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师在一起生活,或在处于师长跟前时,真实生活中的供养、顶礼及各种承事,亦全都是在修上师相应。
依止师长之利益
有关师徒关系的教法,分为六支。第一及第二支是师徒应具的资格,第三支是弟子依止师长的正确方法,现在要讲到的第四支是依止师长的利益。
如法地依止师长的好处有八大点:
(1) 由于实修上师教示故,我们可以趋向佛境。同时,由于上师是无上的功德田,透过供养及承事师长,我们能于短时间内积集极多成佛所必需的功德资粮。
(2) 经论中有云:“如理依止善士时…无余佛陀至心喜!” 诸佛很乐于见到有人对师长恭敬。我们供佛时能得供养之功德,但却说不上令诸佛欢喜。对师恭敬,则既能得敬师之功德,更能得令诸佛欢喜之额外功德。
(3) 由于依止师长之功德力大,一切魔类等皆不能加害如法敬师的人。
(4) 依着师长的教诫而止恶,便不会再积集恶罪因而受到其果报了。
(5) 如法地依止师长,便会容易得到修持上的成就。
(6) 由于如法敬师之业因,我们生生世世皆会有缘常遇明师。
(7) 不堕三恶道。
(8) 任何心愿皆能顺利达成。
不依止师长的损失
这是有关师徒关系开示中的第五支。这一支分为两部份:一为没有师长的损失,二为有了师长但并未如法依止的损失。
如果我们不寻找一位或多位师长而依止,便不会得到前述依止师长的八种好处。所以,没有师长的损失,刚好就是失去前述的八种本来可得的利益,亦即是说不能趋向佛境、未能令诸佛欢喜……等等。
如果已有了师长但却并不好好地敬师及事师,损失有八大点:
(1) 上师乃诸佛之总体代表,若弟子轻视师长,便感召不尊重诸佛之果报。
(2) 如果对自己的师长生瞋恨心,会毁灭自己曾积之善行。
(3) 不如法敬师及事师的弟子,即使修无上密法,亦难以成就。
(4) 以不敬师之心修持,不但难以有成,更等同修持往生地狱之因。
(5) 不敬师的人,未生之功德及成就绝不会生出,乃至已生出之成就也会消失。衲说一个例:以前有一位修密法而成就了飞行神通的人。有一次,他在上空飞过,见到自己的上师在地面,便心生得意之念:“我有飞行神通,师父却没有!”在这念一生之际,他实时失去了神通,由天上掉了下来。
(6) 不如法依止的人,现世即会感召许多不如意的业报。衲也举一个例:从前有一个名叫“佛智”的大师。这位大师的其中一位老师是养猪的人。有一次,大师受众人拥戴着前往某地,途中遇到他的这位老师。由于他名声极大,一时之间他便生出了师长地位低下之心,所以便假装看不到师父,并未趋前相认或顶礼问安。由于这一念,他的眼珠竟然掉了出来。这并非上天、佛陀或其上师对他所作之责罚,而是自己不敬师所感召之现报。
(7) 冒犯师长的另一果报,是在未来生中生于无间地狱之中,不得脱出。在许多佛经中,佛陀曾很清楚地开示什么业会感召什么地狱之果报,但在《金刚手灌顶经》中,大势至菩萨问佛陀轻慢上师之果报时,佛陀却说:“我不敢说!这种果报的严重程度要说了出来的话,连大菩萨都会吓至昏倒!”由此可见,轻慢上师的业报比其它恶业重很多。
(8) 由于不如法依止之业因,将于未来多生中都不遇明师及正法。
轻慢自己的师长是极严重的不善业。一旦轻慢了其中一位上师,你在其它任何师父处所学得的法,都难以成就。所以,轻慢上师是我们修行路上的一块大路障。在西藏的三大寺,如果有学僧明显地犯了这方面的大过失,多会被驱逐出寺,可见此等行为的严重性。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不易犯这类过失,因为这不单指我们与坐在高法座上传法的上师之关系,而亦包括与平时管教我们的亲教师、皈依师、剃度师、授戒师,乃至任何对我们传过下至一句偈颂佛法的师长之关系。如果我们自问曾犯下这类过失,若师长尚在世,便必须在师长面前忏坦;如果师长已圆寂了,但应于其衣袍、遗物前忏坦,直至在梦中重复梦到罪业已净化之吉祥征兆方休。有关这类征兆,衲在教忏罪时会讲到。
有关师徒关系之结论开示
在修行的道路上,师徒关系是其中一项至为重要的修持。若能好好地依止明师,所得利益不可思量。若不好好地依止,则即使所拜的师长是佛,亦不得益,甚至反生无量罪业。在古印度,历代以来的修行人都依这些开示而事师,从而得到成就。我们欲想得到佛法上之任何成就,也必须效法他们敬师及事师的方法。曾经有人问阿底峡祖师:“为什么在印度,许多大师才修行甚短时间,便有所成就,我们西藏人勤修很长的时间,却不见有成呢?”祖师答:“这是因为西藏人视佛为佛,却只把上师视为凡夫,而印度人则视上师和佛并无分别!”由此可见,视师为佛乃修持成就之关键因素。这些有关敬师及事师的开示,是佛经中所教示的,大家可以参考《地藏经》及《华严经》等。
有些人会问:“我应该依止一位或是许多位师长呢?”答案因人而异。如果是懂得如理地依止的人,多拜几位师长,很可能有更大利益。不懂好好地依止的人,宜只拜一位或少数几位师长,因为这样较易确保自己不犯事师方面的过错。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广论释义开示 依止善知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