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忏罪法是以清净的信心念诵佛名或其咒,这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法门。在【菩萨堕忏】中,我们便念诵三十五佛洪名以作忏罪(注:见法师著作【孝份无量】),这是其中一例。
对佛、菩萨众供养也是忏罪之有效法门,但作时必须注意供品来源清净及动机为欲净化罪业等,供品也要放得极为庄严(注:见法师著作【福慧明灯】或【甘露法洋】等)。
造佛像或建塔亦可净罪,譬如说我们聘工艺师代造一尊佛像或请画师代绘一幅佛画等等。在西藏社会中这很容易办到,但在西方国家就比较难找到适当的人选了。在聘人代造时,我们必须在心中有追悔念及信心力,否则单单花钱叫人代劳,是无法净化罪业的。顺带一提,建塔本来是一件美事,但我们也应谨慎处理。在尼泊尔等地有许多佛塔。在古代,这是极好的事,可是现代许多人用佛塔来晾衣服或者喜欢攀爬佛塔,若有更多佛塔,反令更多人作罪,本为美事的反而变了是不太美妙的事。
此外,我们可诵金刚萨埵咒以作净化。这位本尊对忏罪至为有效,尤其曾受此本尊灌顶者,又再更加能迅速地净罪。如果能修满十万遍金刚忏埵百字明咒,便可净化许多罪业,有大信心者甚至或许更可净化全部罪业。这又再顺带一提,如能每天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可保证起码当天所作之不善业都被净化了。如能每天这样做的话,虽未能马上净化所有罪业,但起码能令罪业不致累积下来(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
有关密法方面的罪业,例如破犯密戒等,必须在本尊之坛城前以特定的方法净化,方算圆满。其它方法虽可净罪,但并不圆满。同道理,破犯僧戒的人必须在僧团羯摩法会上还净,方算圆满。今天在座中没有太多出家人或受过灌顶的人,所以我们亦无必要多作解释。
以上方法全都对忏罪有效,但这并非说其它方法无忏罪净化作用。事实上任何佛法修行皆有此作用。强调以上各法,乃因为公元九世纪的寂天祖师特别重视它们的原因。
以上介绍了对治力,现在讲解誓愿力。誓愿力是指我们必须发愿不再作同类恶业。在很多时候,譬如说对妄语、绮语或对人发脾气等恶业,我们大概暂时无法杜绝,所以必须量力而为。一方面,无誓愿力的忏罪并不完整,因为这等于是小孩犯了错向父母道歉,父母问:「明天还敢吗?」而孩子答:「噢!明天倒还是要做的!」一样,这是无力的忏罪。另一方面,若明知做不到,却对佛众发誓绝不再犯,在下次作恶业时不但积下恶业之业因,且额外更积下了欺骗圣众之不善业,反而不妙。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应量力而为,譬如说我们可以誓愿当天或当月不再作同业,渐次把时限延长而训练自己。以上乃指易常犯的恶业,对杀生等重恶业,我们宜发愿永不再作。
在我们平时修诵皈依时,便是依止力。在修金刚萨埵时,我们对本尊一心依止;在修【菩萨堕忏】时,我们对三十五佛一心依止;这都是依止力。
不论我们用何种对治法门,都必须具足其它三力而修,方会最有效力。有些人由于根器所限,四力不具足,但他们如尽一切力量去修,则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在平时,我们一旦作了不善业,便应当天忏净,以免令它增长、累积。过往的阿底峡祖师(Atisha, 982-1054)有时走在路上,突然发现曾犯某支戒时,便会马上在路边坐下来忏罪,不待到才修。我们应以祖师之行持为模范,尤其出家人更应如此。
现在已讲完因果及业力部份的教法。因果、业力及皈依是共下士道的主要内容,亦为任何其它修行的基础。现在衲略说一下有关皈依的教法。
皈依是修行上十分重要的一环。我们常说「皈依」,哪到底皈依谁或皈依甚么东西呢?世间的众生,上至天神,下至鬼物、龙王等,连自己亦未能脱轮回,如何能令我们脱苦乃至成佛呢?所以,世间众生并非皈依的对象。我们应皈依的,是已成办自利,并能利他的对象,亦即佛、法、僧三宝。佛是开示正法、令得乐离苦的导师,也是开路的圣人;法是主要的皈依,亦等同道路;僧宝是同行的前辈及模范。佛宝分住持佛宝及胜义佛宝,住持佛宝乃佛像等代表物,胜义佛宝乃指具足功德及圆满证悟的觉者。法亦分住持及胜义两种,住持法宝是代表了法的经书,胜义法宝是教法及证法。僧宝也分两种,住持僧宝乃指四位或以上的凡夫僧,胜义僧宝乃指已见空的圣者。
皈依亦分多种层次。小乘者,为求解脱而皈依。大乘显学者,为求成佛以利益众生而皈依。这种心又分为装作的菩提心及真正已发起菩提心两种层面。我们一辈凡夫未见真菩提心,但我们认同这方向,所以我们致力于刻意造作一点类似的愿,这属装作的菩提心类别。大乘修密的人,是为了以最迅速之方法成佛,此乃他们的皈依目的。
三宝各有其功德,今天衲不把它们逐一列明了,大家自己看菩提道次第有关论著即可。我们并非只用脑记下这些一条条列出的功德,而应心生尊敬、赞叹及欲求得同等功德的愿望,以这种心来依止三宝。
以上讲完了共下士道的教法部份。修诵时,我们应参照以上内容,并祈请面前之师徒三尊去除相关之障碍,令我们对业、因果真实生信,并依因果规律行持,及令我们能有坚定的皈依心。
《《甘露法味》菩提道次第 普善德根本论 释义开示 共下士道》全文阅读结束。