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广论释义开示 苦谛

  苦谛

  我们首先应清楚明了苦谛的定义,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参思苦而生觉受的过程。

  

  苦谛之定义

  刚才已说了,苦谛是我们六道凡夫众生之现时情况,而它的导因是烦恼及业力 —— 集谛。我们现时的处境到底为什么苦呢?有关这点,我们在清楚及客观地观察六道景况后,便会明白六道是苦。为什么把苦称为“谛”呢?“谛”是“真理”的意思。我们因无明蒙蔽,明明是苦的情况,我们却误以为这是乐,所以这不是实况。苦是客观的实相,所以它被称为“谛”。

  

  参思苦谛之方法

  要生出对苦之真正觉受,必须从两个大方向而参思,一为六道共通的苦况,二为六道中每一道的个别苦况。

  

  六道共通苦况

  六道之共通苦况有千千万万点可说,无法一一枚举,亦没必要一一枚举。佛教把这些苦之现象以三种方式归纳而诠释,一为说八种苦,二为说六种苦,三为说三种苦。现在衲马上要对这三类归纳逐一讲解。在参思它们时,我们主要必须对它们逐一地以分别慧观察,犹如在心中自己与自己辩论般,并令心专注于其觉受上,而不令散漫。在佛经中,对八苦、六苦及三苦有许多描述。慧力高者在参思时,可选择包括这类相关的经文引段,慧力不高者则可舍引文而只依教授内容参思。

  

  八苦

  现在从八种苦之归纳来讲述六道共通苦况。在这八种苦中,第一及第八种是最为重要的,大家在参思时务必特别用心。

  

  (1) 生苦

  在六道的所有生命形式中,分为四种转生之方式,即胎、卵、湿及化生。胎生是人类的出生方式,但饿鬼道中之生命及部份畜牲亦以这种方式出生。卵生是鸟类及其它一些动物的出生方式。湿生是指由温度及水分衍生。化生是指变化出来的方式,亦即天界及地狱道之出生方式。在这里,我们主要以人间胎生之苦的角度参思,从而亦类推至其它三种生法之苦。

  有关心识轮回入胎之过程,在佛经中有很详细的解述,但这点我们在后面讲及死亡与转生时方会讲解,现在暂且不涉及,现在只说入胎以后之情况。

  自入胎一刹那起,今生之苦便告开始,此亦为生苦之起点。在最初三周,胎儿并无太明显之粗分感受,但会有后面将讲及的三苦中之行苦。在三周后,胎儿开始具较实质之形体,随之的几个月间,肢体及感官功能皆陆续发展长出,粗显之痛苦感受亦随之而来。

  在母胎中,婴儿思想虽然并不完全发达,但亦会感到黑暗、逼狭、腥臭及肮脏。在母亲饮食热的东西时,胎儿会感到像被沸水烫到身体般。在母亲进食冰凉的东西时,胎儿感到像被放入冰湖之中。在母亲动作略大时,胎儿会有天旋地转的感受。如果母亲略为跳动,胎儿更会有犹如从悬崖向下跌的恐怖感受。在九个月加十五天后,如果条件具足了,胎儿体内之气的运作会有所变化,头部会转反向,然后便会出生。在出生时,胎儿感到像被强行挤进一个狭窄通道之中,痛苦非常。在出生后,婴孩会对外界感到陌生及极大之恐惧。由于婴儿之皮肤及触觉极度敏感,少许微风便会令他身如刀割,在被触及时则更加痛苦不堪。

  有关生之痛苦,我们现在虽不复记忆,但却的确如此,我们亦需如此地去参思。今天由于时间所限,衲只略说几句,大家应自行参考佛经中的有关部份。

  在禅参时,我们不是单单把上述之苦在心中读一遍,而必须幻想这种苦的体验,否则便毫无意义。医学院的学生,对胎儿发展过程亦十分熟悉,但这些学问并未被他们利用起来而转化为培养觉受的方法。如果我们在座上时只懂把上述过程温习一遍,其意义与医学生学习胎儿发展史便无分别了。这样是没有用处的。在佛教中,我们必须利用这些知识,把它转化为生出觉受的工具,这才会有利益。参思住胎及生产过程之意义很大。如从胎儿之角度想,我们便能体验到生之大苦。如从母亲之角度想,我们则能感受到母亲之大恩。在中士道中,我们由胎儿之角度体验住胎及出生过程,从而生出对生苦之觉受。以后在大乘上士道中,我们亦会再禅修同样的住胎及生产过程,但彼时乃由母亲之角度去想,从而生出对如母众生念恩的心,以培养出真正的菩提心。所以,八苦中之此部份教法的作用极大。

  以上讲完胎生之苦。其它三种出生方式,亦各有其苦,例如当生地狱者由冰或火中化出、卵生者有入卵及出卵时之苦等等。上至天界转生者,虽无粗显之生苦,但仍然逃不出与生相关之一些苦。

  

  (2) 老苦

  老苦就似房子慢慢变旧之惨况。在座中的年青人或许对此没什么感受,但对老年人来说,感触是很深切的。大家勿以为老人才有老苦,其实年青人亦经历老苦。幸好老苦是渐进式的,一时之间我们不太觉得,但如果老苦是像死苦一样突然发生,相信我们根本承受不来。在古西藏的牧区,曾有一年青女孩去拉萨朝圣。在古代的牧区,并无什么先进的东西,而拉萨的八角街却是当年西藏人长见识的市场,在那里什么新奇东西都有。在八角街上,少女生平第一次见到镜子,镜子照到自己青春动人,所以少女很是得意。再回到落后的牧区后,由于没有镜子,这年青的形像一直留在少女自己的心中。在许多年后,这女孩又再次去拉萨。在八角街又见到镜子时,她猛然发现自己的模样与心目中形像差天共地,她在一时之间震惊得把镜子也掉在地上了。我们现今的人,每天能看到自己的样子,所以感慨没那么大,但其实老苦的确令人改变很大。

  在参思老苦时,我们要幻想自己背也弯了、头发白了及脸上充满皱纹的模样,幻想自己老时说话或行走也困难、眼看不清、耳听不明、没有胃口、开始对死亡畏惧等种种苦况。这些苦是我们人类逃不了的。佛教徒虽可能对年老之心苦较平常人看得开,但肉体之老苦则仍然脱离不了。有些人会以为,年青夭折者便无老苦,所以说六道众生必受老苦是有例外的,其实不然。即使今生避开了老苦,只要我们一天不脱六道,则未来仍会遇上老苦,我们绝对不可能究竟地避免它。

  (3) 病苦

  不论年青或年老,生于人间就必定会受到病苦的折磨。病时,身体变瘦、变坏、四大不调、心情亦不好,以致即使见到金子也没心去捡,还要被逼忍受如开刀、服苦药、针灸或放血治疗等等所带来的痛楚。在病情较重时,我们更会对自己生命安全感到很担心。这些苦是我们逃不了的。

  (4) 死苦

  在死时,身心皆会有极大之痛苦。一般凡夫对财产及亲友等都会依恋不舍,很害怕从此分离。我们的肉身,是我们穷一生悉心保护的宝贝,执以为“我”,更因此执而为它作种种恶业,从未停息过,现在我们也要与自己最珍爱的身体分离,自然会感到很悲哀及畏惧、无依。在一生中,我们自以为有自主之能力,但在此时,我们只能不动地躺在病床上,看着一片好心但帮不上忙的亲友来见最后一面,也看着假装好心而实际上是来等分遗产的亲友的“慰问”。自己此时虽可能口不能作言,但心中仍看得明白的,但又不能做什么事,甚至连骂人也不一定有能力,所以更增苦恼。以上这些虽非正式死亡过程中之苦,但都归纳入死苦之中。

  在正式死亡过程中,我们的体内四大逐一分解,此时肉体会感到痛不欲生,更会见到种种幻象而心生极大的恐惧。在实修此部份时,我们必须把后面章节将要讲到的死亡内容用在此处而参思(注:有关详细之死亡过程开示,见法师著作《生死之轮》)。

  (5) 怨憎会苦

  “怨憎会苦”是指我们在六道轮回中,不断遭遇到不如意的人及事之苦处,譬如说与仇人碰上了、遭人伤害、遇上死亡与灾难及在三恶道中投生等等。

  (6) 爱别离苦

  “爱别离苦”是指在六道中频频要与喜爱的人事被迫地分开的苦,包括与财物、亲友、父母、子女及令人快乐的事情分离等。

  (7) 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是指在六道中偏偏得不到所喜欢的事物或遭遇的意思。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在世俗上,我们自己就常碰到苦苦经营但一无所成之情况,令人心灰意冷。

  (8) 五蕴苦

  就算不看到前面的一一苦难,单单有了此五蕴之身便就是苦。为什么呢?因为此身所作之业能引发未来之苦,也因为此身现在就正在受苦,又因为此身是我们受三苦中之前二苦之所依基础,更因为它的本质是三苦中之行苦。

  这一苦极为关键,不论是下士、中士或上士都必须通达这一点。

  

  六苦

  六苦是从另一角度来诠释苦况。

  

  (1) 没有永久的身体

  在六道中,我们随业力而生生死死,不能自主,有时得到人身,转眼又变成畜牲,一刹那后又生在天上,然后又堕入地狱中。所以,我们的身体是不恒常的。

  (2) 没有永久的亲仇

  在六道中连至亲也不能肯定永久都是至亲。佛陀之大徒弟舍利弗(Shariputra),曾见一人抱着儿子吃鱼,其犬走过来抢鱼骨头,被主人打了一顿。舍利弗能见过去之因,所以他见到这尾鱼的前生是吃鱼者的父亲,此人因生前经常捕屋后之湖鱼为食而生为鱼。狗的前生是吃鱼者之母。这母亲死后因恋家之心,转生为徘徊同地的小狗。吃鱼者手中抱着的小孩之前生,正是吃鱼者妻子的奸夫。奸夫死后,因其它善业力而生为人,但却因执恋吃鱼者之妻而生为她的儿子。由于舍利弗能见到此中的因果及讽刺,他便很感慨地说:“妻子抢吃丈夫的骨头,儿子吃着父肉,又在鞭打亲母,却把仇人抱在怀内,轮回真是讽刺啊!”由此事中,我们能知亲友及仇人都是不定的。今世的至亲,可能正是前世的大仇人。今世的仇人,上辈子可能却是我们的至亲。故此,我们的至亲是否真的是至亲呢?在轮回中,我们连这点都不能保证。即使以一生为例,许多我们从前视为至亲的朋友,现今或许已视为仇敌了。许多从前的仇人,现在却或许化敌为友,反而变成了我们的知交。

  有关这一点,我们必须好好参…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广论释义开示 苦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