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廣論釋義開示 苦谛

  苦谛

  我們首先應清楚明了苦谛的定義,然後才能正確地進行參思苦而生覺受的過程。

  

  苦谛之定義

  剛才已說了,苦谛是我們六道凡夫衆生之現時情況,而它的導因是煩惱及業力 —— 集谛。我們現時的處境到底爲什麼苦呢?有關這點,我們在清楚及客觀地觀察六道景況後,便會明白六道是苦。爲什麼把苦稱爲“谛”呢?“谛”是“真理”的意思。我們因無明蒙蔽,明明是苦的情況,我們卻誤以爲這是樂,所以這不是實況。苦是客觀的實相,所以它被稱爲“谛”。

  

  參思苦谛之方法

  要生出對苦之真正覺受,必須從兩個大方向而參思,一爲六道共通的苦況,二爲六道中每一道的個別苦況。

  

  六道共通苦況

  六道之共通苦況有千千萬萬點可說,無法一一枚舉,亦沒必要一一枚舉。佛教把這些苦之現象以叁種方式歸納而诠釋,一爲說八種苦,二爲說六種苦,叁爲說叁種苦。現在衲馬上要對這叁類歸納逐一講解。在參思它們時,我們主要必須對它們逐一地以分別慧觀察,猶如在心中自己與自己辯論般,並令心專注于其覺受上,而不令散漫。在佛經中,對八苦、六苦及叁苦有許多描述。慧力高者在參思時,可選擇包括這類相關的經文引段,慧力不高者則可舍引文而只依教授內容參思。

  

  八苦

  現在從八種苦之歸納來講述六道共通苦況。在這八種苦中,第一及第八種是最爲重要的,大家在參思時務必特別用心。

  

  (1) 生苦

  在六道的所有生命形式中,分爲四種轉生之方式,即胎、卵、濕及化生。胎生是人類的出生方式,但餓鬼道中之生命及部份畜牲亦以這種方式出生。卵生是鳥類及其它一些動物的出生方式。濕生是指由溫度及水分衍生。化生是指變化出來的方式,亦即天界及地獄道之出生方式。在這裏,我們主要以人間胎生之苦的角度參思,從而亦類推至其它叁種生法之苦。

  有關心識輪回入胎之過程,在佛經中有很詳細的解述,但這點我們在後面講及死亡與轉生時方會講解,現在暫且不涉及,現在只說入胎以後之情況。

  自入胎一刹那起,今生之苦便告開始,此亦爲生苦之起點。在最初叁周,胎兒並無太明顯之粗分感受,但會有後面將講及的叁苦中之行苦。在叁周後,胎兒開始具較實質之形體,隨之的幾個月間,肢體及感官功能皆陸續發展長出,粗顯之痛苦感受亦隨之而來。

  在母胎中,嬰兒思想雖然並不完全發達,但亦會感到黑暗、逼狹、腥臭及肮髒。在母親飲食熱的東西時,胎兒會感到像被沸水燙到身體般。在母親進食冰涼的東西時,胎兒感到像被放入冰湖之中。在母親動作略大時,胎兒會有天旋地轉的感受。如果母親略爲跳動,胎兒更會有猶如從懸崖向下跌的恐怖感受。在九個月加十五天後,如果條件具足了,胎兒體內之氣的運作會有所變化,頭部會轉反向,然後便會出生。在出生時,胎兒感到像被強行擠進一個狹窄通道之中,痛苦非常。在出生後,嬰孩會對外界感到陌生及極大之恐懼。由于嬰兒之皮膚及觸覺極度敏感,少許微風便會令他身如刀割,在被觸及時則更加痛苦不堪。

  有關生之痛苦,我們現在雖不複記憶,但卻的確如此,我們亦需如此地去參思。今天由于時間所限,衲只略說幾句,大家應自行參考佛經中的有關部份。

  在禅參時,我們不是單單把上述之苦在心中讀一遍,而必須幻想這種苦的體驗,否則便毫無意義。醫學院的學生,對胎兒發展過程亦十分熟悉,但這些學問並未被他們利用起來而轉化爲培養覺受的方法。如果我們在座上時只懂把上述過程溫習一遍,其意義與醫學生學習胎兒發展史便無分別了。這樣是沒有用處的。在佛教中,我們必須利用這些知識,把它轉化爲生出覺受的工具,這才會有利益。參思住胎及生産過程之意義很大。如從胎兒之角度想,我們便能體驗到生之大苦。如從母親之角度想,我們則能感受到母親之大恩。在中士道中,我們由胎兒之角度體驗住胎及出生過程,從而生出對生苦之覺受。以後在大乘上士道中,我們亦會再禅修同樣的住胎及生産過程,但彼時乃由母親之角度去想,從而生出對如母衆生念恩的心,以培養出真正的菩提心。所以,八苦中之此部份教法的作用極大。

  以上講完胎生之苦。其它叁種出生方式,亦各有其苦,例如當生地獄者由冰或火中化出、卵生者有入卵及出卵時之苦等等。上至天界轉生者,雖無粗顯之生苦,但仍然逃不出與生相關之一些苦。

  

  (2) 老苦

  老苦就似房子慢慢變舊之慘況。在座中的年青人或許對此沒什麼感受,但對老年人來說,感觸是很深切的。大家勿以爲老人才有老苦,其實年青人亦經曆老苦。幸好老苦是漸進式的,一時之間我們不太覺得,但如果老苦是像死苦一樣突然發生,相信我們根本承受不來。在古西藏的牧區,曾有一年青女孩去拉薩朝聖。在古代的牧區,並無什麼先進的東西,而拉薩的八角街卻是當年西藏人長見識的市場,在那裏什麼新奇東西都有。在八角街上,少女生平第一次見到鏡子,鏡子照到自己青春動人,所以少女很是得意。再回到落後的牧區後,由于沒有鏡子,這年青的形像一直留在少女自己的心中。在許多年後,這女孩又再次去拉薩。在八角街又見到鏡子時,她猛然發現自己的模樣與心目中形像差天共地,她在一時之間震驚得把鏡子也掉在地上了。我們現今的人,每天能看到自己的樣子,所以感慨沒那麼大,但其實老苦的確令人改變很大。

  在參思老苦時,我們要幻想自己背也彎了、頭發白了及臉上充滿皺紋的模樣,幻想自己老時說話或行走也困難、眼看不清、耳聽不明、沒有胃口、開始對死亡畏懼等種種苦況。這些苦是我們人類逃不了的。佛教徒雖可能對年老之心苦較平常人看得開,但肉體之老苦則仍然脫離不了。有些人會以爲,年青夭折者便無老苦,所以說六道衆生必受老苦是有例外的,其實不然。即使今生避開了老苦,只要我們一天不脫六道,則未來仍會遇上老苦,我們絕對不可能究竟地避免它。

  (3) 病苦

  不論年青或年老,生于人間就必定會受到病苦的折磨。病時,身體變瘦、變壞、四大不調、心情亦不好,以致即使見到金子也沒心去撿,還要被逼忍受如開刀、服苦藥、針灸或放血治療等等所帶來的痛楚。在病情較重時,我們更會對自己生命安全感到很擔心。這些苦是我們逃不了的。

  (4) 死苦

  在死時,身心皆會有極大之痛苦。一般凡夫對財産及親友等都會依戀不舍,很害怕從此分離。我們的肉身,是我們窮一生悉心保護的寶貝,執以爲“我”,更因此執而爲它作種種惡業,從未停息過,現在我們也要與自己最珍愛的身體分離,自然會感到很悲哀及畏懼、無依。在一生中,我們自以爲有自主之能力,但在此時,我們只能不動地躺在病床上,看著一片好心但幫不上忙的親友來見最後一面,也看著假裝好心而實際上是來等分遺産的親友的“慰問”。自己此時雖可能口不能作言,但心中仍看得明白的,但又不能做什麼事,甚至連罵人也不一定有能力,所以更增苦惱。以上這些雖非正式死亡過程中之苦,但都歸納入死苦之中。

  在正式死亡過程中,我們的體內四大逐一分解,此時肉體會感到痛不欲生,更會見到種種幻象而心生極大的恐懼。在實修此部份時,我們必須把後面章節將要講到的死亡內容用在此處而參思(注:有關詳細之死亡過程開示,見法師著作《生死之輪》)。

  (5) 怨憎會苦

  “怨憎會苦”是指我們在六道輪回中,不斷遭遇到不如意的人及事之苦處,譬如說與仇人碰上了、遭人傷害、遇上死亡與災難及在叁惡道中投生等等。

  (6) 愛別離苦

  “愛別離苦”是指在六道中頻頻要與喜愛的人事被迫地分開的苦,包括與財物、親友、父母、子女及令人快樂的事情分離等。

  (7) 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是指在六道中偏偏得不到所喜歡的事物或遭遇的意思。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在世俗上,我們自己就常碰到苦苦經營但一無所成之情況,令人心灰意冷。

  (8) 五蘊苦

  就算不看到前面的一一苦難,單單有了此五蘊之身便就是苦。爲什麼呢?因爲此身所作之業能引發未來之苦,也因爲此身現在就正在受苦,又因爲此身是我們受叁苦中之前二苦之所依基礎,更因爲它的本質是叁苦中之行苦。

  這一苦極爲關鍵,不論是下士、中士或上士都必須通達這一點。

  

  六苦

  六苦是從另一角度來诠釋苦況。

  

  (1) 沒有永久的身體

  在六道中,我們隨業力而生生死死,不能自主,有時得到人身,轉眼又變成畜牲,一刹那後又生在天上,然後又墮入地獄中。所以,我們的身體是不恒常的。

  (2) 沒有永久的親仇

  在六道中連至親也不能肯定永久都是至親。佛陀之大徒弟舍利弗(Shariputra),曾見一人抱著兒子吃魚,其犬走過來搶魚骨頭,被主人打了一頓。舍利弗能見過去之因,所以他見到這尾魚的前生是吃魚者的父親,此人因生前經常捕屋後之湖魚爲食而生爲魚。狗的前生是吃魚者之母。這母親死後因戀家之心,轉生爲徘徊同地的小狗。吃魚者手中抱著的小孩之前生,正是吃魚者妻子的奸夫。奸夫死後,因其它善業力而生爲人,但卻因執戀吃魚者之妻而生爲她的兒子。由于舍利弗能見到此中的因果及諷刺,他便很感慨地說:“妻子搶吃丈夫的骨頭,兒子吃著父肉,又在鞭打親母,卻把仇人抱在懷內,輪回真是諷刺啊!”由此事中,我們能知親友及仇人都是不定的。今世的至親,可能正是前世的大仇人。今世的仇人,上輩子可能卻是我們的至親。故此,我們的至親是否真的是至親呢?在輪回中,我們連這點都不能保證。即使以一生爲例,許多我們從前視爲至親的朋友,現今或許已視爲仇敵了。許多從前的仇人,現在卻或許化敵爲友,反而變成了我們的知交。

  有關這一點,我們必須好好參…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廣論釋義開示 苦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