是指我们遇到的种种意外,如车祸、水灾、火灾等等。如果我们不依因果法去做人,当昔日所造的业因成熟时,就会碰到外在的障碍,即种种意外和不好的事情。当很多人都有共同的障碍时,就会成为共业,五大——地、水、火、风、空——的不协调就会出现,形成种种天灾。我们无法防止或对治共业,只能承受其报应。当我们碰到人生中遇到障碍时,应该祈请、依止三宝,好好修皈依,但很多人在此时却会去问上师我们应该念甚么咒来对治,这样做实际上是放弃很殊胜的、应做的修行,而去求一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修行,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应该怎么做呢?比如说当我们生病时,应该明白所生的病是因为过去世中杀生等恶业所感的果报,所以我们虽然生了病,也应该高兴业因现在成熟了,并祈求三宝净化我们的罪业和障碍,应借助三宝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又如我们生活穷困,或生意失败、缺乏钱财等,很多人以为念一些咒语就能发财,这也是没有抓住关键。我们应该明白,今生的贫穷必然是因为过去世中悭吝、偷、骗、抢人财物、借钱不还等等的果报成熟。我们可以这样思维:除了我以外,还有许多其他众生也种下过这种恶因,既然我现在已经受报而贫穷,那么但愿我所造的一切此种恶因,以及其他众生所造的此种恶因,全都在我身上感果受报。如果能这样去想,并向三宝祈求忏净罪业的话,可以轻易地令困境好转。能这样做的话,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改变自己的业力。有些人不明白上述道理,仅去庙里上香,对佛像说:「我现在很穷,请赐我财富!」,这样做想求得财富是不可能的。想要求财必须首先忏净贫困的业因,否则是不可能变成富有的。
第六个好处,因为第五点——内在、外在都没有障碍,所以世间的事业(如做生意等)和出世间的事业(修持佛法)会轻易成功。功德高的人会对所在的地区有好的影响,如农作物丰收、不会有天灾等等,周围的环境、众生都会得益,因为功德高的人不会有障碍。对于有大功德的人,别人即使想加害,也无法成功。没有功德的人即使没有人迫害,他自己也会碰到种种痛苦和倒霉的事情。没有功德的人就算生活富足,没有人害他,他自己也会胡思乱想,为自己增添很多痛苦。这就是苦。所以因为第五个好处,没有内、外的障碍,你的任何世间、出世间的愿望都能轻易成办。
我们皈依后如果每天都念诵皈依文,功德逐渐生出,没有内、外障碍的影响,即使别人硬要把你塞进三恶道,他也无法做到。这是第七种利益。
第八个好处是皈依后我们就走上了成就之道。成就之道当然有快有慢,但我们会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目标。目标有两种:如果我们走小乘的道路,最终的成就是解脱;如果走大乘的道路,最终的成就是成佛。
以上为皈依的八大利益。皈依其实有很多种好处,我们前面所讲的是主要的八种,而非只有八种。要使皈依仪式真正生效,我们在念皈依文时必须想着这八大利益,心中思念皈依的好处,生起想要得到皈依之心。如果没有希求得到皈依之心,抱着试试看有没有好处的心来参加皈依仪式,就不能肯定是否能真正地得到皈依。是否能得到皈依取决于受者的心。衲会按传统的规矩为大家授皈依,但能否得到就要看你们自己了。所以我们同时要生出这样的决心:「我的确得到了皈依,我圆满地皈依了三宝!」
下面要说的有六点,不论是已经正式皈依三宝的佛教弟子,或是对三宝很尊敬但并未受皈依的弟子,都应该遵守这六点。
因为皈依了佛宝,我们不应该再皈依天界的神,或者土地、鬼、龙等等。我们可以去供养一下,但供养时的心态应该是「这个请你吃,这个请你喝......」,而不能依止。依止是指「我今生所有的幸福、我未来生所有的前途都付托给您了!」的心态。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去依止龙、神、土地等,就违犯了皈依三宝的戒条。为甚么我们不皈依他们呢?因为他们跟我们的分别不太大,他们跟我们是一样的境界。他们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无缘的悲心。如果给些饮食以讨得他们的欢心,他们或许会帮助我们,赐予一些福报;但如果我们忘了供养或者不再供养,他们可能就会不高兴,甚至会加害于我们。这样的对象其实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资格成为我们依止的对象。如果我们仅仅去供养,并不会违犯皈依。供养的意思是「这里有一些好的饮食等供品,如果你愿意的话就帮帮我的忙,达成我的某心愿;不愿意的话,也请你至少不要加害于我!」以这样的心态去供养是可以的。「如果你在这里,我就供养一些东西给你!」,应该是这样的心。衲看到很多佛教徒在寺庙里看到神像、土地公或龙神等就去拜,这是很不好的,千万不要去顶礼。拜一些民间信仰的或不知道是甚么的东西,这样做有时候会把很多很不好的东西带回家。很多人家里闹鬼或碰到鬼上身之类的事,多半是因为自己因不懂而到处乱拜所致。拜或依止世间的鬼神,往往会带来很多的麻烦。虽然偶然会有一点点的好处,但很多时候我们惹到的麻烦比得到的好处还多。如果我们临死前去拜世间的鬼神,生起「我快要死了,请你快点救我!」的念头,我们死后牠会把我们的心识带走,我们就会成为牠的侍从、下属等。我们做人时都会很害怕鬼,如果因为到处乱拜而导致自己下世堕于鬼道,那又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自认为是佛教徒的话,就不应顶礼世间的鬼神。我们真正皈依三宝的人,功德比世间的天神、鬼更大。
刚才讲的第一点是对应佛宝的。第二点是针对法宝的。既然皈依了法宝,我们不能伤害任何众生。我们常常自称为「佛教徒」。当你宣称自己是佛教徒时,也就等于是在说:「我是一个不伤害任何生命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杀生。当然,我们每天都可能杀害数以百计的生命,比如我们去花园散步或在路上走时,会无意中踩死很多生命。因为我们是无意中杀死了牠们,并没有杀生的动机,所以我们并没有违犯这一条。这样无意中的杀生多少也会有业报,但这并不是一个圆满的杀业,这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杀业。可是如果我们看到一只蚊子飞过来,因为怕被牠咬,很讨厌牠而拍死牠,这样就是一个圆满的杀业,这是完整的杀生,因为你心里想着:「我要杀掉牠!」,有了杀生的动机。圆满的杀业有很大、很重的果报。如果我们最初看到蚊子而想打牠,但突然记起我是一个佛教徒,不应该伤害众生,结果没有打,这样的情况应定义为起点为不善业但最终得到功德的行为。我们不能生嗔恨心,更不能杀生。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不但不应生起嗔恨心,还要生起安忍的心,多为牠念「唵玛尼叭咪吽」等咒语,不应心里想着:「但愿你去死!」或把牠弄死。所以善业和不善业的区别在于我们的动机。如果我们以嗔恨心去杀生,果报会很重。如果出于悲心去杀生,业报会轻一点。比如说因为蚊子携带病毒,怕牠咬了小孩后小孩会生病,甚至可能会死,由于这样并非出于嗔心,而是基于悲心去杀生,果报会不同。大家应该明白,衲现在只是在解释业报的轻重,并不是说可以基于悲心去杀生。我们皈依后就不能杀生。如果我们有动机、有对象,然后完成杀业,这样的杀业是完整的,而完整的杀业是最严重的,所以我们对于因果的取舍必须很谨慎,要学懂善恶因果法则,知道甚么事情对我们有利、甚么事情对我们不利。业力因果是很奇怪的。比如说有一只黑羊、一只白羊,我们本打算杀黑羊,可是不小心杀错了白羊,虽然同样是杀生,但果报会有很细微的分别。杀生的业报也有很多细微的分别。被杀的动物体积越大,业报就越大,例如杀一只蟑螂的业报比杀一只蚊子的业报大,杀一只老鼠的业报又比杀一只蟑螂的业报…
《《悲智心滴》祈竹仁宝哲开示集 皈依要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