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悲智心滴》祈竹仁寶哲開示集 皈依要略▪P2

  ..續本文上一頁下午很順利,到晚上卻出了問題。人生的本質就是這樣。凡夫因爲不懂因果,常去找喇嘛、找算命師問:「最近我不太順利,有很多障礙,請幫我打打卦看看爲甚麼!」,實際上打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或者我們聽算命的人說自己今年沒有甚麼大問題就會很高興,但問題是事實是否如此呢?有很高境界的聖人,可能會真正看到因果,而告訴你有這樣的果是因爲昔日種下了何種的因。像這樣的聖人所說的話,還有一定的可信性。一般替人打卦、占蔔、算命的凡夫,他們連自己未來會發生甚麼事情都不清楚,又如何能知道你未來會怎樣呢?所以,凡夫幫你打卦、算命或許並非毫無價值,或許會有一點點好處,但一般來說意義不大。人們有時候既然問到衲,衲也會幫他們打卦,但一般來說這的意義不大。同外在的障礙相比,內在的障礙——煩惱——更嚴重。有些人的煩惱、嗔恨心、嫉妒心和貪念都較重,這樣的人內心經曆的痛苦會更大。而那些沒甚麼脾氣、不嫉妒別人、也沒甚麼貪念的人,他們內心經曆的痛苦相對來說會較小。衲有過這樣的體驗,相信別人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如果真心要修習佛法,就應該學會不要總抱怨外境,總說別人如何如何不好,令我們倒黴,而應該指著自己的心。因爲一切令我們倒黴的事情或者說我們真正的仇人,是我們自己的心。只要我們能打開自己的心扉,壓製住煩惱,無論到哪裏去,自然會沒有敵人、沒有仇人,沒有人會和你過不去。這並非玩笑,事實就是如此。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心,不論去哪裏,你總會看到別人的過失,認爲別人對不起你,認爲世上只有自己一個好人。所以作爲一個佛教徒,我們在批評時手指不應指向外面,而應指向自己的心。當有些事情使我們發脾氣、生起嗔恨心時,我們應當學會反省問題到底是出在別人身上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從而使自己平靜下來,控製自己的嗔恨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佛法修持。碰到任何的問題我們就指著自己,因爲問題其實是出自我們自己的心上。這樣有一天你的心就會略微安靜下來。如果你的手指不指向自己,那外境永遠都會給你很多的煩惱。內在的障礙是指剛才講的嗔恨心、貪念、嫉妒等種種煩惱,外在的障礙是指我們遇到的種種意外,如車禍、水災、火災等等。如果我們不依因果法去做人,當昔日所造的業因成熟時,就會碰到外在的障礙,即種種意外和不好的事情。當很多人都有共同的障礙時,就會成爲共業,五大——地、水、火、風、空——的不協調就會出現,形成種種天災。我們無法防止或對治共業,只能承受其報應。當我們碰到人生中遇到障礙時,應該祈請、依止叁寶,好好修皈依,但很多人在此時卻會去問上師我們應該念甚麼咒來對治,這樣做實際上是放棄很殊勝的、應做的修行,而去求一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修行,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應該怎麼做呢?比如說當我們生病時,應該明白所生的病是因爲過去世中殺生等惡業所感的果報,所以我們雖然生了病,也應該高興業因現在成熟了,並祈求叁寶淨化我們的罪業和障礙,應借助叁寶來解決我們的問題。又如我們生活窮困,或生意失敗、缺乏錢財等,很多人以爲念一些咒語就能發財,這也是沒有抓住關鍵。我們應該明白,今生的貧窮必然是因爲過去世中悭吝、偷、騙、搶人財物、借錢不還等等的果報成熟。我們可以這樣思維:除了我以外,還有許多其他衆生也種下過這種惡因,既然我現在已經受報而貧窮,那麼但願我所造的一切此種惡因,以及其他衆生所造的此種惡因,全都在我身上感果受報。如果能這樣去想,並向叁寶祈求忏淨罪業的話,可以輕易地令困境好轉。能這樣做的話,我們就能很容易地改變自己的業力。有些人不明白上述道理,僅去廟裏上香,對佛像說:「我現在很窮,請賜我財富!」,這樣做想求得財富是不可能的。想要求財必須首先忏淨貧困的業因,否則是不可能變成富有的。

  第六個好處,因爲第五點——內在、外在都沒有障礙,所以世間的事業(如做生意等)和出世間的事業(修持佛法)會輕易成功。功德高的人會對所在的地區有好的影響,如農作物豐收、不會有天災等等,周圍的環境、衆生都會得益,因爲功德高的人不會有障礙。對于有大功德的人,別人即使想加害,也無法成功。沒有功德的人即使沒有人迫害,他自己也會碰到種種痛苦和倒黴的事情。沒有功德的人就算生活富足,沒有人害他,他自己也會胡思亂想,爲自己增添很多痛苦。這就是苦。所以因爲第五個好處,沒有內、外的障礙,你的任何世間、出世間的願望都能輕易成辦。

  我們皈依後如果每天都念誦皈依文,功德逐漸生出,沒有內、外障礙的影響,即使別人硬要把你塞進叁惡道,他也無法做到。這是第七種利益。

  第八個好處是皈依後我們就走上了成就之道。成就之道當然有快有慢,但我們會越來越接近我們的目標。目標有兩種:如果我們走小乘的道路,最終的成就是解脫;如果走大乘的道路,最終的成就是成佛。

  以上爲皈依的八大利益。皈依其實有很多種好處,我們前面所講的是主要的八種,而非只有八種。要使皈依儀式真正生效,我們在念皈依文時必須想著這八大利益,心中思念皈依的好處,生起想要得到皈依之心。如果沒有希求得到皈依之心,抱著試試看有沒有好處的心來參加皈依儀式,就不能肯定是否能真正地得到皈依。是否能得到皈依取決于受者的心。衲會按傳統的規矩爲大家授皈依,但能否得到就要看你們自己了。所以我們同時要生出這樣的決心:「我的確得到了皈依,我圓滿地皈依了叁寶!」

   下面要說的有六點,不論是已經正式皈依叁寶的佛教弟子,或是對叁寶很尊敬但並未受皈依的弟子,都應該遵守這六點。

  因爲皈依了佛寶,我們不應該再皈依天界的神,或者土地、鬼、龍等等。我們可以去供養一下,但供養時的心態應該是「這個請你吃,這個請你喝......」,而不能依止。依止是指「我今生所有的幸福、我未來生所有的前途都付托給您了!」的心態。如果我們以這樣的心去依止龍、神、土地等,就違犯了皈依叁寶的戒條。爲甚麼我們不皈依他們呢?因爲他們跟我們的分別不太大,他們跟我們是一樣的境界。他們跟我們凡夫一樣,沒有無緣的悲心。如果給些飲食以討得他們的歡心,他們或許會幫助我們,賜予一些福報;但如果我們忘了供養或者不再供養,他們可能就會不高興,甚至會加害于我們。這樣的對象其實跟我們凡夫一樣,沒有資格成爲我們依止的對象。如果我們僅僅去供養,並不會違犯皈依。供養的意思是「這裏有一些好的飲食等供品,如果你願意的話就幫幫我的忙,達成我的某心願;不願意的話,也請你至少不要加害于我!」以這樣的心態去供養是可以的。「如果你在這裏,我就供養一些東西給你!」,應該是這樣的心。衲看到很多佛教徒在寺廟裏看到神像、土地公或龍神等就去拜,這是很不好的,千萬不要去頂禮。拜一些民間信仰的或不知道是甚麼的東西,這樣做有時候會把很多很不好的東西帶回家。很多人家裏鬧鬼或碰到鬼上身之類的事,多半是因爲自己因不懂而到處亂拜所致。拜或依止世間的鬼神,往往會帶來很多的麻煩。雖然偶然會有一點點的好處,但很多時候我們惹到的麻煩比得到的好處還多。如果我們臨死前去拜世間的鬼神,生起「我快要死了,請你快點救我!」的念頭,我們死後牠會把我們的心識帶走,我們就會成爲牠的侍從、下屬等。我們做人時都會很害怕鬼,如果因爲到處亂拜而導致自己下世墮于鬼道,那又該怎麼辦呢?如果我們自認爲是佛教徒的話,就不應頂禮世間的鬼神。我們真正皈依叁寶的人,功德比世間的天神、鬼更大。

  剛才講的第一點是對應佛寶的。第二點是針對法寶的。既然皈依了法寶,我們不能傷害任何衆生。我們常常自稱爲「佛教徒」。當你宣稱自己是佛教徒時,也就等于是在說:「我是一個不傷害任何生命的人!」,所以我們不能殺生。當然,我們每天都可能殺害數以百計的生命,比如我們去花園散步或在路上走時,會無意中踩死很多生命。因爲我們是無意中殺死了牠們,並沒有殺生的動機,所以我們並沒有違犯這一條。這樣無意中的殺生多少也會有業報,但這並不是一個圓滿的殺業,這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殺業。可是如果我們看到一只蚊子飛過來,因爲怕被牠咬,很討厭牠而拍死牠,這樣就是一個圓滿的殺業,這是完整的殺生,因爲你心裏想著:「我要殺掉牠!」,有了殺生的動機。圓滿的殺業有很大、很重的果報。如果我們最初看到蚊子而想打牠,但突然記起我是一個佛教徒,不應該傷害衆生,結果沒有打,這樣的情況應定義爲起點爲不善業但最終得到功德的行爲。我們不能生嗔恨心,更不能殺生。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不但不應生起嗔恨心,還要生起安忍的心,多爲牠念「唵瑪尼叭咪吽」等咒語,不應心裏想著:「但願你去死!」或把牠弄死。所以善業和不善業的區別在于我們的動機。如果我們以嗔恨心去殺生,果報會很重。如果出于悲心去殺生,業報會輕一點。比如說因爲蚊子攜帶病毒,怕牠咬了小孩後小孩會生病,甚至可能會死,由于這樣並非出于嗔心,而是基于悲心去殺生,果報會不同。大家應該明白,衲現在只是在解釋業報的輕重,並不是說可以基于悲心去殺生。我們皈依後就不能殺生。如果我們有動機、有對象,然後完成殺業,這樣的殺業是完整的,而完整的殺業是最嚴重的,所以我們對于因果的取舍必須很謹慎,要學懂善惡因果法則,知道甚麼事情對我們有利、甚麼事情對我們不利。業力因果是很奇怪的。比如說有一只黑羊、一只白羊,我們本打算殺黑羊,可是不小心殺錯了白羊,雖然同樣是殺生,但果報會有很細微的分別。殺生的業報也有很多細微的分別。被殺的動物體積越大,業報就越大,例如殺一只蟑螂的業報比殺一只蚊子的業報大,殺一只老鼠的業報又比殺一只蟑螂的業報…

《《悲智心滴》祈竹仁寶哲開示集 皈依要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